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鵬華基金總裁鄧召明:科技賦能 打造公募基金的頭部機構

在深圳這座資本與產業連結最活躍的城市, 誕生了一大批創新型企業, 他們獲得資本浪潮的追捧, 在各領域引領時代的進步。 而對公募基金業而言, 深圳同樣舉足輕重, 身處改革開放田的深圳, 誕生了一批以鵬華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等“老十家”為代表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憑藉完善的制度、規範的運作和專業的投資管理能力, 成為普惠金融的優秀代表。

“我們希望能打造公募基金的‘頭部機構’。 ”站在公募基金業20周年的時點上, 鵬華基金總裁鄧召明表達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對於該如何達成這一目標,

他顯得信心十足。

鄧召明表示, 當前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20年未有之變局, 迎來格局的全方位重塑。 “在新的賽道上, 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 只有不斷增大的概率;沒有直接跨越的捷徑, 只有腳踏實地的前行。 ”

積極進取 追求卓越

時光在回溯中尤顯不凡。

從成立至今, 似乎每一個逢“8”的年份, 對鵬華基金都具有特別的意義。

1998年12月22日, 鵬華基金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 全公司只有19名員工、管理規模不足百億, 僅是一家小型金融機構。

到了2008年, 鵬華基金已初具規模, 鄧召明接任公司總裁一職, 也組建了新的管理團隊。

實際上, 每一家穩健前行的公募基金公司, 每一次揚帆起航都必須經得住資本市場驚濤駭浪的洗禮與金融監管環境的風雲變幻。

如何在監管壓力與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中建立新平衡, 找准突破口並佔據正確的賽道, 把握住每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帶領公司穩步快速成長, 這是對公司掌舵者的卓識遠見、膽識魄力、學習力與對變化適應力的極大考驗。

回顧過去的十年, 國內金融市場幾經波折, 作為公募基金公司的掌舵者, 鄧召明要考慮的是如何帶領公司在市場波動中穩步前行。 作為一名樂觀派, 他告訴記者, 在波動的過程中總是有機會的。 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問題解決者”, 鄧召明說:“我們這個行業, 每天都是在解決問題, 尤其到了我這個層面。 ”在他看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定力, 有堅定的信念感, 以積極、平和、泰然的態度去面對。

把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看成對自身的提高, 心靈的錘煉和昇華, 便能有新的收穫。

經歷過辛勤的“播種期”, 鵬華基金也迎來了不錯的“收成期”。

從2008年到2018年, 鵬華基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是鵬華基金管理規模和客戶規模雙超“5000”的十年, 以雄厚的綜合實力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截至2018年一季末, 鵬華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元, 包括152只公募基金、10只全國社保組合、3只基本養老保險組合, 以及超百隻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畫, 為超過5000萬名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已成為一家行業排名前列的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

鄧召明表示, 拋開各項資料來看, 過去十年間, 鵬華基金最主要的變化, 其實是在打造其獨特的文化理念上。

“作為資產管理機構, 需要始終保持誠實守信、正直的特徵。 我們特別鼓勵而且也一直堅持不懈地去打造團隊的公平、正直、誠信的文化, 也就是講規矩。 ”據悉, 在近20年的發展中, 鵬華基金建立起了有效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在行業居於領先水準。 鵬華基金始終堅持風險控制、穩健經營的理念, 憑藉優秀的風險管理實踐, 得到廣泛認可, 並且以實際結果證明此體系行之有效, 從未有任何處罰記錄或涉嫌老鼠倉、內幕交易等重大違規事項。

而鵬華基金的團隊文化中,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質, 一直提倡“積極進取, 追求卓越”, 力爭一流。 “行業中每天都會有變化的東西, 怎麼樣去擁抱這些變化, 讓團隊去不斷地向一流的方向去邁進,

在自己所做的領域、所承擔從事的業務範圍能夠做到一流, 目標一定要是高遠的, 讓自己每天都會有進步、每天都有收穫, 這樣團隊才會充滿激情地去工作。 ”

“平臺+機制+人才”戰略

截至2017年底, 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13家, 其中合資公司45家, 內資公司68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管子公司共12家, 保險資管公司2家。 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合計11.6萬億元。

隨著公募基金業內競爭愈發激烈, 如何保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成了每家公司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公司的經營角度來看, 鄧召明表示, 公司經營的思維模式, 也決定了一個公司發展的高度, 決定了是否能夠順應整個經濟增長和行業發展的趨勢。 “方向對了,成功的概率更大。一定要保持開放的思維模式,保持對市場敏銳的思維模式”。

從公司經營模式來看,鄧召明介紹說,當前鵬華基金實施的是“平臺+機制+人才”的經營戰略。首先是構建產品的平臺,讓多元的產品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打造運營平臺,讓運營更加高效,控制風險;同時建立客戶服務體系平臺,更明確地瞭解客戶在資產配置上的風險偏好和特徵。

