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家的保險買對了嗎?

買保險既是做風險管理, 也是一項重要的人生規劃。 生活中,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保險, 比如常見的出行險、延誤險、退貨險等。 不知不覺間, 保險已經慢慢走進千家萬戶, 人們已學會用保險將生活風險降到最低。 但是, 面對層出不窮的保險產品, 你會買哪種保險呢?你家的保險買對了嗎?

品種多, 重理財還是重保障?

多年來, 保險業有句耳熟能詳的名言:“保險是唯一的經濟工具, 能夠保證在未來一個不可知的日子, 有一筆可知的錢。 ”

如何投資這筆保障未來的錢, 讓剛剛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向超銘犯了難:“想買儲蓄型保險,

保障又保值, 但價格有點高。 消費型保險倒是便宜不少, 但如果保期內沒有發生事故, 感覺這錢就像打了水漂。 ”

消費型保險則相對簡單, 主要作用於保障, 沒有返還。 如單純的意外險、重疾險等。 這類保險的保費較低, 但可以撬動的保額較高。 保期內如果發生事故, 保險公司理賠, 如果沒有發生事故, 保費不退。 因此, 很多消費者在直觀上認為, 最後未能理賠, 自己的錢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在中國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營業廳裡, 工作人員正在給顧客辦理人身保險相關業務。 本報記者 李華林攝

重複保險, 能重複理賠嗎?

買不買商業保險?不同的人常秉持不同的態度。 有人認為只要有基本醫療保險則萬事大吉, 商業保險產品魚龍混雜, 有閒錢用來投保, 還不如投資理財產品;有人則唯恐一份保險不夠, 重複保險, 並增加保額, 以防萬一真的出險, 能拿到多份賠償。

對於第一種觀念, 有專家表示, 雖然目前基本醫療保險補償率得到了提高,

但醫保報銷並不能完全覆蓋治療費用。 此外, 一些非醫療支出, 比如營養費、看護費、個人收入損失等, 費用不低卻無法用基本醫療報銷。 在這種情況下, 商業保險就是基本醫保的很好補充。

買保險好, 但也不是重複保險、越多越好。 因為, 有些保險不重複理賠。 “重複保險”在《保險法》中被定義為:投保人為同一個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 在同一保險時期分別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 且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保險。 同時, 《保險法》還明確, 重複保險的各保險人賠償保險金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 除合同另有約定外, 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

按照法律規定, 一般來說, 意外傷害險、定額給付型的重疾險以及定期壽險之類的給付型人身險產品, 是可以選購多份的, 投保人出險後, 也不會受到保險份數的影響。

網上買保險, 是否存在風險?

去年5月份, 家住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大街的樊悅給孩子投保了一份互聯網健康保險,

年繳保費500元就可以享受普通病保額30萬元。 今年初, 樊悅的小孩生了一場大病, 治療和手術花費了十幾萬元。 去保險公司理賠時, 樊悅才發現, 保險條款還有當初沒有發現的免責、免賠額等說明。 根據細則, 保險公司最終只賠付1萬元。 “這些具體的說明, 藏在不顯眼的連結裡, 很容易讓人忽略。 ”樊悅有些憤憤不平。

除了比較傳統的電商類保險、旅行類保險、車險、意外險、健康險外, 目前比較受歡迎的互聯網保險險種是一些場景創新類產品, 如航班延誤險、退貨運費險等。

(責編:王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