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化包頭」包頭這個傳統美食竟然已有1400年歷史了……

開欄的話

文化包頭

冷遇見暖, 有了雨;春遇見冬, 有了歲月;天遇見地, 有了永恆;我遇見包頭, 有了家鄉;那麼【文化包頭】這個欄目遇見了包頭發佈,

遇見了您, 又會怎麼樣呢?

【文化包頭】欄目是包頭發佈和包頭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推出的文化類欄目, 致力於讓包頭的小夥伴們共同感受、共同挖掘、共同感動於我們家鄉那濃濃的文化底蘊!

好文推薦

蓧面是由蓧麥加工而成的麵粉, 在內蒙古是蓧麥面食品的統稱。 土語叫“蓧面栲栳栳(kǎolǎolao)”。 蓧面中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和藥物成份, 可以治療和預防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多種疾病。

但你知道蓧面是什麼時候有的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轉自包頭文化線上的文章《這碗蓧面栲栳栳, 1400年前就有了...》。

這碗蓧面栲栳栳, 1400年前就有了...

科學研究證明, 蓧面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

有助於減肥和美容, 其營養成分是其它麵粉的七倍以上。 固陽有一種蓧面美食, 叫作蓧面窩窩, 土語叫“蓧面栲栳栳(kǎolǎolao)”。 據說, 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唐時期。

隋朝末年, 隋文帝楊堅偏信奸佞之言, 要廢掉太子楊勇, 立次子楊廣, 唐國公李淵力諫不納,

被貶為太原留守。 李淵赴太原途中, 身懷六甲的夫人即將分娩, 李淵夫婦暫住靈空山盤穀寺。

李淵滯留該寺, 與老方丈談論天下大事。 老方丈對李淵說:“老僧夜觀天象, 天下即將大亂, 群雄逐鹿, 公爺應養精蓄銳, 將來必成大業。 今日老僧讓人給公爺做頓稀罕飯, 吃了之後可精神煥發, 強身祛病, 也算是為公爺提前祝賀吧。 ”

午飯時分, 老方丈將蜂窩筒筒狀的蓧面和羊肉湯端了上來。

李淵問:“這是什麼?”

老方丈說:“這是蓧面窩窩。 ”

老方丈給李淵夾了一碗, 又給李淵澆上羊肉湯。 李淵吃完, 果然如老方丈所說。

後來, 李淵當了皇帝, 請老方丈到五臺山當住持。 老方丈路過山西靜樂縣。 時值秋收季節, 當地正在收蓧麥, 老方丈與一位叫袁煥的男子聊了起來。

得知當地人吃蓧面跟吃饅頭似的, 而且, 只有這一種做法, 老方丈便把蓧面窩窩告訴他。 袁煥按照老方丈說的做了, 確實好吃。 從此, 蓧面窩窩就成為靜樂人的待客飯。

隨著時間推移, 朝代更替, 這種美食從山西傳到固陽,

並在固陽一帶得到發展。 清朝時期, 康熙皇帝因征討噶爾丹來到陰山一帶, 蓧面窩窩常常擺上他的餐桌。 乾隆時期, 蓧面還曾作為貢品送到京城。

如今, 固陽的蓧面做法很多, 除了窩窩之外, 還有魚魚、餃餃、丸丸、飩飩、條條等等, 外省區的旅客到固陽沒吃蓧面, 那可是要後悔終生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