鄧召明認為,“細看這一戰略,資產管理機構最核心的資產其實是人才,怎麼樣能夠保持核心團隊的穩定,讓人才能夠在平臺上有效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的活力、創造力、潛能,這也是公司管理的本質。”

過去20年間,公募基金業為金融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不斷有人從公募“奔私”,也有人再度回歸公募。但行業內投研人員的頻繁變動影響了基金投資策略的連續性,不利於基金公司穩定發展。

據鄧召明介紹,鵬華基金以“尊重人、信任人、培養人”為出發點,十分關注員工的成長,建立員工認同、受益和共用的文化生態,鼓勵每位員工發揮所長,以市場化的方式認可人才價值。“我們的團隊穩定性非常好,尤其是核心團隊,遠遠低於市場流動的水準”。

其次是機制方面,隨著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數量的快速增長,人才爭奪愈發激烈,這對基金公司改善激勵機制、優化治理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悉,鵬華基金堅持扁平化管理、專業化分工;按照職能區分,研究、投資、銷售、運營、資訊技術、監察稽核等部門縱向獨立,權責清晰,保證日常工作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公司做一體化的橫向調度,充分整合母子公司資源、跨部門資源,提升組織協同性;相應的,考核機制靈活安排,適時採取彈性激勵。

除此之外,鵬華還在行業內率先試行超額利潤分享計畫,並努力推進員工持股計畫;團隊穩定,近三年離職率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為公司持續穩健運營提供了充沛的人才保障。目前,子公司鵬華資產已率先實現骨幹員工的長效激勵,員工通過持股平臺間接持有鵬華資產30%的股份。在本輪因基金子公司風險資本約束和業務轉型所引發的子公司行業監管風暴下,這種激勵機制在核心人才的保有上已顯露優勢。

“最核心的還是要立足於資產管理的本原,要給投資者創造價值,同時管控好風險。”鄧召明認為,行業內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但有了這些方面的能力,競爭再怎麼激烈也能有立足之地。從這一角度考慮,鄧召明表示,鵬華基金目前還是以構建多元的資產平臺作為目標。

“確實,我們一刻也不敢鬆懈,危機感非常強。這種競爭的格局下,真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的環境,對團隊提出了及時把握住市場機會的更高要求。我們也希望能夠塑造一支優秀的團隊,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保障。”鄧召明說。

打造“鵬華事業航船”

2018年,資產管理行業進入大資管變革時代,打破邊界,聯台競技,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資管新規在“統一監管、打破剛兌、清除嵌套”思路下,公募基金得益於長期的規範運作,主動管理能力較強,具有一定先發優勢,再獲發展機遇。

長期資金入市也帶來持續利好。養老金、年金、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等將帶動公募基金進一步發展。養老保險基金入市資金有望增加至萬億;企業年金預計今年再次啟動管理資格招標;國有股劃轉社保及中國版401(K)計畫也開始逐步落地。

“當前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20年未有之變局,迎來格局的全方位重塑。”2018年是公募基金業成立20周年,也是鵬華基金成立20周年的時間點,鄧召明表示,主動管理能力驅動資源流向,顛覆性科技打破行業邊界。在新的賽道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只有不斷增大的概率;沒有直接跨越的捷徑,只有腳踏實地的前行。

鄧召明認為,未來整個中國的經濟都將進入高品質增長的時代,所以整個基金管理行業也會步入高品質的增長。在大資管的背景下,公募行業還是有自身發展的優勢,能夠更好地去服務更多的個人客戶和機構投資者,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公募基金的作用。

展望未來,科技賦能於業務,運用數位化、場景化、社交化的創新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基金服務將是公募基金未來五年、十年的重要方向。

據悉,過去三年鵬華基金已經推動了兩項重要的科技賦能工作。一是融合科技與業務,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二是輸出金融科技能力,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效率。

“鵬華將以現代企業的姿態,爭取率先成為業內領先的大型綜合資產管理機構,打造公募基金的‘頭部機構’。”鄧召明希望和他的團隊為此付出實際行動,努力將夢想照進現實。

“公司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著力推進組織管理創新,強化組織活力和效能,奠定業務發展的堅實基礎。”他說,將吸收互聯網企業優秀實踐,創建“誠信尊重、開放共用、協作整體、卓越極致”的創新型組織文化,打造“鵬華事業航船”的堅定信念,敞開胸懷,積極借鑒,共同成長,使每一位員工都能成為鵬華發展的驅動要素;同時,堅持“以客戶需求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的價值觀念,立足“未來外部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全力爭勝,成為重塑行業版圖的先行者。

“方向對了,成功的概率更大。一定要保持開放的思維模式,保持對市場敏銳的思維模式”。

從公司經營模式來看,鄧召明介紹說,當前鵬華基金實施的是“平臺+機制+人才”的經營戰略。首先是構建產品的平臺,讓多元的產品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打造運營平臺,讓運營更加高效,控制風險;同時建立客戶服務體系平臺,更明確地瞭解客戶在資產配置上的風險偏好和特徵。

