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無人銀行”帶來的喜與憂

繼無人超市、無人酒店、無人健身房之後, 無人銀行來了。 4月9日, 上海市九江路, 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宣佈第一家“無人銀行”正式亮相。 在這裡, 沒有一個櫃員, 沒有一位保安, 也沒有一名大堂經理!你能見到的, 除了機器人, 就是各種智慧設備……據悉, 這是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銀行。

在4月9日刊發的一篇報導中, 有這樣一組資料, “五家國有銀行在境內銀行機構員工全部減少, 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減員都在8000人以上, 中國銀行僅內地商業銀行機構員工減少96人, 交通銀行境內銀行機構從業人員減少了1259人。 ”與全面“裁員”相對應的, 卻是銀行後臺科技崗位職數的增加。 這就昭示著銀行智慧化已成必然趨勢, “無人銀行”或許不久後將更多出現在公眾面前。

但客觀講, “無人銀行”的出現令人喜憂各半。

喜的是, “人工智慧”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 帶來的不僅是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轉變, 也提升了公眾的整體生活品質。 “無人銀行”雖然少了櫃檯人員的溫暖笑臉, 卻減少了刷卡取號、排隊等候等程式、縮減了群眾辦理業餘時間, 同時也讓銀行24小時辦理業務成為可能, 給群眾帶來的是更加快捷高效方便的服務體驗。

憂的是, “人工智慧”本質上仍是資料的集合, 缺少邏輯上的思維辨別, 難免會在防範金融詐騙、規避金融交易錯誤等方面缺少應對之策, 會給群眾帶來一定的風險。 同時, 由於科技更新反覆運算速度太快, “人工智慧”落地雖然並不鮮見, 但對一些中老年人而言, 要熟練運用這些科技力量, 恐怕還略顯吃力。 更重要的一點, “無人銀行”的推出, 勢必會對勞動力市場帶來不小衝擊, 如何分解求職者與工作崗位之間的供求不平衡關係, 又成了下一步政府部門需要思考的地方。

不過, 不管是喜是憂, “無人銀行”的出現已不可逆轉, 如何固化給群眾帶來的便利, 消弭潛在的風險, 才是當下銀行、政府部門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無人銀行”的幕後程式、內部監控、應急報警設備還需要持續升級, 確保客戶的資訊、財產安全是銀行方面永恆主題;另一方面, 提前做好銀行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和思想轉變工作, 是銀行的當務之急, 要提前著手, 將能力好、素質佳的工作人員培養成科技人才儲備梯隊,

為更好完成銀行轉型升級打好鋪墊;協力廠商面, 政府部門也要提前做好規劃, 對“無人銀行”設立的相關程式進行規範, 避免各家銀行短時間內迅速跟風上馬, 影響到市場環境的正常秩序, 畢竟穩中求進才是行業發展的正確道路。

關注亞熱貸公眾號 瞭解更多精彩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