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追捧到“捧殺”,90後創業者集體“隕落”誰之過?

文/東方亦落

近幾天, 95後創業者王凱歆跑路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電話打不通, 手機無法定位, 連朋友圈都進不去, 這位曾經的“神奇少女”、“創業明星”似乎一夕之間就淪為“騙子”、“欺詐者”。 前有假借徐明星發行OK幣的名義募集ETH, 後有開撕石一被狠狠打臉的ICO維權鬧劇。 目前王凱歆涉及代投金額達1.5億元, 淪為人人喊打的代投騙子。

自中國進入改革開放之後, 下海創業者層出不窮, 許多人贏得了成功, 創造了奇跡, 但也不乏失敗者。 今時今日, 有“萬眾創業”的鼓勵和號召, “互聯網+”浪潮襲來, 風投公司相繼冒出, 各類創業大賽層出不窮。

在社會、學校、資本等各方鼓勵創業的大環境中, 許多風華正茂又滿腔熱情的90後踏上了創業之路。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個個年輕的創業明星們從驚豔四方、一路收穫鮮花與掌聲落到了不溫不火甚至噓聲不斷的境地, 這其中的原因是複雜的, 除了90後群體自身存在的缺陷, 過熱的資本、浮躁的環境、潮流的裹挾, 都是造成90後創業者如今尷尬境地的重要因素。

一、90後創業明星隕落, 年少輕狂缺乏經驗是“大坑”

不可否認, 當下是繼改革開放初期之後的又一個創業黃金時代。 在這個時代中, 90後創業者們最初的表現令人驚喜, 王凱歆、馬佳佳、余佳文、陳安妮……越來越多的90後在創業路上一次次令人驚歎。

雖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接下去的故事並未像童話般的方向發展。 90後創業者們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這些問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也不免令人扼腕歎息。

先說此次事件的主角王凱歆。 98年的妹子, 16歲輟學開始創業, 主打95後群體概念。 這些引人眼球的標籤使其迅速獲得資本的青睞,

在北京衛視創業真人秀現場引得5位投資人爭搶。 此後王凱歆成立尚不滿一年的公司獲得了由經緯中國領投, 創新穀與真格基金跟投的2000萬A輪融資。

彼時王凱歆身價估值上億, 其本人也曾對員工說“明年我們要站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敲鐘”, 但如今的王凱歆不僅沒能到納斯達克, 反而已經從神壇上跌落, 且速度並不比她從風口飛上天時要慢。

其實在2016年, 就有投資人表示:“神奇百貨的問題或許部分是因為一個心智未全的少女CEO過早地接觸了太多誘惑。 在某種意義上, 資本還來不及讓她成熟, 她卻被資本越帶越遠”。 2017年, 一篇名為《17歲CEO王凱歆:風口少女的神通與孤獨》的文章, 使這位年輕的“總裁”再次被推上“風口”,

文中爆出王凱歆性格上的缺陷以及運營經驗的缺乏等。

實質上, 王凱歆做的生意類似代購, 用戶下單之後, 他們通過淘寶將商品拍下, 由淘寶賣家發貨給用戶。 這與早期的QQ空間代購幾無差別, 看上去也並無創意, 卻因為王凱歆本人的各種“標籤”而備受讚譽與追捧。

王凱歆並非個例, 在90後富有代表性的創業者中, 從追捧到捧殺的故事屢屢發生。

中傳畢業的馬佳佳在大學門口開了成人用品實體店, 之後又成立了北京泡否科技有限公司, 上線情趣用品商城, 與線下實現無縫對接。 於是情趣用品、自我行銷以及許多爆炸性言論構成了人們對這位90後CEO的基本印象。 2012年, 馬佳佳一度成為媒體寵兒,

稱讚其將情趣用品這一“晦澀隱秘”的行業帶到陽光下。

但馬佳佳在萬科演講時發表的“90後不買房”言論卻引起不少業內人士反感。 此後慘遭網友扒皮, 繼而爆出其情趣用品店不滿一年就關門大吉, 線上商城生意慘澹等消息, 其本人也被諷刺為“創業全靠嘴”的PPT女神經。

