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租房住也能在家門口上好學

透過廣州市南塘大街小學教學樓四樓的窗戶, 可以看到唐詩雅的家。 那是10歲的她和父母租住的房子。

唐詩雅母親是陝西安康人,

父親是江西九江人。 4年前, 唐詩雅跟父母舉家搬遷到廣州荔灣, 房屋租賃合同簽訂, 唐詩雅順利入讀這間“家門口的學校”。

去年7月, 廣州發佈《廣州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的通知》, 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 保障租購同權。 “租購同權”概念第一次出現在我國地方政府的正式檔中。 連日來, 廣州各區陸續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細則, 在明確租戶子女可以統籌入學上達成共識。

實際上, 在此之前廣州各區已經出臺相關辦法, 保障承租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廣州作為全國改革開放較早的城市和全國流動人口較多的城市, 廣州租賃市場的發展起步較早, 尤其是在‘同權’方面,

廣州走得比較早。 所以廣州的租賃改革, 既是為了服務廣州本身的需要, 也是全國範本創建的需要。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

對於很多“新廣州人”來說, “租購同權”不是一個新提出的概念, 而是落到實處的政策, 更意味著像家一樣的歸屬感。

8年前試水租戶統籌入學

從芳村地鐵站下車, 步行30分鐘, 在南方茶葉市場中拐上好幾道彎, 才會發現隱匿在茶香深處的南塘大街小學。

位於廣州荔灣芳村的南方茶葉市場, 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茶葉集散地之一。 這裡聚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 南塘大街小學也因此聚集了一大批“茶鄉兒女”。 為此, 學校探索開設了“茶文化”課程, 建立了古色古香的茶藝室, 校園四處都洋溢著清冽生動的茶元素氣息。

“一來學校, 我就覺得特別熟悉親切。 ”黃澤熙的父親就是一名來自潮汕的茶商, 從小在茶文化的薰陶下, 學到了不少和茶有關的知識, 在學校的茶文化課上, 他可以好好地展示一番。 每天下課後, 他步行10分鐘就可以回家或者到達家裡的茶店。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帶來了文化的碰撞, 荔灣也敞開懷抱接納這些“新廣州人”。

2010年, 荔灣區小學招生統籌安排入學的物件中, 新增了符合條件的轄內租戶適齡兒童, 方案明確, 手續完備、且在租住合同有效期內的租住戶適齡子女, 該住房為適齡兒童與父母在廣州市的唯一居住地, 適齡兒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廣州市無其他獨立房產,

能提供市房管局認可的或符合有關規定的房屋租賃合同和與租住地址一致的戶口名簿, 該位址戶籍戶主與租賃人為該適齡兒童的祖輩、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的, 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學位。

2013年, 荔灣區發佈荔灣區來穗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實施辦法, 父母在試點學校對口地段居住連續滿五年、有固定住址、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來源, 子女滿6至15周歲且有學習能力可申請就讀試點學校起始年級。

這意味著, 帶上戶口名簿、租住房屋的需提供市房管局認可的租賃合同、提供房屋查詢情況(以證明所租房屋應為本人唯一居住地)等證明材料到所對應學校進行地段審核, 在滿足地段生入讀需求後, 就有機會統籌入讀地段小學。

南塘大街小學所對應的地段生不多, 大部分的學位可供外來務工子女就讀。 在黃澤熙所在的四年級2班, 僅有一位學生是地道的“老廣”, 全校80%以上的學生均來自外地。

但即便如此, 學校3個班的班額仍然滿足不了周邊地段承租人子女的就讀需求。 往年, 如果其他條件一致, 學校按照承租人到校報名審核的先後次序錄取。

去年, 廣州出臺來穗人員隨遷子女積分入學政策。 辦法明確, 來穗人員需要滿足持有在廣州市辦理的有效期內《廣東省居住證》連續滿1年、在廣州市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其中一個險種)等條件, 可按積分高低順序統籌安排公辦學位元或政府補貼的民辦學位。

有了積分入學政策, 不需要有廣州戶口,同樣可以入讀公辦學校。去年,南塘大街小學在入學摸查時瞭解到,入讀需求繼續有上漲,但因為班額沒有變,所以競爭度較往年更大。未能順利入讀的學生則由區教育局統籌入讀其他公辦學校,或者入讀有政府補貼的民辦學校,按照相關標準扣減學雜費。

積分入學“租購同權”全面推行

今年,各區積分入學辦法已經陸續出臺,租、購住房享有同等權利得到切實體現。

在荔灣,合法穩定住所的指標積分中,在荔灣區購房居住滿5年者與荔灣區合法租賃居住滿5年者,積分加分均是100分。

再如越秀區,根據相關政策申請人現居越秀區有穩定住所並已連續居住滿1年及以上的,便可申請小學或初中一年級積分制入學,最低辦理居住證滿1年是36分,最高連續滿5年及以上是180分。積分分值與是自有房產還是租房無關。

在海珠區教育局發佈的今年積分入學方案中,“租購同權”則有了更明確的落地。在今年文件中“合法穩定住所”這一指標規定,在海珠區購房居住和合法租賃居住加同等分值,最高30分。也就是說租房者無論租房時間長短,都將和購房者享有同等權利。

