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95後最期待綜藝第一名的《二十四小時》第三季,如何抓住95後?

由浙江衛視攜手盛唐時空聯合出品製作、浙江衛視播出的《二十四小時》, 已然做到了第三季, 第三季是由黑黑輕脂飲品獨家冠名、多品牌深度參與節目與品牌的聯動之作。

自2018年2月2日首期開播以來, CSM35城最高收視率1.224%, 最高市場份額6.40%;CSM52城最高收視率1.144%, 最高市場份額6.20%, 多次獲得同時段第一的好成績。

據瞭解, 《二十四小時》還會繼續推出第四季。

那麼, 在激烈的綜藝內容市場競爭壓力之下, 是什麼保持了這檔節目的生命力?

1號認為, 最核心的原因, 是《二十四小時》在95後的滲透率。 據最新騰訊QQ大資料顯示, 《二十四小時》第三季是“95後”2018年最期待綜藝第一名。 《二十四小時》正是憑藉在一眾戶外類真人秀中, 精確地抓住了95後這個成長性的收視群體, 進而贏得了市場空間。 同時, 你在第三季的《二十四小時》中, 會發現這種意圖更加明顯。

那麼, 《二十四小時3》究竟如何抓住95後觀眾?

模式足夠酷

相較於其他同類型的戶外類真人秀, 《二十四小時》有諸多“標新立異”的模式點:

其一, 首創連續劇式樣的整體概念, 以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與星星的主人的懸念設置為主線, 一季之中集集相關, 引至高潮, 最終決戰;

其二, 24小時的限時比拼,

讓節目有更強的形式感、更快的緊湊感;

其三, 注重推理、邏輯、懸念, 創造新式的綜藝玩法, 例如在本季第8期和第12期守護星和風暴星, 這種注重設計感、注重邏輯感的節目形式是區別以往形式的真人秀。

而通過以上三個重大模式點, 我們可以看到, 《二十四小時》模式的核心氣質, 便是形式感強、節奏感快、懸念感高。 而這三點, 正是最符合當下95後年輕人的內容偏好的。

一方面, 對形式感與趣味感的追求, 是每一代年輕人都會體現的審美偏向, 他們需要用更醒目的方式、更外放的表現, 呈現自我的獨特性, 這也延續到他們對內容偏好的訴求。 《二十四小時》一方面在主線上的設置、在時間上的限定、在單期中的編排, 都體現出極強的形式感的屬性,

是95後所需要的“獨特感”, 另一方面在藝人的表現力上也各有特色, 余文樂在一幫年輕人中“老男孩”的率性開放, 林志穎老被誤會卻仍然大氣的周到體貼, 胡一天看似儒雅實則聰明的個性反差, 林允形象嬌小實則戰鬥力驚人, 白敬亭是沉著冷靜又顧全大局的高智商暖男, 魏大勳是搞笑擔當又是敬業代表, 熊梓淇是擁有讓觀眾驚歎的“中華小曲庫神技”的鬼馬擔當, 他們都是95後喜聞樂見的“有趣的人”;

另一方面, 對節奏感與懸念感的追求, 亦是成長在英美劇、好萊塢內容背景下的95後所已然內化形成的觀看基因, 他們需要更強的刺激、更跌宕的劇情, 因此, 《二十四小時》注重從大框架的懸念到小單期的懸念,

正是滿足了他們的此項需求。

所以, 《二十四小時》之所以能稱為95後最期待的綜藝的第一條, 便是這是一個在模式上就讓95後認為很酷的一檔綜藝。

陣容足夠年輕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 《二十四小時》其實在嘉賓陣容上, 逐季進行了戰略轉移:

第一季的嘉賓為陳坤、徐崢、韓庚、董成鵬、尹正、吳磊, 是一個以影視圈中堅力量為主、年輕藝人為輔的核心陣容;

第二季的嘉賓為陳坤、韓庚、吳磊、大張偉、董力、周遊, 已然出現了中堅力量與年輕藝人幾乎平分秋色的陣容構成;

第三季的嘉賓為林志穎、余文樂、白敬亭、林允、魏大勳、胡一天、熊梓淇, 顯然, 格局已經變成了中堅力量牽頭、年輕藝人為主的全新格局。

第三季不但明顯加重了年輕藝人所在固定嘉賓團隊中的比重,並且在飛行嘉賓的邀請上,也幾乎清一色地邀請了年輕嘉賓。包括了安以軒、張藍心、譚松韻、婁藝瀟、鄭合惠子、孟佳、李金銘、吳映潔、王梓薇、周雨彤、李蘭迪、楊采鈺。

