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企業服務難做?擁有兩隻獨角獸的他親述心路歷程 | 華興故事

明略資料剛剛宣佈已完成華興新經濟基金、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聯合投資的C輪10億元融資。 這意味著創始人吳明輝擁有了繼秒針之後,

第二家獨角獸資料公司。

曾有不少人問他是不是太跨界、太多元化, 包括投資人也問。 但瞭解吳明輝後就會發現, 走到今天,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拾階而上, 他的資料連接藍圖才剛剛展開。

有故事、極富個人魅力是吳明輝公認的標籤。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他從學霸到草根創業者, 再到數據生意領軍人物的故事。

1

一家早期賽道公司, 同時拿下紅杉、華興、騰訊

“我們一直不擔心融資問題, 不怎麼做宣傳, 免得份額不夠分, 還會得罪人。 ”跟吳明輝聊不到五分鐘, 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天然的樂觀主義者, 自信、率直、不加掩飾。

明略資料是一家支援分析決策的行業人工智慧公司, 由吳明輝在2014年創辦, 以面向AI的資料融合治理著稱。

在此之前吳明輝還創辦了行銷監測公司秒針, 用12年將其做成了行業當之無愧的頭部。

吳明輝複盤了明略的融資經歷, 一臉輕鬆。 “A輪還沒簽對方就把錢打了過來。 ”當時明略想打入金融行業, 很快發現賽道擁擠, 摸索中反思, 吳明輝發現安防市場很大, 於是將戰略重心投入安防領域。

明略對A輪融資並未做宣傳, 但很快紅杉資本的投資經理找上門來。

“紅杉看好這個賽道之後考察了幾個公司, 紅杉的投資經理相信只有技術人員才最清楚誰家技術強, 他們問兩個公司的CTO, 這個賽道誰家技術最強, 兩家都說是明略。 那時A輪已經結束了, 我就說, 你們再等幾個月吧。 ”

幾個月後, 吳明輝報了估值, 紅杉資本很乾脆, 沒有還價。

“腰部最強的公司”——紅杉資本在盡調之後給出這個評價。

這幾乎是明略股東的共識, 除了創始團隊, 中層非常強大, 盡調訪談到二十幾個人的時候, 還能聊出資訊增量。 紅杉投資宣佈後, 投資機構更是紛至遝來。

華興新經濟基金一直專注消費升級、產業變革、技術創新三大投資主題。 於是在華興關注的企業服務賽道, 領跑的明略很快進入投資經理的視野。

華興董事總經理、新經濟基金合夥人杜永波解釋了為什麼看好企業服務領域的未來:中國此前的新經濟明星公司絕大多數都是To C的。 而像美國有很多To B的頂級的企業服務公司。 這跟環境有關, 以前中國勞動力便宜, 可以打人海戰術, 流量紅利也豐富。 現在一方面人口紅利趨於見頂,

勞動力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技術升級, 所以企業必須圍繞效率提升做文章。

華興新經濟基金在看資料領域投資標的的過程中, 訪談了銀行、公安、軌交等看起來很傳統的公司, 驚奇發現它們在資料底層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準備, 也對資料指導業務趨勢有很清楚的認識, 問題在於行業數位化程度仍然不足, 市場上也找不到合適的服務商。 這就是明略的市場機會。

杜永波很快邀請吳明輝參加了華興2017年的CEO Summit。 “明略給我們演示了他們的技術, 如何抽絲剝繭為公安機關找到犯罪嫌疑人。 我之前聽明略講覺得不可思議, 眼見為實, 非常厲害。 ”

杜永波發現明略很多中層此前是創業公司的CEO, 能力非常強。 而且中國之前只有To C產品的產品經理,

明略實戰歷練出了一批To B的產品經理。 “明略特有的科學家駐場和項目經理一起, 面向業務場景, 以產品化來規模化。 ”

在吳明輝看來, 華興是不折不扣的戰略投資人。 “明略所做的企業級服務跟To C業務不一樣, 需要企業資源。 而華興是中國最好的新經濟‘多層級資源連接器’, 明略所在的領域, 未來實現人工智慧行業落地, 需要來自生態的多方資源共同去做。 ”

本輪融資中, 明略選擇騰訊也是經過了審慎考慮。 “我很欣賞騰訊文化開放;其次, 明略不做底層基礎設施, 騰訊有雲的能力、也有產業資源。 ”

