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獨家原創】2018年澳大利亞消費電子行業預測分析報告

本報告由上海騰道獨家原創

如要轉載, 請聯繫本文作者, 否則一律舉報!

上海騰道作為一家商業資料公司, 為説明更多的外貿公司瞭解市場行情, 現免費開放相關市場和行業資料分析報告。 敬請關注!各位也可留言告訴我們希望看到什麼行業、什麼地區的行業報告, 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給大家做出呈現。

本行業報告為2018年澳大利亞電子消費行業預測分析報告。 分析調用了2012-2016年度資料, 深度闡述了澳大利亞消費電子行業進出口發展的現狀以及對2017-2021年的市場分析和預測。

一、摘要

(一)零售量銷售繼續下滑

澳大利亞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在2017年持續下滑, 連續第三年下滑。 然而, 智慧可穿戴設備, 類比活動手錶, OLED電視和無線揚聲器等類別的銷量強勁增長, 並繼續吸引消費者的興趣。 成像設備和桌上型電腦等其他類別的成交量繼續大幅下滑, 主要原因是類別成熟度,

更換週期較長以及各種其他設備的滲透率較高。 智慧手機的多功能性以及流媒體數位媒體日益普及, 將可擕式媒體播放機和視頻播放機等整個類別推到了淘汰的邊緣。 因此, 儘管有一些顯著增長的領域, 消費電子產品的總體銷售量繼續下滑。

(二)連線性將火花放回消費電子產品

在2017年, 連接帶動了澳大利亞消費電子產品的大量銷售。 在產品創新的世界中, “連接”是2017年的流行詞, 因為大多數主要品牌製造商引入了大量的連接功能, 為成熟的消費電子行業增添實際價值。 像蘋果, 谷歌和三星這樣的公司正在通過引進新技術, 轉向更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 而不是單單銷售硬體, 為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厚的關係創造機會。

消費者在方便的時候喜歡有意義的技術, 並且可以提供更加無縫的體驗。 這引發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可以涉及和利用的新型連接設備的出現。

(三)激烈的競爭從預算到中等價位的品牌製造商

大部分主要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都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 因為其主導產品的整體需求正在下降 企業和私人消費者要求越來越少, 缺乏創新或產品的必要性, 全球競爭, 成熟的消費電子市場和較低的進入門檻促成了低價品牌製造商越來越多的存在。 這些便宜的產品不應與低品質, 設計不佳的產品混淆, 這些產品使用通用的現成元件。 相比之下, 它們往往構思精巧, 製作精良, 並具有許多以前只在主流消費者所要求的旗艦產品中才能找到的高級功能和品質。

(四)迪克·史密斯百貨商店

2017年是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在澳大利亞的商店關閉以來的第一個整整一個歷年。 2017年對澳大利亞的實體零售商並不友好。 儘管電子和電器專業人員占了大部分的銷量, 但在澳大利亞的所有消費類電子產品類別中, 互聯網零售繼續保持同比增長。 零售商意識到這一趨勢, 所以正在大力投資改善其全方位管道的能力。

(五)市場成熟度將導致預測期間銷量進一步下滑

整體消費電子產品的零售量預計將在2017-2022年間繼續下滑。 儘管無線音箱等類別預計將會增長, 但這還不足以抵消電腦, 週邊設備和車載娛樂等類別的零售量下滑。 自從史蒂夫·約伯斯(Steve Jobs)推出第一款iPhone並開啟智慧手機市場以來,

已有10年的時間了, 預計這種設備的無處不在將繼續對其他一系列消費電子產品施加壓力。 然而, 預計該類別的成熟度和更換週期較長將在預測期內對智慧手機的銷售量產生負面影響。

二、關鍵趨勢和發展

(一)澳大利亞零售業前景疲軟

根據2017年7月澳大利亞統計局的零售貿易資料, 電器和電子產品的銷售仍然疲弱, 許多投資銀行分析師強調, 這些結果與2017年持續疲弱的趨勢一致。 上半年 通常歸因於房價高企和工資增長放緩, 使得該行業更容易降低家庭自主支出。 根據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的資料, 由於利率處於歷史低位, 房價接近歷史高點, 澳大利亞的家庭債務收入比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 達到了189%。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剩餘的現金用於自由支配的商品,因為他們的工資被大額抵押貸款或更高的租金所消耗。

在快速消費和社交媒體的時代,澳大利亞人在休閒娛樂“體驗”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而不是物質方面。澳大利亞的消費者,特別是千禧一代的消費者受到大量抵押貸款或租金支出的限制,因此決定花錢“做”事情而不是“擁有”事物。澳大利亞人熱衷於體驗新事物,因為這被視為在個人的幸福和幸福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使得零售商難以保持銷售增長。

