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年之 茶 在於春 春茶為貴有講究 專家教您辨好壞

春光明媚, 茶葉飄香, 又是一年選品春茶的時候。 哪些產地的春茶比較好?怎樣辨別春茶的好壞?記者為此採訪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聽專家對春茶知識娓娓道來。

茶多酚低 氨基酸高造就春茶品質

在冬季, 除了採制茶樹的少量冬片外, 大部分時間茶園都處於休眠和積累中。 春天到了, 隨著氣溫的轉暖, 茶樹開始新一年的營養生長。 經過一個冬天的休眠, 茶樹體內的營養物質積累達到一個高峰。 由春季茶青所加工出來的茶葉內含物質豐富, 營養成分含量高而且耐沖泡,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春茶為貴的傳統。

春茶的主要內含物包括茶多酚、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和香氣成分, 它們均是綠茶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 除了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也是形成茶葉品質風味的主要原因。

3月到5月, 茶多酚在茶葉中的含量呈現遞增趨勢, 因此早春茶中的茶多酚含量相對偏低, 同時, 春茶中負責鮮爽度的成分——氨基酸的含量相對較高, 這一低一高成就了春茶的黃金酚氨比, 形成滋味鮮爽, 香氣濃烈的品質特徵, 並兼具較好的營養保健功效。 這一時期, 茶葉香氣成分中鮮爽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較高, 是春茶鮮香非凡的主要原因。

“明前茶 貴如金” “雨前茶 更耐泡”

茶園在開春以後, 對極少量已經達到採摘標準的芽葉的第一次採摘叫頭採茶。

頭採茶屬於頭春茶, 但比頭春茶的範圍小得多。 因為數量極少, 用來篩選的範圍就很小, 所以頭採茶被用來試製成的頭一撥春茶, 品質卻不一定是頭春裡最好的, 大可不必盲目地追求頭採茶。

開年的第一次規模化採摘就稱為頭春茶。 對於中國的名優茶來說, 頭春茶代表的是最高品質。 但即使是頭春茶, 不同種類的茶葉採摘時間也不一樣。 例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所需原料成熟度較高, 其採摘時間較其它同類春茶產品相對晚一些。

在清明節前採制成的茶葉叫明前茶。 茶樹經過了一個冬天的休養, 本身物質含量就較豐富, 加上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 茶樹發芽數量不僅有限, 且生長速度較慢,

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 故坊間有“明前茶, 貴如金”之說。

在穀雨前採制成的茶葉叫雨前茶。 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 但由於這時氣溫高, 芽葉生長相對較快, 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 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作為老茶客, 一般都會更推崇雨前茶, 因為這類茶更耐泡, 而且“夠味”。

五種方式巧辨春茶好壞

作為普通茶客, 如何去辨別春茶的好壞呢?專家教了幾種簡單易學的辦法。

觀外形。 幹茶的形狀、色澤和勻淨度都是要點。 在色澤上, 新茶青翠嫩綠, 而陳茶枯灰黃綠, 這是由於葉綠素的分解造成的。 陳綠茶中維生素氧化產生的茶褐素, 會使茶湯變得黃褐不清。 同時, 春茶的葉子一般裹得較緊, 顯得肥壯厚實,

有的還有較多毫毛。

撚幹茶。 注意茶葉的含水量, 消費者可以試著撚一下買到的幹茶茶葉, 看看是否夠碎、夠乾燥, 含水量過高的茶葉不易保存, 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變。

看湯色。 在貯藏過程中, 構成茶葉色澤的一些物質, 會被緩慢分解或氧化, 使綠茶的色澤變得枯灰無光。 而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 會使綠茶湯色變得黃褐不清。 春茶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 香氣濃烈持久, 滋味醇厚。

品茶味。 滋味上, 新茶醇厚鮮爽, 陳茶則由於茶葉有效成分氧化減少而使滋味淡薄。

聞茶香。 新茶的香氣清鮮, 陳茶香氣低濁, 有經驗的消費者還可以試著通過特有的“新茶香”來區別。

各產區春茶上市時間各不相同

春茶種類眾多, 各地均有知名品牌, 比如浙江省有龍井茶,

包括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三大產區, 還有安吉白茶等;江蘇省有洞庭山碧螺春;河南省有信陽毛尖;安徽省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貴州省有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等。

對於我國大部分茶區而言, 春茶是指茶樹在越冬後萌發的芽葉採制而成的茶葉, 時間上主要以立春後到穀雨前這段時間採制而成的茶葉。 通常在5月底前結束春茶生產。

全國春茶因地理位置、光照條件、品種各異, 導致開採時間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 春茶採摘集中在2-5月, 其中綠茶類的春茶集中在春節後至穀雨前, 部分特早茶品種如烏牛早會在春節前後採摘, 部分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主要以葉片為主的名茶以及山東的嶗山綠茶採摘期則偏後。

綠茶類茶葉適合低溫保存

如何存放綠茶才能儘量保持其口感品質?到底需不需要放入冰箱冷藏嗎?