"客戶買單你, 比融資成功更重要", 吳明輝補充, "明略開始的第一天就是客戶第一, 員工第二, 股東第三。 "

明略對標的其實就是美國的Palantir公司。 這個估值超200億美元的大資料公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案例是通過情報分析幫助美國政府追捕到了本拉登。

在安防領域,明略做的叫做認知計算,將海量多源異構資料即時轉化為“人事地物組織”資料,編織公共安全領域專屬的知識圖譜。如果說商湯、依圖等AI視覺識別公司做的是安防的眼睛,那麼明略在做的就是大腦。

簡單舉個例子,一個員警以前破一個案子,要在N個系統之間來回切換,先查查這個人以前有沒有犯罪記錄,再查查這個人的車有沒有違章,耗時長又辛苦。今天有了明略的SCOPA系統,這些資料全部都連接到一起,一個系統全部搞定。

吳明輝認為:大腦是更超前的領域,需要更複雜的know-how,很多技術還不成熟,“認知智慧不是成熟的賽道,是早期賽道。”他相信,“真正偉大的事情,是十年後爆發的事情。”

很少有人知道,吳明輝來自中國數學史上的黃金一代——北大數學系2000級。在這裡,學霸遇到了學神,加速了他的自我覺察,也助推了他的人生道路抉擇。

2

數學家VS應用家

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系,2000級更是閃耀世界數學界。

吳明輝小學時的理想就是當數學家。“我從骨子裡就熱愛數學,熱愛數學的美,那種喜愛是天然的。”

2000年吳明輝憑國際奧數銀牌保送北大數學系。在這裡遇到了北大數學系歷史上天分最好的一級學生。同班同學們今天的畫風是這樣的:

袁新意,第一個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朱歆文,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獲得者;張偉、惲之瑋分別拿了2010年度和2012年度的拉馬努金獎,又在2017年一起拿了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這些都是國際數學界超頂級的獎項。

吳明輝大學入學發現,相比他們,自己只是業餘選手。“我很多東西都是自學的,訓練也不如他們多。”

最根本的差別在於人生哲學層面。

吳明輝曾邀請惲之瑋組隊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結果,惲之瑋對他說,“明輝同學,我們學數學的不是為了做應用,而是為了做底層研究的東西。”

吳明輝感覺受到了衝擊,“我覺得數學就是為了做應用,於是我知道了跟神的區別是什麼。”對兩個人的哲學有了理解之後,吳明輝更加清楚,惲之瑋這樣的人才適合當數學家。

聰明的人常常什麼都可以做得來,然而“可以做”與“Enjoy”是兩件事,稟賦和喜好是改不了的。吳明輝義無反顧走向應用方向。

“初二第一次接觸電腦的時候,就感覺快感比數學更強。我就知道我是一個喜歡應用的人。數學更多地是自娛自樂。我希望分享快樂,例如中學的時候,班上很多同學開始玩我寫的遊戲。我對快樂、幸福感很有追求。越多人分享,我就越快樂。”

吳明輝至今都感謝父母最英明的決策:在1994年,花掉家裡兩萬積蓄的一半多,給吳明輝買了一台電腦。“我家算不上小康,是我苦苦哀求來的。”

吳明輝的父親是一名基層員警。吳明輝從小就希望幫助這個辛苦的群體。“我想讓員警輕鬆一點,每一個老百姓也更放心。所以後來我就想當一個發明家,創造一個比我厲害的機器人,服務他們。”

吳明輝原本的第一志願是清華電腦系,山東奧數領隊老師希望他,本科先把數學底子打好。這個建議讓吳明輝受益匪淺。“數學系為大資料打下了基礎。大資料不是簡單的工程問題,是面向AI的演算法問題。很多演算法難題根本上是數學難題。”

而明略儼然已經站在了最頂尖的數學家的肩膀上。“在這個市場上,如果有一個演算法問題我都解決不了,那就沒有人能解決,因為我搞不定就會去美國直接找惲之瑋他們,他們都解決不了,那基本上就沒有人能搞定。”

本科畢業後,吳明輝選擇去北大人工智慧實驗室,之後,他再度做出了“非主流”的選擇。

3

連續創業,核心能力圈內多元化

2007年吳明輝研究生畢業做決策的時候,大多數同學一畢業就去了大公司工作。而大學期間就已經有過創業經歷的吳明輝則選擇創業,成立了一家程式設計公司,之後方向幾經調整。