前景

短期來看,前景似乎並不樂觀。由於置業成本繼續阻礙家庭消費,而薪酬增長仍是近期最低水準之一,零售業(包括電器及電子產品管道)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掙扎,長期前景也不確定。

由於缺乏全職就業,房價上漲以及工資增長疲弱,經濟復蘇緩慢,導致家庭收入停滯不前。在家庭負債水準較高的經濟環境下,大多數家庭能夠維持較高水準的自由支配,這是有疑問的。例如,千禧一代的汽車擁有率歷史性低,已經對車載娛樂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其銷售量在回顧期內下滑了53%,預計再下降44%從2017年至2022年。

(二)消費電子和家電實體店的整合以及亞馬遜即將進入澳大利亞

JB Hi-Fi於2017年繼續鞏固其在電子及電器專門零售業務的地位,透過其兩種店鋪形式擴大其產品種類及擴大JB Hi-Fi HOME店鋪網路。傳統上,公司一直很快適應新技術和消費者需求,2017年與往年沒有什麼不同。 2016年11月收購好人進一步標誌著該公司打算在電子和電器專業零售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該頻道由四大玩家主導,而JB Hi-Fi收購好人只會導致進一步整合。

前景

具有明確的戰略地位和消費者的相關零售商將繼續與亞馬遜一起成長,而其他人將被干擾者吃掉。規模較小的獨立零售商,沒有線上業務和品牌製造商,可能會從亞馬遜的成熟市場計畫中受益。儘管亞馬遜減少了所有協力廠商的銷售,但它為這些零售商和品牌製造商提供了直接與客戶打交道的機會,擴大了實體店面,並增加了網站流量到其線上網站。

(三)數位個人助理緩慢而穩定的崛起

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未來深深紮根於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AI)的發展。人工智慧方面的最新進展使得基於用戶習慣和過去行為的語音和圖像識別得到改進,從而通過先進的預測演算法進行預測並提供必要的幫助。

對於消費者來說,數位私人助理能夠清理個人的日曆,每天的排程,甚至可以記錄和轉錄演示文稿中的筆記。在這個技術驅動的時代,互聯互通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與企業互動的方式。來自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和三星等公司的數字私人助理代表了這一領域的最新前沿。這些所謂的智慧助手是設計來對普通的語言做出反應,預測下一個使用者可能需要什麼,甚至承擔基本的任務。這些數位助理中的大多數還能夠針對各種問題或命令提供直接的答案,並且旨在將其自身更深入地融入到用戶的個人和商業生活中。

數位私人助理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來與互聯家庭中的消費者服務進行互動,並且通過永遠在場和永遠有用的方式致力於成為消費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過友好的聲音和全天候的連接,集成了這些功能的設備甚至可以管理家庭功能,如家庭安全系統,關閉燈光,調節恒溫器和回答複雜的問題。

前景

消費者對智慧家居技術的接受緩慢。 原因之一是主要電器的更換週期長; 大多數戶主只會考慮在現有電器需要更換時升級到連接的電器,特別是因為這些電器通常是相當昂貴的採購。此外,許多已經擁有連接的設備的人員由於需要訪問不同的應用來控制由不同公司製造的設備以及來自不同品牌的設備不能相互通信而感到沮喪。

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資訊被這些設備採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收集和分析,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自然的反應,隱私將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儘管隱私在計算中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聚合資料的增長放大了隱私的挑戰,並可能導致許多新的無意的道德威脅。 這將導致許多消費者對採用這種新技術變得越來越謹慎。

品牌製造商正在尋求解決這些資料隱私問題,掩蓋收集到的資料中的個人資訊,匯總所有資訊,並根據每個人履行的某些標準提供答覆。製造商也越來越多地致力於建立與消費者的信任,因為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已經把隱私作為他們的主要賣點之一。 品牌廠商因處理個人資訊而獲得消費者信任將是最大的贏家。

三、市場資料

表1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額:2015年至2017年的價值

表2 NBO公司消費電子產品的份額:2013 - 2017年份額

表3:消費電子產品的預測銷售額:2020-2022年的價值

四、公司簡介

(一)Jb高保真有限公司在消費電子

戰略方向

JB Hi-Fi已經認識到電子和家電專業零售業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領域。公司繼續保持目前的產品種類,同時積極尋找能吸引消費者並推動銷售的新產品。

“好人”的收購標誌著公司打算在消費電器領域做好準備。然而,考慮到亞馬遜在消費電子領域的領先地位,預計亞馬遜即將到來的澳大利亞將給JB Hi-Fi帶來定價壓力。該公司可能會啟動一個更新的戰略,以便能夠與全球巨頭競爭。

