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酒 與 茶) 文/王 海 峰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 家國情懷和人生起落, 仿佛系於酒與茶之中。 酒可以解愁, 茶可以清心。 酒能抒發沖天豪情,

茶能表達婉約柔腸。

古往今來, 酒與茶仿佛孿生兄弟, 結伴而來相擁而去。 無酒不成宴席, 無茶不成敬意。 聖人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何以表達“樂乎”?唯酒唯茶。 且有道士接訪蘇軾的典故。 ——傳說有一次蘇軾遊完莫干山, 來到山腰的一座寺觀。 道士見來人穿著非常簡樸, 冷冷地應酬道:“坐!”對小童吩咐道:“茶!”蘇軾落坐, 喝茶。 他隨便和道士談了幾句, 道士見來人出語不凡, 馬上請蘇軾入大殿, 擺下椅子說:“請坐!”又吩咐小童:“敬茶!”蘇軾繼續和道士攀談。 蘇軾妙語連珠, 道土連連稱是。 道士不禁問起蘇軾的名字來, 蘇軾自謙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蘇子瞻。 ”道士連忙起身, 請蘇軾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 恭敬地說:“請上座!”又吩咐隨身道童:“敬香茶!”蘇軾見道士十分勢利,

坐了一會兒就告辭了。 道士見挽留不住蘇軾, 就請蘇軾題字留念。 蘇軾寫下了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道士一見, 頗為尷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待人接物, 不要以貌取人。

酒的世界光怪陸離, 說也說不清楚。 酒讓人瘋讓人狂, 讓人清醒讓人沉醉, 讓人快樂讓人痛苦, 讓人歡笑讓人啼哭。 高興時飲酒, 痛苦時飲酒, 會客時飲酒, 獨處時飲酒, 嬰兒出生時飲酒, 老人去世時飲酒, 送親朋好友出門時飲酒, 外出歸來接風時飲酒。 偶遇時飲酒, 邀約時飲酒, 失戀時飲酒, 成婚時飲酒。 只要想喝酒, 總是能夠找出喝酒的理由, 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仿佛是一種誘惑, 讓人深陷其中無法抗拒。

人的一生總是與酒結緣,

喜怒哀樂總與酒息息相關。 朋友在一起喝酒能變成仇人, 仇人在一起喝酒也能夠變成朋友。 天下大事仿佛就沒有喝酒解決不了的問題。 失敗時喝成功時喝, 男人喝女人也喝。 女人喝酒時能夠變成男人, 男人喝酒時能夠變成女人, 好人喝酒能夠變成魔鬼, 魔鬼喝酒能夠變成好人。 喝酒的好處仿佛說三天三夜也說不清。 酒是毒藥, 能夠讓健康的人斃命, 酒是良藥, 能夠讓失去生活信心的人登時熱血沸騰。

其實, 有時候酒孬酒好無關緊要, 喝多喝少才至關重要。 有時候喝多喝少也無關緊要, 在哪喝和誰喝才至關重要。 有時候在哪喝和誰喝也無關緊要, 喝出效果達到目的才至關重要。 有的人喝一次酒能夠記住一輩子,

有的人一輩子也不能在一起喝一次酒。 有的人喝酒人緣越來越多, 有的人喝酒人緣越來越少。 能夠坐在一起喝酒就是緣分, 怎麼樣喝都有道理, 能夠讓不能坐在一起的人一起喝酒, 就是一種能力。 能夠讓有不同意見的人通過喝酒達成共識, 就是一種水準。 這種能力和水準, 你不承認不行, 況且具有這種能力和水準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少之甚少, 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境界。 喝酒就是畫圓, 能夠畫好的人確實不容易, 除了有膽有識, 還要有禮有節, 喝得你口服心服, 喝得你五體投地。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把酒當歌, 人生幾何”。 中華五千年歷史博大精深, 中華酒文化源遠流長。 從古至今, 多少仁人志士為酒而歌、為酒而醉、為酒而狂。