鄧召明認為,“細看這一戰略,資產管理機構最核心的資產其實是人才,怎麼樣能夠保持核心團隊的穩定,讓人才能夠在平臺上有效地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的活力、創造力、潛能,這也是公司管理的本質。”

過去20年間,公募基金業為金融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不斷有人從公募“奔私”,也有人再度回歸公募。但行業內投研人員的頻繁變動影響了基金投資策略的連續性,不利於基金公司穩定發展。

據鄧召明介紹,鵬華基金以“尊重人、信任人、培養人”為出發點,十分關注員工的成長,建立員工認同、受益和共用的文化生態,鼓勵每位員工發揮所長,以市場化的方式認可人才價值。“我們的團隊穩定性非常好,尤其是核心團隊,遠遠低於市場流動的水準”。

其次是機制方面,隨著各類資產管理機構數量的快速增長,人才爭奪愈發激烈,這對基金公司改善激勵機制、優化治理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悉,鵬華基金堅持扁平化管理、專業化分工;按照職能區分,研究、投資、銷售、運營、資訊技術、監察稽核等部門縱向獨立,權責清晰,保證日常工作順利進行。在此基礎上,公司做一體化的橫向調度,充分整合母子公司資源、跨部門資源,提升組織協同性;相應的,考核機制靈活安排,適時採取彈性激勵。

除此之外,鵬華還在行業內率先試行超額利潤分享計畫,並努力推進員工持股計畫;團隊穩定,近三年離職率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準,為公司持續穩健運營提供了充沛的人才保障。目前,子公司鵬華資產已率先實現骨幹員工的長效激勵,員工通過持股平臺間接持有鵬華資產30%的股份。在本輪因基金子公司風險資本約束和業務轉型所引發的子公司行業監管風暴下,這種激勵機制在核心人才的保有上已顯露優勢。

“最核心的還是要立足於資產管理的本原,要給投資者創造價值,同時管控好風險。”鄧召明認為,行業內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但有了這些方面的能力,競爭再怎麼激烈也能有立足之地。從這一角度考慮,鄧召明表示,鵬華基金目前還是以構建多元的資產平臺作為目標。

“確實,我們一刻也不敢鬆懈,危機感非常強。這種競爭的格局下,真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的環境,對團隊提出了及時把握住市場機會的更高要求。我們也希望能夠塑造一支優秀的團隊,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保障。”鄧召明說。

打造“鵬華事業航船”

2018年,資產管理行業進入大資管變革時代,打破邊界,聯台競技,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資管新規在“統一監管、打破剛兌、清除嵌套”思路下,公募基金得益於長期的規範運作,主動管理能力較強,具有一定先發優勢,再獲發展機遇。

長期資金入市也帶來持續利好。養老金、年金、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等將帶動公募基金進一步發展。養老保險基金入市資金有望增加至萬億;企業年金預計今年再次啟動管理資格招標;國有股劃轉社保及中國版401(K)計畫也開始逐步落地。

“當前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20年未有之變局,迎來格局的全方位重塑。”2018年是公募基金業成立20周年,也是鵬華基金成立20周年的時間點,鄧召明表示,主動管理能力驅動資源流向,顛覆性科技打破行業邊界。在新的賽道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只有不斷增大的概率;沒有直接跨越的捷徑,只有腳踏實地的前行。

鄧召明認為,未來整個中國的經濟都將進入高品質增長的時代,所以整個基金管理行業也會步入高品質的增長。在大資管的背景下,公募行業還是有自身發展的優勢,能夠更好地去服務更多的個人客戶和機構投資者,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公募基金的作用。

展望未來,科技賦能於業務,運用數位化、場景化、社交化的創新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基金服務將是公募基金未來五年、十年的重要方向。

據悉,過去三年鵬華基金已經推動了兩項重要的科技賦能工作。一是融合科技與業務,打造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二是輸出金融科技能力,有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效率。

“鵬華將以現代企業的姿態,爭取率先成為業內領先的大型綜合資產管理機構,打造公募基金的‘頭部機構’。”鄧召明希望和他的團隊為此付出實際行動,努力將夢想照進現實。

“公司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著力推進組織管理創新,強化組織活力和效能,奠定業務發展的堅實基礎。”他說,將吸收互聯網企業優秀實踐,創建“誠信尊重、開放共用、協作整體、卓越極致”的創新型組織文化,打造“鵬華事業航船”的堅定信念,敞開胸懷,積極借鑒,共同成長,使每一位員工都能成為鵬華發展的驅動要素;同時,堅持“以客戶需求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的價值觀念,立足“未來外部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化”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全力爭勝,成為重塑行業版圖的先行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