關鍵事實

關鍵事實

運營指標

公司背景

JB Hi-Fi是澳大利亞上市的電子和電器公司。 該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具有全管道功能和不斷發展的產品陣容的折扣零售商,以迎合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電子零售。然而,在2012年,JB Hi-Fi開始將其業務多元化,包括消費電器。

JB Hi-Fi享有全國覆蓋,遍佈澳大利亞的商店。 其商店通常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等主要州。

收購好人提升了該公司在澳大利亞消費電器領域的門店數量。在2017財年,好人實現了2.6%的整體銷售增長。

互聯網戰略

JB Hi-Fi充分利用線上業務的優勢,將全國範圍內的便捷和戰略性的磚牆地點與易於流覽的網站相結合。全管道零售是公司目標的一部分,同時具有線上和實體的存在使得消費者可以選擇如何購物。這與澳大利亞其他主要電子和家電專業零售商的策略類似。

社交媒體被視為有助於建立品牌忠誠度和吸引消費者興趣的有效工具。JB Hi-Fi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Pinterest。

宣佈亞馬遜打算進入澳大利亞將有可能顯著改變零售格局。 全球電子商務巨頭在美國和英國的出現導致了小型企業加入亞馬遜的平臺,或者失業和大企業合併。同樣,預計JB Hi-Fi等重要公司將採取更具競爭力的策略,以便更好地與亞馬遜競爭。

私人標籤

該公司沒有一個整體的私人標籤策略。相反,它擁有僅在JB Hi-Fi商店銷售的狹窄品牌組合的專有權。

這些JB Hi-Fi獨家廣受澳大利亞消費者歡迎,因為它具有良好的性價比。Soniq等產品線比三星和LG等高端品牌便宜,但品質比其他預算範圍要好。

2017年零售量增長4%,銷售額達到40萬台。

私人標籤組合

競爭定位

該公司的低成本運營模式,加上廣泛的占地面積和互動網站,意味著它在電子和家電專業零售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該公司力求通過精心設計的佈局和知識淵博的友好員工確保每家商店最大限度地實現衝動採購。

2012年,JB Hi-Fi進入白色家電和家電行業,以擴大其在數十億家電市場的份額,這已經證明是成功的。該公司完成了對8.7億澳元的白色家電零售商The Good Guys的收購,標誌著它打算在消費電子和消費電器市場競爭並擴大其業務。

2016競爭位置

(二)新加坡消費電子(澳大利亞)Optus有限公司

戰略方向

資料革命是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在競爭激烈的電信市場上,Singtel Optus認識到澳大利亞消費者的喜好和參與方式正在改變。 該公司的目標是繼續改善其客戶服務,並投資於提供更好的4G移動覆蓋,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流媒體內容需求。

新加坡Optus在2017年保持澳大利亞第二大電信集團的地位。Optus將繼續推出其多頻4G網路,為包括地區和農村地區在內的更多客戶提供4G服務。Singtel Optus的核心業務是移動電信。不過,該公司正在回應澳大利亞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將傳統的電信公司模式轉變為以移動為主導的多媒體內容提供者。

自2001年以來一直是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新加坡電信)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要以Optus的名義進行交易,也通過其全資子公司Virgin Mobile進行交易,以吸引年輕使用者。

關鍵事實

關鍵事實

運營指標

競爭定位

Optus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手機和配件的銷售,固定和移動線路的訂購計畫以及移動和互聯網寬頻。

澳大利亞在移動通信領域的份額激烈。 Telstra繼續領導該國的移動通信行業,而ALDI Mobile,Kogan Mobile,Vaya Mobile和TPG等其他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則以競爭性的價格不提供僅合同模擬移動計畫,正在蠶食業內。

在競爭激烈的電信市場中,澳大利亞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使用流媒體服務,移動資料在影響服務提供者或移動計畫的選擇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更好地參與這一領域的競爭,Singtel Optus通過選定的預付費和後付費計畫推出了無數據音樂和內容流。流媒體合作夥伴包括受歡迎的Netflix,Stan,ABC IView,Spotify,iHeart Radio和Google Play。

2016年,新加坡電信繼續改善在澳大利亞地區和農村的覆蓋範圍。該公司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移動黑點計畫獲得了2640萬澳元的資金,並進一步貢獻了3640萬澳元,以增加移動連接有限地區的覆蓋面。其他創新還包括改進的線上客戶服務平臺,如實時線上聊天協助。 這些持續的投資對於澳大利亞電信業的持續轉型至關重要。

五、類別分析

(一)澳大利亞的電腦和週邊設備

競爭格局

蘋果在2017年仍然是電腦及周邊設備的領導者,零售量占比達27%。由於iPad的銷量持續下滑,公司的份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在平板電腦領域的實力,在2017年下滑了半個百分點。不過,它一直領先惠普排名第二的惠普,佔有14%的份額。

