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 打造國際航運貿易新高地

航運物流企業增長超12倍 外貿新業態發展迅猛

南沙自貿區掛牌三年以來, 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4.5%, 從2014年的1291.4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1951.7元;跨境電商從0.3億元發展到72億元, 幾乎從無到有;南沙港國際航線增加41條, 南沙汽車碼頭成為全國平行汽車進口第二大口岸……

4月16日, 南沙自貿區舉辦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三周年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情況通報會, 廣州南沙開發區口岸工作辦公室會同南沙海關、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南沙海事處等口岸單位, 共同通報了南沙自貿區掛牌三年來的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情況。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三周年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情況通報會

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出席會議, 有關部門代表、航運企業、媒體參會, 並參觀了沙仔島汽車碼頭物流園區、南沙港二期前沿

南沙開發區口岸辦: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創新亮點紛呈

通報會主辦單位、南沙開發區口岸辦副主任羅建文介紹, 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 南沙深入貫徹國家賦予自貿區的使命和任務, 先行先試, 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南沙開發區口岸辦副主任羅建文作介紹

羅建文提到, 在口岸系列改革舉措推動下, 南沙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國際航運樞紐主要承載區建設不斷升級, 取得明顯成效。

港口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自貿區掛牌三年以來, 貨物輸送量累計超9億噸, 集裝箱輸送量超3800萬標箱, 汽車輸送量超180萬台, 助力廣州港進入全球2000萬標箱俱樂部。 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達到89條;集聚了全球知名班輪公司, 航線通達全球200個多港口城市。

南沙港

港口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南沙港已建成16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 年吞吐能力達到1600萬標箱。 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一期工程實現了10萬噸級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 已建成3個汽車滾裝船泊位。 保稅港區已建成物流倉儲設施55萬m2, 在建35萬m2, 規劃建設60萬m2。

航運物流要素快速集聚。 截至2017年底落戶南沙航運物流企業累計達4802家, 自貿區掛牌以來至2017年底航運物流企業數量增長超過12倍。 中遠航運風電總部、唯品會跨境電子商務總部等航運物流總部企業落戶南沙。

廣州航交所發展成為華南規模最大的航運交易平臺, 成立以來累計完成船舶交易2690艘、交易額110.86億元;“珠江航運指數”填補了珠江水系區域性航運指數的空白, 並納入國家航運經濟運行資料庫;成立50億元規模的航運產業基金。

此外, 平行進口汽車、跨境電商、郵輪、甲醇期貨保稅交割等外貿新業態發展迅猛。 (詳見相關報導)

羅建文表示, 下一步, 南沙將致力開放創新, 加強港口建設合作、加大開拓國際航線力度, 與沿線國家締結友好港口;推動自貿制度向國際規則轉變, 助推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推進南沙港四期、國際郵輪碼頭、近洋碼頭、海嘉碼頭等一批重點港口基礎設施, 推進物流倉儲設施建設。 力爭推動國際航運中心躋身世界前列、國際貿易新樞紐功能和國際物流中心功能不斷強化。

南沙海關:打造貿易便利化“樣板間”

南沙海關副關長吳雲在會上發佈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通關報告》。吳雲介紹,廣州海關致力於打造制度創新高地,試點推出22項自主創新制度,其中4項在全國範圍內推廣,8項在全省複製推廣,促進自貿試驗區成為投資貿易便利化的環境高地。 2017年底,共有海關註冊企業2032家,比掛牌前增長7.13倍。

南沙海關副關長吳雲作介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減環節、縮流程,推動南沙港區通關時間壓縮近1/2,通關效率處於全國領先水準,通關成本持續下降。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日益繁榮。加大南沙自貿試驗區AEO企業培育力度,企業在全球33個國家(地區),特別是在歐盟28國獲得信用互認,在全球享受通關便利,近七成企業反映在國外通關成本下降30% 。

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漸成規模。打通大灣區物流通道,通過粵港跨境貨棧模式,實現香港機場與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之間一站式的“空陸聯運”,物流運輸時間壓縮1/2以上,2017年業務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共進口約2095.1噸貨物,貨值約2312萬美元,同比增長65.1%。

放管服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率先開展“互聯網+易通關”改革,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基本建成。每票貨物的通關時間壓縮0.8~5.4小時,企業辦事效率提高80%以上。

