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尹武平將軍散文集《人生記憶》研討會發言摘要

王蒙(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文化部部長、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

我熱烈祝賀尹武平將軍散文集《人生記憶》研討會隆重召開。 《人生記憶》出版前後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我得到這本書以後, 認真地讀了幾篇。 我是昨天剛剛從深圳回來, 我看的那幾篇, 我都很喜歡, 很接受, 很認同。

我一開始覺得他是部隊的同志, 現在有一部分散文有一股子酸溜溜的味道, 本來幾句很普通的話, 說的非要繞個圈,

讓你看著費點勁。 我就想著部隊同志出散文集可別那樣。 我看了看, 他和我們很多心目中的散文家都不一樣, 他寫的特別的誠懇, 特別的真實, 特別的坦率, 合情合理。 從人生當中來, 而且乾乾淨淨, 什麼話都說得非常明白、清晰, 令人信服。 這個是看著最簡單不過的, 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國有個古老的說法, 這個古老的說法, 我小時候不明白, 它是“修辭立其誠”。 修辭是花哨的說啊, 立其誠就別修辭了, 你是有什麼話說什麼話就完了。 但是尹武平的《人生記憶》讓你體會到了什麼叫“修辭立其誠”。 比如他寫關於他的孫子那篇《呼喚童真》, 哎喲, 我一看一開頭都有點不高興了!怎麼這麼照顧那麼照顧, 那是什麼呀!這還了得?這叫幸福嗎?等到我上了這個鉤以後呢,

他在文中說了, 終於發現了他認為這樣做孫子不幸福!作者的思想也非常開放, 而且講到外國的, 講到俄羅斯, 說人家那的兒童是怎麼個生活、教育、學習的, 這個太重要了!他說的是中國的多少多少兒童想說沒法說的話啊, 也是多少多少家長被逼進了這個套了後想說的話。

我還非常喜歡看他寫的當連長的那篇文章叫《觸摸理想》, 哎呀!我心想這個連長真行啊, 你想想, 幾個連在那並排兒擺著, 他這個連隊食堂裡頭, 傳出來的氣味啊, 老是最香, 飯菜最好吃, 這個連隊戰士的思想、精神、作風、幹勁肯定與其他連隊就不一樣的。 部隊裡吃飯是大事, 吃飯時都要排著隊, 唱著歌, 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這樣子?(尹武平回答:還是那樣!)很認真的啊,

而且你看毛主席那個時候講部隊民主, 講部隊建設, 都把大夥的伙食當成一件重大的事情來講的。 武平他的話很有軍人氣, 有大兵味, 因為他就是當兵的出身啊!但是他又很多情, 多情就是對同志的感情, 對士兵的感情, 對部隊的感情, 當然你得做好這個工作啊。 如果你做得不好, 誰也幫不上你。 然後他寫的這些東西, 也非常敏銳, 文學工作者的這種敏銳性, 那個細胞, 那個感覺啊, 我覺得也是很充分的。 但是你光有敏銳的那一面, 沒有實實在在的接地氣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那一面恐怕也不行, 所以你看他寫的東西還真是挺有意思的, 而且你覺得很實在,
說句不好聽的話, 如果靠詞句寫散文, 我那詞多著呢, 你要想說靠詞蒙住我, 讓我看上一個鐘頭, 我是絕對看不下去的!他靠的是對人生的這種真實的理解, 是對人生的入情入理的這種體驗, 是對人生的這個實實在在的表達, 所以我祝賀尹武平的這本書的出版, 而且願意今後有機會再拜讀尹武平的新作。

王巨才(中國散文學會會長):

欣聞陝西作家尹武平榮獲“2016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精銳獎,其散文集《人生記憶》研討會同時召開,我謹向他表示真誠祝賀!

讀了《人生記憶》這本散文集,我走進了這位軍旅作家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深深地被尹武平同志長期紮根軍營、保家衛國、敢打硬仗、揮筆作槍的精神感動。他的語言樸實,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情感真摯,從波瀾不驚的敘述中流露出大感動、大情懷,我看過他寫的《乙未之痛》。在《乙未之痛》一文中,他懷念已經去世的老首長劉冬冬,感念之情、感恩之心均發自肺腑,一唱三歎,感人至深。期待他寫出更多厚重,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我為尹武平同志高興!預祝他的散文研討會成功!

賈平凹(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協副主席):

稿子我讀了,我覺得篇篇充滿真情。真情是散文的靈魂,在這一點上,你做得很好。

再是文筆乾淨樸素,也準確得當。也有很好的細節。細節是小說散文生動的體現。如岳母用一個奶水養岳父病,一個奶水喂女兒,令我過目不忘。如提意見,要每篇儘量寫曲一些,文貴曲嘛。

看完有正能量啊!

梁曉聲(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著名作家):

王蒙同志說完之後,我就覺得沒話可說了,因為基本上是相同的讀後感。午睡前,我看了《向生命致敬》和《雪兒》,正如王蒙同志剛才說的,所有的印象都與“修辭立其誠”有關。我們往往都要考慮怎麼樣將修辭技巧與表意真誠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有時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變成“為賦新詞強說愁”,那樣的話,表意的真誠就打了折扣。

武平將軍這樣有四十餘年軍旅生涯的軍人,其散文作品有硬度、有剛性、有詩性、文字風格如岩如石。他曾在青藏高原那麼艱苦的環境中生活多年,他對生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的人生感悟必然與我們一般人不同。相同反而奇怪了——那是典型的軍人之人生境界。比如開篇講到關於生命的道理,一般文人,像我和慶邦這樣的作家,如果筆下寫出那樣的道理的時候,別人並不一定信服,也許還會覺得是在作秀,把道理擺的太高。但是對於有四十多年的軍旅生涯的人來說,從士兵開始做起,做到班長,做到排長,一直做到連、營、團長……而且在那樣艱苦的地方,一待就是很多年,當這樣的人說出同樣的道理的時候,他跟我們說是不一樣的,可信度是加大了的。我想,這正是為什麼有幾位共和國的上將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我一開始拿到書的時候不禁在想,出一本書有必要這樣嗎?這是第一反應。但是當我讀罷《人生記憶》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軍隊對精神豪邁高昂的文化尤其尊重,對體現奉獻精神的文化尤其重視,對於為軍人之人生境界而歌的人,上至首長下到士兵,肯定都是非常尊重的。

王蒙同志剛才也談到,書中寫到自己當連長的那段,以及自己和那些班長、連長,包括司令員,都是情真意切的。這也是廣義的友情,值得散文承載。我們通過散文這種文體,對於一切,對我們的人生,在特殊時期有過幫助愛護的人表達感恩,這也是散文的價值。要通過散文把它記下來,要挖掘那種友情的意義。在這點上,武平將軍也做到了。

我相信:《人生記憶》這部散文集,首先會成為許多官兵的案頭書,枕畔書;而且,會獲得許多非軍人讀者的理解、尊敬和喜歡。

肖雲儒(陝西省政協委員、著名文化學者):