惠普(Hewlett -Packard)在2017年保持在澳大利亞外設市場的領先地位,零售量份額為18%,低於2016年的20%,這是由於零售量銷售額下降了11%。 排在第二位的佳能也拿到了18%的份額,零售量下降了3%。

總的來說,蘋果,惠普和華碩等國際廠商主宰了澳大利亞的電腦和外設。這些國際公司被公眾視為提供消費者可以信賴的高品質產品。本地球員仍然微不足道。

(二)澳大利亞的汽車娛樂

競爭格局

TomTom在2017年繼續領導車載導航,占銷售量的51%。TomTom的主導地位可以歸因於其品牌的可信度。在車載導航方面,前三名的玩家共占零售量的98%。

嵌入式媒體播放機由大型全球製造商領導,知名品牌受到高端用戶的推崇。先鋒以38%的零售量份額領先,其次是建伍,占29%。 這兩家公司在評估期間都獲得了份額。

(三)澳大利亞的音訊和電影

競爭格局

索尼在2017年仍然是澳大利亞家庭音響和影院領域的領先者,零售量銷售份額為15%。 該公司受益於廣泛的產品組合和家庭音訊領域的強大消費者。廣泛的產品選擇,特別是在音柱和無線音箱方面,使得該公司在2017年的份額增長了半個百分點。

2017年,國際廠商在澳大利亞擁有許多家庭音響和影院的領先地位。索尼,安橋,松下和雅馬哈等日本廠商由於缺乏國內公司而保持強勢地位。

(四)澳大利亞的主頁視頻

競爭格局

海信在2017年成為澳大利亞家庭視頻新領軍者,占整體零售量的16%。三星排名非常接近第二。海信在澳大利亞將預算定位到中檔消費者的戰略已經得到回報,因為其數位電視的銷售量有所增長,但數家大型品牌電視製造商的利潤卻在增加。該公司還設法擺脫了澳大利亞消費者對中國品牌電視機的較差認知。

2017年,國際製造商在澳大利亞主導家庭視頻,占銷售量的65%以上。JB Hi-Fi是本地唯一的重量級玩家,排名第三,占比12%,高於2016年的11%。

(五)澳大利亞的成像設備

競爭格局

成像設備在2017年繼續由國際公司主導,主要是日本,其中佳能,尼康,松下和索尼都是頂級品牌。這可以歸因於日本的相機製造商已經在生產高品質的設備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聲譽,使得新玩家很難進入市場。

2017年,佳能仍然是澳大利亞成像設備的領先廠商,零售量占20%。雖然該公司的份額有所增加,但這只是由於其銷售額下滑導致的整合,佳能實際上零售量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4%。

2017年,GoPro繼續領導數碼攝像機,零售量占比達到49%。然而,由於消費者目前的模式升級以及小米和SJCAM等品牌競爭的興起,公司繼續陷入困境。該公司於2016年初發起了一輪下崗,主要是因為價格過高,缺乏新產品開發,致使銷售不斷改善。該公司也正在多元化其業務,包括相機無人機。

(六)澳大利亞行動電話

競爭格局

全球範圍內,韓國科技巨頭三星(Samsung)在無數設備燒錢後,于2016年永久停止生產Galaxy Note 7智慧手機。產品可靠性是所有消費電子設備的重要方面,因此三星品牌立即遭受了消費者信心的相當大的損失。但是,這不太可能對三星的強勢品牌產生永久性的影響。 Note 7危機僅限於三星的一款產品,公司處理產品召回,解釋和提供所有未來智慧手機生產的解決方案都得到妥善處理。澳大利亞消費者很可能會很快回歸這個品牌。

澳大利亞市場幾乎沒有國內品牌和製造商。中國品牌的手機,提供中等價位的預算型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些手機往往配備了最新的功能,如指紋感測器,快速充電,延長電池壽命和更高圖元的相機,但價格遠低於三星和iPhone等高端品牌。

(七)澳大利亞可擕式玩家

競爭格局

羅技在2017年推出無線音箱,零售量份額為12%,其次是Ingram Micro Holdings和Bose,分別持有7%和4%的股份。無線音箱的單位價格的劇烈波動導致了一個高度分散的類別,其特點是一些低價位的品牌,沒有製造商佔有超過13%的份額。

亞馬遜仍然是電子閱讀器領域的領導者,零售量占比達到62%,領先第二名的科博(23%)。 亞馬遜的Kindle電子閱讀器品牌就是亞馬遜電子圖書庫龐大規模產品的代名詞。

蘋果以91%的市場份額繼續佔據可擕式媒體播放機的第一位,其次是索尼,僅為5%。 雖然零售量銷量大大低於往年,但iPod繼續作為許多年輕消費者對iOS生態系統的介紹,同時也迎合了越來越多的健身消費者尋找專用音樂設備。然而,包括心率監測器,健身跟蹤和音樂功能在內的三星Gear和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的推出繼續對可擕式媒體播放機的普及造成不利影響。

