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化鉤沉丨福清漁溪武探花傳奇

相傳明代永樂帝年間, 福清縣萬安鄉(漁溪)上鄭村下底園出了一位武探花鄭書生。 鄭書生原來是一個文弱書生, 父親早逝, 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培養成長。 鄭書生為了不讓年邁的母親再為油鹽柴米犯愁, 跑到離家五裡外的九龍山上寺廟裡去當私塾先生。

九龍寺裡的主持是一位得道和尚, 他看到九龍寺下十三墩(村)幾乎沒有一所學堂, 善男信女個個文盲, 開口閉口都是粗言穢語, 讓他們念經誦詩更是難於上青天!故此, 他決定在寺裡辦所學堂, 免費招山下十三墩(村)村民子女來念書。 鄭書生就是第一個來應聘的先生了,

授課之餘也常常去看那得道和尚舞刀弄槍什麼的, 尤其是他看那和尚掄起八十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刀風馳電閃, 更是看得眼花繚亂。 和尚練完之後, 輕輕地把大刀插在架子上, 臉不改色, 心不跳, 氣也不喘。

九龍寺

鄭書生常懷好奇之心走上前用手去撫摸。

和尚慈眉善眼地看著他道:“有興趣玩嗎?”並鼓勵他:“練練看吧, 能文又能武, 才算是國之棟樑哩。 ”鄭書生只是笑笑, 他心裡自付:自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豈能提得起這百把斤重的大刀?

然而得道和尚卻從鄭書生眼神裡讀出他有習武的決心。 接著和尚又勉勵他:“誰也不是從娘胎裡生出來什麼都會, 不會就學吧。 ”和尚讓他先練臂力和腿力, 到山下100多米處提水上寺廟, 先半桶後一桶, 最後一下子能提兩桶水上山。 從家裡到山上來回, 原來要走一個時辰, 到後來跑著上下山, 花不到一頓飯時間。 或許, 這就是鄭書生練有所成吧。

鄭書生在寺裡白天教學生讀書, 清晨和傍晚自己練武。 冬去春來,

花開花謝, 在這位得道和尚精心指導下, 鄭書生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特別是那把青龍偃月刀, 使用起來更是出神入化。 那得道和尚覺得自己的苦心沒有白費, 自己收了這麼一個得意門生, 即把那祖傳的八十多斤重青龍偃月刀送給鄭書生作留念, 不久自己也雲遊四方去了。 據上鄭村鄭氏族譜記載, 這把八十多斤重的大刀, 一直放在下底園祖厝裡。 後來1958年大煉鐵時, 村裡完不成煉鐵任務, 就把那把大刀當作廢鐵上交了。

時光流逝, 星移斗轉。 這一年皇上要開科考試, 鄭書生與母親商量要上京考試。

兒子有這樣的雄心壯志, 做母親的夢寐以求。 老母親來到祖宗神牌前焚香跪拜, 口中念念有詞:“蒙上蒼和列祖列宗庇護, 我兒能高中文武雙狀元, 一來可以光宗耀祖, 二來我母子再也不用受苦受難了。 ”

卻說鄭書生一路趕考, 因為福清離京城太遙遠了, 他身上全無盤纏, 沿途只能靠賣書畫或街頭賣藝掙錢糊口。 等趕到京城時, 頭場武狀元爭奪戰已經結束, 幸好過兩天又要舉行榜眼和探花的殿試。

武舉選拔場景

那天晚上住在一家旅店裡,同室恰好是次日也要爭奪榜眼的江西舉子。兩位舉子一陣寒喧後,說起話來感覺非常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憾。江西舉子家道殷實,即刻叫酒保拿好酒好菜來,他倆邊飲邊切磋武藝。江西舉子愈覺得明天比武最大的對手非他莫屬,於是計上心來。他頻頻舉杯敬酒,不久就把鄭書生灌醉了不省人事。隨後叫來隨從幫忙將鄭書生抬到露天的大青石板上睡。北方的深秋已經很冷,就是鐵打的身體也敵不過寒流的襲擊,因此第二天的比武鄭書生又坐失良機!

鄭書生想起自己貪杯誤事,又想起母親和恩師的重托,第三天的探花比武,他發揮的淋漓盡致,輕而易舉地奪得武探花頭銜。正是自古雄才多磨難,紈絝子弟少英豪。

整理:郭成輝 講述:莊遠美

武舉選拔場景

那天晚上住在一家旅店裡,同室恰好是次日也要爭奪榜眼的江西舉子。兩位舉子一陣寒喧後,說起話來感覺非常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憾。江西舉子家道殷實,即刻叫酒保拿好酒好菜來,他倆邊飲邊切磋武藝。江西舉子愈覺得明天比武最大的對手非他莫屬,於是計上心來。他頻頻舉杯敬酒,不久就把鄭書生灌醉了不省人事。隨後叫來隨從幫忙將鄭書生抬到露天的大青石板上睡。北方的深秋已經很冷,就是鐵打的身體也敵不過寒流的襲擊,因此第二天的比武鄭書生又坐失良機!

鄭書生想起自己貪杯誤事,又想起母親和恩師的重托,第三天的探花比武,他發揮的淋漓盡致,輕而易舉地奪得武探花頭銜。正是自古雄才多磨難,紈絝子弟少英豪。

整理:郭成輝 講述:莊遠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