酒壯英雄虎膽:“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醉裡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衣上征塵雜酒痕, 遠遊無處不消魂”。 酒抒英雄豪情:“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談笑中”。 酒解千古愁腸:“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兩地離愁, 一尊芳酒, 淒涼危欄倚遍”。 酒顯閒暇愜意:“李白一鬥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通過酒把人生描述的痛快淋漓。

酒與茶難捨難分。酒是動態的,茶是靜態的。一個如脫兔,一個如處子。中華民族十分講究茶道,茶道發源於中國。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說法講究甚多。中國茶道興于唐,盛于宋、明,衰於近代。宋代以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朝鮮,獲得了新的發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卻對作為日、韓茶道的源頭、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茶道知之甚少。這也難怪,"道"之一字,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如行道、道路、道義、道理、道德、方法、技藝、規律、真理、終極實在、宇宙本體、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義,故對"茶道"的理解也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書畫、建築、自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道法自然。

在中國茶道中,飲茶之道是基礎,飲茶修道是目的,飲茶即道是根本。飲茶之道,重在審美藝術性;飲茶修道,重在道德實踐性;飲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中國茶道集宗教、哲學、美學、道德、藝術於一體,是藝術、修行、達道的結合。 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

中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和飲茶習慣,如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維吾爾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麵條、茯磚茶。蒙古族:奶茶、磚茶、鹽巴茶、黑茶、鹹茶。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臺茶、茯磚茶。茶的泡法也有諸多講究,有傳統泡法、詔安泡法、潮州泡法、宜興泡法、安溪泡法等等不一。

在我國古代和現代文學中,涉及茶的詩詞、歌賦和散文比比皆是,可謂數量巨大、品質上乘。這些作品已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唐代傑出詩人杜甫,寫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詩句。當時杜甫年過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祿難沾,有歸山買田之念。此詩雖寫得瀟灑閒適,仍表達了他心中隱伏的不平。詩仙李白豪放不羈,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詩中借浪漫而豐富的想像表達自己的理想,而現實中的他又異常苦悶,成天沉湎在醉鄉。正如他在詩中所雲:“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當他聽說荊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飲“仙人掌茶”,雖年愈八十,仍然顏面如桃花時,也不禁對茶唱出了讚歌:“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儷芳津,采眼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中唐時期最有影響的詩人白居易,對茶懷有濃厚的興味,一生寫下了不少詠茶的詩篇。他的《食後》雲:“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複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詩中寫出了他食後睡起,手持茶碗,無憂無慮,自得其樂的情趣。清高宗乾隆,曾數度下江南遊山玩水,也曾到杭州的雲棲、天竺等茶區,留下不少詩句。他在《觀採茶作歌》中寫道:“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禪茶一味”是最好的修道。禪茶是指寺院僧人種植、採制、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禪是一種境界。講求的“禪茶一味”,“禪”是心悟,“茶”是物質的靈芽,“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的相通。中國禪茶文化精神概括為“正、清、和、雅”。“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在其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發生接觸並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即禪茶文化。這是因為,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仿佛身體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深思。

茶人置於茶桌前,燒上一壺水,泡上一款適合自己的茶,看著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可謂“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物世界”,人生如茶,只有兩種姿態:沉與浮,兩種姿勢:拿起與放下。生活就像品茶,頭苦,二甜,三回味…人生發展也不過如此。因此,千秋大業一壺茶,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經得住人生考研,苦味甘來。

做一個靜靜的喝茶人,不理會世間的嘈雜,不違背自己的初心,每一天,都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的真諦。