(八)澳大利亞的可穿戴電子設備

競爭格局

蘋果在2017年繼續主導智慧可穿戴設備,其零售量份額為62%,主要得益於其第二版蘋果手錶的發佈,該手錶從GPS功能和防水功能以及與耐克的聯盟中受益。公司還將自己定位為智慧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高科技健身器材生產商,意味著其打算與Fitbit等品牌製造商展開競爭。該公司首次推出的智慧可穿戴設備試圖吸引每一個需求和每一位元客戶。其第二代產品專門針對健康和健身的觀眾。這次重新關注健身將增強其對當前核心觀眾的吸引力,並鞏固其在健康和健康可穿戴電子空間中的地位。有傳聞稱,2017年下半年即將發佈的下一代Apple Watch。然而,官方發佈的新設備規格仍然非常少見,所以還有待觀察新技術將被納入下一代產品。

在評論期間,Fitbit被視為活動可穿戴設備的代名詞,在宣傳高峰時期,這一類別的聲稱帶來了健康與健身追蹤的革命。 然而,這從來沒有發生,公司和品牌在受歡迎程度上達到了一個高原。 儘管技術上的新進步超出了計數步驟和測量心率的特徵,但仍然無法解決消費者在試用期後放棄佩戴設備的問題。Fitbit的活動範圍繼續吸引著健身愛好者,除非公司開發的任何有意義的功能吸引更多的觀眾,更好地與智慧可穿戴設備進行競爭,否則活動可穿戴設備在預測期間難以保持相關性。

2017年,蘋果,Garmin和Fitbit等國際品牌廠商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這些廠商通常擁有更好的覆蓋面和更多的資金來推廣和支援他們的產品。澳大利亞沒有可穿戴電子產品的重要國內參與者。

若想要獲得原版英文或者是中英文報告分析,請後臺私信小編獲取!請關注“騰道外貿大資料”

達到了189%。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沒有剩餘的現金用於自由支配的商品,因為他們的工資被大額抵押貸款或更高的租金所消耗。

在快速消費和社交媒體的時代,澳大利亞人在休閒娛樂“體驗”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而不是物質方面。澳大利亞的消費者,特別是千禧一代的消費者受到大量抵押貸款或租金支出的限制,因此決定花錢“做”事情而不是“擁有”事物。澳大利亞人熱衷於體驗新事物,因為這被視為在個人的幸福和幸福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使得零售商難以保持銷售增長。

前景

短期來看,前景似乎並不樂觀。由於置業成本繼續阻礙家庭消費,而薪酬增長仍是近期最低水準之一,零售業(包括電器及電子產品管道)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掙扎,長期前景也不確定。

由於缺乏全職就業,房價上漲以及工資增長疲弱,經濟復蘇緩慢,導致家庭收入停滯不前。在家庭負債水準較高的經濟環境下,大多數家庭能夠維持較高水準的自由支配,這是有疑問的。例如,千禧一代的汽車擁有率歷史性低,已經對車載娛樂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其銷售量在回顧期內下滑了53%,預計再下降44%從2017年至2022年。

(二)消費電子和家電實體店的整合以及亞馬遜即將進入澳大利亞

JB Hi-Fi於2017年繼續鞏固其在電子及電器專門零售業務的地位,透過其兩種店鋪形式擴大其產品種類及擴大JB Hi-Fi HOME店鋪網路。傳統上,公司一直很快適應新技術和消費者需求,2017年與往年沒有什麼不同。 2016年11月收購好人進一步標誌著該公司打算在電子和電器專業零售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該頻道由四大玩家主導,而JB Hi-Fi收購好人只會導致進一步整合。

前景

具有明確的戰略地位和消費者的相關零售商將繼續與亞馬遜一起成長,而其他人將被干擾者吃掉。規模較小的獨立零售商,沒有線上業務和品牌製造商,可能會從亞馬遜的成熟市場計畫中受益。儘管亞馬遜減少了所有協力廠商的銷售,但它為這些零售商和品牌製造商提供了直接與客戶打交道的機會,擴大了實體店面,並增加了網站流量到其線上網站。

(三)數位個人助理緩慢而穩定的崛起

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未來深深紮根於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AI)的發展。人工智慧方面的最新進展使得基於用戶習慣和過去行為的語音和圖像識別得到改進,從而通過先進的預測演算法進行預測並提供必要的幫助。

