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滿族傳統民居

《滿族民居》

滿族人的發祥地是東北。 而東北的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 而且時間也較長。 為了實用漁獵生活, 滿族的先人們夏季住在“撮落”裡(漢人稱“馬架子”或“窩棚”),

冬季住半穴式的“地窨子”裡。 在逐步有漁獵生活轉化為農耕生活後, 才有了定居, 開始修建美觀實用的住房了了。

滿族人的住房多位三合院, 四合院很少。 大戶人家也有一宅兩院的(我家老宅子就屬於此種)。

三合院的格局多為正房三間, 也有五間的, 東西廂房多為兩間, 但要住人, 一般也有三間的。 三年和五年的房屋, 多為中間開門, 自然分出東西屋和堂屋, 堂屋多為灶房。 一般西間屋的房間要大一些。 因西間屋是滿族人供祖爺和家譜的地方, 再加過年過節來看望老人的人多。

滿族人喜歡群居。 四世同堂是常見的, 有的老人已經有了玄孫, 仍然願意五世同堂住在一起。 所以家家都住“對面炕”。

對面炕指的是南炕和北炕, 西炕很窄, 因有祖匣在西牆上方供著, 所以西炕不許坐人。 南北炕炕稍安有炕櫃和放被子的“被格套”, 西炕(也稱“萬子炕”或“條炕”)放有“炕琴”的矮櫃或“坦箱”, 上面放有一些“擺飾”。

房子都蓋成向陽的, 房子的中心線要躲開前面近處的煙筒、柁和山花尖及遠處的山尖。 前面的窗子每間都是雙排, 而每間屋後面的窗子都是單排的。

東北的冬天刮西風的時候較多, 所以一些滿族人家為防西風侵襲, 在三間房子的東山牆開門。 最東邊的一間為堂屋主要為灶房, 與住人房間有主體間壁牆和中門, 南北炕都是“連二炕”, 為了居住方便, 中間有一簡單的隔斷(滿族人稱“排叉子”)。 在祭祖人員較多時, 可將“排叉子”拆下(是可拆性的),

以增加屋內空間。

滿族風俗“以西為大”, 長輩要住西屋南炕, 老兒子住西屋北炕, 中間一間為堂屋, 東間屋南炕住長子, 北炕住孫子。 如果是四世同堂, 西屋南炕為祖, 北炕重孫, 東屋南炕為父, 北炕為子。 如果家裡人再多了, 就要在東廂房設置居室了, 廂房住人也要按左長右少的排序居住。 西廂房一般不住人, 用來做“哈什”(漢稱倉庫)和碾房以及馬棚。

滿族民居的圍牆根據自家經濟狀況而定, 有木柵欄結構、夯土結構和磚結構。 但都有醒目的大門, 大門內側的影壁牆邊立有祭祀時所用的“索羅杆子”。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 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