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聖嚴法師:人活著為情所困,實屬不易,請各自珍惜,因緣看開!

人生在世, 孰能無情?曹雪芹塑造的經典人物賈寶玉, 到最後也是因情不斷, 倍感煎熬。 可見情對人的溫暖之大, 傷害之極。

按這種說法, 對待情感, 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也不是, 其實在這方面, 不妨聽聽聖嚴法師是如何理解的。 也許他的一句話, 能點醒我們這些個夢中人。

臺灣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認為愛情的聚散是一種因緣變化, 起起落落, 分分合合, 如果明白了緣散則散, 緣聚則聚的道理, 愛恨在一念之間就能化解, 釋懷。

只要是人, 不可能沒有感情, 佛教稱眾生為“有情”, 就是因為“有愛”的緣故。 人活在世界上, 除了飲食的養分, 還需要精神的滋潤, 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潤劑, 因此, 感情和生命可說是息息相關的。 感情雖然帶給人很多溫暖, 卻也充滿痛苦;相愛的人, 感情濃烈, 如膠似漆分不開, 一旦愛過了頭, 或失去了愛, 就變成了苦;也有人以為只要不動情,

就不會為愛所苦, 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既然情愛和生命息息相關, 無論是否定它, 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斷, 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 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 佛教雖然勸人學習放下萬緣, 不要執著感情, 卻不是要人無情, 因為, 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

所以到了滾滾紅塵, 我們往往看不清自己, 更把握不住感情的洪流, 很多人因為愛情的得與失而苦惱, 甚至為此自殺或殺人, 這都是被自我情感所困, 沒有跳出自我的藩籬。 但話說回來, 人非草木, 孰能無情?一般的人, 仍常常為情所苦, 可見要真正放下感情, 其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因此, 我們要學會用因緣觀化解愛恨。

易經雲:愛惡相攻而吉凶生, 遠近相取而悔吝生。

對於人的愛噁心、遠近心, 我們一定要適時有度的把握好, 否則就會生出禍凶, 產生悔吝。

芸芸眾生, 因愛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 這些都是愚癡行為, 因為真正的愛情是你情我願, 有因有緣才能成就, 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對方已經明白拒絕你的感情,

自己卻還想盡辦法, 想把對方追回來;就好像賭輸的人一樣, 心中不服氣, 老是想翻本, 錢輸光了就想辦法再借, 也因而愈陷愈深, 不可自拔, 既然知道無法挽回, 就不要再陷下去了, 應該趕快撤退, 算是以此為戒, 學到人生經驗, 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慈悲。

慈悲不僅是照顧別人, 而且還要做到保護自己。 如果連自己都保護不好, 還何談照顧別人。

現實中, 當我們的愛情受到挫折時, 應試著化解自己心中的憤怒、不平。 佛法之所以講“因緣”, 講“空”的概念, 是因為這些見識形成後能夠幫助我們擺脫痛苦, 而並不是教你無情無義, 什麼都不管不問。 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來看, 明白“緣散則散, 緣聚則聚”的道理,

愛、恨便能在這一念之間灰飛煙滅、徹底釋懷。

明明是不同的兩個人, 卻彼此互相要求對方, 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這種“愛”, 都希望既要俘虜對方的人, 也要俘虜對方的心:控制他的行動, 還要控制他的心。 所謂“俘虜”, 其實就是佔有, 就是把自我價值擴展到他人身上。 男女間的愛,本來就是一種互相的佔有。你想佔有他,他也想佔有你,因為都想佔有,所以就分不開了,這樣的“愛”,到頭來,卻只讓對方更想逃走。此外,很多人談戀愛,其實是想找個依靠,也就是找“靠山”的心態。剛開始,依賴一下、靠一靠,可能覺得很溫馨。可是,靠久了,對方可能就會想:“怎麼老是要靠我?我好累!”

即使在愛情的兩人世界中,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自我,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每個人都怕別人變成自己的負擔,如果不能夠獨立,只想要依靠或是指望另一半,就會成了對方的包袱。以尊重的心態經營愛情,以獨立的人格對待愛情,這才是確保愛情常青的法門。

期待、希求,獲取,想得到對方的“真心”,可是,這種心是“真心”嗎?《金剛經》中說:“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諸心”是指每一個眾生的種種心理活動現象,這些都是虛妄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了心中無物、無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說,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希求心,獲取心,這些都不是“真心”,而是“煩惱心”。

古人宣導相敬如賓,雖是老掉牙的話,卻是我們維繫長久愛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誤解,或分手,以及過多的期待和要求,我們不妨試著以尊重的心態,心悅、歡喜、平靜地去面對和解決。有了《金剛經》所說的“真心”,具備了對因緣聚散的超脫理解,心中的糾結或抑鬱情緒,自然就會化解。

愛情裡的關係,並不在互相執著、糾纏和佔有,而在互相的貢獻、成長和學習。能夠互相關懷、照顧、包容,勝過彼此計較、相互猜疑。只有多溝通,並相互信賴,才能成為菩薩伴侶,直至神仙眷侶。

男女間的愛,本來就是一種互相的佔有。你想佔有他,他也想佔有你,因為都想佔有,所以就分不開了,這樣的“愛”,到頭來,卻只讓對方更想逃走。此外,很多人談戀愛,其實是想找個依靠,也就是找“靠山”的心態。剛開始,依賴一下、靠一靠,可能覺得很溫馨。可是,靠久了,對方可能就會想:“怎麼老是要靠我?我好累!”

即使在愛情的兩人世界中,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自我,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每個人都怕別人變成自己的負擔,如果不能夠獨立,只想要依靠或是指望另一半,就會成了對方的包袱。以尊重的心態經營愛情,以獨立的人格對待愛情,這才是確保愛情常青的法門。

期待、希求,獲取,想得到對方的“真心”,可是,這種心是“真心”嗎?《金剛經》中說:“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諸心”是指每一個眾生的種種心理活動現象,這些都是虛妄的,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了心中無物、無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說,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希求心,獲取心,這些都不是“真心”,而是“煩惱心”。

古人宣導相敬如賓,雖是老掉牙的話,卻是我們維繫長久愛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誤解,或分手,以及過多的期待和要求,我們不妨試著以尊重的心態,心悅、歡喜、平靜地去面對和解決。有了《金剛經》所說的“真心”,具備了對因緣聚散的超脫理解,心中的糾結或抑鬱情緒,自然就會化解。

愛情裡的關係,並不在互相執著、糾纏和佔有,而在互相的貢獻、成長和學習。能夠互相關懷、照顧、包容,勝過彼此計較、相互猜疑。只有多溝通,並相互信賴,才能成為菩薩伴侶,直至神仙眷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