對於消費者來說,數位私人助理能夠清理個人的日曆,每天的排程,甚至可以記錄和轉錄演示文稿中的筆記。在這個技術驅動的時代,互聯互通從根本上改變了消費者與企業互動的方式。來自蘋果,穀歌,微軟,亞馬遜和三星等公司的數字私人助理代表了這一領域的最新前沿。這些所謂的智慧助手是設計來對普通的語言做出反應,預測下一個使用者可能需要什麼,甚至承擔基本的任務。這些數位助理中的大多數還能夠針對各種問題或命令提供直接的答案,並且旨在將其自身更深入地融入到用戶的個人和商業生活中。

數位私人助理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來與互聯家庭中的消費者服務進行互動,並且通過永遠在場和永遠有用的方式致力於成為消費者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過友好的聲音和全天候的連接,集成了這些功能的設備甚至可以管理家庭功能,如家庭安全系統,關閉燈光,調節恒溫器和回答複雜的問題。

前景

消費者對智慧家居技術的接受緩慢。 原因之一是主要電器的更換週期長; 大多數戶主只會考慮在現有電器需要更換時升級到連接的電器,特別是因為這些電器通常是相當昂貴的採購。此外,許多已經擁有連接的設備的人員由於需要訪問不同的應用來控制由不同公司製造的設備以及來自不同品牌的設備不能相互通信而感到沮喪。

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資訊被這些設備採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收集和分析,以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自然的反應,隱私將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儘管隱私在計算中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聚合資料的增長放大了隱私的挑戰,並可能導致許多新的無意的道德威脅。 這將導致許多消費者對採用這種新技術變得越來越謹慎。

品牌製造商正在尋求解決這些資料隱私問題,掩蓋收集到的資料中的個人資訊,匯總所有資訊,並根據每個人履行的某些標準提供答覆。製造商也越來越多地致力於建立與消費者的信任,因為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已經把隱私作為他們的主要賣點之一。 品牌廠商因處理個人資訊而獲得消費者信任將是最大的贏家。

三、市場資料

表1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額:2015年至2017年的價值

表2 NBO公司消費電子產品的份額:2013 - 2017年份額

表3:消費電子產品的預測銷售額:2020-2022年的價值

四、公司簡介

(一)Jb高保真有限公司在消費電子

戰略方向

JB Hi-Fi已經認識到電子和家電專業零售業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領域。公司繼續保持目前的產品種類,同時積極尋找能吸引消費者並推動銷售的新產品。

“好人”的收購標誌著公司打算在消費電器領域做好準備。然而,考慮到亞馬遜在消費電子領域的領先地位,預計亞馬遜即將到來的澳大利亞將給JB Hi-Fi帶來定價壓力。該公司可能會啟動一個更新的戰略,以便能夠與全球巨頭競爭。

關鍵事實

關鍵事實

運營指標

公司背景

JB Hi-Fi是澳大利亞上市的電子和電器公司。 該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家具有全管道功能和不斷發展的產品陣容的折扣零售商,以迎合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

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電子零售。然而,在2012年,JB Hi-Fi開始將其業務多元化,包括消費電器。

JB Hi-Fi享有全國覆蓋,遍佈澳大利亞的商店。 其商店通常集中在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等主要州。

收購好人提升了該公司在澳大利亞消費電器領域的門店數量。在2017財年,好人實現了2.6%的整體銷售增長。

互聯網戰略

JB Hi-Fi充分利用線上業務的優勢,將全國範圍內的便捷和戰略性的磚牆地點與易於流覽的網站相結合。全管道零售是公司目標的一部分,同時具有線上和實體的存在使得消費者可以選擇如何購物。這與澳大利亞其他主要電子和家電專業零售商的策略類似。

社交媒體被視為有助於建立品牌忠誠度和吸引消費者興趣的有效工具。JB Hi-Fi利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Pinterest。

宣佈亞馬遜打算進入澳大利亞將有可能顯著改變零售格局。 全球電子商務巨頭在美國和英國的出現導致了小型企業加入亞馬遜的平臺,或者失業和大企業合併。同樣,預計JB Hi-Fi等重要公司將採取更具競爭力的策略,以便更好地與亞馬遜競爭。

私人標籤

該公司沒有一個整體的私人標籤策略。相反,它擁有僅在JB Hi-Fi商店銷售的狹窄品牌組合的專有權。

這些JB Hi-Fi獨家廣受澳大利亞消費者歡迎,因為它具有良好的性價比。Soniq等產品線比三星和LG等高端品牌便宜,但品質比其他預算範圍要好。

2017年零售量增長4%,銷售額達到40萬台。

私人標籤組合

競爭定位

該公司的低成本運營模式,加上廣泛的占地面積和互動網站,意味著它在電子和家電專業零售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該公司力求通過精心設計的佈局和知識淵博的友好員工確保每家商店最大限度地實現衝動採購。