我接觸武平比較早,我還清楚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況。當時完全不認識,有一天,尹武平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夠讀一下他的文章。我同意後,他就來了。一進門,啪地給我敬了一個禮,部隊作風很扎實。我從沒有享受過如此高的“禮遇”,嚇了一跳,也很愧疚。實際上他的這個禮敬的很好,讓我無法拒絕他的請求。於是我就開始看他的文章,結果一讀就讀進去了。

我讀武平的《人生記憶》,主要有兩個感受。一個是,他是一名將軍,但是他善於用審美的方式,重溫、享用自己用時間經歷過的人生,他有兩重人生,他在農村、部隊、大地上度過了自己的一生,退休後,又在審美的層面拿起筆來,重新複習自己的一生,享用自己的一生,因此他比別人多收穫了一次生命。我不但這樣走過,而且再一次用美的角度重走了這條路。這是非常令我敬佩的。另外一種感受,就是因為我沒有部隊經歷,我們用外面的人的角度看部隊的將軍們、戰士們,常常是看到他們鐵血的一面,不知道他們生命中還有另一重色彩。鐵血的一面是太陽,日神精神,勇猛、戰鬥、勝利,但是每一個人內心都還有月亮的一面,有小夜曲,有春風,有秋雨,有很柔軟的一面,可能他們習慣把自己柔軟的一面壓抑著,所以一旦他們拿起筆來,他們柔情的一面就得到了抒發。這種抒發不是文學的使命,是生命的使命。在這種抒發中感到個體的全面的實現。在這一點上,我要佩服尹武平先生。把自己多彩的人生書寫好,把自己多彩的人生複讀了。

在他這些文章裡,現在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都反映了鐵血和柔情這兩面。一個,他的鐵血精神,勇於衝擊、不屈不撓的精神,當他入黨、提幹遇到誤解和困難的時候,他那執著、勇於向前的精神便體現了出來。有一篇文章專門寫到這些。最後他憑藉著自己的這種精神入了黨、提了幹。還有一篇,《寫給岳母》,他的岳母身世和一般人不一樣,他的岳父有病在身,岳母兩個乳房一個用來哺育孩子,一個用來哺育她的丈夫,就這樣把這個家拉扯大。這是一個軍人眼中的母親,這個母親和我們所有人眼中的母親都一樣,但又不一樣,他對我們對母親的愛體會的更深。

還有一點就是他讓我認識到了部隊的歷練。部隊的能戰能勝是不用說的,我們都知道,但是部隊在一次決戰中需要往上衝鋒的時候,他們的領導發現尹武平兄弟兩人都在部隊。領導就說,不能讓你們兄弟倆都去奉獻,就把武平從第一梯隊撤下來了。這是我們部隊一種偉大的仁愛精神。這些都很讓我感動,雖然過去一年了,但是這些細節我記得還是很清楚,說明武平的散文不是單單記載自己經歷的一般散文,它是有著非常豐富的生命內涵在裡面。

我們這支部隊很久沒有打仗了,我們這個民族鐵血精神需要發揚,不能總是女的是小女人,男的是奶油小生,一個民族光有帥哥美女是不行的,它需要鐵血精神。三年前,施瓦辛格來到西安,我和他還有張紀中一起做了一個節目。他們一個是演英雄的,一個是拍英雄的,我不是英雄,我們三個人坐在了一起。當主持人問什麼是英雄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地說:鐵血精神。一個人、一個民族都要有一股氣,在祖國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要不惜以血薦軒轅的。所以我覺得尹武平先生作為一個將軍,把自己內心用文字表達出來,其中貫穿的就是我們部隊的鐵血精神。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讀起來受益匪淺。在此,我向在座的各位將軍們以及部隊官兵們,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劉慶邦(魯迅文學獎得主、老舍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協副主席):

還是先祝賀,一共是三個祝賀,首先祝賀尹武平將軍獲得了這次散文年會的精銳獎,是獲獎的第一名;那麼第二個祝賀呢,祝賀其散文集的出版,書做得很漂亮;第三個祝賀就是祝賀今天這個研討會的召開。

剛才聽了王蒙老師,曉聲兄,還有王宗仁老師的發言,他們的發言都很好,我覺得把他們的發言整理出來就是很好的文章。有了他們的發言以後,我覺得我再講,可能有一些重複了,他們的觀點,像王老師講的,曉聲講的我都很贊成,我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但總還是要說幾句。

在沒看到這本書之前,咱們的兩位元主編,就把作品的電子版發給我了,隨後,很快收到了這本散文集,看了好幾篇,總的印象,我用這幾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就是發自真情;第二個:就叫出自誠心;第三個叫細節飽滿;第四個叫語言樸實。我們都知道寫散文,對情的要求是一個根本性的東西,寫散文是因為我們有感情要表達,有感情要抒發,然後我們才把它寫成散文,我讀武平先生的散文,覺得都是發自內心的真情。首先是感動了自己,然後寫成作品,感動讀者,可以說每一篇作品都是有著非常真實的非常飽滿的一個感情,這是第一點感受。

第二點就是出自一個作者的誠心,王蒙老師講到了,一個作家不管是寫什麼文章寫什麼作品,誠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我們一定要誠摯真誠,一定要掏心窩子,不能擺譜,不能端著,得讓人看到你的一顆誠心,這是第二點感受。

第三點感受,就是細節非常飽滿,為什麼有這個感受呢?我也看過一些散文,有些人寫的散文,是概念比較多,說概念,用概念來概括。武平將軍他不是,他是用細節來說話,一看就讓你記住,比如他寫向生命致敬裡面的一個細節,說他曾經差點喪命,特別是第一次,我印象特別深,說到剛生下,就得了百日咳,然後一下子就快沒命了,家裡判斷說,這孩子不能活了,就準備把他扔掉。後來準備要扔的時候,他身上穿著一件衣服,而這個衣服可以脫下來給下一個小孩穿,就又抱回家去了,終於撿回來一條命,這種細節真是讓人過目難忘。它後面有多麼悲愴,一下想起我們那個時代,那種極貧的困境,這樣的細節是非常有力量的,這是第三點感受。

第四點感受就是,很欣賞武平先生的語言,語言是非常樸實的沒有什麼端著的架子,沒有大話空話套話,都是非常樸實的語言,散文就要非常樸實的語言,之所以強調散文語言的樸實性,因為語言很重要,就這麼四點感受。

