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興通訊被美國“封殺”,科創新源營收占比下滑

北京時間4月17日晚間消息, 因違反美國政府的制裁禁令, 美國商務部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出售零部件產品, 期限為7年。 此外,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對中興通訊處以3億美元罰款。 這部分罰款可暫緩支付, 主要視中興在未來7年執行協定的情況而定。

科創新源(300731.SZ)4月17日晚間公告, 公司作為中興通訊的供應商, 主要向其銷售通訊基站用防水密封類產品, 2016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來自于中興通訊的營收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4.16%、17.51%和14.17%, 呈逐期下降趨勢。

公司將密切關注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進行處罰的後續情況。

三大變數

這幾天受到美國空襲敘利亞, 以及美國對俄羅斯相關人員和機構進行經濟制裁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似乎稍有緩和。 而美國突然又再次拿出全面制裁封殺中興通訊舉措, 背後還暗藏著三大變數:

首先, 中興通訊還能夠撐多久?之前業界就預測中興通訊所受到的傷害,

將不只是短期的財務損失, 更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因為, 被美國全面封殺的中興, 將陷入無零件可買, 也無技術可支援的尷尬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興能夠撐多久?這絕對是一個大問題。

而遭受制裁之後, 中興不論在通信設備, 或者是手機產品, 都將面臨斷炊的危機, 通信設備雖可能在零元件取得一部份中國本地供應商的支持, 但緩不濟急。

而在手機產品上, 由於往後就無法拿到來自Google的安卓系統授權, 即便完全以可能可順利拿到貨的聯發科方案替代高通方案, 但少了作業系統, 或者說拿不到來自Google的GMS認證, 基本上也無法獲得市場認可, 這牽涉到的不只是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而是會讓中興連其他市場都進不去。

目前, 中興的電信設備在全球排名是第四, 占將近10%, 落後于華為、諾基亞、易利信, 而華為也在面臨中美貿易戰的陰影下, 這10%的國際市場份額恐怕只有讓諾基亞、易利信給分食。

此外, 中興手機出貨量在中國廠商之中僅排名第9名, 且超過8成是外銷, 在沒有GMS認證的情況之下, 這些外銷市場基本也等於沒了。 如果禁令真在整個七年內實施, 中興通訊的供應鏈可能會中斷。

再者, 繼中興通訊之後, 下一個目標是否是華為?相較于中興, 許多人其實更擔心美國政府下一個目標就是華為。 事實上, 早在2016年美國政府正在對中興窮追猛打之際, 在同時傳出華為也接獲傳票調查其違反禁運制裁條款的狀況,

雖然後來此一事件並未進一步升級, 但卻也足以讓人捏一把冷汗。

就在稍早之前, 主管電信網路業務的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就曾傳出將針對部份採購華為、中興電信網路設備的美國小型與地區型運營商採取動作。 限制這些運營收領取建設偏遠地區電信網路建設的相關政府補貼, 以此嚇阻美國小型地區型運營商停止向華為、中興等中國廠商採購設備。

對此, 我們認為, 中興通訊主要還是未經授權向伊朗等國出口商品和技術, 而華為一般給人印象總是中規中矩。 所以, 美國政府打壓中興、華為這二家中國跨國知名企業的可能性很大, 只是對待華為可能最多只是以國家安全為由, 遏制其進入美國本土市場腳步而已。

最後, 美國制裁之矛剌向缺芯軟肋, 貿易之戰會否升級?在中美貿易大戰引信已然點燃的此時, 不論是美國或者是中國, 看似是無關的恫嚇、或者是挑釁, 都有可能一不小心擦槍走火, 釀成一場不可收拾的貿易大戰。 我們並不否認, 美國政府對中興、華為等中國通訊企業正在展開調查, 但是貿易摩擦的升級, 加速了特朗普政府對中興通訊經濟制裁的進程。

不過, 如果說之前中美貿易摩擦, 主要是為了美國製造業回歸, 增加美國工人的就業率的話, 而這次美國制裁中興通訊, 則出於技術保密, 以及國家安全之需求。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 特朗普在咄咄逼人背後的目的, 是為了要取得更多的談判籌碼。 而在對制裁矛頭指向缺芯軟脅的中興通訊, 就是遏制中國通訊企業的崛起步伐。

本次中興通訊的禁運事件,肯定會對於通信產業衝擊較大,也敲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警鐘,自主可控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要務。我們不僅要學會適時的韜光養晦,還要從小處著力,支援本土晶片設計公司快速發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背後是萬億生意

自去年三月,中興通訊承認違法向伊朗出口美國商品和技術,並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同意繳納共計11.9億美元的罰款,以及開除、處分部分相關人員。這一長達5年的調查自奧巴馬任期內開始,在2016年3月首次披露。

據網易新聞資料,中興通訊約20%至30%的元器件由總部在美國的廠商供應,招商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分析,中興通訊需要的高速ADC/DAC、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目前暫時沒有國產晶片廠商可提供替代品。

在手機晶片以及5G研發上,中興通訊也與美國企業高通、英特爾等有深入的合作,如果禁售令生效,無疑對美國企業也將會形成重大打擊。美國光學元件生產商的股價在週一交易中普遍下跌。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總額2322億美元,超過原油2196.5億美元的進口額。多年來,積體電路與原油並列為中國最大的兩宗進口商品。

得益于國產智慧手機的快速發展,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採購國——每年超過680億美金,4500億人民幣的國內需求市場空間,未來在伺服器、雲端、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空間也極其寬廣。

