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月三是中國的情人節

三月三是中國的情人節


​三月三情人節

農曆三月三的情人節:三月三的情人節由來已久。 有詩為證, 李白詩雲:“嘯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 ”這裡的年年柳色, 即指農曆三月三的情人節。 透過這首詩, 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麼的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豔陽天, 漫步灞上, 折柳相贈, 嘯聲不斷, 何等境界?!不僅如此,

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 親人相別, 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 也有詩為證:“垂柳無端饋贈別”。 由此可見, 情即為柳, 柳即為情以成定式。
​老百姓將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尋花問柳, 即源於此。 今天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 但是卻有著無數的情詩和情歌,
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 另外, 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 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 雲南的少數民族, 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 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 互贈信物, 幽會密林深處, 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月歌圩節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 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 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 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 這一天, 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 染彩色蛋, 歡度節日。 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 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 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 接待外村歌手。 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 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 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 攤販雲集, 民貿活躍, 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 無論相識與否, 都熱情接待。 一個較大的歌圩, 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 人山人海, 歌聲此起彼伏, 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 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 如果雙方情投意合, 就互贈信物, 以為定情。 此外, 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裡,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為了慶祝三月三,準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醃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準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裡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醃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宜豐潭山“三月三”傳統牛噓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龍崗鄒氏發祖公的誕生日,要唱戲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潭山鎮一帶都要舉行傳統“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當地方言稱牛噓,即傳統牛交易會),來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內外二百余商家共萬餘人參加了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傳統物資盛會。每次物資大會都會有商品、土特產、種子、耕牛、花卉、書畫、娛樂等七大交易市場。 “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起源於清朝初期潭山鎮龍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鄒氏村民為了方便十裡八鄉鄉民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而舉行的以土特產、種子、耕牛為主的物資交易。幾百年來,這一傳統盛會一直來間斷並由當初龍崗村發展為現在潭山集市舉行,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參加交流的商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豐富多。

三月三鬼節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曆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裡,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為了慶祝三月三,準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醃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準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裡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醃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宜豐潭山“三月三”傳統牛噓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龍崗鄒氏發祖公的誕生日,要唱戲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潭山鎮一帶都要舉行傳統“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當地方言稱牛噓,即傳統牛交易會),來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內外二百余商家共萬餘人參加了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傳統物資盛會。每次物資大會都會有商品、土特產、種子、耕牛、花卉、書畫、娛樂等七大交易市場。 “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起源於清朝初期潭山鎮龍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鄒氏村民為了方便十裡八鄉鄉民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而舉行的以土特產、種子、耕牛為主的物資交易。幾百年來,這一傳統盛會一直來間斷並由當初龍崗村發展為現在潭山集市舉行,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參加交流的商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豐富多。

三月三鬼節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曆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