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小米要上市了,為什麼我不會去買他們的股票?

4月16日,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稱, 小米正在就CDR事宜接觸中信, 最快將於5月初提交申請赴港上市, 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權”上市公司。

對此小米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不過有一位小米早期投資人向騰訊《一線》證實, 近期小米的確在頻繁推動上市事宜, 預計很快就會有動作。

關於小米上市時的估值, 各界說法不一, 目前流傳著650億美元、700億美元、800億美元、1000億美元、1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等多個版本。

也許很多股民們都在熱切期盼著小米公司儘快上市, 然後可以趕緊去買一些股票留著長期持有, 但是筆者卻不會去買, 尤其是不會買來長期持有。

因為估值虛高嗎?其實筆者覺得小米的估值有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 反正按照目前的市盈率來計算都是虛高的, 關鍵是未來的發展空間怎麼樣?

一鍋小米粥背後的中國版“蘋果”

第一次聽說小米手機的時候, 筆者就納悶為什麼起了怎麼個土鼈的名字,

難道是為了模仿蘋果手機?

那也不對啊, 要模仿蘋果的話幹嘛不叫香蕉、榴槤、芒果、鳳梨, 它們哪個都比小米顯著高端大氣上檔次。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 原來小米的品牌起源, 並非是要刻意模仿蘋果, 而是源于雷軍他們喝的一鍋粥。

雷軍和他的13個小夥伴

2010年4月6日, 雷軍等14個人, 在北京中關村保福寺橋銀谷大廈807室一起喝了鍋很燙的小米粥, 然後一家“為發燒而生”的創業公司就這樣誕生。

幸好當時他們是在北京喝小米粥, 要是他們聚在雷軍母校所在地的武漢吃熱乾麵,

那麼誕生出來的可能是“熱乾麵”手機。

雖然雷軍也否認小米要做中國的蘋果, 但是外界卻往往喜歡把兩者拿來做對比, 因為他們身上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喜歡販賣情懷!

不過與約伯斯相比, 雷布斯販賣情懷的功力還不夠爐火純青, 雖然都曾經賣出了銷量第一, 但是約伯斯賣的是高端機, 而雷布斯賣的是屌絲機。

從某種意義上講, 約伯斯的蘋果賣的才是真正的情懷, 而雷布斯的小米賣的更多是性價比, 靠著性價比湊合著過日子, 註定小米很難大量賺錢盈利。

發燒情懷背後的用戶忠誠度缺失

隨著羅布斯推出更具情懷的錘子手機, 賈布斯推出“生態化反”的樂視手機、周布斯推出了更高性價比的360手機之後,

雷布斯的小米手機開始賣不動了。

在各家“布斯”粉末登場的2016年, 雷布斯的小米手機遭遇了滑鐵盧, 國內出貨量從2015年的6500萬台暴跌到4150萬台, 同比下降了36%, 市場份額也從15.1%萎縮到了8.9%。

2016年, 恰逢賈躍亭“窒息”前的一年, 當時賈布斯為了搏一把扭轉乾坤, 用虧本銷售的方式瘋狂搶奪市場, 把雷布斯的小米傷得夠嗆。

說起來也湊巧,那一年樂視手機獲得的2000萬台的出貨量,大致接近於小米手機丟掉的市場份額。

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雷布斯看似龐大而忠誠的米粉群體,其實並非鐵板一塊,能夠令他們“發燒”的根本原因並非是雷布斯的情懷,而是小米手機的性價比。

《呂氏春秋》有言:“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那麼按照這樣的邏輯,以性價比圈粉,性價比不夠則粉絲會流逝。

如此一來雷布斯就可能會陷入兩難境地,選擇維持高性價比則意味著不太能夠賺錢,選擇賺錢則意味著用戶可能流失。

與約伯斯能夠令用戶“割腎買機”的魅力相比,雷布斯的情懷境界還是差得太遠了,所以說不是所有的布斯都配姓喬!

逆天業績背後的手機銷售量瓶頸

這幾個月,憑著即將IPO上市的消息,關於小米的新聞時不時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導中,持續在公眾的眼球裡刷存在感。

可能是由於最近經常被預言為“下一任首富”,雷軍似乎也顯得躊躇滿志,給小米公司定下了2018年手機出貨量要突破1億台的目標。

不過這1億台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麼下面我們就用資料說話,來為大家深扒一下。

首先說好的方面,在2017年全球手機市場整體萎靡不振的情況下,無論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還是華為、OPPO這樣的國內巨頭,出貨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小米2017年的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卻逆勢暴漲96.6%,增長到超過9000萬台,這樣的業績不可謂不驚人。

但是具體去看銷售的國別才知道,去年小米在中國的手機出貨量為5510萬台,同比僅增長了32.6%,還沒恢復到2015年時候6500萬台的巔峰狀態呢!

原來小米的輝煌業績是靠著印度市場支撐起來的,憑良心講,印度市場雖然潛力廣闊,但是消費水準卻不高,難以幫助小米真正賺大錢。

另外即使小米現在先入為主搶佔印度市場,但是難保過幾年印度消費水準上來之後,收割勝利果實的還會是雷軍。

就像前幾年小米同樣在國內手機品牌中佔據領先的優勢,但是在2016年卻被其他廠商打得節節敗退,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作者 | 范智林

把雷布斯的小米傷得夠嗆。

說起來也湊巧,那一年樂視手機獲得的2000萬台的出貨量,大致接近於小米手機丟掉的市場份額。

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雷布斯看似龐大而忠誠的米粉群體,其實並非鐵板一塊,能夠令他們“發燒”的根本原因並非是雷布斯的情懷,而是小米手機的性價比。

《呂氏春秋》有言:“大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那麼按照這樣的邏輯,以性價比圈粉,性價比不夠則粉絲會流逝。

如此一來雷布斯就可能會陷入兩難境地,選擇維持高性價比則意味著不太能夠賺錢,選擇賺錢則意味著用戶可能流失。

與約伯斯能夠令用戶“割腎買機”的魅力相比,雷布斯的情懷境界還是差得太遠了,所以說不是所有的布斯都配姓喬!

逆天業績背後的手機銷售量瓶頸

這幾個月,憑著即將IPO上市的消息,關於小米的新聞時不時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導中,持續在公眾的眼球裡刷存在感。

可能是由於最近經常被預言為“下一任首富”,雷軍似乎也顯得躊躇滿志,給小米公司定下了2018年手機出貨量要突破1億台的目標。

不過這1億台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麼下面我們就用資料說話,來為大家深扒一下。

首先說好的方面,在2017年全球手機市場整體萎靡不振的情況下,無論是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還是華為、OPPO這樣的國內巨頭,出貨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小米2017年的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卻逆勢暴漲96.6%,增長到超過9000萬台,這樣的業績不可謂不驚人。

但是具體去看銷售的國別才知道,去年小米在中國的手機出貨量為5510萬台,同比僅增長了32.6%,還沒恢復到2015年時候6500萬台的巔峰狀態呢!

原來小米的輝煌業績是靠著印度市場支撐起來的,憑良心講,印度市場雖然潛力廣闊,但是消費水準卻不高,難以幫助小米真正賺大錢。

另外即使小米現在先入為主搶佔印度市場,但是難保過幾年印度消費水準上來之後,收割勝利果實的還會是雷軍。

就像前幾年小米同樣在國內手機品牌中佔據領先的優勢,但是在2016年卻被其他廠商打得節節敗退,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

作者 | 范智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