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世界文明起源於大湘西?專家建議開發“世界上古文明之都"

中國公益線上訊 曾經提出“湖南人是日本人和韓國人祖先之一”、“日爾曼人源於上古湖湘地區”、“法國高盧人源於株洲茶陵地區”、“大禹在湘西崇山開啟夏朝”等驚世觀點的著名學者杜鋼建教授攜他的新著《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 於4月14日下午在長沙和府熬吧與眾多讀者見面, 並與其他學者嘉賓進行了“現代人起源與大湘西文明”的圓桌討論。

《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研討會部分嘉賓合影

大湘西地區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杜鋼建教授回顧了自己為什麼會從法學研究跨入對人類文明源頭的思考和追索:“30年前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法律史時, 要研究先夏和夏朝時期的法律, 研究‘夏刑’, 很多學生不解, 夏朝都不存在, 怎麼還研究夏刑?”這激發他研究法律文明必須研究其他相關的文明, 尤其要研究上古歷史。 為了探尋歷史真相、尋找歷史答案,

杜鋼建從法律史的研究轉到人類文明起源的研究領域。 他說, 最大的憲法還不是伏羲憲法、神農憲法、軒轅憲法, 而是天文曆法。 天文曆法在人類上古時期就已經被廣泛使用, 世界最早的天文探測活動發生在大湘西地區。 沒有天文曆法, 人類就無法進行社會管理和邦國交往。

他發現, 上古湖南地區特別是湖南與四川、貴州交界的大湘西地區是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湘西永州道縣的玉蟾岩文化考古、湘西懷化安江的高廟文化考古、常德澧縣的彭頭山文化考古等等都表明, 8000年以前, 農耕文明、姓氏文明、國家文明、法律文明等都源於該地區。 同時, 華夏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頭, 西方各民族來自先夏和夏朝以後華夏民族的遷徙。

華夏上古白人在不同歷史時期逐漸移民西方, 形成後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 這構成了《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的主旨。

黃河中心論是華夏文明北移的結果

這次圓桌會談還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嘉賓, 他是重慶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起源研究所所長、歷史系主任劉俊男教授。 他帶來了出版於2000年的一本書《華夏上古史研究》。 之前杜鋼建教授和劉俊男教授並不相識, 甚至也沒有看過對方的文章, 但兩書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湖湘地區, 不過劉俊男坦言:“我研究的還只是‘中國的湖南’, 中華文明起源於湖南。 而杜教授研究的是‘世界的湖南’, 世界文明起源於湖南。

20年以前, 劉俊男發現攸縣的堯山、丹水、丹陵與《山海經》記載的地名和地理位置有很多吻合之處, 故得出堯帝出生於攸縣的結論。 後來他又著文指出, 在28星宿中, 長沙星是壽星, 長沙即是古“壽丘”, 歷史記載“黃帝生於壽丘”, 就是說黃帝生於長沙。 而在長沙北面的湘陰縣有“黃陵”的地名, 可見黃帝最後也葬在湖南。 而且黃帝的妻子和很多子孫也生活在湖南。 舜帝最後也葬在湖南, 大禹其實也葬於湖南, 而“八代炎帝俱兆茶陵”, 神農炎帝的故事對於茶陵人是耳熟能詳的。 因此, 三皇五帝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湖南, 華夏文明源於湖南。 而後來的黃河中心論是華夏文明北移的結果, 是“湖南中心論”的放大版。

《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是對未來500年的期望

中南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原三一副總裁何真臨用王船山的名言“豪傑未必是聖賢, 聖賢一定是豪傑”開始他的講演。 他說, 湖南自古多出聖賢豪傑。 現在中國已經迎來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都有賴於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強大。 當今, 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已經逐漸回歸, 在所有的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重要的, 只有擁有偉大文化的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近百年來戰爭不斷、人災不斷, 其根源在西方。 目前, 能夠解決世界錯綜複雜問題的只有中國哲學。 他高度評價杜鋼建教授作為一位法學家對歷史和社會問題作出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杜教授傾盡心血寫成的揭示世界文明源頭的鴻篇巨著《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 將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強力注解,也能讓中國人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這是一個需要思想的時代,也是一個能夠誕生偉大思想的時代。“杜鋼建教授這本書對歷史的影響,可能還不是在當下,而是在未來500年。”何真臨說。

湖湘儒學高等研究中心理事長黃守愚說,古有司馬遷《五帝本紀》建構了中華大一統敘事體系,今有杜鋼建教授的《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建構世界文明大一統敘事體系。有一個前提是:信而真。從近500年的歷史來看,杜鋼建教授的學術思想屬於明朝以來家譜、民族敘事系統黃帝信仰的流脈,也是近百年來對抗西方中心論的一種“反應”。過去500年,是歐美人稱霸,書寫世界規則;未來500年,是誰書寫世界規則?中國、印度等後發國家在努力爭取權利。杜鋼建教授的這種理論反映了中國文化對於未來500年的期望。杜鋼建教授的努力建構,應當視為一種信仰,而不必視為歷史科學,信仰在於相信,科學在於懷疑。人類在這個方面,有信仰的現實需要。

“現代人出東亞”的理論與中華文化特徵吻合

中南大學黃石教授從中國文化特徵闡述了他的“現代人出東亞”的觀點:

