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雅戈爾多買1000股多賺93億 利潤下滑49%變暴增6倍

業績披露期來臨, 預增公告滿天飛舞, 但紛繁業績利好背後, 一些個股卻是通過財務調解、處置資產和政府補貼的方式來實現“高速成長”,

值得投資者引起特別關注。

日前, 雅戈爾就以其出色財技, 展示在業務沒有實質變化的前提下, 如何通過多買1000股來增加93億元利潤, 成功將一季報的巨幅預減變成超級預增。

雅戈爾日前披露一季報預告稱, 預計公司業績增加86.8億元, 同比增長687.95%左右, 股價次日即大漲6.85%。

但細究增長原因, 卻是雅戈爾將對中信股份的會計核算方式, 從可出售金融資產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並以權益法確認損益, 二者記帳方式的差異創造出額外的93億元淨利潤、計入了非經常性損益, 企業盈利能力沒有實質變化。

事實上, 如果扣除這一非經常性損益事項, 雅戈爾一季度的業績預計將減少6.2億元, 同比降低49.27%左右, 利好資訊秒變利空公告。

還有多少假裝在增長的公司?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 參照既有年報資料, 兩市有140只個股業績正增長, 但是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業績下滑, 其中, 有25股的年報利潤增幅超過100%, 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出現業績下滑。

從減值33億元到增值93億元

自從雅戈爾將金融投資作為主業以來, “炒股”成績就成為雅戈爾業績函數的一個關鍵變數, 中信股份又是雅戈爾最大持股倉位。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 參照三季報數據, 雅戈爾共持有中信股份14.55億股, 累計投入173.04億元人民幣, 2017年9月末涉及市值142.62億元, 在雅戈爾持有的6家上市公司股票中規模排名第一。

據統計, 中信股份市值占雅戈爾持股的占比達到49.62%, 同時在雅戈爾公司總資產比例也達到21.59%。

如此高比例的持股倉位,

一旦股價下跌難免會對業績造成衝擊, 而最近幾年的股價表現也確實不夠理想。 資料顯示, 中信股份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漲幅分別為5.92%、-16.92%、4.51%和2.13%。

在今年1月31日, 雅戈爾發佈減值公告稱, 鑒於中信股份公允價值連續下跌時間超過12個月, 公司認定其已發生減值, 擬以 2017 年末帳面值與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確認減值損失33億元。

受此減值影響, 雅戈爾在1月31日宣佈2017年業績預計減少33.3億元, 同比降低90%左右。

不過, 通過一次財務操作, 雅戈爾迅速將上述損失抹掉。 今年4月10日, 雅戈爾宣佈對中信股份的持股變更會計核算方式, 將對中信股份的持股, 從可出售金融資產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並以權益法確認損益。

簡單而言, 這兩種核算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

可出售金融資產以成本入帳, 在持有期間定期進行減值測試, 通過比對帳面值與市場公允價值, 檢查是否需要進行減值操作, 如果股價下降, 可出售金融資產將不斷貶值。

與之不同的是, 長期股權投資以是持股的淨資產入帳, 股東按股權比例分享中信股份的經營成果, 這也意味著, 從此中信股份變成了雅戈爾的聯營企業, 二級市場股價不再影響帳面價值。

但是, 在這兩種核算方式的轉換過程中會存在差額, 尤其中信股份又是深度“破淨”股, 比如, 當前每股淨資產達到18.67港元、每股股價只有11.52港元。 因此, 在變更過程中, 帳面上這兩種核算方式的差額就被“創造”出來、計入了一季報中的營業外收入,

帶動了利潤的暴增。

雅戈爾稱, 公司所持中信股份對應的淨資產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的差額為93.02億元, 將計入2018年的第一季度營業外收入, 增加當期淨利潤93.02億元。

事實上, 如果我們以最新收盤價11.52港幣作為公允價值來衡量, 雅戈爾對中信股份持股市值其實只有167.56億元港幣, 相較於最新披露的203.65億元港幣投資成本, 雅戈爾的浮虧其實已經達到36.09億元。

多買1000股的酷炫財技

只是多買了1000股, 雅戈爾就完成了從減值33億元到增值93億元的酷炫表演, 這一方面既是公司的積極管理的結果, 也源自中信股份近幾年內的深度破淨。

在進行會計核算變更時, 雅戈爾給出了以下理由, 我們逐條來看:

1、 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吳幼光先生于2018年3月20日獲委任為中信股份非執行董事;

2、 公司為中信股份第三大股東,且公司對中信股份的持股比例於2018年3月29日由4.99%增加至5.00%;