“當時創業的時候連融資這個詞兒都沒有聽說,是認識了李豐,他告訴我的。”李豐也是秒針Co-founder之一,之後成立了峰瑞資本。

吳明輝的第一篇商業計畫書寫的是資訊分發平臺,類似於今天的今日頭條,研究生論文寫的也是這個方向,可惜當時的市場不成熟,就做了秒針。

秒針初期並不順利。2008年金融危機時,吳明輝一度見了40多個VC才拿到投資,“非常痛苦”。好在他有兩大法寶:樂觀、學習能力極強。

吳明輝是天然的樂觀者,在他身上很難看到匱乏和膽怯。“從小積累信心,每次解決難題會更加自信,有一次我在書店買了一本競賽的書,有一道題老師也不會,我花了一年才做出來。花了一年。所以,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短暫的。有了必勝的信心,反而什麼都能解決。”

學習能力在吳明輝參加混沌創業營中,獲得了充分體現。“2014年有上一屆師兄來宣講,介紹了一本書——《精益創業》,我看完第一章,就覺得自己之前太愚蠢了。還沒開始上課,我就決定將業務做一些重組。結果秒針很快從虧損到盈利。”

這次重組直接導致了明略的誕生。

業務精煉後,吳明輝發現秒針用不了這麼多的人,於是做了團隊精簡。還有一些非常優秀的,拉出二十幾個人2014年成立了明略。那一年,吳明輝知道了Palantir,受到很大啟發。

2015年,石家莊公安局看到明略在論壇發佈的技術觀點,主動找到了明略。由此打開了明略進入安防賽道的大門。

“資料庫打磨過程很痛苦,2016年才開始談錢。公安局說‘可以給錢了,這個真的做得不錯’。我們還幫助他們贏得了員警生涯中重要的獎項。”

而吳明輝對自己的路徑也愈發清晰。

“成立明略時,也有投資人問是不是太多元化,看起來跟秒針差別太大。”吳明輝認為,自己一直專注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圍繞核心競爭力去做多元化。

“我很清楚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就是一個處理資料的專家,明略做的是跟資料相關的生意,這種多元化沒有任何問題。要堅定自己的能力圈。明略初始技術團隊來自秒針的廣告反欺詐團隊。Palantir最開始的團隊也是Paypal的反欺詐團隊。”

事實證明,明略將吳明輝的資料生意推向了更加開闊的天地。

4

走向世界級的To B公司

很難想像吳明輝最初覺察明略的市場機遇跟斯諾登事件有很大關係。

2014年前,大國企、機構的資料庫訂單還是會給Oracle等國際品牌。斯諾登事件之後,吳明輝發現很多機關單位的硬體及業務系統開始國產化。

之前沒有想過要做IT行業的吳明輝在2014年就篤定To B的中國資料公司將迎來大變局。

“明略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中國眾多大的IT公司都是上一個時代的,他們做的是資訊化、IT化。以後是智能化的時代。”吳明輝很清楚地記得父親用警務IT產品的種種不便和痛點。

而明略的資源稟賦剛好滿足智慧化時代對底層技術+上層應用的要求。“這需要綜合實力很強的公司,既要有很強的銷售管道,底層技術還都是自己的。明略團隊綜合實力很強且成熟。我們的中高層基本上都是全棧工程師。”

2016年明略產品打磨成熟後開始大規模推廣,幾乎供不應求。“原有廠商實力都不是很強。安防領域已有的人工智慧公司多是感知AI,我們跟感知AI廠商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但做AI最核心的是把資料連在一起,我們就是做連接的,安防可以有很多眼睛、耳朵,但大腦只有一個。在認知智慧領域,我們沒有競爭對手。”

杜永波認為,跟傳統的資料服務公司相比,明略基於分散式,以關聯式圖譜分析為技術核心,能夠處理各種類型的資料和底層結構,解決傳統資料公司無法面對的問題。跟其他初創競品相比,明略真正致力於理解資訊化行業的需求,固化成產品複用在不同客戶場景。“目前明略在公安領域的覆蓋率和成功案例數遙遙領先。”