2012年,JB Hi-Fi進入白色家電和家電行業,以擴大其在數十億家電市場的份額,這已經證明是成功的。該公司完成了對8.7億澳元的白色家電零售商The Good Guys的收購,標誌著它打算在消費電子和消費電器市場競爭並擴大其業務。

2016競爭位置

(二)新加坡消費電子(澳大利亞)Optus有限公司

戰略方向

資料革命是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在競爭激烈的電信市場上,Singtel Optus認識到澳大利亞消費者的喜好和參與方式正在改變。 該公司的目標是繼續改善其客戶服務,並投資於提供更好的4G移動覆蓋,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流媒體內容需求。

新加坡Optus在2017年保持澳大利亞第二大電信集團的地位。Optus將繼續推出其多頻4G網路,為包括地區和農村地區在內的更多客戶提供4G服務。Singtel Optus的核心業務是移動電信。不過,該公司正在回應澳大利亞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將傳統的電信公司模式轉變為以移動為主導的多媒體內容提供者。

自2001年以來一直是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新加坡電信)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主要以Optus的名義進行交易,也通過其全資子公司Virgin Mobile進行交易,以吸引年輕使用者。

關鍵事實

關鍵事實

運營指標

競爭定位

Optus提供廣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手機和配件的銷售,固定和移動線路的訂購計畫以及移動和互聯網寬頻。

澳大利亞在移動通信領域的份額激烈。 Telstra繼續領導該國的移動通信行業,而ALDI Mobile,Kogan Mobile,Vaya Mobile和TPG等其他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則以競爭性的價格不提供僅合同模擬移動計畫,正在蠶食業內。

在競爭激烈的電信市場中,澳大利亞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使用流媒體服務,移動資料在影響服務提供者或移動計畫的選擇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更好地參與這一領域的競爭,Singtel Optus通過選定的預付費和後付費計畫推出了無數據音樂和內容流。流媒體合作夥伴包括受歡迎的Netflix,Stan,ABC IView,Spotify,iHeart Radio和Google Play。

2016年,新加坡電信繼續改善在澳大利亞地區和農村的覆蓋範圍。該公司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移動黑點計畫獲得了2640萬澳元的資金,並進一步貢獻了3640萬澳元,以增加移動連接有限地區的覆蓋面。其他創新還包括改進的線上客戶服務平臺,如實時線上聊天協助。 這些持續的投資對於澳大利亞電信業的持續轉型至關重要。

五、類別分析

(一)澳大利亞的電腦和週邊設備

競爭格局

蘋果在2017年仍然是電腦及周邊設備的領導者,零售量占比達27%。由於iPad的銷量持續下滑,公司的份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在平板電腦領域的實力,在2017年下滑了半個百分點。不過,它一直領先惠普排名第二的惠普,佔有14%的份額。

惠普(Hewlett -Packard)在2017年保持在澳大利亞外設市場的領先地位,零售量份額為18%,低於2016年的20%,這是由於零售量銷售額下降了11%。 排在第二位的佳能也拿到了18%的份額,零售量下降了3%。

總的來說,蘋果,惠普和華碩等國際廠商主宰了澳大利亞的電腦和外設。這些國際公司被公眾視為提供消費者可以信賴的高品質產品。本地球員仍然微不足道。

(二)澳大利亞的汽車娛樂

競爭格局

TomTom在2017年繼續領導車載導航,占銷售量的51%。TomTom的主導地位可以歸因於其品牌的可信度。在車載導航方面,前三名的玩家共占零售量的98%。

嵌入式媒體播放機由大型全球製造商領導,知名品牌受到高端用戶的推崇。先鋒以38%的零售量份額領先,其次是建伍,占29%。 這兩家公司在評估期間都獲得了份額。

(三)澳大利亞的音訊和電影

競爭格局

索尼在2017年仍然是澳大利亞家庭音響和影院領域的領先者,零售量銷售份額為15%。 該公司受益於廣泛的產品組合和家庭音訊領域的強大消費者。廣泛的產品選擇,特別是在音柱和無線音箱方面,使得該公司在2017年的份額增長了半個百分點。

2017年,國際廠商在澳大利亞擁有許多家庭音響和影院的領先地位。索尼,安橋,松下和雅馬哈等日本廠商由於缺乏國內公司而保持強勢地位。

(四)澳大利亞的主頁視頻

競爭格局

海信在2017年成為澳大利亞家庭視頻新領軍者,占整體零售量的16%。三星排名非常接近第二。海信在澳大利亞將預算定位到中檔消費者的戰略已經得到回報,因為其數位電視的銷售量有所增長,但數家大型品牌電視製造商的利潤卻在增加。該公司還設法擺脫了澳大利亞消費者對中國品牌電視機的較差認知。

