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賈平凹推出第16部小說《山本》 自認是努力的作家 不是好丈夫好父親

賈平凹幾乎以一年一部長篇的速度寫作, 最近, 66歲的他推出最新長篇小說《山本》, 這是他的第16部長篇小說, 也是他醞釀多年立意為秦嶺做傳、為近代中國勾勒記憶的史詩之著。

“巨大的災難, 一場荒唐, 秦嶺什麼也沒改變, 依然山高水長, 蒼蒼莽莽, 沒改變的還有情感, 無論在山頭或河畔, 即便是在石頭縫裡和牛糞堆上, 愛的花朵仍然在開, 不禁慨歎萬千。 ”

賈平凹在寫完《山本》後慨歎萬千, 於是提筆作詩一首:“橫亙國之中, 秦嶺深似海。 風硬千木折, 雨急傾百岩。 日出瞎眼熊, 月來白麵豺。 路瘦蛇蠍亂, 潭黑鬼聲駭。 英雄隨草長, 陰謀遍地霾, 世道荒唐過, 飄零只有愛。 ”

這是一本秦嶺志

這是一本以秦嶺為背景的小說。 按賈平凹自己的說法, “山本的故事, 正是我的一本秦嶺志。 我就是秦嶺裡的人, 生在那裡, 長在那裡, 至今在西安城裡工作和寫作了四十多年, 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嶺下。 話說:生在哪兒, 就決定了你。 所以, 我的模樣便這樣, 我的脾性便這樣, 今生也必然要寫《山本》這樣的書了。 ”

這本書是寫秦嶺的, 原定名就是《秦嶺》, 後因嫌與曾經的《秦腔》混淆, 變成《秦嶺志》。 再後來又改了, “志”字一念出來牙齒就咬緊了, 於是就有了《山本》。

山本, 山的本來, 寫山的一本書, “本”字出口, 上下嘴唇一碰就打開了, 如同嬰兒才會說話就叫爸爸媽媽一樣, 這是生命的初聲所在。

《山本》是在2015年開始構思, 賈平凹說, 那是極其糾結的一年, 面對著龐雜混亂的素材, 不知怎樣處理。 首先是它的內容, 和在課本裡學的、在影視上見的, 是那樣不同, 這裡就有了太多的疑惑和忌諱。 再就是, 這些素材如何進入小說, 歷史又怎樣成為文學?

多次進秦嶺 寫作是一場修行

在構思和寫作的日子裡, 一有空, 賈平凹仍是進秦嶺的, 除了保持手和筆的親切感外, 必須和秦嶺維繫一種新鮮感。 在秦嶺深處的一座高山頂上, 他見到了一個老人, 講的是他父親傳給他的話, 說是, 那時候, 山中軍行不得鼓角, 鼓角則疾風雨至。 這或許就是《山本》要彌漫的氣息。

秦嶺裡發生過的故事很多, 但真正寫秦嶺的書卻很少。 賈平凹說, 在這前後三年裡, 初稿是在寫自己所熟悉的生活, 寫到一定程度, 重新審視作品, 他又有了新的發現和思考, 繼而開始謀圖作品中所呈現的社會意義與時代意義。

這不是一本寫戰爭的書, 而是從天、地、人的角度來寫出那段動盪歲月中的歷史和錯綜複雜的人性, 挖掘人與人、人與萬物之間的感情, 張揚苦難之中的真正大愛。

賈平凹認為, 對生活中的“風吹草動”保持一顆“機警”之心, 對文學創作保持“寂寞”之感, 並適度保持對生活的“饑餓感”, 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對賈平凹來說, 寫作是一個自我修行的過程, 在其中發現、證明和自我“排毒”, 最終提升自己。 在這期間會產生許多奇妙的感覺, 寫的越深入, 越能發現無限的樂趣。

歡樂都在文學創作裡 寫字畫畫隨時可以終止

賈平凹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壇的一棵“常青樹”,且60歲後,每年出版一部長篇小說。他說,搞創作的人不管是文學還是藝術,都需要能量很強大,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寫字畫畫賈平凹從小就喜歡,真正寫起字來是在八十年代,畫畫是在九十年代。