吳雲表示,下一步,海關將主動探索全面深化南沙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措施,推進通關流程“去繁就簡”,打造貿易便利化“樣板間”,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1/3。建設“智慧海關”,推進“智慧港口”示範工程。

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推進全球品質溯源中心建設

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劉家君在會上通報了通檢改革創新和全球溯源體系建設有關情況,他介紹,三年來,廣東檢驗檢疫部門在南沙自貿區成功搭建“一個平臺支撐(智檢口岸)、一條主線引領(全球品質溯源體系)、多種創新驅動”的監管體系改革架構,共落實改革創新任務137項,廣東省政府發文的自貿區4批改革創新經驗中,涉及檢驗檢疫部門的創新經驗共32項。

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劉家君作介紹

全國首創市場採購出口商品集中檢管新模式;構建溯源體系下的跨境電商監管南沙模式,獲評商務部“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打造“CEPA食品”檢驗監管新模式,實現粵港、粵澳兩地一檢、結果互認;建立平行汽車進口服務“快車道”,口岸通檢提速3倍……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推動形成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規則。

劉家君重點介紹,全鏈條品質溯源體系在南沙自貿區初步成型,已涵蓋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出口等貿易方式,覆蓋食品、消費品、汽車等品類,共發碼5331萬,溯源商品貨值達534.63億美元。京東、天貓、唯品會、美贊臣、美的、宜華、四洲等18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申請加入工廠級溯源。目前已有542.34萬人次通過“智檢口岸”平臺進行溯源查詢。運用品質溯源體系後,市場採購出口商品查驗率大幅降低90%,跨境電商平均通檢時間105秒,平行進口汽車通檢提速3倍。

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在介紹智檢口岸系統

劉家君透露,下一步,檢驗檢疫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深化改革,推進全球品質溯源中心建設,將全球品質溯源體系實體化。打造自貿區“一碼通關”的出入境貨物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出入境人數首破百萬大關

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檢處處長張紅軍介紹了口岸通關改革有關情況和創新亮點。他介紹,2017年南沙邊檢驗放出入境人員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大關,居廣州各口岸前列,特別是南沙郵輪口岸出入境人員數量居全國同類口岸第三名,船員出入境數量居全國前列,“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開放格局加速形成。推行“出入境船舶24小時隨到隨檢”、“郵輪過境旅客免辦邊檢查驗手續”等便捷通關服務,創新搭建“CII易檢服務平臺”, 船舶作業實現“零待時”,大幅提高了口岸通關效率。推動建設億級人臉、指紋比對中心系統,推進口岸資訊化綜合服務能力。

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檢處處長張紅軍作介紹

張紅軍重點講解了三年來南沙邊檢在通關改革創新方面的亮點舉措:簡化錨地候泊船舶的邊檢手續辦理。2017年8月實施以來,先後為400艘次船舶提供了出入境便利,縮短手續辦理時間1600餘小時,減輕企業經濟負擔約200余萬元。出入境旅客自助通關。已在南沙口岸建設27條自助通道,其中客運港11條,郵輪口岸16條。2017年,符合自助查驗的旅客自助通關率達70%,在廣州乃至華南地區各口岸中名列前茅。啟用郵輪旅客管控系統。對乘郵輪出境並隨原郵輪返回的中國旅客,掃描出入境證件上的條碼即可通關,自2018年2月2日啟用,實現邊檢通關速度人均3秒。率先全面實施出入境無紙化申報。自2017年3月開始實施,截至2017年底,共查驗出入境船舶5000餘艘次,無紙化申報率實現100%;船舶在港時間平均縮短1.5小時,平均為每艘次船舶節省相關費用2萬元。

工作人員為出境人員辦理業務

張紅軍表示,下一步,南沙邊檢將穩步推進港口邊檢管理改革,深化“大資料”和“大情報”引領勤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完善郵輪管控系統,落實各項便民服務措施,推進生物識別簽證項目在南沙口岸實施,努力營造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口岸通關環境。

南沙海事處:打造“智慧海事”,持續提升海事智慧服務水準

南沙海事處副處長李金錫介紹,三年來,南沙海事處不斷提升智慧服務水準,先後研究制定了17項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創新監管服務舉措,其中14項已入選自貿區省、市可複製推廣經驗,3項已上報擬納入下一批市級推廣經驗。