第一、中國有聖人傳統。從伏羲、神農炎帝、軒轅黃帝,到孔子、孟子、老子等等。而非洲無此傳統。第二、中國人重道,因為聖賢的特徵是對道的興趣。中國有重道傳統,中國有道的科學論著《易經》,被現代科學逐漸證明是宇宙最深刻的道,一陰一陽之謂道。非洲無。第三、該文明應大部分時間處於領先地位,但不是所有。道與器不可兼得,器的高明有時會占上風。中國是,非洲不是。第四、這個民族應是最有資格認清自己或人類祖先的民族,為祖先正名對於他們是家族內的事,對其他人則是遠房親戚的事。中國人的祖先乃至現代人類的祖先由中國人自己首先搞懂。非洲人不是出非洲說的發明者。第五、外遷的非主流群體應有與主流對立的特徵。中國主流重道,重道的一言堂。非主流必然是對立的立場,重器和民主的思想。非洲人無道也無器。

黃石教授的“現代人出東亞”的理論,為“大湘西文明起源論”提供了某些科學的依據。

“世界文明起源於大湘西”的經濟價值:開發世界上古文明之都

平江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工委書記、主任、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宋煉鋼認為“世界文明起源於大湘西”的理論具有重大的經濟產業價值。由全球專業級權威《孤獨星球》公佈的“2018年世界性價比最高旅遊十佳目的地榜單中”,湖南是中國唯一入圍該榜十強的地區,認為湖南是一個“一直被低估的高顏值省份”。湖南有世界上最美的山水,張家界雄奇冠天下,懷化雪峰山、岳陽幕阜山、邵陽崀山、茶陵雲陽山等無不多姿多彩;湖南又有最悠久深厚的上古文明文化,山水配文化,可謂相得益彰。若湖南把上古文明的理論與文化旅遊結合起來,開發“世界上古文明之都”,上升到湖南省乃至中國文化戰略的高度,完全可以打造千億旅遊產業集群。他表示,他正在向政府相關部門彙報該建議,已引起高度重視。該創意也得到了與會學者劉俊男、杜鋼建、李書泰等人的肯定。

活動由大同思想網總編、大同思想叢書主編枕戈主持。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行易、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誰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的作者閻朝科、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肖贏謀、湖南商學院教授王佩良、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檢察長馬賢興等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談了對《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的看法,並發表了自己關於文明起源的見解。高廟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深圳德福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尤明才為本次活動發來了賀信。

將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強力注解,也能讓中國人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這是一個需要思想的時代,也是一個能夠誕生偉大思想的時代。“杜鋼建教授這本書對歷史的影響,可能還不是在當下,而是在未來500年。”何真臨說。

湖湘儒學高等研究中心理事長黃守愚說,古有司馬遷《五帝本紀》建構了中華大一統敘事體系,今有杜鋼建教授的《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建構世界文明大一統敘事體系。有一個前提是:信而真。從近500年的歷史來看,杜鋼建教授的學術思想屬於明朝以來家譜、民族敘事系統黃帝信仰的流脈,也是近百年來對抗西方中心論的一種“反應”。過去500年,是歐美人稱霸,書寫世界規則;未來500年,是誰書寫世界規則?中國、印度等後發國家在努力爭取權利。杜鋼建教授的這種理論反映了中國文化對於未來500年的期望。杜鋼建教授的努力建構,應當視為一種信仰,而不必視為歷史科學,信仰在於相信,科學在於懷疑。人類在這個方面,有信仰的現實需要。

“現代人出東亞”的理論與中華文化特徵吻合

中南大學黃石教授從中國文化特徵闡述了他的“現代人出東亞”的觀點:

第一、中國有聖人傳統。從伏羲、神農炎帝、軒轅黃帝,到孔子、孟子、老子等等。而非洲無此傳統。第二、中國人重道,因為聖賢的特徵是對道的興趣。中國有重道傳統,中國有道的科學論著《易經》,被現代科學逐漸證明是宇宙最深刻的道,一陰一陽之謂道。非洲無。第三、該文明應大部分時間處於領先地位,但不是所有。道與器不可兼得,器的高明有時會占上風。中國是,非洲不是。第四、這個民族應是最有資格認清自己或人類祖先的民族,為祖先正名對於他們是家族內的事,對其他人則是遠房親戚的事。中國人的祖先乃至現代人類的祖先由中國人自己首先搞懂。非洲人不是出非洲說的發明者。第五、外遷的非主流群體應有與主流對立的特徵。中國主流重道,重道的一言堂。非主流必然是對立的立場,重器和民主的思想。非洲人無道也無器。

黃石教授的“現代人出東亞”的理論,為“大湘西文明起源論”提供了某些科學的依據。

“世界文明起源於大湘西”的經濟價值:開發世界上古文明之都

平江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工委書記、主任、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宋煉鋼認為“世界文明起源於大湘西”的理論具有重大的經濟產業價值。由全球專業級權威《孤獨星球》公佈的“2018年世界性價比最高旅遊十佳目的地榜單中”,湖南是中國唯一入圍該榜十強的地區,認為湖南是一個“一直被低估的高顏值省份”。湖南有世界上最美的山水,張家界雄奇冠天下,懷化雪峰山、岳陽幕阜山、邵陽崀山、茶陵雲陽山等無不多姿多彩;湖南又有最悠久深厚的上古文明文化,山水配文化,可謂相得益彰。若湖南把上古文明的理論與文化旅遊結合起來,開發“世界上古文明之都”,上升到湖南省乃至中國文化戰略的高度,完全可以打造千億旅遊產業集群。他表示,他正在向政府相關部門彙報該建議,已引起高度重視。該創意也得到了與會學者劉俊男、杜鋼建、李書泰等人的肯定。

活動由大同思想網總編、大同思想叢書主編枕戈主持。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行易、張家界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泰、《誰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的作者閻朝科、湖南省伏羲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肖贏謀、湖南商學院教授王佩良、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檢察長馬賢興等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談了對《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一書的看法,並發表了自己關於文明起源的見解。高廟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深圳德福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尤明才為本次活動發來了賀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