王海峰先生

王海峰,原任大型國企黨委宣傳部長多年,現就任中國國風網副主編,從事新聞,癡愛文學,喜歡清靜,好酒喜茶,閑賦詩文,于一方喧囂中固守初心。

http://www.zgguofeng.com/yishu/ysrs/239797.html

責任編輯:何妹

酒與茶難捨難分。酒是動態的,茶是靜態的。一個如脫兔,一個如處子。中華民族十分講究茶道,茶道發源於中國。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說法講究甚多。中國茶道興于唐,盛于宋、明,衰於近代。宋代以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朝鮮,獲得了新的發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卻對作為日、韓茶道的源頭、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中國茶道知之甚少。這也難怪,"道"之一字,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如行道、道路、道義、道理、道德、方法、技藝、規律、真理、終極實在、宇宙本體、生命本源等。因"道"的多義,故對"茶道"的理解也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與詩文、書畫、建築、自然環境相結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於飲茶的藝術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道法自然。

在中國茶道中,飲茶之道是基礎,飲茶修道是目的,飲茶即道是根本。飲茶之道,重在審美藝術性;飲茶修道,重在道德實踐性;飲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中國茶道集宗教、哲學、美學、道德、藝術於一體,是藝術、修行、達道的結合。 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

中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和飲茶習慣,如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維吾爾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麵條、茯磚茶。蒙古族:奶茶、磚茶、鹽巴茶、黑茶、鹹茶。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臺茶、茯磚茶。茶的泡法也有諸多講究,有傳統泡法、詔安泡法、潮州泡法、宜興泡法、安溪泡法等等不一。

在我國古代和現代文學中,涉及茶的詩詞、歌賦和散文比比皆是,可謂數量巨大、品質上乘。這些作品已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唐代傑出詩人杜甫,寫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的詩句。當時杜甫年過四十,而蹉跎不遇,微祿難沾,有歸山買田之念。此詩雖寫得瀟灑閒適,仍表達了他心中隱伏的不平。詩仙李白豪放不羈,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詩中借浪漫而豐富的想像表達自己的理想,而現實中的他又異常苦悶,成天沉湎在醉鄉。正如他在詩中所雲:“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當他聽說荊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飲“仙人掌茶”,雖年愈八十,仍然顏面如桃花時,也不禁對茶唱出了讚歌:“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儷芳津,采眼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中唐時期最有影響的詩人白居易,對茶懷有濃厚的興味,一生寫下了不少詠茶的詩篇。他的《食後》雲:“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舉頭看日影,已複西南斜。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詩中寫出了他食後睡起,手持茶碗,無憂無慮,自得其樂的情趣。清高宗乾隆,曾數度下江南遊山玩水,也曾到杭州的雲棲、天竺等茶區,留下不少詩句。他在《觀採茶作歌》中寫道:“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禪茶一味”是最好的修道。禪茶是指寺院僧人種植、採制、飲用的茶。主要用於供佛、待客、自飲、結緣贈送等。禪是一種境界。講求的“禪茶一味”,“禪”是心悟,“茶”是物質的靈芽,“一味”就是心與茶、心與心的相通。中國禪茶文化精神概括為“正、清、和、雅”。“茶禪一味”的禪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茶與禪本是兩種文化,在其各自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發生接觸並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最終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即禪茶文化。這是因為,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仿佛身體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深思。

茶人置於茶桌前,燒上一壺水,泡上一款適合自己的茶,看著茶葉的翻卷,也常會生出好多感慨,可謂“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物世界”,人生如茶,只有兩種姿態:沉與浮,兩種姿勢:拿起與放下。生活就像品茶,頭苦,二甜,三回味…人生發展也不過如此。因此,千秋大業一壺茶,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經得住人生考研,苦味甘來。

做一個靜靜的喝茶人,不理會世間的嘈雜,不違背自己的初心,每一天,都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的真諦。

王海峰先生

王海峰,原任大型國企黨委宣傳部長多年,現就任中國國風網副主編,從事新聞,癡愛文學,喜歡清靜,好酒喜茶,閑賦詩文,于一方喧囂中固守初心。

http://www.zgguofeng.com/yishu/ysrs/239797.html

責任編輯:何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