從這個名單中,不難分析《二十四小時3》在擇選飛行嘉賓中的考量——

其一,要在年輕觀眾群體中有較高知名度、有優質代表作,尤其是在青春偶像劇上的上佳表現、較高熱度,比如出演了《夏至未至》的鄭合惠子、出演了《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的王梓薇、出演了《無心法師2》《你好,舊時光》的李蘭迪、出演了《最好的我們》的譚松韻,無一不符合如上規律。

其二,最好飛行嘉賓與固定嘉賓之間,能夠形成基於“影視前史”的CP關係,比如,譚松韻和白敬亭共同出演過《旋風少女》,譚松韻與魏大勳一起上過《天天向上》,譚松韻與熊梓淇一起主演了《浪花一朵朵》,於是,你才看到了譚松韻來到《二十四小時》後變身團寵的喜劇性一幕;又如,鄭和惠子和白敬亭在《夏至未至》中的合作,於是,你才看到了兩人在第一集中火花不斷的精彩。由此,你也看到了,在《二十四小時》內,實則這批年輕的演員,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圈層的某種集體影響力,而《二十四小時》顯然很聰明地把這種影響力轉化成了節目的傳播力。

1號分析,這實則是《二十四小時》製作方有意而為之的一個運營策略——

在《二十四小時》這個項目的誕生之初,核心訴求是讓這檔節目能夠迅速地立起來。當此之時,選擇與中堅力量的成熟藝人合作,是能最穩妥地確保這檔節目能夠迅速獲得較高的國民度的最佳策略;

在《二十四小時》隨著第一季、第二季逐步站穩腳跟、形成品牌之後,核心訴求則是讓這檔節目能夠盡可能長效地維持節目生命力、觀眾忠實度。當此之時,選擇更年輕、更活力、更在上升期的藝人,不但能夠讓節目保持新鮮、保持活力,而且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滲透到95後的市場。而95後的市場的重要意義,一來在於他們是有較大成長空間的群體,二來亦在於他們是最願意發聲、最願意主動參與傳播的人群,他們喜歡主動參與到星星的主人的競猜、參與到相關話題的探討、參與到節目有趣的圖片、段子、短視頻的傳播,所以,你也便看到了《二十四小時3》數十次上榜即時熱搜的結果。

這便是《二十四小時》與一群藝人,互相的成就,善緣的開始。

文化足夠自信

也許與我們曾經預想有所偏差的是,95後一代,是文化尋根意識更強烈的一代。

成長在互聯網、地球村、全球化之下的中國95一代,因為能更無國界、無障礙地接受全球資訊、各國文化,反而他們需要更強大的內心支撐,定位自己是誰,自己歸屬何方,以抵禦文化衝擊、以鉚定自我認知。因此,你看到國風類的作品在95後大行其道,看到傳統文化的內容在95後開始復興,正是因為他們有更強烈的建立文化自信的需求、尋根文化底蘊的心理。

《二十四小時》之所以能夠擊中95後,恰恰是抓住了向95後進行文化輸出的兩個要點:

其一,要有文化的認同性。

首先,《二十四小時》在整個綜藝背景便高舉高打。以鄭和下西洋這一具有文化向外輸出、彰顯大國氣象的歷史背景作為節目主線,這就在潛意識中強化了95後所內在需要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每期節目中也都以中國文化項目或中外文化交流作為主線或任務。例如,首期節目便來到橫跨亞歐大陸的古老國度土耳其。土耳其是東西方文化傳播的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塞。費特希耶市長親臨節目錄製現場致辭:“歡迎浙江衛視《二十四小時》的到來,非常榮幸與你們一起互動。”又如,春節期間,嘉賓們來到馬來西亞唯一由華人管理的城市檳城,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檳城華人新春晚會,為漂泊異鄉的華人、華僑送去祖國的祝福。嘉賓與當地華人深情合唱《我的中國心》,傳遞濃濃思鄉情懷與愛國情懷。

而也許,更能激起《二十四小時》95後粉絲榮譽感與認同感的,是這一節目不但是唯一一檔走出去探尋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對國外影響的真人秀節目,三季以來堅持走遍全球,促進文化交流、弘揚傳統文化,還得到了包括土耳其文化交流獎、《人民日報》官微發文點贊、《人民日報海外版》對節目組在文化交流積極努力之上的肯定。

