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像獎給楚原終身成就獎,是對專業精神的呼喚

-1-

昨晚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 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楚原牽著夫人與孫女登場, 仍然不失玩家本色, 那個曾經在上世紀80 年代香港電影中頻繁出現的奸險反派、悶騷富商, 現實中依然有坦蕩與小小狡黠的笑容。

他從未在金像獎獲得過個人導演獎項, 卻親眼見證了香港電影自二戰後到鼎盛時期的發展過程。 他的發言中提到自己當年打破香港電影紀錄時, 老闆即刻簽訂新合同, 加了十倍人工, 但十數年後當他的電影不賣座時, 又遭到撕毀通告, 被斥為“不懂電影的導演”。

這番人情冷暖的起落, 很容易可以聽出說的是《七十二家房客》(1973)之後, 以及80 年代他拍的一系列影片偏離市場, 隨邵氏公司一同衰落的情景, 這番言語中甚至提到了具體的人物, 毫不避諱今日的人情場面, 可謂坦率之至。

-2-

在這番起落之前, 楚原其實已經在電影圈打拼了十數年。 他的父親是粵語片一代巨星張活游,

作為30 後的楚原(原名張寶堅), 在24 歲的年紀, 便已經由編劇轉為獨立執導, 推出了處女作《湖畔草》,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的盛行時期成為一股新興力量。

饒是如此, 當60 年代香港政治生態與觀眾代際轉換不可避免發生變化, 粵語電影的沒落在所難免, 在這樣的情形下, 楚原也開始轉拍國語片。

楚原最為輝煌的導演生涯, 正如他自己演講所說的“人生由歡聲、淚影組成”的“歡聲”時期, 開啟於他1971年加盟邵氏電影公司之後, 在國語片盛行的時代拍出了一部道盡市井百態的粵語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並非如頒獎禮上視頻所言是邵氏第一部粵語片), 此片一躍而成為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的作品,

同時也拉開了粵語電影復興的序幕。

這部影片的強大演員陣容與直陳70 年代市井小民胸臆的劇作, 成為香港影史上分水嶺式的作品。 這樣的成功經驗如同後來許冠文導演電影的票房成功一樣, 事實上是順應了上世紀70 年代香港底層年輕人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迫切渴望。

整個70 年代, 邵氏電影的武俠電影之所以還能夠成為與嘉禾等其他公司分庭抗禮的利器, 楚原在1976 年拍攝的《流星·蝴蝶·劍》以及此後一直到80 年代初翻拍的一系列古龍小說改編電影功不可沒, 這一系列影片也開創了一個短暫的奇情武俠的高峰時代。

在包括《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孔雀王朝》等作品中, 楚原利用邵氏片場的完備佈景, 建立起了與古龍小說中的寫意風格高度一致的詭異場面調度體系。 在打鬥場面的營構中, 也非常注意對小說質感及中國古典繪畫構圖美學的借用, 將武俠片當成文藝片拍攝, 也是建立了一種相對自主的作者氣質。

-3-

進入80 年代後, 正如以上所言, 楚原在邵氏公司拍攝的一系列影片完全與時代脫節, 這很難說是導演自身的問題。 舊有的港產電影美學體系被獨立製片的開展及香港新浪潮電影衝擊, 楚原導演的《魔殿屠龍》等, 應了邵氏公司為了維持大製片廠式量產而完全不顧劇本品質的需求, 票房甚至有時誇張到為當年香港冠軍之作的五十分之一, 口碑也奇差。這對楚原的導演生涯可謂是從業以來最沉重的打擊。

實事求是地說,此類邵氏末期的作品的品質,已經慘到不忍卒睹,任何一位有名望與豐富經驗的導演走到這一步,個中甘苦,恐怕只能自己吞下肚子。此外,進入80年代,香港電影的整體美學越發朝向現代化、國際化發展,楚原基於傳統片場且堅守劇本準備的經驗,也遭遇了極大衝擊。