2014年風靡一時的“臉萌”創始人郭列也同樣是一位90後。 短短一個月時間, 其總下載量就達到3000萬。 而後面的故事眾所周知, 臉萌火過一陣就被人遺忘。 根本原因還是功能的單一, 很難使用戶保持長時間的興趣, 另外其模式簡單極易被copy, 同質化也是用戶流失的原因。

當然, 臉萌獨特的風格與寓意是其生存的關鍵, 由此衍生的產品很可能再次獲得使用者的關注。 現在,郭列與其團隊開發的Faceu也證實了這一點,只是不知這次又能走多遠。

不知幾時開始,“一代不如一代”的言論受到普遍認同。“非主流”、“垮掉的一代”成為了社會給90後的標籤,而90後創業這個原本不錯的事情貌似也被這種言論帶偏了。當然這種說法並非毫無道理,從這些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到,90後創業者失敗的一大原因是其自身性格上的缺陷。

與基本佔據創業市場的80後相比,90後屬新生力量,市場經驗相對較少,大多對市場需求並無深度理解。但許多90後年少輕狂,認為憑想法就能創業成功,就能成為企業家。又缺少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實打實的幹勁、勇氣、信念與實力。 甚至一些人混入創業隊伍中並非為了夢想與事業,而純粹是為了得到“創業者”的頭銜並以此獲利。

可以說,90後創業失敗,自身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但90後創業者如今處於尷尬的境地,更多是受到了浮躁環境的影響以及資本過熱的追捧,最終導致了“捧殺”的結局。

二、風口過盛資本過熱,從追捧到捧殺各方均有責任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的正確性有待商榷。90後創業者如果一味追趕所謂的“風口”,就很容易短視,造成登高跌重的結局。只有確定正確的目標,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與日趨飽和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90後創業者往往缺乏經驗,很難一次性把寶押對。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許多目的不純的人混入了這個圈子,一些投資人與創業者聯手策劃業界的行銷話題,想方設法吸引眼球保持關注度。從表面上看似乎實現了“雙贏”,然而實際上正是這些與創業實質關係不大的“光環”使得創業者的自信極度膨脹轉變為自負。

面對極具誘惑的“糖衣炮彈”,90後創業者們往往會被其外表所迷惑,卻難以意識到這些炮彈真正的面目是“定時炸彈”。90後引以為傲的個性在浮躁環境的催化作用下盲目滋長,最終導致失敗。

另外,資本的鞭子也是驅趕著創業者一味快速前進而忘記思考與踏實做事的重要因素。當然,資本的進入應該是好事,現在中國有2.6萬家風投公司願意投入大量資金支援年輕人創業,為90後創業者們提供了發揮能力才幹去獲取市場的機會。但另一方面,資本固有的負性也極易給年輕的創業者們帶去影響。

當風投拿出錢投資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是在“做慈善”,沒有哪個風投不希望看到項目迅速成長,好馬上套現進行下一輪投資的。然而風投的這種迫切心理,往往會使一個項目的起步期到發展期高度濃縮,而揠苗助長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90後創業潮興起初期,輿論幾乎都在唱頌歌,這與背後推手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投資人追求會講故事的創業團隊,這樣才好通過包裝找到接盤的人。媒體則熱衷於90後創業者的個性標籤,因為這符合大眾對這一群體的期待。然而正是這種盲目的追捧導致了90後創業者過度膨脹,也致使初創企業對融資過度依賴,一旦資本退潮,多數創業者也就難以存活。

所以說,導致90後創業者失敗的,並非只是這一群體攜帶的天然缺陷,更多的是資本、環境和輿論的刻意推助,反而變追捧為捧殺,使創業者陷入光環的泥淖,最終難以自拔。對於許多踏實的創業者而言,亂象的存在與發生也是不小的干擾,容易使創業界的風氣變得功利和浮躁,從而對創業者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

對於90後創業者而言,年輕是優勢也是資本,但優勢很多時候會變劣勢,更不應該成為炒作的標籤。多一些實實在在的做事精神,少一些誇張的炒作和引人眼球的噱頭,是90後創業群體應有的風貌。要避免掉進創業的陷阱,需要對創業的內容有一種熱誠,在不斷追求中實現自我價值。另外也要深耕創業內容,直至滿足某一領域的特定需求。