專家表示,茶葉的存放有門道。首先是忌潮濕。因為大多數茶葉都具有很強的吸濕還潮性,存放時相對濕度保持在60%較為適合,超過70%就會因吸潮而發作黴斑,進而酸化變質。特別是在陰天、下雨的時候,記得要把茶葉袋子封緊,以免受潮。

其次要忌高溫。綠茶類茶葉比較適合低溫保存,溫度過高,茶葉中的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芳香性物質會被分解破壞,品質、香氣、味道都有所下降。有研究顯示:在一定範圍內,溫度每升高10℃,春茶陳化褐變速度就會增加3~5倍,0℃~5℃是保鮮春茶的最好溫度。

第三要忌陽光直射。陽光會推進綠茶茶葉色素及酯類物質的氧化,能將葉綠素分解成為脫鎂葉綠素,使綠茶茶葉品質變壞。所以,茶葉一般貯存在鋁質袋子中,或者牛皮袋子中。

第四是忌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綠茶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後的綠茶茶葉會使綠茶茶葉湯色變紅、變深,使營養價值大大下降。

第五是遠離異味源。綠茶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酶和萜稀類化合物,這類物質生性活潑、極不穩定,能夠廣吸異味。因而,茶葉與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貯存時,就會吸收異味而且無法去除。

專家建議,一般而言,綠茶新買來需要在自然環境下(保存狀況良好下)存放一周;一周之後需要放到冰箱內冷藏。如果三個月內沒喝完,就要放到冰箱內冷凍為好,所以除非有很大的需求量,綠茶一次不要買太多。同時,消費者選購新茶後應科學適量飲用,避免因體質不同而出現飲春茶上火的情況。

除了綠茶、部分烏龍茶(鐵觀音)適合冰箱冷藏以外,一般茶葉常溫、密封、避光保存即可,如紅茶、部分烏龍茶(岩茶)。白茶、黑茶等可以長期存儲的茶葉更應注意保存,防止受潮、串味。

綠茶類茶葉適合低溫保存

如何存放綠茶才能儘量保持其口感品質?到底需不需要放入冰箱冷藏嗎?

專家表示,茶葉的存放有門道。首先是忌潮濕。因為大多數茶葉都具有很強的吸濕還潮性,存放時相對濕度保持在60%較為適合,超過70%就會因吸潮而發作黴斑,進而酸化變質。特別是在陰天、下雨的時候,記得要把茶葉袋子封緊,以免受潮。

其次要忌高溫。綠茶類茶葉比較適合低溫保存,溫度過高,茶葉中的氨基酸、糖類、維生素和芳香性物質會被分解破壞,品質、香氣、味道都有所下降。有研究顯示:在一定範圍內,溫度每升高10℃,春茶陳化褐變速度就會增加3~5倍,0℃~5℃是保鮮春茶的最好溫度。

第三要忌陽光直射。陽光會推進綠茶茶葉色素及酯類物質的氧化,能將葉綠素分解成為脫鎂葉綠素,使綠茶茶葉品質變壞。所以,茶葉一般貯存在鋁質袋子中,或者牛皮袋子中。

第四是忌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綠茶茶葉中的葉綠素、醛類、酯類、維生素C等易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氧化後的綠茶茶葉會使綠茶茶葉湯色變紅、變深,使營養價值大大下降。

第五是遠離異味源。綠茶茶葉中含有高分子棕櫚酶和萜稀類化合物,這類物質生性活潑、極不穩定,能夠廣吸異味。因而,茶葉與有異味的物品混放貯存時,就會吸收異味而且無法去除。

專家建議,一般而言,綠茶新買來需要在自然環境下(保存狀況良好下)存放一周;一周之後需要放到冰箱內冷藏。如果三個月內沒喝完,就要放到冰箱內冷凍為好,所以除非有很大的需求量,綠茶一次不要買太多。同時,消費者選購新茶後應科學適量飲用,避免因體質不同而出現飲春茶上火的情況。

除了綠茶、部分烏龍茶(鐵觀音)適合冰箱冷藏以外,一般茶葉常溫、密封、避光保存即可,如紅茶、部分烏龍茶(岩茶)。白茶、黑茶等可以長期存儲的茶葉更應注意保存,防止受潮、串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