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聚焦」濰坊文展會2018——“為宅雕塑”之“吾有調”

2018年第十一屆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 濰坊廣播影視集團將聯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 在魯台會展中心臺灣館共同推出“為宅雕塑·2018中國青年雕塑家邀請展”。

“為宅雕塑”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學術品牌, 主張秉承“為人民服務”宗旨, 推動“藝術進入生活, 雕塑進入家庭”, 旨在文化與生活、藝術與家居之間搭建溝通橋樑, 讓藝術更好地服務於人民, 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首屆“為宅雕塑”展覽於2015年6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 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和中國職業藝術教育學會主辦,

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對活動進行了重點報導。 今年, 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首次將“為宅雕塑”品牌放在地級市舉辦。

本屆“為宅雕塑”展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藝術創作研究所所長孫偉擔任策展人, 來自國內50余位雕塑藝術家的100多件作品參展。

第二部分:吾有調--展示符合現代時尚生活方式的藝術作品, 體現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和個性追求。

《大地》 150*750*15 纖維 柴鑫萌

作品象徵性地表現耕耘前後的大地, 編織耕耘美好想像與未來的願景, 用一種溫暖, 柔和的方式表達人類文明的演進。

《生肖之兔》 23*11*41 銅烤漆 鄒亮

“讓藝術走進生活”。 即便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經過藝術手法的處理, 傾注藝術家的“想法”後, 都將成為不一樣的、富有價值的藝術品。

《氣▪象》 紫砂+銅絲 程曦

氣象者, 生生不息也。 孟子曰:“氣者, 體之充也",

意味著一種精神狀態, 而象, 表達了一種意境和韻味。 作品以紫砂和銅絲把氣與象這種本無形狀, 自由散佈的狀態,聚合成我所理解的外化形態, 體現出某種精神趨向。

《向天歌》172*28*74* 玻璃鋼彩繪 方旭

用直線和曲線或者曲線和曲線來概括整個大形體,

使作品中的動物造型與自然界中的動物不盡相同, 為雕塑帶來極強的張力和感染力。 簡單明確的線條能表現最豐富的美感, 在作品周圍形成強大的氣場, 也不失動物神韻, 使觀眾似曾相識又前所未見!

《你的樣子》 140*64*84* 香樟木 高衝衝*

人和自然相輔相成, 相隨相伴,是一個共生體相互依存,而不是殺戮和殘害。我用一種幽默溫柔的目光注視著周圍的芸芸眾生,以柔軟溫和的心靈觸覺來感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其中微妙的感動瞬間,用一種同情的態度加以刻畫,展現平凡世界一個個詼諧的場面,讓一種視覺的審美延伸至心靈的觸摸。

《sweet》 35 *35 *45 青銅 侯雯

迷你公主,坐在她的甜蜜王國上。

她問:櫻桃,櫻桃,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甜美的女孩?

櫻桃說:公主,您是世界上最甜美的女孩。

可是您空洞的眼神,像死亡一樣寂寞。

《普渡》 55*15*18 不銹鋼 黃齊成

作品靈感源于傳統的如意雲圖案,作品將山、水、雲融為一體,表現了一種超脫塵俗的意象。

《大遷徙》 360*65*118* 樹脂 賈濤

作品以行進的馱驢為媒介,賦予被奴役物件高超的平衡技能,將遷徙這一社會存在的複雜問題,以藝術的幽默與諷刺方式給予呈現。

《玩具》 520*80*80* 綜合材料 劉嘉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玩具,這個玩具也許是個單純意義上的玩意兒,也許是個習慣於去把玩的物件,又或許是一個萌寵甚至是一個被物化的人。我們與這個玩具的關係微妙,有趣,奇異。我們可以完全擁有它,不停的探索它,玩弄它,隨意丟棄它,或與它建立長久的關係。

《亟待商榷的命名--荷包蛋01》 60*60*13 綜合材料 馬天羽

荷包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收悉的食品,作品以慣用的方式把蛋黃轉換了形狀,並用詼諧和幽默的語言使其具有了特殊的陌生感。這是一種矛盾,一種質疑,一種審美的惶惑或顫慄。你不禁要問:它是荷包蛋嗎?若不是,那又是什麼呢?它亟待命名。