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個退休的將軍,開始寫散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的世界,是由兩個世界組成的,一個物質世界,一個精神世界,很多人在建設物質世界,少部分人在建設精神世界。我認為我們的作家散文家的寫作過程就是建造精神世界的過程,還有我們過的是兩種生活,一個叫外在生活,一個叫內在生活,它跟物質世界、精神世界是相對應的。比如說我們過的物質世界是一種比較外在的生活。我們精神世界,也就是精神生活是一種內在的生活。很多人他們在任的時候,因為整天忙於工作,沒有多少時間過內在的生活,精神生活就很少,退休了,有些人也不習慣,不善於過這種內心的生活。武平先生退休後選擇了寫作,選擇了寫作我就認為他選擇了建設精神世界,同時選擇了的內在生活,或者叫內心的生活,這個是很重要的,這個選擇非常重要,也許有些人退休了以後,一下就無所事事,一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了,有了寫作這個路徑,你就選擇了通向你內心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你不選擇寫作,那麼你的內心生活很可能是平庸的,很可能是不豐富的,或者說你不能建設一個新的內心世界,你選擇了寫作,它有一個強制性,就是強制你來過內心生活,因為好多回憶就有強制性,比如寫一個東西,你有了一個線索,然後可以調動你的回憶,調動你的內心,如果你沒有這個線索,可以說這些回憶就是一個沉睡的狀態,沉睡的狀態就是一個無效的狀態,很可能隨著我們退出人生舞臺,你的寶貴的記憶,還有很多豐富的材料都消失了,都浪費了。你選擇了寫作,就等於你強制自己通過寫作來回憶來建設自己的內心世界,我覺得這個選擇是非常好的。特別是作為一個將軍,過去那麼忙碌,現在靜下來了,給自己找這個事幹,還幹的非常好,現在已經獲得了值得祝賀的成果,這是值得慶賀的。

咱這是一個研討會,研討會這種形式應該是一個圓桌會,因為圓桌會是面對面這種形式,武平先生可以做到臺上來,不應該坐在下面,因為武平先生他才是今天的主角。我就這麼一個想法。說到研討會,我就給武平先生提一個建議,我覺得你今後的散文還可以寫的更好一些,也會寫的更好一些,那麼如何寫的更好一些呢,在構思上可以更講究一些,我和平凹先生交往比較多,平凹的散文寫得非常的精彩,他還給你一個建議,我不知道你留心了沒有,他認可你的散文,但是你的散文還可以寫的再曲一些,曲的意思,依我的看法,在構思上,就是更講究一些,也就是更藝術一些。另外一個建議,就是你的散文還要昇華到一種哲思和哲理的層面,好的散文家不但有豐富的生活,飽滿的情感,還應該有比較深邃的思想,這個思想是你的發現,別人沒有過的你的發現,上升到一個哲理的層面,這個哲理不用在散文裡說出來,但是通過你的散文,通過細節,讓人悟到裡面包含這樣一些情感,這樣,散文才能更上一層樓,我祝願武平先生。

王宗仁(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散文家):

我和尹武平將軍只有一面之緣,但是讀了他的散文集《人生記憶》之後,我卻感覺到我們早就是相識相交相知的戰友。原因有三,一是我們都有曾經在青藏高原軍營打磨過的難忘歲月。二是至今我們的身上依然保留著外鄉人不願接受的故鄉關中大地上的泥土氣息。三是共同的散文創作為我們搭起了一座溝通心語的友誼之橋。

作為一個軍人,我對軍旅生活和反映軍營生活的作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情。那些雖然遠去卻不肯消失的金戈鐵馬的生活,一旦被再次重現,眼前總會喚醒我燃燒的激情。尹武平創作的軍旅題材散文透射出來的果敢、陽剛氣以及柔情之美,滿足了我的渴求。我在2003年寫過一篇《我對軍旅散文的幾點思考》裡,談到軍旅散文的基調“應該是氣勢磅礴的黃鐘大呂,應該是沉闊博大的高天流雲”。換句話說,軍旅散文必須要有激情燃燒的軍事“現場”,你的筆一定要把讀者關心的目光引到火熱的軍營裡去。即使寫軍人的日常生活也不例外。這就要求作者不僅需要具有廣博開闊的文學視野,更要具備具象、細膩而寫實的能力。

尹武平的散文,總是將創作的根深深紮在基層,在軍營的常規訓練和日常生活中發現美、開拓美、提升美。他善於捕捉細節,小中見大,這樣既能使他的文學有恆久屹立的軍魂,又帶著人情溫暖。我反復讀了反映軍事訓練的散文《硝煙》,金戈與柔情融合,他深情萬種地展示了軍人的情懷擔當。“團結戰鬥模範連”這個英雄集體,在走出硝煙戰火之後,依然蓬發著勢不可擋的練兵打仗、強軍報國的激情動力。官兵們那種“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硬骨頭擔當,蘊藏著戰之能勝的巨大戰鬥力。隨筆《研究“敗戰”亦有益》張揚的“今天演習場上的贏家,不一定是明天戰場上的勝者;今天演習場上的敗者,則可能是明天戰場上的贏家。一流軍隊的訓練,總是把作戰物件設計得很強大,常常都是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通過訓練‘求敗’,換取戰場上‘求勝’,是智者的選擇”這個哲理思想,不僅適於作戰,而且對無論從事何種行業的人們,都具有普通的啟醒和導向教益。

生活為創作的源泉,這是最明白不過的道理。所以我始終有一個不變的認識,豐富的人生經歷是作家能否創作出好作品的最重要的條件。我曾經以《年輕時多上一些山多過一些河》為題,暢談過文學人生。獨特的人生經歷必然會造就一個人的獨特人生。拿到《人生記憶》這本書之後,讓我進入閱讀的興趣點之一,就是印在圖書扉頁的作者簡介。從士兵起步,經歷了部隊的各級職務:副班長、班長、排長、作訓參謀、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特種兵大隊大隊長、紅軍師副師長、師長、青海省軍區參謀長和副司令員、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一步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也沒空。一個出生于黃土高原農民家庭的普通娃娃,能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容易嗎?可以想像得到,他經歷的痛苦磨煉、奮力苦鬥,失敗時的淚水,成功中的喜悅有多少!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尤其值得慶喜的是,他從高級軍事指揮員崗位上退下來後,沒有像有的人那樣安享晚年,而是在人生事業的一個終點上,開闢了另一個事業的起點。從昔日看和體驗的沙場,成功地邁進了想和思的文場。驟然轉身,以文修身,且文筆不俗。著實讓我對這位尚武崇文、文物兼備、以武養文、以武潤文的散文作家肅然起敬!

可以預知,他豐厚的經歷,豐厚的人生,使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他曾經在靶臺上射出的每一粒子彈,在訓練場上下達的每一聲口令,在行軍路上扶起的每一棵小草,都飽含生命的情感,時機一旦成熟就會破殼而出,變成一篇篇有生命的美文!

