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收藏 | 銀茶刀

銀茶刀

清明過後, 氣溫升高, 到了採茶、制茶的高峰。 “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品讀陸遊的這句詩, 筆者情不自禁拿起珍藏多年的茶刀(見圖),

愈發能領會到其中的意境。

這把民國銀質茶刀, 全長16.7釐米, 刀身寬1.3釐米, 重49克。 從造型上看, 茶刀外形類似於匕首, 由刀柄與刀身兩部分組成。 不一樣的是, 一般的茶刀柄部為木質, 刀身為金屬, 這把茶刀的手柄部分與刀身材質相同, 一體熔制, 渾然天成。 其刀柄的寬度分為三級, 逐漸遞增, 尾部圓潤, 凹凸有致, 另刻有花紋, 方便手持而不致脫落。 從工藝上看, 該茶刀用料厚實, 手柄部分雕工細膩, 雖經使用花紋略有磨損, 但圖案依舊清晰, 尤其半圓形上的鋸齒紋一目了然。 從實用性看, 其刀身中間厚, 兩側薄, 刀尖銳利而不失圓滑, 既便於插入茶餅(磚)中發力取茶, 又不至於傷茶。 觀察不難發現, 此茶刀的包漿熟舊自然,

刀身銀光四射, 陡顯高貴又充滿歲月積澱, 是一件頗為難得的茶具。

以現代的眼光看, 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等這類屈指可數的飲茶器具。 然而, 在古代, “茶具”的概念卻要大得多。 比如唐代文學家皮日休就在《茶具十詠》中列出了如下多種茶具:“茶塢、茶筍、茶籝(音盈, 竹器)、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茶刀”等。 在古人眼裡, 茶文化不但包括茶葉品評技法, 還有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 茶刀作為一種品茗過程中用到的器具, 起到了統一精神與形式的紐帶作用, 其材質多樣, 如木、竹、象牙、牛角、牛骨、金、銀銅、鐵、等。 需要說明的是, 茶刀其實是“普洱茶刀”的簡稱, 也就是說, 它是專為撬取成塊或成團的普洱茶餅(磚)而制。

這把茶刀是爺爺留給我的。

民國年間, 爺爺常隨我的曾祖父到南方採購普洱茶。 由於做生意誠實守信, 他們贏得了很多茶商的肯定與合作。 曾祖父去世後, 爺爺獨自一人去提貨, 看到當時的價格下跌, 還是按照原來的約定, 以較高的價位購回了普洱茶餅。 茶商讚歎爺爺的誠信經營, 主動將這把茶刀贈送。 我在幼年時, 爺爺時常提起往事, 總不忘拿起茶餅演示:找到茶餅側面縫隙後, 將茶刀慢慢插入, 緩緩用力, 一片片完整的幹茶紛紛掉落。

“茶刀才不是冰冷的武器, 它的慈悲隱含在刀坯之中。 起茶, 也不是使用生硬蠻力, 而是在瞭解茶餅、茶刀的特性之後, 以溫柔的姿態, 取出最適合沖泡的部分……”時隔多年, 每當拿起這把茶刀, 爺爺的話總會縈繞耳際。

把玩茶刀, 忽然有一種感覺, 它如同長生劍一般, 劃破普洱茶陳年的歷史, 把一片片經歷過時間歷練的茶葉展示在我們面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