如今的明略已經落地金融、安防、工業三大領域。本輪融資後,吳明輝的想法是,三大領域齊頭並進,優勢方向打透;金融做出特色;工業方面主要是在軌道交通行業,可以隨著中車等客戶做全球擴展。“現在還有很大空間。很多單位什麼系統都沒用。”

吳明輝認為自己的場景並不需要擔心巨頭包抄。“深入到細分行業,BAT並沒有優勢,資料治理是個重活。”

在吳明輝看來,場景就是明略的壁壘。“舉個例子,我們是這個市場裡面,真正見到公安所有警種、最全資料來源的唯一一家公司,而且這個資料是面向AI的資料結構。”

對於明略的未來,吳明輝有一張清晰的藍圖:成為一家世界級的To B公司。

明略大腦不僅要彌補所服務行業高品質勞動力的不足,還要做人做不到的事情,破優秀員警都破不了的案子。起步時或許可以從Palantir中獲得啟發,但很快就需要深入思考、針對市場特點,做出不一樣的公司。

“美國缺工程師,資料公司很可能拉攏一群工程師就可以在企業級服務市場找到生存空間,但中國人力是非常豐富的,這就需要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CEO需要思考這樣的內部戰略,對外要為客戶規劃人工智慧時代的資料藍圖。內部比外部更重要。”

大學教過奧數的吳明輝非常健談,言語間聽不到創業者常有的焦慮。雖然週末基本都用來加班,但他依然每天早上起床彈一會兒鋼琴,想到哪裡就彈到哪裡。這位突擊性學習選手不僅早早自學了鋼琴、吉他、口琴等等樂器,而且對音樂有一套數學的解釋。

這種平靜大概來自於,明略和秒針都將他的跨界天賦發揮得恰到好處。而缺少的東西,充其量不過是一年才能解出來的那道數學題,去做就好了。認清了自己的邊界,也不會因為他人所得而困擾或者患得患失。未來的路,雖然吳明輝並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想清楚,但至少思考的格局每一天都遠超前一天。

在吳明輝眼裡,如果把明略比做人,它可能還只是個剛上小學的孩子,前路漫長。他希望未來做出一個比肩IBM的平臺。“做點不一樣的事情,中國已經有了To C的偉大公司,但還沒有對外輸出To B的公司,我們有希望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偉大公司。”

這個估值超200億美元的大資料公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案例是通過情報分析幫助美國政府追捕到了本拉登。

在安防領域,明略做的叫做認知計算,將海量多源異構資料即時轉化為“人事地物組織”資料,編織公共安全領域專屬的知識圖譜。如果說商湯、依圖等AI視覺識別公司做的是安防的眼睛,那麼明略在做的就是大腦。

簡單舉個例子,一個員警以前破一個案子,要在N個系統之間來回切換,先查查這個人以前有沒有犯罪記錄,再查查這個人的車有沒有違章,耗時長又辛苦。今天有了明略的SCOPA系統,這些資料全部都連接到一起,一個系統全部搞定。

吳明輝認為:大腦是更超前的領域,需要更複雜的know-how,很多技術還不成熟,“認知智慧不是成熟的賽道,是早期賽道。”他相信,“真正偉大的事情,是十年後爆發的事情。”

很少有人知道,吳明輝來自中國數學史上的黃金一代——北大數學系2000級。在這裡,學霸遇到了學神,加速了他的自我覺察,也助推了他的人生道路抉擇。

2

數學家VS應用家

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系,2000級更是閃耀世界數學界。

吳明輝小學時的理想就是當數學家。“我從骨子裡就熱愛數學,熱愛數學的美,那種喜愛是天然的。”

2000年吳明輝憑國際奧數銀牌保送北大數學系。在這裡遇到了北大數學系歷史上天分最好的一級學生。同班同學們今天的畫風是這樣的:

袁新意,第一個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朱歆文,美國數學學會百年紀念獎獲得者;張偉、惲之瑋分別拿了2010年度和2012年度的拉馬努金獎,又在2017年一起拿了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這些都是國際數學界超頂級的獎項。

吳明輝大學入學發現,相比他們,自己只是業餘選手。“我很多東西都是自學的,訓練也不如他們多。”

最根本的差別在於人生哲學層面。

吳明輝曾邀請惲之瑋組隊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結果,惲之瑋對他說,“明輝同學,我們學數學的不是為了做應用,而是為了做底層研究的東西。”