散文要寫得讓人耐看,愛看,就要知人論事,不僅要寫好故事本身,還要寫出人和事身後的生活和人生情趣。賞讀尹武平將軍的軍旅題材散文,我們不難發現,他諸多的篇章都是關注處於日常生活狀態的軍營生活,並從中體悟出人生的意義、奉獻的意義、苦難的意義以及人物內心深處的種種情愫。作者用鮮活的故事、深情的告白、濃烈的情感告訴我們,軍人首先姓軍,但軍人也是人。軍人不是一個硬殼的符號和標籤,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歸屬的。他的使命擔當、他的赤子情懷、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所思所求,都被尹武平在他的多篇散文中一覽無餘地展示出來。這無疑為我們瞭解和理解當代軍人的內心世界提供了一個視角和視窗。因此,我要說這部《人生記憶》已經超出了自我人生的意義、日常人情的表達,進而走向了人性,並表現出一定的思考深度。難能可貴。

在萬餘字的長篇散文《觸摸理想》裡,一開篇作者赤露了他的心跡,讓我們看出了一個有抱負的年輕軍人內心豐富的層次:“我從入伍那天起,能提幹當軍官是我的理想,哪怕是讓我掃廁所、掏大糞也行。當兵第六年,當我成為一名軍官,站在排長位置上時,我的理想又變了。當連長成為我新的理想,甚至是內心深處最高的理想。”他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當官求榮的思想,腳下一條路,心中一盞燈。他正是懷揣著這盞燈,創造了人生的奇跡,從一個列兵奮鬥成為共和國的一位將軍。這篇散文呈現的在複雜、緊張、多變的軍營生活裡,作者用溫暖熱情的文字,講述了偉大的信仰如何把一個幼稚年輕的新兵,冶煉、鍛造為成熟的我軍高級軍事指揮官。在這個過程中,他和不同生命人物之間的交流、碰撞是至關重要的,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可取代的。當然,我必須要說的是,要把一塊礦石敲成精緻的項鍊,首先這塊礦石必須是好礦。尹武平就是這樣一塊樸素、廣闊、有力量的礦石。人生在追求中輝煌。

這部散文集起名《人生記憶》,我推測作者會有這樣一種含意:警示自己不要忘恩,提醒大家不要忘本,告誡人們不要忘責。這是一種渴望自己,也是呼喚人們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擔當精神。作者個人大半生的風雨路程,此刻越加清晰地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溫亞軍(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橄欖綠》雜誌社主編):

尹武平先生的散文特點尤為突出,最大的特點可用“真”來概括。真的內容、真的思想、真的情感、真的話語,是他的作品帶給我們質樸真實的感覺,仿若在書中體味他的生活一般。作者對於社會全視角的關注及對過去軍營生活的書寫、字字句句中體現出來的真情實感都讓他的作品充滿了一定的生命感受和濃郁的煙火氣息。比如《觸摸理想》裡作者對自己軍旅人生的敘述,看似簡樸平實,卻承載著作者本人波瀾壯闊的五味人生以及軍旅初期的奮鬥歷程。

散文的真也在性情的真,有作家言,散文就是讀者與作家的心靈對話,散文就是作家有意無意間透露的心靈囈語。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後真實的作家本人,這點正是散文對我們最大的誘惑。我們在欣賞錢鐘書先生的文字時,不得不為他的博學和深思所折服,我們在閱讀魯迅的時候,也會同樣感受他的孤憤。

我們讀尹武平先生的文章,比如《記得那年桃花開》中的那個夏天,作者在桃樹之下的思索,對於生活無言的期許,那一份掩飾不了的內心狂熱,靜與動的比照,恰恰給我們留下如詩的空白。想像也因此而美麗,尹武平正是用真實的粗線條描繪出他的理想主義。我們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他那靈魂深處的蒼涼,以及蒼涼背後的懂得,以及懂得過後的慈悲。於是尹武平便轉過身來,他看到了心靈內部從記憶的“桃園”閃現出的另一重遙遠的時空,看到了歲月深處“過去時”中的那些陳年舊事,看到了孩提時代到青年時期處於人生成長發育階段的另一個自己,看到了曾經置身於其間,只需輕輕彈去落塵,便可依舊清新如初的一幅幅生命場景,場景中的一起起事件,事件中一個個人物的音容笑貌、生逢遭際、命運縮影、愛恨悲歡……

散文是講究真本色的,我們從《向生命致敬》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情之真,他沒有故作高深的描寫故鄉的美好,而是通過他的出生患病這番繪聲繪色的描寫,以真實自由的筆墨,來展示個性,抒發情感,袒露心靈和表現生命的體驗。他用一小段就表現了自己對故鄉的眷念,對理想追求的率性而為。還有《白蒸饃》等等文章,可以說這些文字給我們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作者本人的人生軌跡。尤其是那種存在於硬朗、粗糲“敘述”中的真實感,真實感重獨具滄桑氣息的刀鋒般的語感。讀作品的過程,就是在一種身心的疼痛與快感中掙扎著和享受著的過程。

同時,尹武平散文文本中具有的小說因素及小說意味的生活化場景,樸素體式中的現代主義結構場景中質感極強的事件及其細節,那些不時刀削竹刻、力透紙背所“白描”出的人物影像給予我們視角上、心理上強烈的認同感。不難看出,尹武平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能讓我讀下去,關鍵之處就在於他的真性情、真心,我閱讀這些散文是沒有隔閡的,有的只是文字背後真實的人生,他可以是高尚的陽春白雪,也可以是市民身邊的下里巴人,這就是散文給我們最大的誘惑,也是散文的美麗之所在。

齊雅麗(陝西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

第一是緣分。首先從個人來說,我們是有緣分的。第一次讀到尹將軍的文章的時候,我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作家,後來得知他還是一名將軍,頓生敬意,所以我和他是因文結緣。從作協的角度來說,作協和尹將軍也是有緣,尹將軍能加入我們作協,是作協的榮幸,歡迎尹將軍的加入。

第二是敬意。我想表達對將軍“成功跨界”為作家的敬意,正是那句話,成功不是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文章裡很多細節,都來自將軍對生活的觀察,作品中很多正能量,來自於他的人品和精氣神。歌德說過,“寫出雄偉的風格必須要有雄偉的人格。”他能寫出正能量作品,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所以我敬佩他。

第三是祝願。祝願尹將軍在以後的創作過程中能佳作不斷,習主席說,要用有筋骨、有溫度、有能量的作品溫暖人心,尹將軍的作品的筋骨就體現在裡面的精神等等細節。總書記說,光明永遠比黑暗值得歌頌,將軍的作品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給人以正能量。希望能夠看到將軍更多的作品,更多給予我們思想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快樂之源的作品。

閻安(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詩人):

我說這麼幾點。這是一個將軍的散文,我覺得軍人在國家民族命運中,是偉大博大的。在和平里,他也回歸到了普通人,他有他的柔情和思考。看他的文章,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武人戎馬一生的精神。但是,要把這種感情很好地表達出來,卻不容易,不僅需要作者扎實的文字功底,更是需要親身歷練。這是很難的,但是作者很好地做到了這點,他把大的感悟、大的情懷落在了我們普通生活。

尹將軍把散文的自由感發揮到了非常有特色的狀態。因為他是軍人出身,他的精神層面更多的是在軍人的構架裡,要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很難,他是側重於性情表達。從某種程度來說,他既不遵從當代的散文軌跡,也不遵從古代的軌跡,把歷史軌跡完全淡化,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趨同於生活,又不同於生活,這一點在他散文裡表現的比較明顯。這對當代文學疲倦、慵懶之風,是個很強烈的衝擊和極大地驚醒。從這一點來說,它是高於文學的。