其二,要有文化的趣味性。

向95後的文化輸出,立意上應該高舉高打,執行上卻應該注重接近地氣、靈活有趣。《二十四小時》正是利用了遊戲、推理等趣味性手段,將文化的主題包裹在娛樂的呈現上。比如,做澳門的飲食文化,便設置競爭“蛋撻之王”繼承人的爭奪;做民間的經典文學,便設置了四組經典情侶關係、一組經典兄弟關係,通過全集的遊戲推理,找到不同的一組;做中國與馬來西亞的文化交流,用濃濃的思鄉之情與愛國情懷的新春晚會連結了海內外的華人。正是這樣進行懸念化、趣味化的處理,讓節目變成了既有95後需要的文化尋根,又有95後能夠接受的語態表達。

或許,這也是盛唐電視工作者的一種使命——致力於通過節目讓中國的95後擁有更強大的民族情懷、有更堅定的大國自信。這是一個良性的雙向迴圈——一方面,95後需要類似《二十四小時》這樣給予他們大國氣象心理感受的節目,他們追捧這類的節目,因為這類的節目讓他們感受到團結、拼搏、努力、不放棄的正能量氣息;另一方面,《二十四小時》也需要95後這樣的觀眾,因為這類的作品是會影響到國家的下一代的,所以必將拿出更好的品質,以感染下一代年輕人不忘初心、拼搏進取。

1號結語

2016-2018,《二十四小時》從第一季到第三季走過的這三年,是中國綜藝行業進一步升級的三年。伴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是對團隊創新能力、控局能力、碼盤能力、經營能力上更大的考驗。

盛唐時空,以製作中國古韻的電視綜藝著名。有意思的是,第三季的《二十四小時》最後一期節目,以盛唐之都長安(即,西安)作為收官結尾,這也寓意著結束了三季的“海上絲綢之路”之後,第四季的《二十四小時》將正式踏上“陸地絲綢之路”。

這是一個終點,亦是一個起點。

第三季不但明顯加重了年輕藝人所在固定嘉賓團隊中的比重,並且在飛行嘉賓的邀請上,也幾乎清一色地邀請了年輕嘉賓。包括了安以軒、張藍心、譚松韻、婁藝瀟、鄭合惠子、孟佳、李金銘、吳映潔、王梓薇、周雨彤、李蘭迪、楊采鈺。

從這個名單中,不難分析《二十四小時3》在擇選飛行嘉賓中的考量——

其一,要在年輕觀眾群體中有較高知名度、有優質代表作,尤其是在青春偶像劇上的上佳表現、較高熱度,比如出演了《夏至未至》的鄭合惠子、出演了《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的王梓薇、出演了《無心法師2》《你好,舊時光》的李蘭迪、出演了《最好的我們》的譚松韻,無一不符合如上規律。

其二,最好飛行嘉賓與固定嘉賓之間,能夠形成基於“影視前史”的CP關係,比如,譚松韻和白敬亭共同出演過《旋風少女》,譚松韻與魏大勳一起上過《天天向上》,譚松韻與熊梓淇一起主演了《浪花一朵朵》,於是,你才看到了譚松韻來到《二十四小時》後變身團寵的喜劇性一幕;又如,鄭和惠子和白敬亭在《夏至未至》中的合作,於是,你才看到了兩人在第一集中火花不斷的精彩。由此,你也看到了,在《二十四小時》內,實則這批年輕的演員,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圈層的某種集體影響力,而《二十四小時》顯然很聰明地把這種影響力轉化成了節目的傳播力。

1號分析,這實則是《二十四小時》製作方有意而為之的一個運營策略——

在《二十四小時》這個項目的誕生之初,核心訴求是讓這檔節目能夠迅速地立起來。當此之時,選擇與中堅力量的成熟藝人合作,是能最穩妥地確保這檔節目能夠迅速獲得較高的國民度的最佳策略;

