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老幹嬌花意春潮 虯枝盤挐氣縱橫

早春, 藤蘿花團錦簇, 搖曳婆娑, 一片生機, 老幹蒼勁、虯枝盤挐, 小枝縈繞交錯縱橫, 老幹嬌花, 更顯無盡春意。 由於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 藤蔓花、葉的生長規律也各有不同, 南方的藤蘿花開時, 葉片已長得十分茂密。 畫家在作畫時, 往往考慮的是藤、花、葉三者之間的關係, 像吳昌碩、齊白石的畫就是如此的表現方法, 葉的組合, 是他們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花的顏色也相對濃重, 一片春意盎然的感覺。 而北方的藤蘿開花時, 並沒有生長很多葉片, 只有毛茸茸的葉的幼片, 透出一股早春的氣息, 儘管春色明媚, 卻帶著一絲冷意。 所以北方的畫家在畫藤蘿時, 葉片稀疏, 或是減弱葉片在畫面中的關係, 只起到一種陪襯作用, 花的顏色也偏於藍色, 像于希甯、郭味蕖的畫,明顯的帶有北方藤蘿的特徵。由於吳昌碩是金石用筆入畫,他筆下的藤蘿開一代風氣,與清八家文人畫大相徑庭,歷代大寫意畫藤者無出其右者。齊白石畫藤也很好,具有一種落落大方的恬靜感,但氣勢與豐富性略遜色些。欣賞畫藤大家還要從藤蘿纏繞,穿插韻律美上加以比較,像任伯年的畫,藤蘿穿插多取直勢,遒勁挺拔;吳昌碩的畫則取圓勢,縱橫交織,渾圓厚重,雜處求清;于希寧則取直、圓、曲複合勢態,分清這些藤蘿枝蔓纏繞韻律的審美形式,就會發現畫家鮮明的個性特徵。

吳昌碩在繪畫上可謂大器晚成,是近代大寫意花鳥畫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集詩、書、畫、印於一爐,是真正詩書畫印四藝皆高的第一位全才,被評價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他還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他的老師任伯年及另兩位畫家蒲華、虛穀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更是近代文人畫當之無愧、首屈一指的大家。然而,他的文人畫風與其他文人畫有著本質的不同,徐青藤、八大、陳淳以文入畫,或亦文亦畫;而吳昌碩以金石入畫,同時亦具詩書涵養,自然帶有樸厚蒼渾的氣質,就像他自己所說的:“苦鐵(吳昌碩的號)寫氣不寫形。”從這個角度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他的繪畫作品了。

說吳昌碩繪畫的大器晚成是因他學畫的時間非常晚,他自言“五十學畫”,實際經查證他是在45歲開始學畫的。也恰恰是他學畫較晚,他學畫前已經完全完成了他繪畫所需一切學養和積澱。他(1844年)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其祖上在明中葉曾“父子叔侄”一門同出四進士,故此,他的詩書自承家學。10余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自此,走上了金石之路,其間多年戰亂流亡仍勤勉不輟。同治四年(1865年),中秀才。同治八年(1869年),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從名儒俞樾習小學及辭章,編成《朴巢印存》。實際,他成就最早的是金石,其次是書法,而後是詩文,最後是繪畫。他的學畫之路純屬偶然,他要不是到了上海與任伯年認識成為好友,就不會有他後來成為畫家的可能了。他與任伯年本是朋友關係,可他突發奇想提出讓任伯年教他畫畫,當時兩人誰都沒多想,任伯年隨意給他演示了畫竹和畫梅花,讓他回去畫著玩玩,誰會想到吳昌碩不知哪來的興致沒兩天畫了一堆,拿給任伯年看。任伯年一看,竹子大概還有個形,能認得出來,梅花畫的臃腫不堪,實在沒法看。可吳昌碩終歸是很認真,任伯年針對他自身金石書法的優勢鼓勵他:梅花用你的大篆用筆,梅幹用你的草書用筆,回家再畫畫。任伯年本以為就算了,沒想到吳昌碩沒聽出任伯年是應付式的鼓勵。沒過兩天,吳昌碩又抱來一堆。這回任伯年看了嚇一跳,任伯年直接告訴吳昌碩將來你會比我還要強。這次任伯年說的是真話,看到了他金石書法的潛能,從此,吳昌碩就跟任伯年學畫,聽任伯年講畫理,稱任伯年為先生了。

有一次,胡公壽見到吳昌碩說:“君的嗜畫似乎太遲了?”任伯年在座即說:“胸中有才華,筆底有氣韻,遲些又有什麼關係?”楊見山也跟著說:“畫不從畫出,而造詣在詩文金石,積水厚力,能負大舟,是知參上乘禪的。”大家都沒看錯吳昌碩的潛能,同時,也告訴了學畫者,功夫的確在畫外。