看了尹將軍的作品,我想到了散文精神這個詞。文章一定要高於這個時代,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角度要高。尹將軍善於用正面說話。他的散文裡有很多正能量和人生感悟,這應該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

穆濤(魯迅文學獎得主、《美文》雜誌副主編):

目前,見得最多的散文就是那些桃花開、秋葉黃,喝茶、喝咖啡的作品,這種作品也不錯,但我們應該想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更大的東西。如果我們只寫旅遊、喝茶之類的,讀者很難喜歡。有些也寫那些大的東西,但不真實,很難讓人相信。但我在讀尹將軍的散文時,卻有不同的感受。他的文章中有一種精氣神,他的精氣神沒有戾氣,很向上,很頑強,很曠達。他的這種精氣神就是他散文集的魂。

注:

本文發表於《延河》雜誌2017年1期問道延河一欄

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尹武平

尹武平,1954年生於陝西省富平縣,少將軍銜,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海外文摘》《散文選刊》雜誌簽約作家,著有《人生記憶》一書。其撰寫的60餘篇散文隨筆先後在《讀者》《延河》《美文》《海外文摘》《散文選刊》《西北軍事文學》《光明日報》《解放軍報》《陝西日報》《深圳特區報》《西安日報》《深圳晚報》等10餘家報刊雜誌登載。

《寫給岳母》一文榮獲“2015年中國散文排行榜”第13名(全國共有30名作家上榜) ;《人生記憶》散文集榮獲2016年度中國散文“精銳獎”。

王巨才(中國散文學會會長):

欣聞陝西作家尹武平榮獲“2016年度中國散文年會”精銳獎,其散文集《人生記憶》研討會同時召開,我謹向他表示真誠祝賀!

讀了《人生記憶》這本散文集,我走進了這位軍旅作家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深深地被尹武平同志長期紮根軍營、保家衛國、敢打硬仗、揮筆作槍的精神感動。他的語言樸實,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情感真摯,從波瀾不驚的敘述中流露出大感動、大情懷,我看過他寫的《乙未之痛》。在《乙未之痛》一文中,他懷念已經去世的老首長劉冬冬,感念之情、感恩之心均發自肺腑,一唱三歎,感人至深。期待他寫出更多厚重,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我為尹武平同志高興!預祝他的散文研討會成功!

賈平凹(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協副主席):

稿子我讀了,我覺得篇篇充滿真情。真情是散文的靈魂,在這一點上,你做得很好。

再是文筆乾淨樸素,也準確得當。也有很好的細節。細節是小說散文生動的體現。如岳母用一個奶水養岳父病,一個奶水喂女兒,令我過目不忘。如提意見,要每篇儘量寫曲一些,文貴曲嘛。

看完有正能量啊!

梁曉聲(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著名作家):

王蒙同志說完之後,我就覺得沒話可說了,因為基本上是相同的讀後感。午睡前,我看了《向生命致敬》和《雪兒》,正如王蒙同志剛才說的,所有的印象都與“修辭立其誠”有關。我們往往都要考慮怎麼樣將修辭技巧與表意真誠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有時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變成“為賦新詞強說愁”,那樣的話,表意的真誠就打了折扣。

武平將軍這樣有四十餘年軍旅生涯的軍人,其散文作品有硬度、有剛性、有詩性、文字風格如岩如石。他曾在青藏高原那麼艱苦的環境中生活多年,他對生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的人生感悟必然與我們一般人不同。相同反而奇怪了——那是典型的軍人之人生境界。比如開篇講到關於生命的道理,一般文人,像我和慶邦這樣的作家,如果筆下寫出那樣的道理的時候,別人並不一定信服,也許還會覺得是在作秀,把道理擺的太高。但是對於有四十多年的軍旅生涯的人來說,從士兵開始做起,做到班長,做到排長,一直做到連、營、團長……而且在那樣艱苦的地方,一待就是很多年,當這樣的人說出同樣的道理的時候,他跟我們說是不一樣的,可信度是加大了的。我想,這正是為什麼有幾位共和國的上將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我一開始拿到書的時候不禁在想,出一本書有必要這樣嗎?這是第一反應。但是當我讀罷《人生記憶》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軍隊對精神豪邁高昂的文化尤其尊重,對體現奉獻精神的文化尤其重視,對於為軍人之人生境界而歌的人,上至首長下到士兵,肯定都是非常尊重的。

王蒙同志剛才也談到,書中寫到自己當連長的那段,以及自己和那些班長、連長,包括司令員,都是情真意切的。這也是廣義的友情,值得散文承載。我們通過散文這種文體,對於一切,對我們的人生,在特殊時期有過幫助愛護的人表達感恩,這也是散文的價值。要通過散文把它記下來,要挖掘那種友情的意義。在這點上,武平將軍也做到了。

我相信:《人生記憶》這部散文集,首先會成為許多官兵的案頭書,枕畔書;而且,會獲得許多非軍人讀者的理解、尊敬和喜歡。

肖雲儒(陝西省政協委員、著名文化學者):

我接觸武平比較早,我還清楚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情況。當時完全不認識,有一天,尹武平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夠讀一下他的文章。我同意後,他就來了。一進門,啪地給我敬了一個禮,部隊作風很扎實。我從沒有享受過如此高的“禮遇”,嚇了一跳,也很愧疚。實際上他的這個禮敬的很好,讓我無法拒絕他的請求。於是我就開始看他的文章,結果一讀就讀進去了。

我讀武平的《人生記憶》,主要有兩個感受。一個是,他是一名將軍,但是他善於用審美的方式,重溫、享用自己用時間經歷過的人生,他有兩重人生,他在農村、部隊、大地上度過了自己的一生,退休後,又在審美的層面拿起筆來,重新複習自己的一生,享用自己的一生,因此他比別人多收穫了一次生命。我不但這樣走過,而且再一次用美的角度重走了這條路。這是非常令我敬佩的。另外一種感受,就是因為我沒有部隊經歷,我們用外面的人的角度看部隊的將軍們、戰士們,常常是看到他們鐵血的一面,不知道他們生命中還有另一重色彩。鐵血的一面是太陽,日神精神,勇猛、戰鬥、勝利,但是每一個人內心都還有月亮的一面,有小夜曲,有春風,有秋雨,有很柔軟的一面,可能他們習慣把自己柔軟的一面壓抑著,所以一旦他們拿起筆來,他們柔情的一面就得到了抒發。這種抒發不是文學的使命,是生命的使命。在這種抒發中感到個體的全面的實現。在這一點上,我要佩服尹武平先生。把自己多彩的人生書寫好,把自己多彩的人生複讀了。

