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相伴共讀 書香潤德」同樣是閱讀 家長這樣做才能事半功倍

開展閱讀, 需要搭配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給予不同的素材;需要好的語言能力做為跨入閱讀的基礎;更重要的是, 需要環境中有閱讀的示範與互動。

閱讀發展研究的指標人物,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1983 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閱讀的歷程, 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分, 分別是:“學習如何讀”, 和“透過閱讀學習知識”。 前者透過閱讀, 學習如何讀;後者也是透過閱讀, 進而學到各種知識。 不論前者或後者, 我們都必須幫助孩子學習閱讀, 成為一位獨立的學習者。

學習閱讀的歷程就像學鋼琴。 學習鋼琴之初,

學生首先要聽老師的示範演奏, 然後, 跟老師一起彈, 在老師協助下彈奏樂曲。 在還不瞭解彈鋼琴是怎麼一回事的情況下, 幼兒一開始會依記憶、透過模仿, 彈奏曲目。 之後學習讀樂譜, 反覆練習, 最終彈出自己的詮釋。

學習閱讀的歷程也是如此。 先有人示範, 幼兒透過記憶與模仿學習。 之後學習文字符號, 讀字裡行間的意義, 最後讀出自己的感受和詮釋, 形成自己的知識。

學習閱讀的基礎

個體的條件, 與所處環境提供的條件, 對於學習或成長都扮演關鍵的角色。 個人生理與心理健康是學習的基本條件, 如大腦、耳與眼等感官的正常, 並且會隨著年齡發展趨於成熟。

環境條件包括外界提供學習的材料, 就如畫家看到美麗的風景,

在腦中構思, 需要顏料、畫筆等外在物件來實現他的畫作。 閱讀能力的發展同樣需要有健康的個體和豐富的環境條件互相配合而成。

身心全方位的發展

閱讀能力首要建立在語言能力上。 不只是語言, 嬰幼兒身心全方位的成長, 都與閱讀有關。 在生理方面, 從趴在床上到撐起自己、抬頭挺胸, 從走得搖搖晃晃到步伐穩健甚至能跑步, 嬰幼兒不只大肌肉動作漸漸變得發達, 小肌肉也逐漸有力, 可以抓湯匙喂自己、拿書、翻開書甚至抓筆塗鴉。

認知方面, 父母可以由幼兒參與裝扮遊戲, 扮家家酒的表現, 看出他們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 有不同的認識與判斷。 此時也可以觀察, 幼兒如何開始對環境的符號產生興趣。

社會互動方面, 他們有同理心, 關心弱者。 聽到不同主角的遭遇和故事時, 他們會一起歡笑或是陷入憂傷。 因此描述幼兒閱讀能力發展時, 不能不看身心各方面的發展, 特別是語言、認知和社會互動。

語言能力

好的語言能力有利於閱讀能力發展, 詞彙多的孩子,

閱讀成就也比較好。 為什麼語言與閱讀發展有關係?因為書中部分的詞彙、語法和口語使用的一樣。 兒童只需要在已有的口語經驗上, 學習閱讀的能力。 學習口語時有一種特徵是“自我練習”, 這也是未來學習閱讀需要的能力。 自我練習的現象包括:

▶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 精進語言能力

幼兒語言發展最明顯的行為是, 一會說話就好愛說。 例如, 每天一早醒來, 要把家中成員如點名般念一遍, 連家裡的狗、貓甚至常見到的鄰居都不會漏掉。 要出去玩就念著:“上樓, 換衣服, 下樓, 走, 坐媽媽車, 等爺爺、奶奶, 紅綠燈, 停, 走嘍。 ”

小孩也經常會拿著玩具電話自言自語,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另一端有人與他對答。

以上所描述的行為,

除了語言, 還有模仿、裝扮和社會互動, 顯示嬰幼兒發展是整體的。

▶以語言自我規範

幼兒透過自我練習精進語言的階段, 還可以觀察到俄國心理學家維高斯基所說:語言是思考、記憶、規範行為的工具。

幼兒許多時候會跟自己說話, 例如洗澡時, 不斷念:“⋯⋯球球玩水, ⋯⋯不要倒出來,倒裡面(指澡盆裡)”等規範自己行為的警語,雖然最後浴室還是滿地的水,這只是礙于幼兒肌肉發展尚未成熟,又因為水實在太好玩了,玩久了還是會滿地的水。

重點是,這些語言上表達出的規範,會漸漸內化,成為行為的判准。

▶說故事

幼兒喜歡聽故事,而且有極好的記憶力,幾乎可以一字不漏重複聽過的故事,當然幼兒也喜歡說故事給別人聽。成人不必逼著他練習“說話”和“說故事”,他是自動自發的反覆練習。

“說故事”是組織自我經驗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剛開始說的故事,開頭一定有“從前從前”,情節簡單。孩子愈長大,說故事的情節愈豐富,且多少會加入自己的經驗。例如,白馬王子所騎的馬是木柵動物園中的馬,然後延伸出動物園和其他動物的故事。

“聽故事”讓幼兒增加一般知識和組織故事的知識。“說故事”時,幼兒所展現的能力包括:詞彙、組織、詳細論述、創造等,也展現幼兒的知識基模與記憶。透過兒童說故事,可以觀察到他的語言能力和組織能力。

互動方式與頻率

幼兒的語言發展看似自動自發,但是環境一定要有可以學習的條件。如環境裡的詞彙多寡影響幼兒詞彙發展,進而影響閱讀能力發展。

又如母親發音的清晰度也影響語言發展。六至八個月嬰兒的母親,“母音”準確程度與嬰兒辨音有關。

父母與幼兒的說話方式也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以父母教導孩子認識事物與命名的說話方式為例:

媽媽:“這是什麼?”