但賈平凹現在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寫作,從事時間最長的是寫作,興趣最大的還是寫作。他談到,對一個作家來說,當然是寫作最重要,寫字畫畫都是餘事。寫小說時,就不寫字畫畫,不管多少銀子,他的歡樂都在文學創作裡,寫字畫畫是為休息和修養,隨時可以終止。

賈平凹談到要想不斷前進,一個作家就要保持創作良好的態勢,打開視野,一方面不能只關心個人的事情,要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從整個社會來審視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對文學的感覺不能忽視,對任何思潮,新鮮事務都要關注。

常年寫作 對家人內疚

創作需要靜下來,但外部干擾很多。

賈平凹擔任陝西省作協主席,雖然不坐班,但會議和文學活動等事務佔用不少時間。此外的時間他撲在寫作上,從早上起來後開始寫作,一直寫到中午十一點左右,吃飯休息後,再從下午三點寫到五點,放假也不會陪家人而是全心投入寫作,為此,賈平凹感到很內疚。他說:“檢討這一生,我對家庭付出得還是少。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我付出得太少。我買了個房子作為工作室,每天早上,老婆用車把我載到工作室,最晚8點半我必須到工作室。晚上回到家基本上是12點以後了。年年如此,逢年過節依舊如此,大年初一吃過餃子,老婆就把我送到工作室了。長期這樣,家裡的事情完全由老婆來承擔,這點我很內疚。時間長了,自己也孤僻了。我有女兒也有外孫女,時間長了也想見她們,但她們一來,很快就叫她們趕快走,好像把我的平靜生活打破了。”常年這樣“孤獨”的作息習慣,讓他對家裡事管的較少,“坦誠地說,或許我是一個努力的作家,但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丈夫和父親。”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陳謀

編輯 敬玲燕

歡樂都在文學創作裡 寫字畫畫隨時可以終止

賈平凹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壇的一棵“常青樹”,且60歲後,每年出版一部長篇小說。他說,搞創作的人不管是文學還是藝術,都需要能量很強大,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寫字畫畫賈平凹從小就喜歡,真正寫起字來是在八十年代,畫畫是在九十年代。

但賈平凹現在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寫作,從事時間最長的是寫作,興趣最大的還是寫作。他談到,對一個作家來說,當然是寫作最重要,寫字畫畫都是餘事。寫小說時,就不寫字畫畫,不管多少銀子,他的歡樂都在文學創作裡,寫字畫畫是為休息和修養,隨時可以終止。

賈平凹談到要想不斷前進,一個作家就要保持創作良好的態勢,打開視野,一方面不能只關心個人的事情,要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從整個社會來審視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對文學的感覺不能忽視,對任何思潮,新鮮事務都要關注。

常年寫作 對家人內疚

創作需要靜下來,但外部干擾很多。

賈平凹擔任陝西省作協主席,雖然不坐班,但會議和文學活動等事務佔用不少時間。此外的時間他撲在寫作上,從早上起來後開始寫作,一直寫到中午十一點左右,吃飯休息後,再從下午三點寫到五點,放假也不會陪家人而是全心投入寫作,為此,賈平凹感到很內疚。他說:“檢討這一生,我對家庭付出得還是少。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我付出得太少。我買了個房子作為工作室,每天早上,老婆用車把我載到工作室,最晚8點半我必須到工作室。晚上回到家基本上是12點以後了。年年如此,逢年過節依舊如此,大年初一吃過餃子,老婆就把我送到工作室了。長期這樣,家裡的事情完全由老婆來承擔,這點我很內疚。時間長了,自己也孤僻了。我有女兒也有外孫女,時間長了也想見她們,但她們一來,很快就叫她們趕快走,好像把我的平靜生活打破了。”常年這樣“孤獨”的作息習慣,讓他對家裡事管的較少,“坦誠地說,或許我是一個努力的作家,但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丈夫和父親。”

成都商報用戶端記者 陳謀

編輯 敬玲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