當然,要實現這些僅靠90後創業者自身是遠遠不夠的。投資者、媒體以及社會需要給予適當的關注與正確的引導。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生命的成長也需要一定的週期,90後創業固然值得鼓勵與支持,但過度追捧並非正途,循序漸進、適當鼓勵方為良策。

現在,郭列與其團隊開發的Faceu也證實了這一點,只是不知這次又能走多遠。

不知幾時開始,“一代不如一代”的言論受到普遍認同。“非主流”、“垮掉的一代”成為了社會給90後的標籤,而90後創業這個原本不錯的事情貌似也被這種言論帶偏了。當然這種說法並非毫無道理,從這些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到,90後創業者失敗的一大原因是其自身性格上的缺陷。

與基本佔據創業市場的80後相比,90後屬新生力量,市場經驗相對較少,大多對市場需求並無深度理解。但許多90後年少輕狂,認為憑想法就能創業成功,就能成為企業家。又缺少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實打實的幹勁、勇氣、信念與實力。 甚至一些人混入創業隊伍中並非為了夢想與事業,而純粹是為了得到“創業者”的頭銜並以此獲利。

可以說,90後創業失敗,自身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但90後創業者如今處於尷尬的境地,更多是受到了浮躁環境的影響以及資本過熱的追捧,最終導致了“捧殺”的結局。

二、風口過盛資本過熱,從追捧到捧殺各方均有責任

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的正確性有待商榷。90後創業者如果一味追趕所謂的“風口”,就很容易短視,造成登高跌重的結局。只有確定正確的目標,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與日趨飽和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然而90後創業者往往缺乏經驗,很難一次性把寶押對。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許多目的不純的人混入了這個圈子,一些投資人與創業者聯手策劃業界的行銷話題,想方設法吸引眼球保持關注度。從表面上看似乎實現了“雙贏”,然而實際上正是這些與創業實質關係不大的“光環”使得創業者的自信極度膨脹轉變為自負。

面對極具誘惑的“糖衣炮彈”,90後創業者們往往會被其外表所迷惑,卻難以意識到這些炮彈真正的面目是“定時炸彈”。90後引以為傲的個性在浮躁環境的催化作用下盲目滋長,最終導致失敗。

另外,資本的鞭子也是驅趕著創業者一味快速前進而忘記思考與踏實做事的重要因素。當然,資本的進入應該是好事,現在中國有2.6萬家風投公司願意投入大量資金支援年輕人創業,為90後創業者們提供了發揮能力才幹去獲取市場的機會。但另一方面,資本固有的負性也極易給年輕的創業者們帶去影響。

當風投拿出錢投資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是在“做慈善”,沒有哪個風投不希望看到項目迅速成長,好馬上套現進行下一輪投資的。然而風投的這種迫切心理,往往會使一個項目的起步期到發展期高度濃縮,而揠苗助長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90後創業潮興起初期,輿論幾乎都在唱頌歌,這與背後推手的作用是分不開的。投資人追求會講故事的創業團隊,這樣才好通過包裝找到接盤的人。媒體則熱衷於90後創業者的個性標籤,因為這符合大眾對這一群體的期待。然而正是這種盲目的追捧導致了90後創業者過度膨脹,也致使初創企業對融資過度依賴,一旦資本退潮,多數創業者也就難以存活。

所以說,導致90後創業者失敗的,並非只是這一群體攜帶的天然缺陷,更多的是資本、環境和輿論的刻意推助,反而變追捧為捧殺,使創業者陷入光環的泥淖,最終難以自拔。對於許多踏實的創業者而言,亂象的存在與發生也是不小的干擾,容易使創業界的風氣變得功利和浮躁,從而對創業者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

對於90後創業者而言,年輕是優勢也是資本,但優勢很多時候會變劣勢,更不應該成為炒作的標籤。多一些實實在在的做事精神,少一些誇張的炒作和引人眼球的噱頭,是90後創業群體應有的風貌。要避免掉進創業的陷阱,需要對創業的內容有一種熱誠,在不斷追求中實現自我價值。另外也要深耕創業內容,直至滿足某一領域的特定需求。

當然,要實現這些僅靠90後創業者自身是遠遠不夠的。投資者、媒體以及社會需要給予適當的關注與正確的引導。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生命的成長也需要一定的週期,90後創業固然值得鼓勵與支持,但過度追捧並非正途,循序漸進、適當鼓勵方為良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