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該遺忘的傳統技藝:騰沖碗窯土陶 給你一份歲月靜好

一縷茶香、一個精緻的擺件、一份書香、一方淨土, 也許這是每一個文雅之人閒散時光最佳的搭配。

殊不知, 詩意的人生總在尋尋覓覓之後的古樸之中存在著, 縱然歷經千百年, 也難於輕易消退掉曾經的樣貌。 騰沖的景致美得說不完, 然而喧囂之外總藏著數不盡的寧靜與祥和。

在馬站就有一個被稱為“制陶工藝之鄉”的村落——碗窯。 在這, 你可隨意拾掇歲月靜好, 亦可輕鬆將美好時光完美鑲嵌。

在當下這個物欲橫流的生活環境中, 各種精緻大氣的擺設已是屢見不鮮, 漸漸的, 曾經的工藝反倒成了最興盛的追求,

如這碗窯的“土陶”。

據說馬站碗窯的土陶工藝是由明洪武年間隨軍戍邊的孫、劉、蔣三姓族人從湖南帶到騰沖, 後三姓族人又搬至三聯村定居下來, 做陶手藝也便世代相傳至今。

土陶的原料為膠泥, 也就是這不起眼的膠泥搖身一變後成了各類造型的土陶製品,

有擺件、有碗具、有花盆、有各種用具。 只有你想不到的, 而沒有它變不了的。

兒時的記憶裡, 裡總有那麼幾件土陶

做的物件, 那時只覺它很不起眼, 粗

糙又不美觀, 怎能與光滑色彩斑斕的

瓷器相比。 久而久之, 雖習慣了它的

存在, 卻從未將它放至心上。

而在今日, 它卻成了最真的情緣。

而在今日, 它卻成了最真的情緣。 沉悶的工作之後, 抽個空閒到碗窯選一個體驗館, 親手做一件自己喜歡的土陶物件, 這當中傾注的又豈止只是時間那麼簡單。 如孫氏土陶體驗館的老闆所說“做土陶, 磨的是耐心, 心靜了, 你想的模樣自然能呈現”。 如此, 我又為何不能說“做土陶的過程就是人生體驗的一個過程”。

也許一件土陶並不是那麼顯眼, 但其製作體驗的過程則可以抒寫一份詩意的人生。 是陪伴的那個TA, 是製作的心境, 是土陶的樣式, 更是那份至真至純的記憶。

某一天, 書案上多了一個插花的土陶花瓶, 清香之外不也又是一番本味的回歸。 可謂“插花應使花羞色, 比畫翻嗤更是空”。 碗窯的土陶早已名聲在外, 無需我在此點綴, 而我想要傳達的不過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時光歲月罷了。

也許, 恰巧你也在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