《無題》局部 36*33*60 牛皮綜合材料 王立偉

我試圖把生命的結束和起源這兩種過程集合在作品中,當虔誠的祈禱過後,我們內心總會有些許或片刻的寧靜。

《馬戲》 83*53*27 樹脂 王瑞林

作品以自身的成長經歷與見聞為創作依據,借用馬的形象描述人與社會的關係

《跳房子》 320*120 地膠 張晟瑜

作品選擇以人們所熟知的遊戲方式、有共同經驗的符號與圖示,以重構的方式為空間創作了一系列的標識系統,將平面圖示與人的互動轉換為雕塑的“體積”與"空間",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場域與人的互動。希望通過新的視覺形態在現場營造的那些觀眾→(被觀看的)物件→場景即時的角色轉換,希望可以引發觀眾在現場“解碼”、“編碼”的強烈介入感,因這種互動而共生景觀空間的新情景而流連忘返。

《一個人的森林——樹居者》 50*50*200 不銹鋼+木 趙展

作品借用“樹”的形式,如哥特建築似的形式向著無限的空間做無盡的延伸。這裡的不完美感、不飽滿感以及淡淡的孤寂感正是當下人與社會的微妙關係,是社會轉型下的無助與惆悵。是觀望、是批判,是在無垠的森林中尋找自我的方位與路徑,尋找心靈的記憶與夢想,是精神的自我救贖。

相隨相伴,是一個共生體相互依存,而不是殺戮和殘害。我用一種幽默溫柔的目光注視著周圍的芸芸眾生,以柔軟溫和的心靈觸覺來感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其中微妙的感動瞬間,用一種同情的態度加以刻畫,展現平凡世界一個個詼諧的場面,讓一種視覺的審美延伸至心靈的觸摸。

《sweet》 35 *35 *45 青銅 侯雯

迷你公主,坐在她的甜蜜王國上。

她問:櫻桃,櫻桃,誰是這個世界上最甜美的女孩?

櫻桃說:公主,您是世界上最甜美的女孩。

可是您空洞的眼神,像死亡一樣寂寞。

《普渡》 55*15*18 不銹鋼 黃齊成

作品靈感源于傳統的如意雲圖案,作品將山、水、雲融為一體,表現了一種超脫塵俗的意象。

《大遷徙》 360*65*118* 樹脂 賈濤

作品以行進的馱驢為媒介,賦予被奴役物件高超的平衡技能,將遷徙這一社會存在的複雜問題,以藝術的幽默與諷刺方式給予呈現。

《玩具》 520*80*80* 綜合材料 劉嘉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玩具,這個玩具也許是個單純意義上的玩意兒,也許是個習慣於去把玩的物件,又或許是一個萌寵甚至是一個被物化的人。我們與這個玩具的關係微妙,有趣,奇異。我們可以完全擁有它,不停的探索它,玩弄它,隨意丟棄它,或與它建立長久的關係。

《亟待商榷的命名--荷包蛋01》 60*60*13 綜合材料 馬天羽

荷包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收悉的食品,作品以慣用的方式把蛋黃轉換了形狀,並用詼諧和幽默的語言使其具有了特殊的陌生感。這是一種矛盾,一種質疑,一種審美的惶惑或顫慄。你不禁要問:它是荷包蛋嗎?若不是,那又是什麼呢?它亟待命名。

《無題》局部 36*33*60 牛皮綜合材料 王立偉

我試圖把生命的結束和起源這兩種過程集合在作品中,當虔誠的祈禱過後,我們內心總會有些許或片刻的寧靜。

《馬戲》 83*53*27 樹脂 王瑞林

作品以自身的成長經歷與見聞為創作依據,借用馬的形象描述人與社會的關係

《跳房子》 320*120 地膠 張晟瑜

作品選擇以人們所熟知的遊戲方式、有共同經驗的符號與圖示,以重構的方式為空間創作了一系列的標識系統,將平面圖示與人的互動轉換為雕塑的“體積”與"空間",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場域與人的互動。希望通過新的視覺形態在現場營造的那些觀眾→(被觀看的)物件→場景即時的角色轉換,希望可以引發觀眾在現場“解碼”、“編碼”的強烈介入感,因這種互動而共生景觀空間的新情景而流連忘返。

《一個人的森林——樹居者》 50*50*200 不銹鋼+木 趙展

作品借用“樹”的形式,如哥特建築似的形式向著無限的空間做無盡的延伸。這裡的不完美感、不飽滿感以及淡淡的孤寂感正是當下人與社會的微妙關係,是社會轉型下的無助與惆悵。是觀望、是批判,是在無垠的森林中尋找自我的方位與路徑,尋找心靈的記憶與夢想,是精神的自我救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