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月看牡丹,春色豈知心,唐宋詠牡丹詩精選

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此詩乃讚頌牡丹之作, 其讚頌之手法, 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 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 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 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藥和芙蕖。 芍藥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 然而詩人讚頌牡丹, 乃用“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芍藥”, 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 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 “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 (王禹傅《芍藥詩序》)。 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

把芍藥比作“近侍”。 此處, 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 把芍藥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 “芙蕖”, 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淨的面目出現的花卉, 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 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 說她純潔而寡情。 這裡暗示了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 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 獨立東風看牡丹。

在這首詩裡, 作者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 自己獨自一個在觀賞, 實際上想說的是什麼時間我才能再回到故鄉去觀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 但想到眼前的景況, 時間在無情地流逝, 自己已變得老態龍鍾, 然而家國破碎故土依然難回時, 作者通過牡丹而強烈地表達出了對故鄉深切無盡的思念及對前景的無望與悲苦萬千的愁緒!

惜牡丹花

唐代: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在群芳鬥豔的花季裡, 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

待到牡丹占斷春光的時候, 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 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 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 而白居易《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 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 這組詩第一首卻一反常情, 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 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 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牡丹

唐代: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 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 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 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 欲書花葉寄朝雲。

“石家蠟燭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顏色像燃燒著的大片燭火, 卻無須修剪燭芯。 “何曾剪”西晉石崇豪奢至極, 用蠟燭當柴, 燭芯自不必剪。 “荀令香爐可待熏”是說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 豈待香爐熏烘。 據說荀彧到人家, 坐處三日香。 舊時衣香皆由香爐熏成, 荀令自然身香, 所以說“可待熏”。

賞牡丹

唐代:王建

此花名價別, 開豔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

紅燒躑躅枯。

軟光籠細脈, 妖色暖鮮膚。

滿蕊攢黃粉, 含棱縷絳蘇。

好和薰禦服, 堪畫入宮圖。

晚態愁新婦, 殘妝望病夫。

教人知個數, 留客賞斯須。

一夜輕風起, 千金買亦無。

此篇不寫牡丹一時之態, 而是從牡丹之貴寫到牡丹之美, 再寫牡丹凋零, 用變化的角度去賞牡丹, 道盡惜牡丹之情。 從花開寫到花落, 借對情感的把握的細緻入微, 用精心的鋪墊將讀者引入到那種悵然若失的情景當中。 詩作描寫過渡自然, 惋惜悵然之情水到渠成。 王建的牡丹詩從單純的賞牡丹落筆, 惜牡丹入情, 不寄託政治抱負個人得失, 就是寫一個“賞”字, 且賞出了獨特的風格, 乃唐代賞牡丹詩作中別具一格的作品。

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豔”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歎,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牡丹

唐代: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別後重逢,有太多的興奮,亦有無限的情思。面對眼前盛開的牡丹花,卻從去年與牡丹的分離落墨,把人世間的深情厚意濃縮在別後重逢的特定場景之中。“紅箋”,當指薛濤紙,是詩人創制的深紅小箋。“淚濕紅箋”句,詩人自己進入了角色,讀來親切感人。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代: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通過對紫牡丹和白牡丹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不加一句褒貶,不作任何說明,而寓意自顯。為豪貴所爭賞的紫牡丹儘管名貴卻顯得庸俗,相反,無人看的白牡丹卻超塵脫俗,幽雅高尚,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詩人讚美白牡丹的高潔,以花襯人,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絕可謂含意豐富,旨趣遙深。可以說,在姹紫嫣紅的牡丹詩群裡,這首詩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帶露的白牡丹花。

思黯南墅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第一個把花與女性相比的天才,無疑創造了人類審美歷程上的偉大飛躍。儘管劉禹錫這首牡丹詩還是將花擬人,但已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對此作了更高層次的審美觀照。他將對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賞和感受,昇華到對女性柔美個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並舉,愛得有個性,有情睞,包涵了更廣更深的美學意義。

戲題階前芍藥

唐代: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餘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

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願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和煦的春風輕輕地搖曳著牡丹的枝葉,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樣的柔美。在沒有百花爭姘鬥豔的春未,它並不感到孤獨,它在欣賞自我,看重並保持自己的高潔。“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夜晚,牡丹沁人的芳香飄進窗內,好似來與靜臥的人親近。這四句詩用擬人的手法,把牡丹人格化,極富情趣。寫花的“孤賞”也是寫人的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柳宗元雖然在政治上慘遭失敗,但他仍然執著理想,堅持既定的人生目標,“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紅牡丹

唐代:王維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豔”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歎,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牡丹

唐代: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別後重逢,有太多的興奮,亦有無限的情思。面對眼前盛開的牡丹花,卻從去年與牡丹的分離落墨,把人世間的深情厚意濃縮在別後重逢的特定場景之中。“紅箋”,當指薛濤紙,是詩人創制的深紅小箋。“淚濕紅箋”句,詩人自己進入了角色,讀來親切感人。

裴給事宅白牡丹

唐代:盧綸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通過對紫牡丹和白牡丹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不加一句褒貶,不作任何說明,而寓意自顯。為豪貴所爭賞的紫牡丹儘管名貴卻顯得庸俗,相反,無人看的白牡丹卻超塵脫俗,幽雅高尚,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詩人讚美白牡丹的高潔,以花襯人,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絕可謂含意豐富,旨趣遙深。可以說,在姹紫嫣紅的牡丹詩群裡,這首詩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帶露的白牡丹花。

思黯南墅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第一個把花與女性相比的天才,無疑創造了人類審美歷程上的偉大飛躍。儘管劉禹錫這首牡丹詩還是將花擬人,但已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對此作了更高層次的審美觀照。他將對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賞和感受,昇華到對女性柔美個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並舉,愛得有個性,有情睞,包涵了更廣更深的美學意義。

戲題階前芍藥

唐代:柳宗元

凡卉與時謝,妍華麗茲晨。

欹紅醉濃露,窈窕留餘春。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

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

願致溱洧贈,悠悠南國人。

“孤賞白日暮,暄風動搖頻。”和煦的春風輕輕地搖曳著牡丹的枝葉,那婀娜的身影是那樣的柔美。在沒有百花爭姘鬥豔的春未,它並不感到孤獨,它在欣賞自我,看重並保持自己的高潔。“夜窗藹芳氣,幽臥知相親。”夜晚,牡丹沁人的芳香飄進窗內,好似來與靜臥的人親近。這四句詩用擬人的手法,把牡丹人格化,極富情趣。寫花的“孤賞”也是寫人的潔身自好,不隨波逐流。柳宗元雖然在政治上慘遭失敗,但他仍然執著理想,堅持既定的人生目標,“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