-4-

進入了“淚影”階段的楚原,開始頻繁以演員姿態出現在大銀幕上,最有代表性的是譚家明導演的《雪兒》裡,與梁家輝爭女的富商,還有成龍《員警故事》中的奸惡反派。再往後,他更演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正反人物及善長仁翁形象,以黃金綠葉姿態繼續出現在大眾面前。他的表演有時候略顯誇張,卻奇妙地塑造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喜感,這或許與他本人的樂觀心態不無關係,楚原的電影生涯超過半世紀,相信也離不開他本人非常積極的個人轉型。

當然,楚原後期仍然偶有出色的導演作品,比如周潤發主演的《小丈夫日記》、周星馳主演的《小偷阿星》等,在拍完粵劇電影《李香君》後,上世紀90 年代開始楚原不再執導電影。在電視臺的演員生涯也持續到世紀初,如今與相敬如賓超過五十年的妻子南紅歡樂度日。

他在頒獎禮上的發言,也許是近年來終身成就獎最精彩的致辭,總結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他說:“管他天下千萬事,閑來輕笑兩三聲”,又引經典名句:“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為虛度年華而羞恥”,出口成章,瀟灑出塵。對楚原不拘一格的大半生,其實也是相當貼切的寫照。

-5-

他一生經歷了冷戰時代香港電影的左右互搏,到今日華語電影融合的大趨勢,在大製片廠制度下形成了商業量產中的自我藝術風格。也曾有朋友開玩笑說楚原其實還在導演新片,在香港電影個性逐漸消失的大趨勢下,觀眾似乎更期待楚原這樣由匠人而起的宗師。

某種程度上說,本屆金像獎這尊終身成就獎,如同同時頒出的最佳男女演員獎一樣異曲同工,都是對超越時代的專業精神的深切呼喚。

□獨孤島主(影評人)

口碑也奇差。這對楚原的導演生涯可謂是從業以來最沉重的打擊。

實事求是地說,此類邵氏末期的作品的品質,已經慘到不忍卒睹,任何一位有名望與豐富經驗的導演走到這一步,個中甘苦,恐怕只能自己吞下肚子。此外,進入80年代,香港電影的整體美學越發朝向現代化、國際化發展,楚原基於傳統片場且堅守劇本準備的經驗,也遭遇了極大衝擊。

-4-

進入了“淚影”階段的楚原,開始頻繁以演員姿態出現在大銀幕上,最有代表性的是譚家明導演的《雪兒》裡,與梁家輝爭女的富商,還有成龍《員警故事》中的奸惡反派。再往後,他更演出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正反人物及善長仁翁形象,以黃金綠葉姿態繼續出現在大眾面前。他的表演有時候略顯誇張,卻奇妙地塑造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喜感,這或許與他本人的樂觀心態不無關係,楚原的電影生涯超過半世紀,相信也離不開他本人非常積極的個人轉型。

當然,楚原後期仍然偶有出色的導演作品,比如周潤發主演的《小丈夫日記》、周星馳主演的《小偷阿星》等,在拍完粵劇電影《李香君》後,上世紀90 年代開始楚原不再執導電影。在電視臺的演員生涯也持續到世紀初,如今與相敬如賓超過五十年的妻子南紅歡樂度日。

他在頒獎禮上的發言,也許是近年來終身成就獎最精彩的致辭,總結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他說:“管他天下千萬事,閑來輕笑兩三聲”,又引經典名句:“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為虛度年華而羞恥”,出口成章,瀟灑出塵。對楚原不拘一格的大半生,其實也是相當貼切的寫照。

-5-

他一生經歷了冷戰時代香港電影的左右互搏,到今日華語電影融合的大趨勢,在大製片廠制度下形成了商業量產中的自我藝術風格。也曾有朋友開玩笑說楚原其實還在導演新片,在香港電影個性逐漸消失的大趨勢下,觀眾似乎更期待楚原這樣由匠人而起的宗師。

某種程度上說,本屆金像獎這尊終身成就獎,如同同時頒出的最佳男女演員獎一樣異曲同工,都是對超越時代的專業精神的深切呼喚。

□獨孤島主(影評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