2017年,國際製造商在澳大利亞主導家庭視頻,占銷售量的65%以上。JB Hi-Fi是本地唯一的重量級玩家,排名第三,占比12%,高於2016年的11%。

(五)澳大利亞的成像設備

競爭格局

成像設備在2017年繼續由國際公司主導,主要是日本,其中佳能,尼康,松下和索尼都是頂級品牌。這可以歸因於日本的相機製造商已經在生產高品質的設備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聲譽,使得新玩家很難進入市場。

2017年,佳能仍然是澳大利亞成像設備的領先廠商,零售量占20%。雖然該公司的份額有所增加,但這只是由於其銷售額下滑導致的整合,佳能實際上零售量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4%。

2017年,GoPro繼續領導數碼攝像機,零售量占比達到49%。然而,由於消費者目前的模式升級以及小米和SJCAM等品牌競爭的興起,公司繼續陷入困境。該公司於2016年初發起了一輪下崗,主要是因為價格過高,缺乏新產品開發,致使銷售不斷改善。該公司也正在多元化其業務,包括相機無人機。

(六)澳大利亞行動電話

競爭格局

全球範圍內,韓國科技巨頭三星(Samsung)在無數設備燒錢後,于2016年永久停止生產Galaxy Note 7智慧手機。產品可靠性是所有消費電子設備的重要方面,因此三星品牌立即遭受了消費者信心的相當大的損失。但是,這不太可能對三星的強勢品牌產生永久性的影響。 Note 7危機僅限於三星的一款產品,公司處理產品召回,解釋和提供所有未來智慧手機生產的解決方案都得到妥善處理。澳大利亞消費者很可能會很快回歸這個品牌。

澳大利亞市場幾乎沒有國內品牌和製造商。中國品牌的手機,提供中等價位的預算型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些手機往往配備了最新的功能,如指紋感測器,快速充電,延長電池壽命和更高圖元的相機,但價格遠低於三星和iPhone等高端品牌。

(七)澳大利亞可擕式玩家

競爭格局

羅技在2017年推出無線音箱,零售量份額為12%,其次是Ingram Micro Holdings和Bose,分別持有7%和4%的股份。無線音箱的單位價格的劇烈波動導致了一個高度分散的類別,其特點是一些低價位的品牌,沒有製造商佔有超過13%的份額。

亞馬遜仍然是電子閱讀器領域的領導者,零售量占比達到62%,領先第二名的科博(23%)。 亞馬遜的Kindle電子閱讀器品牌就是亞馬遜電子圖書庫龐大規模產品的代名詞。

蘋果以91%的市場份額繼續佔據可擕式媒體播放機的第一位,其次是索尼,僅為5%。 雖然零售量銷量大大低於往年,但iPod繼續作為許多年輕消費者對iOS生態系統的介紹,同時也迎合了越來越多的健身消費者尋找專用音樂設備。然而,包括心率監測器,健身跟蹤和音樂功能在內的三星Gear和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的推出繼續對可擕式媒體播放機的普及造成不利影響。

(八)澳大利亞的可穿戴電子設備

競爭格局

蘋果在2017年繼續主導智慧可穿戴設備,其零售量份額為62%,主要得益於其第二版蘋果手錶的發佈,該手錶從GPS功能和防水功能以及與耐克的聯盟中受益。公司還將自己定位為智慧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高科技健身器材生產商,意味著其打算與Fitbit等品牌製造商展開競爭。該公司首次推出的智慧可穿戴設備試圖吸引每一個需求和每一位元客戶。其第二代產品專門針對健康和健身的觀眾。這次重新關注健身將增強其對當前核心觀眾的吸引力,並鞏固其在健康和健康可穿戴電子空間中的地位。有傳聞稱,2017年下半年即將發佈的下一代Apple Watch。然而,官方發佈的新設備規格仍然非常少見,所以還有待觀察新技術將被納入下一代產品。

在評論期間,Fitbit被視為活動可穿戴設備的代名詞,在宣傳高峰時期,這一類別的聲稱帶來了健康與健身追蹤的革命。 然而,這從來沒有發生,公司和品牌在受歡迎程度上達到了一個高原。 儘管技術上的新進步超出了計數步驟和測量心率的特徵,但仍然無法解決消費者在試用期後放棄佩戴設備的問題。Fitbit的活動範圍繼續吸引著健身愛好者,除非公司開發的任何有意義的功能吸引更多的觀眾,更好地與智慧可穿戴設備進行競爭,否則活動可穿戴設備在預測期間難以保持相關性。

2017年,蘋果,Garmin和Fitbit等國際品牌廠商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這些廠商通常擁有更好的覆蓋面和更多的資金來推廣和支援他們的產品。澳大利亞沒有可穿戴電子產品的重要國內參與者。

若想要獲得原版英文或者是中英文報告分析,請後臺私信小編獲取!請關注“騰道外貿大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