寶寶沒回答。

媽媽:“花瓶。寶寶說花瓶。”

寶寶沒回應。

媽媽繼續:“你看,紅玫瑰,寶寶說紅玫瑰。”

寶寶沒反應。

媽媽繼續自說自話。

另一位媽媽也在教導,看起來也像是自說自話,

媽媽:“寶寶你看這一朵花,花瓣外緣顏色和裡面的顏色不一樣,好像裙擺特別加上的花邊,好特別。這種藍色不知道是染上去的還是天然的?現在的農業真不得了。”

寶寶專注看著媽媽對一朵花說出這麼多的話。根據研究,我們可以大膽預測第一位寶寶學習到的詞彙比第二位寶寶少。第一位媽媽雖然很辛苦的教寶寶各種名稱,但是她的形式固定,且所傳達的總詞彙量遠遠少於第二位母親。

環境中的符號

環境中許多符號是幼兒閱讀的開始。幼兒除了不斷的說話,也開始辨識環境上的符號,例如認得自己的名字、商品標誌。父母讀出街道上的招牌、餐廳裡的菜單、超級市場的食品說明、車站捷運站各種指示等,一方面説明幼兒感受符號無所不在,另一方面讓幼兒有機會連結語音與符號(包括文字符號)的關係。

學習閱讀需要以語言為基礎。語言學習需要環境中有豐富的語文與社會互動,包括讀出環境中各種符號與念書給嬰幼兒聽。閱讀發展也同樣需要環境中有豐富的閱讀活動與社會互動。

來源|網路

⋯⋯不要倒出來,倒裡面(指澡盆裡)”等規範自己行為的警語,雖然最後浴室還是滿地的水,這只是礙于幼兒肌肉發展尚未成熟,又因為水實在太好玩了,玩久了還是會滿地的水。

重點是,這些語言上表達出的規範,會漸漸內化,成為行為的判准。

▶說故事

幼兒喜歡聽故事,而且有極好的記憶力,幾乎可以一字不漏重複聽過的故事,當然幼兒也喜歡說故事給別人聽。成人不必逼著他練習“說話”和“說故事”,他是自動自發的反覆練習。

“說故事”是組織自我經驗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剛開始說的故事,開頭一定有“從前從前”,情節簡單。孩子愈長大,說故事的情節愈豐富,且多少會加入自己的經驗。例如,白馬王子所騎的馬是木柵動物園中的馬,然後延伸出動物園和其他動物的故事。

“聽故事”讓幼兒增加一般知識和組織故事的知識。“說故事”時,幼兒所展現的能力包括:詞彙、組織、詳細論述、創造等,也展現幼兒的知識基模與記憶。透過兒童說故事,可以觀察到他的語言能力和組織能力。

互動方式與頻率

幼兒的語言發展看似自動自發,但是環境一定要有可以學習的條件。如環境裡的詞彙多寡影響幼兒詞彙發展,進而影響閱讀能力發展。

又如母親發音的清晰度也影響語言發展。六至八個月嬰兒的母親,“母音”準確程度與嬰兒辨音有關。

父母與幼兒的說話方式也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以父母教導孩子認識事物與命名的說話方式為例:

媽媽:“這是什麼?”

寶寶沒回答。

媽媽:“花瓶。寶寶說花瓶。”

寶寶沒回應。

媽媽繼續:“你看,紅玫瑰,寶寶說紅玫瑰。”

寶寶沒反應。

媽媽繼續自說自話。

另一位媽媽也在教導,看起來也像是自說自話,

媽媽:“寶寶你看這一朵花,花瓣外緣顏色和裡面的顏色不一樣,好像裙擺特別加上的花邊,好特別。這種藍色不知道是染上去的還是天然的?現在的農業真不得了。”

寶寶專注看著媽媽對一朵花說出這麼多的話。根據研究,我們可以大膽預測第一位寶寶學習到的詞彙比第二位寶寶少。第一位媽媽雖然很辛苦的教寶寶各種名稱,但是她的形式固定,且所傳達的總詞彙量遠遠少於第二位母親。

環境中的符號

環境中許多符號是幼兒閱讀的開始。幼兒除了不斷的說話,也開始辨識環境上的符號,例如認得自己的名字、商品標誌。父母讀出街道上的招牌、餐廳裡的菜單、超級市場的食品說明、車站捷運站各種指示等,一方面説明幼兒感受符號無所不在,另一方面讓幼兒有機會連結語音與符號(包括文字符號)的關係。

學習閱讀需要以語言為基礎。語言學習需要環境中有豐富的語文與社會互動,包括讀出環境中各種符號與念書給嬰幼兒聽。閱讀發展也同樣需要環境中有豐富的閱讀活動與社會互動。

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