南沙海事處副處長李金錫作介紹

李金錫重點通報了海事部門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方面的創新舉措:

成立廣州海事局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中心,成功推動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落地和“廣東南沙”船籍港設立,放寬了對登記主體外資比例的限制,吸引更多高端航運要素聚集南沙;牽頭開展聯合登臨檢查工作,為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南沙港提供便利;2017年7月24日,兩艘港澳籍遊艇在南沙以“定點靠泊、就近聯檢”的全國首創形式,實現了快速、安全的通關,順利完成了粵港澳遊艇的自由行首航。

南沙海事處檢查到港郵輪

南沙海事處率先在廣東省內實施國際航線船舶進出口岸許可證等海事單證遠端自助列印,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智慧海事”通過運用“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打造海上高速公路。積極探索無人機巡航執法新模式。在全國自貿區中率先上線運行貨物比對系統,並已推廣至廣東海事局轄區內廣泛使用。

李金錫表示,下一步,南沙海事處將進一步推進南沙自貿區船舶安全監管、進出口岸查驗模式先行先試,進一步探索無人機智慧口岸安全監管服務應用,推進設立南沙自貿區海上智慧服務中心和海上安全基金,促進自貿區郵輪遊艇產業發展。(通訊員 林正山 魏書傑 攝影周智群)

力爭推動國際航運中心躋身世界前列、國際貿易新樞紐功能和國際物流中心功能不斷強化。

南沙海關:打造貿易便利化“樣板間”

南沙海關副關長吳雲在會上發佈了《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通關報告》。吳雲介紹,廣州海關致力於打造制度創新高地,試點推出22項自主創新制度,其中4項在全國範圍內推廣,8項在全省複製推廣,促進自貿試驗區成為投資貿易便利化的環境高地。 2017年底,共有海關註冊企業2032家,比掛牌前增長7.13倍。

南沙海關副關長吳雲作介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減環節、縮流程,推動南沙港區通關時間壓縮近1/2,通關效率處於全國領先水準,通關成本持續下降。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日益繁榮。加大南沙自貿試驗區AEO企業培育力度,企業在全球33個國家(地區),特別是在歐盟28國獲得信用互認,在全球享受通關便利,近七成企業反映在國外通關成本下降30% 。

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漸成規模。打通大灣區物流通道,通過粵港跨境貨棧模式,實現香港機場與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之間一站式的“空陸聯運”,物流運輸時間壓縮1/2以上,2017年業務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共進口約2095.1噸貨物,貨值約2312萬美元,同比增長65.1%。

放管服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率先開展“互聯網+易通關”改革,貨物通關“線上海關”樣板間基本建成。每票貨物的通關時間壓縮0.8~5.4小時,企業辦事效率提高80%以上。

吳雲表示,下一步,海關將主動探索全面深化南沙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措施,推進通關流程“去繁就簡”,打造貿易便利化“樣板間”,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1/3。建設“智慧海關”,推進“智慧港口”示範工程。

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推進全球品質溯源中心建設

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劉家君在會上通報了通檢改革創新和全球溯源體系建設有關情況,他介紹,三年來,廣東檢驗檢疫部門在南沙自貿區成功搭建“一個平臺支撐(智檢口岸)、一條主線引領(全球品質溯源體系)、多種創新驅動”的監管體系改革架構,共落實改革創新任務137項,廣東省政府發文的自貿區4批改革創新經驗中,涉及檢驗檢疫部門的創新經驗共32項。

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劉家君作介紹

全國首創市場採購出口商品集中檢管新模式;構建溯源體系下的跨境電商監管南沙模式,獲評商務部“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打造“CEPA食品”檢驗監管新模式,實現粵港、粵澳兩地一檢、結果互認;建立平行汽車進口服務“快車道”,口岸通檢提速3倍……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推動形成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規則。

劉家君重點介紹,全鏈條品質溯源體系在南沙自貿區初步成型,已涵蓋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出口等貿易方式,覆蓋食品、消費品、汽車等品類,共發碼5331萬,溯源商品貨值達534.63億美元。京東、天貓、唯品會、美贊臣、美的、宜華、四洲等18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申請加入工廠級溯源。目前已有542.34萬人次通過“智檢口岸”平臺進行溯源查詢。運用品質溯源體系後,市場採購出口商品查驗率大幅降低90%,跨境電商平均通檢時間105秒,平行進口汽車通檢提速3倍。