在他這些文章裡,現在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都反映了鐵血和柔情這兩面。一個,他的鐵血精神,勇於衝擊、不屈不撓的精神,當他入黨、提幹遇到誤解和困難的時候,他那執著、勇於向前的精神便體現了出來。有一篇文章專門寫到這些。最後他憑藉著自己的這種精神入了黨、提了幹。還有一篇,《寫給岳母》,他的岳母身世和一般人不一樣,他的岳父有病在身,岳母兩個乳房一個用來哺育孩子,一個用來哺育她的丈夫,就這樣把這個家拉扯大。這是一個軍人眼中的母親,這個母親和我們所有人眼中的母親都一樣,但又不一樣,他對我們對母親的愛體會的更深。

還有一點就是他讓我認識到了部隊的歷練。部隊的能戰能勝是不用說的,我們都知道,但是部隊在一次決戰中需要往上衝鋒的時候,他們的領導發現尹武平兄弟兩人都在部隊。領導就說,不能讓你們兄弟倆都去奉獻,就把武平從第一梯隊撤下來了。這是我們部隊一種偉大的仁愛精神。這些都很讓我感動,雖然過去一年了,但是這些細節我記得還是很清楚,說明武平的散文不是單單記載自己經歷的一般散文,它是有著非常豐富的生命內涵在裡面。

我們這支部隊很久沒有打仗了,我們這個民族鐵血精神需要發揚,不能總是女的是小女人,男的是奶油小生,一個民族光有帥哥美女是不行的,它需要鐵血精神。三年前,施瓦辛格來到西安,我和他還有張紀中一起做了一個節目。他們一個是演英雄的,一個是拍英雄的,我不是英雄,我們三個人坐在了一起。當主持人問什麼是英雄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地說:鐵血精神。一個人、一個民族都要有一股氣,在祖國和民族需要的時候,要不惜以血薦軒轅的。所以我覺得尹武平先生作為一個將軍,把自己內心用文字表達出來,其中貫穿的就是我們部隊的鐵血精神。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讀起來受益匪淺。在此,我向在座的各位將軍們以及部隊官兵們,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劉慶邦(魯迅文學獎得主、老舍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協副主席):

還是先祝賀,一共是三個祝賀,首先祝賀尹武平將軍獲得了這次散文年會的精銳獎,是獲獎的第一名;那麼第二個祝賀呢,祝賀其散文集的出版,書做得很漂亮;第三個祝賀就是祝賀今天這個研討會的召開。

剛才聽了王蒙老師,曉聲兄,還有王宗仁老師的發言,他們的發言都很好,我覺得把他們的發言整理出來就是很好的文章。有了他們的發言以後,我覺得我再講,可能有一些重複了,他們的觀點,像王老師講的,曉聲講的我都很贊成,我要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但總還是要說幾句。

在沒看到這本書之前,咱們的兩位元主編,就把作品的電子版發給我了,隨後,很快收到了這本散文集,看了好幾篇,總的印象,我用這幾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就是發自真情;第二個:就叫出自誠心;第三個叫細節飽滿;第四個叫語言樸實。我們都知道寫散文,對情的要求是一個根本性的東西,寫散文是因為我們有感情要表達,有感情要抒發,然後我們才把它寫成散文,我讀武平先生的散文,覺得都是發自內心的真情。首先是感動了自己,然後寫成作品,感動讀者,可以說每一篇作品都是有著非常真實的非常飽滿的一個感情,這是第一點感受。

第二點就是出自一個作者的誠心,王蒙老師講到了,一個作家不管是寫什麼文章寫什麼作品,誠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我們一定要誠摯真誠,一定要掏心窩子,不能擺譜,不能端著,得讓人看到你的一顆誠心,這是第二點感受。

第三點感受,就是細節非常飽滿,為什麼有這個感受呢?我也看過一些散文,有些人寫的散文,是概念比較多,說概念,用概念來概括。武平將軍他不是,他是用細節來說話,一看就讓你記住,比如他寫向生命致敬裡面的一個細節,說他曾經差點喪命,特別是第一次,我印象特別深,說到剛生下,就得了百日咳,然後一下子就快沒命了,家裡判斷說,這孩子不能活了,就準備把他扔掉。後來準備要扔的時候,他身上穿著一件衣服,而這個衣服可以脫下來給下一個小孩穿,就又抱回家去了,終於撿回來一條命,這種細節真是讓人過目難忘。它後面有多麼悲愴,一下想起我們那個時代,那種極貧的困境,這樣的細節是非常有力量的,這是第三點感受。

第四點感受就是,很欣賞武平先生的語言,語言是非常樸實的沒有什麼端著的架子,沒有大話空話套話,都是非常樸實的語言,散文就要非常樸實的語言,之所以強調散文語言的樸實性,因為語言很重要,就這麼四點感受。

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個退休的將軍,開始寫散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的世界,是由兩個世界組成的,一個物質世界,一個精神世界,很多人在建設物質世界,少部分人在建設精神世界。我認為我們的作家散文家的寫作過程就是建造精神世界的過程,還有我們過的是兩種生活,一個叫外在生活,一個叫內在生活,它跟物質世界、精神世界是相對應的。比如說我們過的物質世界是一種比較外在的生活。我們精神世界,也就是精神生活是一種內在的生活。很多人他們在任的時候,因為整天忙於工作,沒有多少時間過內在的生活,精神生活就很少,退休了,有些人也不習慣,不善於過這種內心的生活。武平先生退休後選擇了寫作,選擇了寫作我就認為他選擇了建設精神世界,同時選擇了的內在生活,或者叫內心的生活,這個是很重要的,這個選擇非常重要,也許有些人退休了以後,一下就無所事事,一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了,有了寫作這個路徑,你就選擇了通向你內心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你不選擇寫作,那麼你的內心生活很可能是平庸的,很可能是不豐富的,或者說你不能建設一個新的內心世界,你選擇了寫作,它有一個強制性,就是強制你來過內心生活,因為好多回憶就有強制性,比如寫一個東西,你有了一個線索,然後可以調動你的回憶,調動你的內心,如果你沒有這個線索,可以說這些回憶就是一個沉睡的狀態,沉睡的狀態就是一個無效的狀態,很可能隨著我們退出人生舞臺,你的寶貴的記憶,還有很多豐富的材料都消失了,都浪費了。你選擇了寫作,就等於你強制自己通過寫作來回憶來建設自己的內心世界,我覺得這個選擇是非常好的。特別是作為一個將軍,過去那麼忙碌,現在靜下來了,給自己找這個事幹,還幹的非常好,現在已經獲得了值得祝賀的成果,這是值得慶賀的。

