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系統功能語言學創始人韓禮德教授逝世

一代語言學大師、系統功能語言學開山鼻祖韓禮德(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教授于英國當地時間4月15日晚8時左右逝世, 享年93歲。

韓禮德教授是英國當代語言學家, 也是世界兩大主要語言學派之一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 世界語言學界的傑出代表和語言學大師。 他的語言學框架在當代世界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界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

韓禮德教授一生對語言學貢獻頗豐, 他的名字也為語言研習者所熟知, 他甚至和中國還有著不解之緣。 今天, 讓我們一起回顧韓禮德教授的一生, 緬懷這位受人尊敬的語言學大師。

邁克爾·亞歷山大·柯克伍德·韓禮德(通常縮寫為M.A.K. Halliday;1925年4月13日-2018年4月15日)是一名英國語言學家, 他創立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系統功能語言模型。 他的語法描述被稱為“系統功能語法”。 韓禮德認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 不過所謂符號系統“不應當看作是一組記號,

而應當被看作是一套系統化的意義源泉”。 韓禮德稱自己為多面手, 意思是他喜歡“從各種可能的角度和路徑研究語言”。

生平

韓禮德在英國出生長大, 受父母影響對語言產生濃厚興趣。 他的母親溫妮費德從事法語研究, 父親威爾弗雷德是方言學家、方言詩人、英語教師, 熱愛語法和伊莉莎白時代的戲劇。

1942年, 服役期間的韓禮德自願參加了外語培訓課程, 因其能夠成功分辨聲調, 被選派學習漢語。

1945年他在倫敦大學獲得現代中國語言文學榮譽學士學位, 這是一項校外學位, 因為他是在中國完成的學業。 接下來他在中國生活了三年, 從師于北京大學羅常培教授和嶺南大學王力教授, 隨後回國, 先後在劍橋大學古斯塔夫·哈勒姆和J. R.弗斯兩位教授的指導下獲得漢語語言學博士學士。

語言學家羅常培

語言學家王力

韓禮德從事了13年語言教學工作, 之後將專業領域轉向語言學, 使系統功能語言學得到發展, 其中包括系統功能語法, 在其英國導師弗斯和布拉格學派(20世紀初的一群歐洲語言學家)所提理論的基礎上加以詳述。 他關於該模型的開創性論文於1961年發表。

韓禮德第一個學術職位是1954年到1958年間, 在劍橋大學擔任助理中文講師。 1958年, 他移居愛丁堡, 在愛丁堡大學擔任普通語言學講師;而後在1960年至1963年期間,

擔任高級講師。 1963年至1965年, 韓禮德出任倫敦大學學院交際研究中心主任。 1964年, 他還是印第安那大學美國語言學會教授。 1965年至1971年, 他在倫敦大學學院任語言學教授。 1972年至1973年, 他是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1973至1974年, 他是伊利諾大學語言學教授。 1974年, 他暫時回到英國, 任艾塞克斯大學語言和語言學教授。 1976年, 韓禮德移居澳大利亞, 並任悉尼大學語言學創立教授, 直至1987年退休。

韓禮德在語言研究的各個領域從事理論和應用方面的工作, 尤其關注將對語言基本原理的理解應用於教育的理論和實踐。 1987年, 他獲得悉尼大學和麥考瑞大學名譽教授稱號。 他擁有伯明罕大學(1987年)、約克大學(1988年)、雅典大學(1995年)、麥考瑞大學(1996年)和嶺南大學(1999年)的榮譽博士學位。

2018年4月15日,韓禮德于悉尼平靜離世,享年93歲。

語言學理論及描述

韓禮德以他的語法理論和論述而聞名,具體內容詳見他的著作《功能語法入門》,首次出版於1985年。其修訂版於1994年出版,2004年,他與克裡斯汀·馬西森合作推出第三版。2014年第四版面市。但韓禮德的語法概念或詞彙語法概念(他創造了這個術語來論證詞彙和語法是同一現象的兩個部分)是建立在語言的廣義理論基礎上的,它是一個社會符號源泉或是“意義潛勢”。

韓禮德繼承了葉爾姆斯列夫和弗斯的思想,將語言學的理論範疇和描述範疇區分開來。他認為:“理論範疇及它們的相互關係詮釋了一個抽象的語言模型……它們環環相扣並互相界定。理論框架是從對日常交談的描述進行研究而來,就其本身而言,‘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是,隨著理論在研究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它‘是在不斷發展演化的’。”韓禮德將理論範疇和描述範疇進行了對比,將描述範疇定義為“為描述特定語言而設立的範疇”。他的描述性研究主要針對英語和漢語。

韓禮德著作

《語言功能探索》(1973)

《語言的系統和功能》(1976)

《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1978)

《學習做到有所指》(1981)

《功能語法導論》(1985)

《嬰幼兒的語言》(2006)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2018年4月15日,韓禮德于悉尼平靜離世,享年93歲。

語言學理論及描述

韓禮德以他的語法理論和論述而聞名,具體內容詳見他的著作《功能語法入門》,首次出版於1985年。其修訂版於1994年出版,2004年,他與克裡斯汀·馬西森合作推出第三版。2014年第四版面市。但韓禮德的語法概念或詞彙語法概念(他創造了這個術語來論證詞彙和語法是同一現象的兩個部分)是建立在語言的廣義理論基礎上的,它是一個社會符號源泉或是“意義潛勢”。

韓禮德繼承了葉爾姆斯列夫和弗斯的思想,將語言學的理論範疇和描述範疇區分開來。他認為:“理論範疇及它們的相互關係詮釋了一個抽象的語言模型……它們環環相扣並互相界定。理論框架是從對日常交談的描述進行研究而來,就其本身而言,‘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是,隨著理論在研究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它‘是在不斷發展演化的’。”韓禮德將理論範疇和描述範疇進行了對比,將描述範疇定義為“為描述特定語言而設立的範疇”。他的描述性研究主要針對英語和漢語。

韓禮德著作

《語言功能探索》(1973)

《語言的系統和功能》(1976)

《作為社會符號的語言》(1978)

《學習做到有所指》(1981)

《功能語法導論》(1985)

《嬰幼兒的語言》(2006)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