3、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2 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

簡單而言,即由於持股比例達到5%以及成功派駐董事,雅戈爾認定自己可以對中信股份施加“重大影響”,因此決定將會計核算方式進行變更。

不過,通過比對公告前後的持股資料,可以發現,所謂的“持股比例於2018年3月29日由4.99%增加至5.00%”,其實就是從持有1,454,513,000股(14.5億股)增加至了1,454,514,000股,多買了1000股,參照目前的股價,也就多買了11520元港幣或9230人民幣。

那麼,雅戈爾真的可以對中信股份施加重大影響麼?無可否認,能夠派駐董事是一種影響力表現,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信股份的股權其實高度集中,中信系股東擁有絕對話語權,只是5%的持股和一名非執行董事,能夠對這家大型央企施加多少重大影響,其實值得投資者再考慮。

資料顯示,中信股份前三名單一股東共佔據78.13%的股權,其中中信盛星持股32.53%、中信盛榮持股25.6%,外資的正大光明投資公司持股20%。

除此之外,這一策略能夠成功的原因還在於,中信股份是一隻破淨個股,從雅戈爾買入時開始,雅戈爾帳面持股成本(二級市場股價入帳)一直低於中信股份的淨資產(公司帳面價值),二者巨大的差額成為這一財技得以施展的重要前提。

換言之,如果有機構投資者買入當前A股的破淨銀行股,在達到一定持股比例、擁有重大影響後,也有可能可以將記帳方式改為權益法、再現這種財技。

值得一提的另一個小細節是,在4月10日發佈的《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變更對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會計核算方法的公告》,雅戈爾誤將持股數量少寫了一個零,將1,454,514,000股(14.55億股)寫成了145,451,400 股(1.45億股),持股數量寫成了原有的十分之一。

25股利潤翻倍扣非後利潤反下滑

在財務核算中,淨利潤雖然是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卻也是盈利能力的一種不精確評估,容易受到各種短期因素而波動,甚至存在被故意扭曲的可能,以至於在不同角度進行評價時時,同一個企業可以是盈利、可以是虧損、可以是增長、也可以是下滑。

因此,關注企業成長性,不應過度關注短期的淨利潤數字變動。

最為明顯的是,對於非經常性損益的核算時,一些個股在包含非常性損益時可以巨幅增長,但一旦剔除非經常性損益,業績卻出現較大下滑,馬上從業績增長變成業績下滑、甚至是業績虧損,上述的雅戈爾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不過,需要投資者認真觀察的業績增長股不止雅戈爾一家。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就既有年報披露資料,當前有140股的淨利潤同比正增長,但在剔除非經常損益後,卻出現業績下滑,其中對比最強烈的是,有25股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00%,但在剔除非經常損益後卻業績下滑。

例如,宜賓紙業年報顯示,2017年實現股東淨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809.3%,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股東淨利潤變成虧損1.12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6.62%,年度虧損加劇。

參照年報資訊,宜賓紙業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帶來1.99億元,一部分是政府補助帶來563.31萬元,這些是宜賓紙業得以在2017年增長28倍的重要原因,但其持續性也很值得投資者再思考。

此外,中聯重科的2017非經常性損益規模較大,對股東淨利潤的影響規模達到92.82億元,也值得投資者關注。

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股東淨利潤達到13.32億元、同比增長242.65%,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中聯重科的股東淨利潤其實是虧損79.5億元,業績同比下滑373.88%。

事實上,中聯重科從2015年以來,已經連續三年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為負值,分別為-4.49億元、-16.78億元和-79.5億元,但包含非經常損益後,2015年和2017年卻實現盈利,2016年的虧損也降低至9.34億元。

中聯重科超90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包括什麼?參照財報附注,最重要的項目是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該項目帶來收益107.57億元,其次規模較大還有營改增所得稅影響額16.43億元,以及政府補貼8086.6萬元。

據瞭解,2015年期間,中聯重科與4家專業投資機構合作,出售其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80%的股權,交易對價為116億元,是2017年內的一次重要資產交易。

此外,非經常損益規模較大的個股還包括中國交建、中興通訊、華泰證券和人福醫藥(,非經常性損益分別達到55.55億元、36.65億元、32.4億元和15.1億元。

就增長幅度來看,豐華股份、國投中魯、界龍實業和ST滬科的2017年淨利潤增幅均超300%,分別達到1045.32%、824.01%、393.92%和361.89%,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均出現虧損。

來源 / 券商中國

編輯 / 武兵

2、 公司為中信股份第三大股東,且公司對中信股份的持股比例於2018年3月29日由4.99%增加至5.00%;