吳明輝感覺受到了衝擊,“我覺得數學就是為了做應用,於是我知道了跟神的區別是什麼。”對兩個人的哲學有了理解之後,吳明輝更加清楚,惲之瑋這樣的人才適合當數學家。

聰明的人常常什麼都可以做得來,然而“可以做”與“Enjoy”是兩件事,稟賦和喜好是改不了的。吳明輝義無反顧走向應用方向。

“初二第一次接觸電腦的時候,就感覺快感比數學更強。我就知道我是一個喜歡應用的人。數學更多地是自娛自樂。我希望分享快樂,例如中學的時候,班上很多同學開始玩我寫的遊戲。我對快樂、幸福感很有追求。越多人分享,我就越快樂。”

吳明輝至今都感謝父母最英明的決策:在1994年,花掉家裡兩萬積蓄的一半多,給吳明輝買了一台電腦。“我家算不上小康,是我苦苦哀求來的。”

吳明輝的父親是一名基層員警。吳明輝從小就希望幫助這個辛苦的群體。“我想讓員警輕鬆一點,每一個老百姓也更放心。所以後來我就想當一個發明家,創造一個比我厲害的機器人,服務他們。”

吳明輝原本的第一志願是清華電腦系,山東奧數領隊老師希望他,本科先把數學底子打好。這個建議讓吳明輝受益匪淺。“數學系為大資料打下了基礎。大資料不是簡單的工程問題,是面向AI的演算法問題。很多演算法難題根本上是數學難題。”

而明略儼然已經站在了最頂尖的數學家的肩膀上。“在這個市場上,如果有一個演算法問題我都解決不了,那就沒有人能解決,因為我搞不定就會去美國直接找惲之瑋他們,他們都解決不了,那基本上就沒有人能搞定。”

本科畢業後,吳明輝選擇去北大人工智慧實驗室,之後,他再度做出了“非主流”的選擇。

3

連續創業,核心能力圈內多元化

2007年吳明輝研究生畢業做決策的時候,大多數同學一畢業就去了大公司工作。而大學期間就已經有過創業經歷的吳明輝則選擇創業,成立了一家程式設計公司,之後方向幾經調整。

“當時創業的時候連融資這個詞兒都沒有聽說,是認識了李豐,他告訴我的。”李豐也是秒針Co-founder之一,之後成立了峰瑞資本。

吳明輝的第一篇商業計畫書寫的是資訊分發平臺,類似於今天的今日頭條,研究生論文寫的也是這個方向,可惜當時的市場不成熟,就做了秒針。

秒針初期並不順利。2008年金融危機時,吳明輝一度見了40多個VC才拿到投資,“非常痛苦”。好在他有兩大法寶:樂觀、學習能力極強。

吳明輝是天然的樂觀者,在他身上很難看到匱乏和膽怯。“從小積累信心,每次解決難題會更加自信,有一次我在書店買了一本競賽的書,有一道題老師也不會,我花了一年才做出來。花了一年。所以,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短暫的。有了必勝的信心,反而什麼都能解決。”

學習能力在吳明輝參加混沌創業營中,獲得了充分體現。“2014年有上一屆師兄來宣講,介紹了一本書——《精益創業》,我看完第一章,就覺得自己之前太愚蠢了。還沒開始上課,我就決定將業務做一些重組。結果秒針很快從虧損到盈利。”

這次重組直接導致了明略的誕生。

業務精煉後,吳明輝發現秒針用不了這麼多的人,於是做了團隊精簡。還有一些非常優秀的,拉出二十幾個人2014年成立了明略。那一年,吳明輝知道了Palantir,受到很大啟發。

2015年,石家莊公安局看到明略在論壇發佈的技術觀點,主動找到了明略。由此打開了明略進入安防賽道的大門。

“資料庫打磨過程很痛苦,2016年才開始談錢。公安局說‘可以給錢了,這個真的做得不錯’。我們還幫助他們贏得了員警生涯中重要的獎項。”

而吳明輝對自己的路徑也愈發清晰。

“成立明略時,也有投資人問是不是太多元化,看起來跟秒針差別太大。”吳明輝認為,自己一直專注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圍繞核心競爭力去做多元化。