“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誰所宗?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吳昌碩這句名言更告訴了大家,繪畫不僅要全方位修養,更要創新求變、貴能觸類旁通,對古人一定是借鑒,絕不是死守古人的成法。

好了,我們還是欣賞下吳昌碩筆下的藤蘿,體會他金石入畫的蒼渾筆墨和淋漓奔放的雄渾氣勢吧。

像于希甯、郭味蕖的畫,明顯的帶有北方藤蘿的特徵。由於吳昌碩是金石用筆入畫,他筆下的藤蘿開一代風氣,與清八家文人畫大相徑庭,歷代大寫意畫藤者無出其右者。齊白石畫藤也很好,具有一種落落大方的恬靜感,但氣勢與豐富性略遜色些。欣賞畫藤大家還要從藤蘿纏繞,穿插韻律美上加以比較,像任伯年的畫,藤蘿穿插多取直勢,遒勁挺拔;吳昌碩的畫則取圓勢,縱橫交織,渾圓厚重,雜處求清;于希寧則取直、圓、曲複合勢態,分清這些藤蘿枝蔓纏繞韻律的審美形式,就會發現畫家鮮明的個性特徵。

吳昌碩在繪畫上可謂大器晚成,是近代大寫意花鳥畫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集詩、書、畫、印於一爐,是真正詩書畫印四藝皆高的第一位全才,被評價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他還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他的老師任伯年及另兩位畫家蒲華、虛穀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更是近代文人畫當之無愧、首屈一指的大家。然而,他的文人畫風與其他文人畫有著本質的不同,徐青藤、八大、陳淳以文入畫,或亦文亦畫;而吳昌碩以金石入畫,同時亦具詩書涵養,自然帶有樸厚蒼渾的氣質,就像他自己所說的:“苦鐵(吳昌碩的號)寫氣不寫形。”從這個角度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他的繪畫作品了。

說吳昌碩繪畫的大器晚成是因他學畫的時間非常晚,他自言“五十學畫”,實際經查證他是在45歲開始學畫的。也恰恰是他學畫較晚,他學畫前已經完全完成了他繪畫所需一切學養和積澱。他(1844年)生於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一個讀書人家,其祖上在明中葉曾“父子叔侄”一門同出四進士,故此,他的詩書自承家學。10余歲時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點,初入門徑,自此,走上了金石之路,其間多年戰亂流亡仍勤勉不輟。同治四年(1865年),中秀才。同治八年(1869年),赴杭州,就學於詁經精舍,從名儒俞樾習小學及辭章,編成《朴巢印存》。實際,他成就最早的是金石,其次是書法,而後是詩文,最後是繪畫。他的學畫之路純屬偶然,他要不是到了上海與任伯年認識成為好友,就不會有他後來成為畫家的可能了。他與任伯年本是朋友關係,可他突發奇想提出讓任伯年教他畫畫,當時兩人誰都沒多想,任伯年隨意給他演示了畫竹和畫梅花,讓他回去畫著玩玩,誰會想到吳昌碩不知哪來的興致沒兩天畫了一堆,拿給任伯年看。任伯年一看,竹子大概還有個形,能認得出來,梅花畫的臃腫不堪,實在沒法看。可吳昌碩終歸是很認真,任伯年針對他自身金石書法的優勢鼓勵他:梅花用你的大篆用筆,梅幹用你的草書用筆,回家再畫畫。任伯年本以為就算了,沒想到吳昌碩沒聽出任伯年是應付式的鼓勵。沒過兩天,吳昌碩又抱來一堆。這回任伯年看了嚇一跳,任伯年直接告訴吳昌碩將來你會比我還要強。這次任伯年說的是真話,看到了他金石書法的潛能,從此,吳昌碩就跟任伯年學畫,聽任伯年講畫理,稱任伯年為先生了。

有一次,胡公壽見到吳昌碩說:“君的嗜畫似乎太遲了?”任伯年在座即說:“胸中有才華,筆底有氣韻,遲些又有什麼關係?”楊見山也跟著說:“畫不從畫出,而造詣在詩文金石,積水厚力,能負大舟,是知參上乘禪的。”大家都沒看錯吳昌碩的潛能,同時,也告訴了學畫者,功夫的確在畫外。

“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誰所宗?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吳昌碩這句名言更告訴了大家,繪畫不僅要全方位修養,更要創新求變、貴能觸類旁通,對古人一定是借鑒,絕不是死守古人的成法。

好了,我們還是欣賞下吳昌碩筆下的藤蘿,體會他金石入畫的蒼渾筆墨和淋漓奔放的雄渾氣勢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