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電視劇裡那些幸福的姐弟戀告訴你:愛你所愛,不要被年齡所限制

由孫藝珍和丁海寅主演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 正風靡國內互聯網。 孫藝珍飾演35歲大齡未婚的女主, 情場失意, 回家還得面對母親的逼婚。 轉折來自閨蜜的弟弟、丁海寅飾演的男主回國工作。 他帥氣、可愛、事業有成, 對女主溫柔、貼心、寵溺, 關鍵時候男友力展現。

“暖男弟弟”正漸漸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男性形象。

“女人, 你已經成功引起我的注意”“總有一天我會讓你愛上我”的霸道總裁正在落幕。

“姐姐, 我好想你”的“暖男弟弟”開始登場。

其在互聯網上的異軍突起, 並不是偶然現象, 事實上東亞社會的流行文化一直以來有意在打造這一類型。

早在2006 年, 一部叫《狐狸啊, 你在做什麼》的韓劇就以突破常規的戀情模式在韓國引起爭論,

這部劇由高賢廷和千正明主演, 劇中兩人的姐弟戀相差9 歲。 千正明單純清澈的眼神, 陽光燦爛的笑容, 炙熱黏人又可愛。

當時打動了許多韓國家庭主婦, 但姐弟戀還是不太被主流所接受。 之後雖然斷斷續續有姐弟戀的影視劇, 但模式仍舊是男強女弱。

但近年國內的流行文化領域, 情勢已經大大不同。 在楊冪和黃子韜主演的《談判官》中, 黃子韜飾演的謝曉飛雖然霸道、又愛吃醋——但在劇中他的“自殺式”吃醋、體溫熱牛奶、甚至翻跟頭逗女主開心, 都流露出十足的蠢萌氣質。

而林心如和陳意涵分別主演的兩部網劇《我的男孩》《幸福,

近在咫尺》, 都是姐弟戀題材, 男主角也都不再強勢, 一個呆萌, 一個護花。

“暖男弟弟”的人設走紅背後, 也是男女關係的深刻變化。 在霸道總裁階段, 女性的角色是被動的、弱勢的, 但在“暖男弟弟”階段, 女性的角色是主動的、強勢的, 這是一種性別權利的轉移。 這種轉移得以實現的現實基礎是, 職業女性越來越多。

一來, 獨立、成熟、善解人意的她們, 本身就具有足夠的魅力, 得到不同年齡層男性的青睞和追求並不意外;其次, 她們已經擺脫了通過婚姻滿足經濟的狀態, 也敢於掙脫傳統對於姐弟戀風言風語的偏見。

“ 暖男弟弟”風行的同時, 電視螢幕也被張嘉譯等大叔們霸屏了。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 張嘉譯談了好幾段老少戀。 在《急診科醫生》,他和王珞丹相差14 歲;

在《我的!體育老師》中,他和王曉晨相差18 歲;

而在前一陣熱播的《美好生活》裡,賈小朵的扮演者嶽以恩更是比張嘉譯小了整整20 歲……

對比鮮明的是,姐弟戀中女方往往是女強人,有魅力,事業有成;但“老少戀”中的“張嘉譯們”,大多處於中年危機中。比如《我的!體育老師》中,馬克離異,經濟條件一般;《美好生活》中,徐天美國創業失敗,回國後離異,心臟有問題……但大叔們的中年危機,最終都演變成了“中年愛情故事”,並且喜歡上他們的都是更為年輕可愛的小姑娘。這背後隱藏的一個無意識是:中年大叔——即便是失意的中年大叔,都是有魅力的,他們穩重,成熟,溫柔,有包容心。

反之,年齡比張嘉譯小得多的姐姐們,她們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黃金期,但她們與“弟弟”的戀情,卻總要經歷暴風驟雨。這是男權社會對女性年齡慣有的歧視與偏見。“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這樣刻板成見延續的依然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男權思維。

好在,姐姐與弟弟的戀情總是有驚無險,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的戀情風波,既是社會現狀的反映,但他們的美好結局,又是對舊有成見的一種突破。現實生活中,能夠接受姐弟戀人越來越多,姐弟戀的情形也越來越多。有調查顯示,67.0%的受訪者能接受姐弟戀。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春玲根據調研資料談到,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男小女大”的婚姻則從14.37%上升到40.13%。

可見,國產劇也並非鼓吹“姐弟戀”,而是希望更多女性擁有自由愛的權利:愛你所愛,不被年齡所限定。

文/曾于裡(文化評論人)

在《急診科醫生》,他和王珞丹相差14 歲;

在《我的!體育老師》中,他和王曉晨相差18 歲;

而在前一陣熱播的《美好生活》裡,賈小朵的扮演者嶽以恩更是比張嘉譯小了整整20 歲……

對比鮮明的是,姐弟戀中女方往往是女強人,有魅力,事業有成;但“老少戀”中的“張嘉譯們”,大多處於中年危機中。比如《我的!體育老師》中,馬克離異,經濟條件一般;《美好生活》中,徐天美國創業失敗,回國後離異,心臟有問題……但大叔們的中年危機,最終都演變成了“中年愛情故事”,並且喜歡上他們的都是更為年輕可愛的小姑娘。這背後隱藏的一個無意識是:中年大叔——即便是失意的中年大叔,都是有魅力的,他們穩重,成熟,溫柔,有包容心。

反之,年齡比張嘉譯小得多的姐姐們,她們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黃金期,但她們與“弟弟”的戀情,卻總要經歷暴風驟雨。這是男權社會對女性年齡慣有的歧視與偏見。“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這樣刻板成見延續的依然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男權思維。

好在,姐姐與弟弟的戀情總是有驚無險,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的戀情風波,既是社會現狀的反映,但他們的美好結局,又是對舊有成見的一種突破。現實生活中,能夠接受姐弟戀人越來越多,姐弟戀的情形也越來越多。有調查顯示,67.0%的受訪者能接受姐弟戀。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春玲根據調研資料談到,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男小女大”的婚姻則從14.37%上升到40.13%。

可見,國產劇也並非鼓吹“姐弟戀”,而是希望更多女性擁有自由愛的權利:愛你所愛,不被年齡所限定。

文/曾于裡(文化評論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