在《二十四小時》隨著第一季、第二季逐步站穩腳跟、形成品牌之後,核心訴求則是讓這檔節目能夠盡可能長效地維持節目生命力、觀眾忠實度。當此之時,選擇更年輕、更活力、更在上升期的藝人,不但能夠讓節目保持新鮮、保持活力,而且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滲透到95後的市場。而95後的市場的重要意義,一來在於他們是有較大成長空間的群體,二來亦在於他們是最願意發聲、最願意主動參與傳播的人群,他們喜歡主動參與到星星的主人的競猜、參與到相關話題的探討、參與到節目有趣的圖片、段子、短視頻的傳播,所以,你也便看到了《二十四小時3》數十次上榜即時熱搜的結果。

這便是《二十四小時》與一群藝人,互相的成就,善緣的開始。

文化足夠自信

也許與我們曾經預想有所偏差的是,95後一代,是文化尋根意識更強烈的一代。

成長在互聯網、地球村、全球化之下的中國95一代,因為能更無國界、無障礙地接受全球資訊、各國文化,反而他們需要更強大的內心支撐,定位自己是誰,自己歸屬何方,以抵禦文化衝擊、以鉚定自我認知。因此,你看到國風類的作品在95後大行其道,看到傳統文化的內容在95後開始復興,正是因為他們有更強烈的建立文化自信的需求、尋根文化底蘊的心理。

《二十四小時》之所以能夠擊中95後,恰恰是抓住了向95後進行文化輸出的兩個要點:

其一,要有文化的認同性。

首先,《二十四小時》在整個綜藝背景便高舉高打。以鄭和下西洋這一具有文化向外輸出、彰顯大國氣象的歷史背景作為節目主線,這就在潛意識中強化了95後所內在需要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在每期節目中也都以中國文化項目或中外文化交流作為主線或任務。例如,首期節目便來到橫跨亞歐大陸的古老國度土耳其。土耳其是東西方文化傳播的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塞。費特希耶市長親臨節目錄製現場致辭:“歡迎浙江衛視《二十四小時》的到來,非常榮幸與你們一起互動。”又如,春節期間,嘉賓們來到馬來西亞唯一由華人管理的城市檳城,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檳城華人新春晚會,為漂泊異鄉的華人、華僑送去祖國的祝福。嘉賓與當地華人深情合唱《我的中國心》,傳遞濃濃思鄉情懷與愛國情懷。

而也許,更能激起《二十四小時》95後粉絲榮譽感與認同感的,是這一節目不但是唯一一檔走出去探尋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對國外影響的真人秀節目,三季以來堅持走遍全球,促進文化交流、弘揚傳統文化,還得到了包括土耳其文化交流獎、《人民日報》官微發文點贊、《人民日報海外版》對節目組在文化交流積極努力之上的肯定。

其二,要有文化的趣味性。

向95後的文化輸出,立意上應該高舉高打,執行上卻應該注重接近地氣、靈活有趣。《二十四小時》正是利用了遊戲、推理等趣味性手段,將文化的主題包裹在娛樂的呈現上。比如,做澳門的飲食文化,便設置競爭“蛋撻之王”繼承人的爭奪;做民間的經典文學,便設置了四組經典情侶關係、一組經典兄弟關係,通過全集的遊戲推理,找到不同的一組;做中國與馬來西亞的文化交流,用濃濃的思鄉之情與愛國情懷的新春晚會連結了海內外的華人。正是這樣進行懸念化、趣味化的處理,讓節目變成了既有95後需要的文化尋根,又有95後能夠接受的語態表達。

或許,這也是盛唐電視工作者的一種使命——致力於通過節目讓中國的95後擁有更強大的民族情懷、有更堅定的大國自信。這是一個良性的雙向迴圈——一方面,95後需要類似《二十四小時》這樣給予他們大國氣象心理感受的節目,他們追捧這類的節目,因為這類的節目讓他們感受到團結、拼搏、努力、不放棄的正能量氣息;另一方面,《二十四小時》也需要95後這樣的觀眾,因為這類的作品是會影響到國家的下一代的,所以必將拿出更好的品質,以感染下一代年輕人不忘初心、拼搏進取。

1號結語

2016-2018,《二十四小時》從第一季到第三季走過的這三年,是中國綜藝行業進一步升級的三年。伴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是對團隊創新能力、控局能力、碼盤能力、經營能力上更大的考驗。

盛唐時空,以製作中國古韻的電視綜藝著名。有意思的是,第三季的《二十四小時》最後一期節目,以盛唐之都長安(即,西安)作為收官結尾,這也寓意著結束了三季的“海上絲綢之路”之後,第四季的《二十四小時》將正式踏上“陸地絲綢之路”。

這是一個終點,亦是一個起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