“我很清楚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就是一個處理資料的專家,明略做的是跟資料相關的生意,這種多元化沒有任何問題。要堅定自己的能力圈。明略初始技術團隊來自秒針的廣告反欺詐團隊。Palantir最開始的團隊也是Paypal的反欺詐團隊。”

事實證明,明略將吳明輝的資料生意推向了更加開闊的天地。

4

走向世界級的To B公司

很難想像吳明輝最初覺察明略的市場機遇跟斯諾登事件有很大關係。

2014年前,大國企、機構的資料庫訂單還是會給Oracle等國際品牌。斯諾登事件之後,吳明輝發現很多機關單位的硬體及業務系統開始國產化。

之前沒有想過要做IT行業的吳明輝在2014年就篤定To B的中國資料公司將迎來大變局。

“明略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中國眾多大的IT公司都是上一個時代的,他們做的是資訊化、IT化。以後是智能化的時代。”吳明輝很清楚地記得父親用警務IT產品的種種不便和痛點。

而明略的資源稟賦剛好滿足智慧化時代對底層技術+上層應用的要求。“這需要綜合實力很強的公司,既要有很強的銷售管道,底層技術還都是自己的。明略團隊綜合實力很強且成熟。我們的中高層基本上都是全棧工程師。”

2016年明略產品打磨成熟後開始大規模推廣,幾乎供不應求。“原有廠商實力都不是很強。安防領域已有的人工智慧公司多是感知AI,我們跟感知AI廠商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但做AI最核心的是把資料連在一起,我們就是做連接的,安防可以有很多眼睛、耳朵,但大腦只有一個。在認知智慧領域,我們沒有競爭對手。”

杜永波認為,跟傳統的資料服務公司相比,明略基於分散式,以關聯式圖譜分析為技術核心,能夠處理各種類型的資料和底層結構,解決傳統資料公司無法面對的問題。跟其他初創競品相比,明略真正致力於理解資訊化行業的需求,固化成產品複用在不同客戶場景。“目前明略在公安領域的覆蓋率和成功案例數遙遙領先。”

如今的明略已經落地金融、安防、工業三大領域。本輪融資後,吳明輝的想法是,三大領域齊頭並進,優勢方向打透;金融做出特色;工業方面主要是在軌道交通行業,可以隨著中車等客戶做全球擴展。“現在還有很大空間。很多單位什麼系統都沒用。”

吳明輝認為自己的場景並不需要擔心巨頭包抄。“深入到細分行業,BAT並沒有優勢,資料治理是個重活。”

在吳明輝看來,場景就是明略的壁壘。“舉個例子,我們是這個市場裡面,真正見到公安所有警種、最全資料來源的唯一一家公司,而且這個資料是面向AI的資料結構。”

對於明略的未來,吳明輝有一張清晰的藍圖:成為一家世界級的To B公司。

明略大腦不僅要彌補所服務行業高品質勞動力的不足,還要做人做不到的事情,破優秀員警都破不了的案子。起步時或許可以從Palantir中獲得啟發,但很快就需要深入思考、針對市場特點,做出不一樣的公司。

“美國缺工程師,資料公司很可能拉攏一群工程師就可以在企業級服務市場找到生存空間,但中國人力是非常豐富的,這就需要創造嶄新的商業模式。CEO需要思考這樣的內部戰略,對外要為客戶規劃人工智慧時代的資料藍圖。內部比外部更重要。”

大學教過奧數的吳明輝非常健談,言語間聽不到創業者常有的焦慮。雖然週末基本都用來加班,但他依然每天早上起床彈一會兒鋼琴,想到哪裡就彈到哪裡。這位突擊性學習選手不僅早早自學了鋼琴、吉他、口琴等等樂器,而且對音樂有一套數學的解釋。

這種平靜大概來自於,明略和秒針都將他的跨界天賦發揮得恰到好處。而缺少的東西,充其量不過是一年才能解出來的那道數學題,去做就好了。認清了自己的邊界,也不會因為他人所得而困擾或者患得患失。未來的路,雖然吳明輝並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想清楚,但至少思考的格局每一天都遠超前一天。

在吳明輝眼裡,如果把明略比做人,它可能還只是個剛上小學的孩子,前路漫長。他希望未來做出一個比肩IBM的平臺。“做點不一樣的事情,中國已經有了To C的偉大公司,但還沒有對外輸出To B的公司,我們有希望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的偉大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