咱這是一個研討會,研討會這種形式應該是一個圓桌會,因為圓桌會是面對面這種形式,武平先生可以做到臺上來,不應該坐在下面,因為武平先生他才是今天的主角。我就這麼一個想法。說到研討會,我就給武平先生提一個建議,我覺得你今後的散文還可以寫的更好一些,也會寫的更好一些,那麼如何寫的更好一些呢,在構思上可以更講究一些,我和平凹先生交往比較多,平凹的散文寫得非常的精彩,他還給你一個建議,我不知道你留心了沒有,他認可你的散文,但是你的散文還可以寫的再曲一些,曲的意思,依我的看法,在構思上,就是更講究一些,也就是更藝術一些。另外一個建議,就是你的散文還要昇華到一種哲思和哲理的層面,好的散文家不但有豐富的生活,飽滿的情感,還應該有比較深邃的思想,這個思想是你的發現,別人沒有過的你的發現,上升到一個哲理的層面,這個哲理不用在散文裡說出來,但是通過你的散文,通過細節,讓人悟到裡面包含這樣一些情感,這樣,散文才能更上一層樓,我祝願武平先生。

王宗仁(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散文家):

我和尹武平將軍只有一面之緣,但是讀了他的散文集《人生記憶》之後,我卻感覺到我們早就是相識相交相知的戰友。原因有三,一是我們都有曾經在青藏高原軍營打磨過的難忘歲月。二是至今我們的身上依然保留著外鄉人不願接受的故鄉關中大地上的泥土氣息。三是共同的散文創作為我們搭起了一座溝通心語的友誼之橋。

作為一個軍人,我對軍旅生活和反映軍營生活的作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情。那些雖然遠去卻不肯消失的金戈鐵馬的生活,一旦被再次重現,眼前總會喚醒我燃燒的激情。尹武平創作的軍旅題材散文透射出來的果敢、陽剛氣以及柔情之美,滿足了我的渴求。我在2003年寫過一篇《我對軍旅散文的幾點思考》裡,談到軍旅散文的基調“應該是氣勢磅礴的黃鐘大呂,應該是沉闊博大的高天流雲”。換句話說,軍旅散文必須要有激情燃燒的軍事“現場”,你的筆一定要把讀者關心的目光引到火熱的軍營裡去。即使寫軍人的日常生活也不例外。這就要求作者不僅需要具有廣博開闊的文學視野,更要具備具象、細膩而寫實的能力。

尹武平的散文,總是將創作的根深深紮在基層,在軍營的常規訓練和日常生活中發現美、開拓美、提升美。他善於捕捉細節,小中見大,這樣既能使他的文學有恆久屹立的軍魂,又帶著人情溫暖。我反復讀了反映軍事訓練的散文《硝煙》,金戈與柔情融合,他深情萬種地展示了軍人的情懷擔當。“團結戰鬥模範連”這個英雄集體,在走出硝煙戰火之後,依然蓬發著勢不可擋的練兵打仗、強軍報國的激情動力。官兵們那種“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硬骨頭擔當,蘊藏著戰之能勝的巨大戰鬥力。隨筆《研究“敗戰”亦有益》張揚的“今天演習場上的贏家,不一定是明天戰場上的勝者;今天演習場上的敗者,則可能是明天戰場上的贏家。一流軍隊的訓練,總是把作戰物件設計得很強大,常常都是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通過訓練‘求敗’,換取戰場上‘求勝’,是智者的選擇”這個哲理思想,不僅適於作戰,而且對無論從事何種行業的人們,都具有普通的啟醒和導向教益。

生活為創作的源泉,這是最明白不過的道理。所以我始終有一個不變的認識,豐富的人生經歷是作家能否創作出好作品的最重要的條件。我曾經以《年輕時多上一些山多過一些河》為題,暢談過文學人生。獨特的人生經歷必然會造就一個人的獨特人生。拿到《人生記憶》這本書之後,讓我進入閱讀的興趣點之一,就是印在圖書扉頁的作者簡介。從士兵起步,經歷了部隊的各級職務:副班長、班長、排長、作訓參謀、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特種兵大隊大隊長、紅軍師副師長、師長、青海省軍區參謀長和副司令員、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一步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也沒空。一個出生于黃土高原農民家庭的普通娃娃,能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容易嗎?可以想像得到,他經歷的痛苦磨煉、奮力苦鬥,失敗時的淚水,成功中的喜悅有多少!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尤其值得慶喜的是,他從高級軍事指揮員崗位上退下來後,沒有像有的人那樣安享晚年,而是在人生事業的一個終點上,開闢了另一個事業的起點。從昔日看和體驗的沙場,成功地邁進了想和思的文場。驟然轉身,以文修身,且文筆不俗。著實讓我對這位尚武崇文、文物兼備、以武養文、以武潤文的散文作家肅然起敬!

可以預知,他豐厚的經歷,豐厚的人生,使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他曾經在靶臺上射出的每一粒子彈,在訓練場上下達的每一聲口令,在行軍路上扶起的每一棵小草,都飽含生命的情感,時機一旦成熟就會破殼而出,變成一篇篇有生命的美文!

散文要寫得讓人耐看,愛看,就要知人論事,不僅要寫好故事本身,還要寫出人和事身後的生活和人生情趣。賞讀尹武平將軍的軍旅題材散文,我們不難發現,他諸多的篇章都是關注處於日常生活狀態的軍營生活,並從中體悟出人生的意義、奉獻的意義、苦難的意義以及人物內心深處的種種情愫。作者用鮮活的故事、深情的告白、濃烈的情感告訴我們,軍人首先姓軍,但軍人也是人。軍人不是一個硬殼的符號和標籤,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歸屬的。他的使命擔當、他的赤子情懷、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所思所求,都被尹武平在他的多篇散文中一覽無餘地展示出來。這無疑為我們瞭解和理解當代軍人的內心世界提供了一個視角和視窗。因此,我要說這部《人生記憶》已經超出了自我人生的意義、日常人情的表達,進而走向了人性,並表現出一定的思考深度。難能可貴。

在萬餘字的長篇散文《觸摸理想》裡,一開篇作者赤露了他的心跡,讓我們看出了一個有抱負的年輕軍人內心豐富的層次:“我從入伍那天起,能提幹當軍官是我的理想,哪怕是讓我掃廁所、掏大糞也行。當兵第六年,當我成為一名軍官,站在排長位置上時,我的理想又變了。當連長成為我新的理想,甚至是內心深處最高的理想。”他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當官求榮的思想,腳下一條路,心中一盞燈。他正是懷揣著這盞燈,創造了人生的奇跡,從一個列兵奮鬥成為共和國的一位將軍。這篇散文呈現的在複雜、緊張、多變的軍營生活裡,作者用溫暖熱情的文字,講述了偉大的信仰如何把一個幼稚年輕的新兵,冶煉、鍛造為成熟的我軍高級軍事指揮官。在這個過程中,他和不同生命人物之間的交流、碰撞是至關重要的,是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可取代的。當然,我必須要說的是,要把一塊礦石敲成精緻的項鍊,首先這塊礦石必須是好礦。尹武平就是這樣一塊樸素、廣闊、有力量的礦石。人生在追求中輝煌。

這部散文集起名《人生記憶》,我推測作者會有這樣一種含意:警示自己不要忘恩,提醒大家不要忘本,告誡人們不要忘責。這是一種渴望自己,也是呼喚人們對於我們這個民族的擔當精神。作者個人大半生的風雨路程,此刻越加清晰地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溫亞軍(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橄欖綠》雜誌社主編):