除了政策上的放寬,各區也在積極增加優質公辦學位供給,為更多像唐詩雅、黃澤熙父母一樣的來穗人員解決後顧之憂。

4月16日,海珠區發佈積分制入學招生計畫,今年海珠區招收積分制入學隨遷子女的小學共有37所,共計畫招生500人,學位數比去年增長125%。

去年天河區按招生計畫拿出1348個學位,解決了約50%申請人的子女入學問題。預計今年申請人數將達5000人,天河將會提供更多的公辦學位,一些學校將進行擴班。

廣州市天河區吉山小學共有594位學生,超過300個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即便有六成以上的學位均供給積分入學和租戶統籌入學,仍然無法滿足需求。校長陳康炎表示,今年的摸查結果顯示地段生人數有所增加,所以今年一年級擬擴增一個班,提供更多學位。而隨著執信中學天河校區的進駐建設,吉山小學有可能納入對口升學範圍,將來這些孩子有望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啟動積分制入學,是對“租購同權”方針的一次集中體現。而各區在同時期公佈的義務教育招生細則中,更明確了承租人子女的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在天河區的招生細則中,今年首次將承租人子女單列納入招生物件範圍,並界定了“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的概念,指在廣州市內無自有產權住房,以其租賃房屋所在地為唯一居住地,持有住建部門認可的房屋租賃合同登記備案證明的承租人的廣州市戶籍適齡子女。

從多區公佈的政策中可看到,無論是小學招生還是初中招生,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均由居住地教育指導中心根據本學區學位情況,統籌安排入讀本學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起始年級(含政府補貼學位的民辦學校),承租人子女的教育權利獲得充分保障。

新老廣州人共用發展成果

非戶籍人員可選擇積分入學,戶籍人口可申請統籌入學,房子是租的,但子女上學的機會是實實在在的,“租購同權”成為有序推進外來人員融入城市的重要方式。

對此,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房地產研究所教授陳琳深有體會,她說,“租購同權”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吸引那麼多關注目光,是因為在房價高居不下的情況下,人民群眾迫切希望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不過,在陳琳看來,各區陸續出臺細則與市民此前的期待還有一點偏差。必須看到的是,在總體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完全實現“同權”需要假以時日。接下來要更注重在彌補差距上下功夫,著力增加供應,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應、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租購同權”。

“租購同權”政策出臺後,記者觀察各地段學位房租金,並未出現明顯波動。目前廣州天河區比較好的學位房位於先烈東、天河北、體育東等地,這些地段一般都距離市中心比較近,租金一般偏高,租房的以白領居多。反觀樓市,學位房價格則更貴了。體育東路小學、南國小學等屬於珠江新城片區,房價直逼10萬元/平方米,華陽小學地段老舊的社區最低也是5萬元/平方米起步。

合富輝煌廣州區域副總經理韓偉祺認為,“租購同權”是一個很好的民生政策,使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惠及更多市民,各區的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房價是受市場供求關係、或者說樓市消化程度影響的,並不是說政策一出臺,房價就馬上有波動反映。在“租售同權”政策的推動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價確實會受到影響。

“租購同權”實現後,租房者獲得了學位等公共服務,業主的權利會不會受到影響?在各區積分入學政策實施後,一些擔憂的聲音出現。對此,廣州市來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戶籍人口或戶籍業主享受的子女入學福利,是政府根據地段來配給戶籍人員的公共服務,遵循的是地段優先原則;而租房者獲得的積分入學福利,則來自于廣州為來穗人員提供的公共服務管道,遵循的是來穗人員個人志願,積分優先原則,兩者互不衝突。

“我們參與廣州的建設,也享受廣州的發展成果,雖然我還沒有結婚生子,但是‘租購同權’的政策讓我感受到廣州將我們看做自己人,我們也可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和公共服務。”28歲的湖南人劉姿在珠江新城某金融機構上班,已經決定在廣州安家。

在很多“新廣州人”心中,包容無疑可以成為廣州的代名詞之一。近三年,廣州常住人口增量保持穩增長,分別達到42.06萬人、54.24萬人、45.49萬人。在2017年各大城市人口流入排名中,廣州位列省會城市人口吸引力首位。

這是人口“用腳投票”的結果,意味著廣州的發展潛力依然備受看好。而“租購同權”政策的出臺,無疑是給“新廣州人”在這裡落地生根注入的又一針“強心劑”。

●南方日報記者 陳芳庭 杜瑋淦

不需要有廣州戶口,同樣可以入讀公辦學校。去年,南塘大街小學在入學摸查時瞭解到,入讀需求繼續有上漲,但因為班額沒有變,所以競爭度較往年更大。未能順利入讀的學生則由區教育局統籌入讀其他公辦學校,或者入讀有政府補貼的民辦學校,按照相關標準扣減學雜費。