3、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 2 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

簡單而言,即由於持股比例達到5%以及成功派駐董事,雅戈爾認定自己可以對中信股份施加“重大影響”,因此決定將會計核算方式進行變更。

不過,通過比對公告前後的持股資料,可以發現,所謂的“持股比例於2018年3月29日由4.99%增加至5.00%”,其實就是從持有1,454,513,000股(14.5億股)增加至了1,454,514,000股,多買了1000股,參照目前的股價,也就多買了11520元港幣或9230人民幣。

那麼,雅戈爾真的可以對中信股份施加重大影響麼?無可否認,能夠派駐董事是一種影響力表現,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信股份的股權其實高度集中,中信系股東擁有絕對話語權,只是5%的持股和一名非執行董事,能夠對這家大型央企施加多少重大影響,其實值得投資者再考慮。

資料顯示,中信股份前三名單一股東共佔據78.13%的股權,其中中信盛星持股32.53%、中信盛榮持股25.6%,外資的正大光明投資公司持股20%。

除此之外,這一策略能夠成功的原因還在於,中信股份是一隻破淨個股,從雅戈爾買入時開始,雅戈爾帳面持股成本(二級市場股價入帳)一直低於中信股份的淨資產(公司帳面價值),二者巨大的差額成為這一財技得以施展的重要前提。

換言之,如果有機構投資者買入當前A股的破淨銀行股,在達到一定持股比例、擁有重大影響後,也有可能可以將記帳方式改為權益法、再現這種財技。

值得一提的另一個小細節是,在4月10日發佈的《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變更對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會計核算方法的公告》,雅戈爾誤將持股數量少寫了一個零,將1,454,514,000股(14.55億股)寫成了145,451,400 股(1.45億股),持股數量寫成了原有的十分之一。

25股利潤翻倍扣非後利潤反下滑

在財務核算中,淨利潤雖然是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卻也是盈利能力的一種不精確評估,容易受到各種短期因素而波動,甚至存在被故意扭曲的可能,以至於在不同角度進行評價時時,同一個企業可以是盈利、可以是虧損、可以是增長、也可以是下滑。

因此,關注企業成長性,不應過度關注短期的淨利潤數字變動。

最為明顯的是,對於非經常性損益的核算時,一些個股在包含非常性損益時可以巨幅增長,但一旦剔除非經常性損益,業績卻出現較大下滑,馬上從業績增長變成業績下滑、甚至是業績虧損,上述的雅戈爾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不過,需要投資者認真觀察的業績增長股不止雅戈爾一家。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就既有年報披露資料,當前有140股的淨利潤同比正增長,但在剔除非經常損益後,卻出現業績下滑,其中對比最強烈的是,有25股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100%,但在剔除非經常損益後卻業績下滑。

例如,宜賓紙業年報顯示,2017年實現股東淨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809.3%,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股東淨利潤變成虧損1.12億元,扣非淨利潤同比下滑6.62%,年度虧損加劇。

參照年報資訊,宜賓紙業的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帶來1.99億元,一部分是政府補助帶來563.31萬元,這些是宜賓紙業得以在2017年增長28倍的重要原因,但其持續性也很值得投資者再思考。

此外,中聯重科的2017非經常性損益規模較大,對股東淨利潤的影響規模達到92.82億元,也值得投資者關注。

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股東淨利潤達到13.32億元、同比增長242.65%,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中聯重科的股東淨利潤其實是虧損79.5億元,業績同比下滑373.88%。

事實上,中聯重科從2015年以來,已經連續三年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利潤為負值,分別為-4.49億元、-16.78億元和-79.5億元,但包含非經常損益後,2015年和2017年卻實現盈利,2016年的虧損也降低至9.34億元。

中聯重科超90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包括什麼?參照財報附注,最重要的項目是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該項目帶來收益107.57億元,其次規模較大還有營改增所得稅影響額16.43億元,以及政府補貼8086.6萬元。

據瞭解,2015年期間,中聯重科與4家專業投資機構合作,出售其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80%的股權,交易對價為116億元,是2017年內的一次重要資產交易。

此外,非經常損益規模較大的個股還包括中國交建、中興通訊、華泰證券和人福醫藥(,非經常性損益分別達到55.55億元、36.65億元、32.4億元和15.1億元。

就增長幅度來看,豐華股份、國投中魯、界龍實業和ST滬科的2017年淨利潤增幅均超300%,分別達到1045.32%、824.01%、393.92%和361.89%,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均出現虧損。

來源 / 券商中國

編輯 / 武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