尹武平先生的散文特點尤為突出,最大的特點可用“真”來概括。真的內容、真的思想、真的情感、真的話語,是他的作品帶給我們質樸真實的感覺,仿若在書中體味他的生活一般。作者對於社會全視角的關注及對過去軍營生活的書寫、字字句句中體現出來的真情實感都讓他的作品充滿了一定的生命感受和濃郁的煙火氣息。比如《觸摸理想》裡作者對自己軍旅人生的敘述,看似簡樸平實,卻承載著作者本人波瀾壯闊的五味人生以及軍旅初期的奮鬥歷程。

散文的真也在性情的真,有作家言,散文就是讀者與作家的心靈對話,散文就是作家有意無意間透露的心靈囈語。我們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後真實的作家本人,這點正是散文對我們最大的誘惑。我們在欣賞錢鐘書先生的文字時,不得不為他的博學和深思所折服,我們在閱讀魯迅的時候,也會同樣感受他的孤憤。

我們讀尹武平先生的文章,比如《記得那年桃花開》中的那個夏天,作者在桃樹之下的思索,對於生活無言的期許,那一份掩飾不了的內心狂熱,靜與動的比照,恰恰給我們留下如詩的空白。想像也因此而美麗,尹武平正是用真實的粗線條描繪出他的理想主義。我們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他那靈魂深處的蒼涼,以及蒼涼背後的懂得,以及懂得過後的慈悲。於是尹武平便轉過身來,他看到了心靈內部從記憶的“桃園”閃現出的另一重遙遠的時空,看到了歲月深處“過去時”中的那些陳年舊事,看到了孩提時代到青年時期處於人生成長發育階段的另一個自己,看到了曾經置身於其間,只需輕輕彈去落塵,便可依舊清新如初的一幅幅生命場景,場景中的一起起事件,事件中一個個人物的音容笑貌、生逢遭際、命運縮影、愛恨悲歡……

散文是講究真本色的,我們從《向生命致敬》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情之真,他沒有故作高深的描寫故鄉的美好,而是通過他的出生患病這番繪聲繪色的描寫,以真實自由的筆墨,來展示個性,抒發情感,袒露心靈和表現生命的體驗。他用一小段就表現了自己對故鄉的眷念,對理想追求的率性而為。還有《白蒸饃》等等文章,可以說這些文字給我們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作者本人的人生軌跡。尤其是那種存在於硬朗、粗糲“敘述”中的真實感,真實感重獨具滄桑氣息的刀鋒般的語感。讀作品的過程,就是在一種身心的疼痛與快感中掙扎著和享受著的過程。

同時,尹武平散文文本中具有的小說因素及小說意味的生活化場景,樸素體式中的現代主義結構場景中質感極強的事件及其細節,那些不時刀削竹刻、力透紙背所“白描”出的人物影像給予我們視角上、心理上強烈的認同感。不難看出,尹武平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能讓我讀下去,關鍵之處就在於他的真性情、真心,我閱讀這些散文是沒有隔閡的,有的只是文字背後真實的人生,他可以是高尚的陽春白雪,也可以是市民身邊的下里巴人,這就是散文給我們最大的誘惑,也是散文的美麗之所在。

齊雅麗(陝西省作協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

第一是緣分。首先從個人來說,我們是有緣分的。第一次讀到尹將軍的文章的時候,我以為他是一個普通的作家,後來得知他還是一名將軍,頓生敬意,所以我和他是因文結緣。從作協的角度來說,作協和尹將軍也是有緣,尹將軍能加入我們作協,是作協的榮幸,歡迎尹將軍的加入。

第二是敬意。我想表達對將軍“成功跨界”為作家的敬意,正是那句話,成功不是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文章裡很多細節,都來自將軍對生活的觀察,作品中很多正能量,來自於他的人品和精氣神。歌德說過,“寫出雄偉的風格必須要有雄偉的人格。”他能寫出正能量作品,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所以我敬佩他。

第三是祝願。祝願尹將軍在以後的創作過程中能佳作不斷,習主席說,要用有筋骨、有溫度、有能量的作品溫暖人心,尹將軍的作品的筋骨就體現在裡面的精神等等細節。總書記說,光明永遠比黑暗值得歌頌,將軍的作品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給人以正能量。希望能夠看到將軍更多的作品,更多給予我們思想之源、力量之源、精神之源、快樂之源的作品。

閻安(魯迅文學獎得主、著名詩人):

我說這麼幾點。這是一個將軍的散文,我覺得軍人在國家民族命運中,是偉大博大的。在和平里,他也回歸到了普通人,他有他的柔情和思考。看他的文章,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武人戎馬一生的精神。但是,要把這種感情很好地表達出來,卻不容易,不僅需要作者扎實的文字功底,更是需要親身歷練。這是很難的,但是作者很好地做到了這點,他把大的感悟、大的情懷落在了我們普通生活。

尹將軍把散文的自由感發揮到了非常有特色的狀態。因為他是軍人出身,他的精神層面更多的是在軍人的構架裡,要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很難,他是側重於性情表達。從某種程度來說,他既不遵從當代的散文軌跡,也不遵從古代的軌跡,把歷史軌跡完全淡化,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趨同於生活,又不同於生活,這一點在他散文裡表現的比較明顯。這對當代文學疲倦、慵懶之風,是個很強烈的衝擊和極大地驚醒。從這一點來說,它是高於文學的。

看了尹將軍的作品,我想到了散文精神這個詞。文章一定要高於這個時代,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角度要高。尹將軍善於用正面說話。他的散文裡有很多正能量和人生感悟,這應該是我們社會的寶貴財富。

穆濤(魯迅文學獎得主、《美文》雜誌副主編):

目前,見得最多的散文就是那些桃花開、秋葉黃,喝茶、喝咖啡的作品,這種作品也不錯,但我們應該想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更大的東西。如果我們只寫旅遊、喝茶之類的,讀者很難喜歡。有些也寫那些大的東西,但不真實,很難讓人相信。但我在讀尹將軍的散文時,卻有不同的感受。他的文章中有一種精氣神,他的精氣神沒有戾氣,很向上,很頑強,很曠達。他的這種精氣神就是他散文集的魂。

注:

本文發表於《延河》雜誌2017年1期問道延河一欄

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尹武平

尹武平,1954年生於陝西省富平縣,少將軍銜,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海外文摘》《散文選刊》雜誌簽約作家,著有《人生記憶》一書。其撰寫的60餘篇散文隨筆先後在《讀者》《延河》《美文》《海外文摘》《散文選刊》《西北軍事文學》《光明日報》《解放軍報》《陝西日報》《深圳特區報》《西安日報》《深圳晚報》等10餘家報刊雜誌登載。

《寫給岳母》一文榮獲“2015年中國散文排行榜”第13名(全國共有30名作家上榜) ;《人生記憶》散文集榮獲2016年度中國散文“精銳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