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貿易爭端戰火又燃 如何佈局拾錯殺板塊機會

近期大盤大跌,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為什麼說中美貿易會是近期盤面重要的影響因素呢?筆者想與大家聊聊!

近期行情判斷

上證指數走勢圖

今日(4月17日)大盤大跌, 市場又來到了十字路口, 上證指數收盤於今年最低點, 創業板出現一根破位大陰線, 無論上證還是創業板又將陷入綿綿的調整之中, 這與我們之前"四窮"的判斷一致。 這個調整很可能進入"五絕"之地, 這時投資者應以避險為主, 減倉以應對, 這時清倉也是一種智慧。

貿易爭端戰火又燃

今天兩市大跌的導火索是中美貿易戰突起風波。 在上午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進口美國高端晶片實施禁令, 這對國內通訊龍頭可以說是滅頂之災, 導致沒有核心技術支援的創業板出現恐慌性大跌;午後, 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 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 另盤面進一步雪上加霜。

美國正在一步一步對中國高端產業進行精准打擊, 說明美國並不會因為中國對外開放過程加大開放力度而會有所放鬆, 例如近期它在南海附近挑事, 不斷通過貿易手段打擊國內的相關高科技企業, 因此盤面將會出現極大的不確定性。

為什麼說中美貿易戰不會輕易地結束呢?為什麼近期中美貿易戰將會極大的影響盤面的運行呢?

在於, 美國總統的私心和美國的國家利益所致:

第一, 特朗普寄貿易戰迎合美國部分選民的心理, 為今年 11 月份美國國會議員中期選舉造勢, 期望共和黨在參眾兩院保持多數席位, 以助他連任美國總統。

第二, 通過貿易戰阻止中國高科技產業崛起, 尤其通過阻礙中國高科技發展及保護美國公司的智慧財產權。 例如在301調查美國政府公佈的1,333 種產品中, 高達70%的產品劍指中國製造2025目標。 該產品目錄中甚至包括中國尚未大規模生產或出口的飛機產品。

對內而言, 在於銀行存貸款利率出現上行, 由於三月份中國首次出現貿易逆差,
導致國內貨幣環境趨緊, 直接表現就是利率將會出現上行, 這也是4月16日上證50指數出現大跌的原因, 當時是以銀行、房動產為首的大藍籌出現恐慌性下跌的原因, 這個因素導致大盤股近期將以陰跌為主。

為了對沖風險, 在4月18日央行下降存款準備金息率一個點, 釋放流動性4000億, 將會給大盤一個喘息的時機, 從一個下降通道, 轉為一個橫向箱體運行。

在目前風險正在釋放的當頭, 我們要進行避險, 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泥沙俱下, 能夠拾到錯殺的便宜貨, 當然這個時間點可能會是在5月某個時期。

下跌過程中, 我們應該如何辦

雖然我們應該謹慎對待中美貿易爭端, 但不應該誇大這個因素對經濟的影響, 利用一般投資者因擴大這個因素而失去焦點時,

我們將在五月份左右將投資焦點聚焦到被A股錯殺的股票上無論是藍籌白馬還是中小板的創藍籌。

因為貿易戰爭風險是影響股市的諸多風險因素之一。 這風險可以作為單獨的獨立風險問題考慮。

從全球市場國家風險的角度來看, 中國A股是一個最佳的投資場所, 因為從國家風險溢價的角度來看, 中國股市的風險溢價已從3月份的平均10.8%下降至4月份的8.6%, 因為股市已經向下調整, 風險因而獲得釋放。

自2010年以來, 中國風險溢價平均為10.4%, 標準差為1.47%。 目前的風險溢價表接近歷史平均值減兩個標準差, 這表明A股市場價格已經體現了大部分風險因素, 包括中美貿易戰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看, 現時不是賣出時機,而是逢低買入的機會。

投資機會提示

中美兩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這一事件不會阻止中國實施經濟結構改革。事實上,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強了政府實施其長期戰略計畫的決心如"中國製造2025" (從工業大國升級到工業強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政府指導下更好地利用資源加強有效供應)﹑開放經濟迫使國內企業升級創新應對全球競爭等等。

基於"中國製造 2025" 的戰略意義,我們認為中國政府不會因中美貿易戰而放棄或放慢 "中國製造 2025" 戰略。反之,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或會推出更多針對這些新興產業的支持政策或法規,以抵消因中美貿易戰而導致的潛在出口損失。因此以下10大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空間。

1.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3.航空航太裝備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7.電力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10.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投資建議:四月清倉應對下跌風險,五月大膽拾便宜貨,佈局錯殺大藍籌和創藍籌。

現時不是賣出時機,而是逢低買入的機會。

投資機會提示

中美兩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這一事件不會阻止中國實施經濟結構改革。事實上,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強了政府實施其長期戰略計畫的決心如"中國製造2025" (從工業大國升級到工業強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政府指導下更好地利用資源加強有效供應)﹑開放經濟迫使國內企業升級創新應對全球競爭等等。

基於"中國製造 2025" 的戰略意義,我們認為中國政府不會因中美貿易戰而放棄或放慢 "中國製造 2025" 戰略。反之,我們認為中國政府或會推出更多針對這些新興產業的支持政策或法規,以抵消因中美貿易戰而導致的潛在出口損失。因此以下10大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空間。

1.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3.航空航太裝備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7.電力裝備

8.農機裝備

9.新材料

10.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投資建議:四月清倉應對下跌風險,五月大膽拾便宜貨,佈局錯殺大藍籌和創藍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