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在介紹智檢口岸系統

劉家君透露,下一步,檢驗檢疫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深化改革,推進全球品質溯源中心建設,將全球品質溯源體系實體化。打造自貿區“一碼通關”的出入境貨物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

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出入境人數首破百萬大關

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檢處處長張紅軍介紹了口岸通關改革有關情況和創新亮點。他介紹,2017年南沙邊檢驗放出入境人員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大關,居廣州各口岸前列,特別是南沙郵輪口岸出入境人員數量居全國同類口岸第三名,船員出入境數量居全國前列,“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開放格局加速形成。推行“出入境船舶24小時隨到隨檢”、“郵輪過境旅客免辦邊檢查驗手續”等便捷通關服務,創新搭建“CII易檢服務平臺”, 船舶作業實現“零待時”,大幅提高了口岸通關效率。推動建設億級人臉、指紋比對中心系統,推進口岸資訊化綜合服務能力。

南沙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檢處處長張紅軍作介紹

張紅軍重點講解了三年來南沙邊檢在通關改革創新方面的亮點舉措:簡化錨地候泊船舶的邊檢手續辦理。2017年8月實施以來,先後為400艘次船舶提供了出入境便利,縮短手續辦理時間1600餘小時,減輕企業經濟負擔約200余萬元。出入境旅客自助通關。已在南沙口岸建設27條自助通道,其中客運港11條,郵輪口岸16條。2017年,符合自助查驗的旅客自助通關率達70%,在廣州乃至華南地區各口岸中名列前茅。啟用郵輪旅客管控系統。對乘郵輪出境並隨原郵輪返回的中國旅客,掃描出入境證件上的條碼即可通關,自2018年2月2日啟用,實現邊檢通關速度人均3秒。率先全面實施出入境無紙化申報。自2017年3月開始實施,截至2017年底,共查驗出入境船舶5000餘艘次,無紙化申報率實現100%;船舶在港時間平均縮短1.5小時,平均為每艘次船舶節省相關費用2萬元。

工作人員為出境人員辦理業務

張紅軍表示,下一步,南沙邊檢將穩步推進港口邊檢管理改革,深化“大資料”和“大情報”引領勤務能力,進一步優化完善郵輪管控系統,落實各項便民服務措施,推進生物識別簽證項目在南沙口岸實施,努力營造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口岸通關環境。

南沙海事處:打造“智慧海事”,持續提升海事智慧服務水準

南沙海事處副處長李金錫介紹,三年來,南沙海事處不斷提升智慧服務水準,先後研究制定了17項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創新監管服務舉措,其中14項已入選自貿區省、市可複製推廣經驗,3項已上報擬納入下一批市級推廣經驗。

南沙海事處副處長李金錫作介紹

李金錫重點通報了海事部門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方面的創新舉措:

成立廣州海事局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中心,成功推動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落地和“廣東南沙”船籍港設立,放寬了對登記主體外資比例的限制,吸引更多高端航運要素聚集南沙;牽頭開展聯合登臨檢查工作,為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南沙港提供便利;2017年7月24日,兩艘港澳籍遊艇在南沙以“定點靠泊、就近聯檢”的全國首創形式,實現了快速、安全的通關,順利完成了粵港澳遊艇的自由行首航。

南沙海事處檢查到港郵輪

南沙海事處率先在廣東省內實施國際航線船舶進出口岸許可證等海事單證遠端自助列印,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智慧海事”通過運用“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打造海上高速公路。積極探索無人機巡航執法新模式。在全國自貿區中率先上線運行貨物比對系統,並已推廣至廣東海事局轄區內廣泛使用。

李金錫表示,下一步,南沙海事處將進一步推進南沙自貿區船舶安全監管、進出口岸查驗模式先行先試,進一步探索無人機智慧口岸安全監管服務應用,推進設立南沙自貿區海上智慧服務中心和海上安全基金,促進自貿區郵輪遊艇產業發展。(通訊員 林正山 魏書傑 攝影周智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