積分入學“租購同權”全面推行

今年,各區積分入學辦法已經陸續出臺,租、購住房享有同等權利得到切實體現。

在荔灣,合法穩定住所的指標積分中,在荔灣區購房居住滿5年者與荔灣區合法租賃居住滿5年者,積分加分均是100分。

再如越秀區,根據相關政策申請人現居越秀區有穩定住所並已連續居住滿1年及以上的,便可申請小學或初中一年級積分制入學,最低辦理居住證滿1年是36分,最高連續滿5年及以上是180分。積分分值與是自有房產還是租房無關。

在海珠區教育局發佈的今年積分入學方案中,“租購同權”則有了更明確的落地。在今年文件中“合法穩定住所”這一指標規定,在海珠區購房居住和合法租賃居住加同等分值,最高30分。也就是說租房者無論租房時間長短,都將和購房者享有同等權利。

除了政策上的放寬,各區也在積極增加優質公辦學位供給,為更多像唐詩雅、黃澤熙父母一樣的來穗人員解決後顧之憂。

4月16日,海珠區發佈積分制入學招生計畫,今年海珠區招收積分制入學隨遷子女的小學共有37所,共計畫招生500人,學位數比去年增長125%。

去年天河區按招生計畫拿出1348個學位,解決了約50%申請人的子女入學問題。預計今年申請人數將達5000人,天河將會提供更多的公辦學位,一些學校將進行擴班。

廣州市天河區吉山小學共有594位學生,超過300個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即便有六成以上的學位均供給積分入學和租戶統籌入學,仍然無法滿足需求。校長陳康炎表示,今年的摸查結果顯示地段生人數有所增加,所以今年一年級擬擴增一個班,提供更多學位。而隨著執信中學天河校區的進駐建設,吉山小學有可能納入對口升學範圍,將來這些孩子有望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啟動積分制入學,是對“租購同權”方針的一次集中體現。而各區在同時期公佈的義務教育招生細則中,更明確了承租人子女的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在天河區的招生細則中,今年首次將承租人子女單列納入招生物件範圍,並界定了“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的概念,指在廣州市內無自有產權住房,以其租賃房屋所在地為唯一居住地,持有住建部門認可的房屋租賃合同登記備案證明的承租人的廣州市戶籍適齡子女。

從多區公佈的政策中可看到,無論是小學招生還是初中招生,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均由居住地教育指導中心根據本學區學位情況,統籌安排入讀本學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起始年級(含政府補貼學位的民辦學校),承租人子女的教育權利獲得充分保障。

新老廣州人共用發展成果

非戶籍人員可選擇積分入學,戶籍人口可申請統籌入學,房子是租的,但子女上學的機會是實實在在的,“租購同權”成為有序推進外來人員融入城市的重要方式。

對此,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房地產研究所教授陳琳深有體會,她說,“租購同權”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吸引那麼多關注目光,是因為在房價高居不下的情況下,人民群眾迫切希望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不過,在陳琳看來,各區陸續出臺細則與市民此前的期待還有一點偏差。必須看到的是,在總體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完全實現“同權”需要假以時日。接下來要更注重在彌補差距上下功夫,著力增加供應,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供應、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租購同權”。

“租購同權”政策出臺後,記者觀察各地段學位房租金,並未出現明顯波動。目前廣州天河區比較好的學位房位於先烈東、天河北、體育東等地,這些地段一般都距離市中心比較近,租金一般偏高,租房的以白領居多。反觀樓市,學位房價格則更貴了。體育東路小學、南國小學等屬於珠江新城片區,房價直逼10萬元/平方米,華陽小學地段老舊的社區最低也是5萬元/平方米起步。

合富輝煌廣州區域副總經理韓偉祺認為,“租購同權”是一個很好的民生政策,使得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惠及更多市民,各區的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房價是受市場供求關係、或者說樓市消化程度影響的,並不是說政策一出臺,房價就馬上有波動反映。在“租售同權”政策的推動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價確實會受到影響。

“租購同權”實現後,租房者獲得了學位等公共服務,業主的權利會不會受到影響?在各區積分入學政策實施後,一些擔憂的聲音出現。對此,廣州市來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戶籍人口或戶籍業主享受的子女入學福利,是政府根據地段來配給戶籍人員的公共服務,遵循的是地段優先原則;而租房者獲得的積分入學福利,則來自于廣州為來穗人員提供的公共服務管道,遵循的是來穗人員個人志願,積分優先原則,兩者互不衝突。

“我們參與廣州的建設,也享受廣州的發展成果,雖然我還沒有結婚生子,但是‘租購同權’的政策讓我感受到廣州將我們看做自己人,我們也可以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和公共服務。”28歲的湖南人劉姿在珠江新城某金融機構上班,已經決定在廣州安家。

在很多“新廣州人”心中,包容無疑可以成為廣州的代名詞之一。近三年,廣州常住人口增量保持穩增長,分別達到42.06萬人、54.24萬人、45.49萬人。在2017年各大城市人口流入排名中,廣州位列省會城市人口吸引力首位。

這是人口“用腳投票”的結果,意味著廣州的發展潛力依然備受看好。而“租購同權”政策的出臺,無疑是給“新廣州人”在這裡落地生根注入的又一針“強心劑”。

●南方日報記者 陳芳庭 杜瑋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