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收藏 | 雄雞圖

(圖一) 雄雞圖

(圖二)

安康市歷史博物館珍藏一幅清代鄒一桂《雄雞竹石圖》(圖一), 絹本, 縱140釐米, 橫72釐米。 畫面主體是一隻蘆花紅公雞, 意氣昂揚, 帶領7只雛雞在湖石旁覓食;太湖石之旁是幾竿翠竹、幾枝芍藥花;一隻麻雀在竹枝上鳴叫, 另一隻麻雀從遠方飛來;兩隻蜜蜂在花間奔忙。 畫面一反常理, 本由母雞帶小雞, 卻改為大雄雞帶小雞, 別有一番趣味。 吉祥靜雅的氣氛, 躍然而出。 公雞警惕性高,

回頭張望是否有天敵, 保護小雞的安全, 盡到母雞之責。 青竹公雞, 寓意“祝報大吉”;湖石芍藥, 寓意“歡樂和諧”。

此畫右側中部湖石上有墨筆署款:“庚寅仲秋月上浣之吉 小山鄒一桂”, 下鈐白文印“鄒一桂”、紅文印“讓卿”。 又因繪於絹上, 更增添顏色的光澤度與立體感。 庚寅, 即乾隆三十五年(1770);仲秋月, 即農曆八月;“浣”也寫作澣。 上浣同“上澣”, 指上旬。 俗稱上澣、中澣、下澣為三澣, 蓋本唐制十日一休沐, 而今猶襲之也。

《清鄒一桂作品欣賞》中, 載有一幅鄒一桂《雄雞高唱圖》(圖二), 紙本, 設色, 縱12.2釐米, 橫58.9釐米。 畫面上, 一隻蘆花大雄雞, 一足站立于湖石之上, 一足收起待勢, 昂首挺胸展翅翹尾, 對天高唱。 農民聞雞鳴三遍, 就起床下田耕作;學子等雞鳴天亮,

就趕赴學校;習武者更是聞雞起舞……湖石被粉菊、紅菊、白菊、黃菊花及紅、粉錦葵、小太白銀旱蓮花掩映。 錦葵旁有一老母雞帶領7只小雞覓食, 其中兩隻小雞鑽在母親翅膀下, 一隻小黑雞竟然站在母親背上撒嬌, 一團親情躍然眼前。 雞、菊寓意“大吉富貴平安”。

在畫的左中上部署款:“辛未九秋作于汝陽官廨 小山鄒一桂”, 下鈐白文印“小山”“壽翁”。 辛未, 即乾隆十六年(1751);九秋, 即農曆九月;汝陽, 這裡指汝陽道, 在河南省治西南, 治在信陽縣, 轄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內鄉、新野、方城、舞陽、葉、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商城、淅川二十七縣;官廨, 即官舍, 衙門。 這幅畫填補了鄒一桂的履歷, 他曾在乾隆十六年做過汝陽道台。

鄒一桂(1686—1772), 字元褒, 一字原褒, 號小山, 一號二知, 又號讓卿, 晚號二知老人, 江蘇無錫人。 其祖父鄒忠倚, 順治九年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官修撰;父鄒熙森, 工書畫, 家藏名畫極豐。 鄒一桂受家庭薰陶, 年輕時除攻讀四書五經外, 酷愛繪畫, 其妻惲蘭溪也善繪畫。 但鄒一桂科舉屢試不第, 直到雍正五年(1727) 42歲方中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 授翰林院編修, 從此仕途亨通, 任禮部給事中、太常寺少卿、禮部侍郎、內閣學士, 贈禮部尚書, 曾任雲南道監察禦史。 其善工筆花卉, 分枝布葉, 條暢自如, 設色明淨, 清古冶豔。 嘗作百花卷, 各系一詩, 進呈亦蒙禦題絕句百首。 間作山水, 風格雋冷, 著《小山畫譜》, 論寫花瓣枝葉各法, 及《小山詩鈔》。

□劉勇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