但是,與之對應的尷尬現實是,2015年之前DRAM記憶體製造在中國還是空白,全球市場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壟斷。在DRAM領域,即手機裡的1G,2G,4G….記憶體,三星+海力士+美光占了全球份額的近94%,擁有壓倒性優勢。

任何一個現代資訊社會的個人或者組織,都不可能避開資訊技術的影響。因此,晶片產業的實際意義,遠比其實際的產值還要高得多。更不要說,網路安全、資料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和中國高鐵一樣,通過資本收購國際領先廠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進而自主創新,最後實現趕超。這無疑是中國晶片產業的最短捷徑,但可惜這條路已經被其他國家堵死,中國資本在國際晶片產業屢屢被打壓,寸步難行。但發展晶片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改變中國晶片產業現狀是國家意志,奪回晶片產業主導權是國家行為。

2013年7月,紫光集團向在美國上市、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展訊發出收購要約。2013年12月紫光集團成功收購展訊,收購金額17.8億美元;2013年11月,紫光向大陸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銳迪科發出9.1億美元的收購要約,2014年7月19日收購完成。在收購展訊的過程中,紫光集團得到多個政府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並且以超常規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審批環節及總額高達100億元的大規模融資。

2013年12月1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信部與北京市政府共同成立北京市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對北京乃至全國積體電路行業中的一批骨幹企業、重大專案和創新實體或平臺進行投資,基金總規模為300億元。

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投入上千億美元佈局晶片領域,試圖通過大資本扶持國內企業發展壯大從而掌握行業主導權,紫光600億建設存儲晶片工廠,未來投入300億美元主攻記憶體晶片製造;武漢集全市之力甚至湖北全省之力聯合新芯投入240億美元打造記憶體基地;福建晉華積體電路聯合聯電投入370億元發展存儲晶片;合肥投入460億元建設DRAM工廠。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今天就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公司採取出口管制的措施做出回應,發言人表示,商務部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即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中國晶片產業要趕超世界先進水準,至少要準備萬億以上的投資。還要準備面對一輪輪刺刀見紅的價格戰。可以想見,在晶片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每前進一步,對手都會拿出價格戰的殺手鐧。讓中國人的投資,還來不及變成效益就血本無虧。

持久戰,就是要經得起流血犧牲。中國高端晶片產業的發展,要有賠上十年不眨眼的魄力。當美國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的時候,我們在產業領域,一樣要投入鉅資進行大決戰。不管怎麼樣,中國人就應該支持中國自己的產業和品牌。外國的產品再好,那也是人家賺錢;而中國製造前進的每一步,才會真正地惠及中國人。

很受傷

路透社今日發表文章稱,此舉讓美國企業高通公司很受傷。作為一家美國企業,高通的業務將嚴重受到該禁令的影響,因為中興很大一部分智慧手機採用高通的晶片產品。調研公司IHS Markit資料顯示,去年中興的智慧手機出貨量為4640萬部。

另一家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調研主管尼爾·沙哈(Neil Shah)稱:“每年,中興在全球售出約4500萬部智慧手機,其中近一半使用高通晶片。按照每塊晶片平均25美元的價格,那就是約5億美元的營收。”

而科技諮詢服務公司Canalys甚至認為,65%的中興手機都採用高通晶片。

另外,對於高通而言,此次的業務損失可能還只是個開始。由於中美兩國當前的貿易關係緊張,將來高通還可能成為兩國貿易戰的重要目標。

報導稱,中興問題將給高通帶來三方面的威脅:首先是損失一個重要大客戶;其次是將賦予競爭對手機會,為中興供應晶片;另外,由於中國政府將反擊美國,高通將是重要目標。

事實上,中國兩國緊張的貿易關係已經讓高通嘗到了苦頭。路透社昨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中國正在放緩對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的審核。

但由於之前的申請期限已經到期,高通不得不撤回之前的申請,並計畫重新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申請。知情人士稱,審核的推遲可能導致高通不得不放棄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而外界又普遍認為,這筆交易對高通的未來至關重要。

以此次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祭出的制裁禁令來看,將是全面禁止美國廠商銷售、提供技術服務、甚至是技術支援,這對仍有相當大部份晶片、零部件、作業系統、軟體都與美國廠商有緊密關係的中興而言,無疑是一大重擊。

(綜合路透社、搜狐新聞、新浪新聞、獵雲網等)

就是遏制中國通訊企業的崛起步伐。

本次中興通訊的禁運事件,肯定會對於通信產業衝擊較大,也敲響了半導體產業的警鐘,自主可控不僅僅是口號,而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要務。我們不僅要學會適時的韜光養晦,還要從小處著力,支援本土晶片設計公司快速發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背後是萬億生意

自去年三月,中興通訊承認違法向伊朗出口美國商品和技術,並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同意繳納共計11.9億美元的罰款,以及開除、處分部分相關人員。這一長達5年的調查自奧巴馬任期內開始,在2016年3月首次披露。

據網易新聞資料,中興通訊約20%至30%的元器件由總部在美國的廠商供應,招商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分析,中興通訊需要的高速ADC/DAC、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目前暫時沒有國產晶片廠商可提供替代品。

在手機晶片以及5G研發上,中興通訊也與美國企業高通、英特爾等有深入的合作,如果禁售令生效,無疑對美國企業也將會形成重大打擊。美國光學元件生產商的股價在週一交易中普遍下跌。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總額2322億美元,超過原油2196.5億美元的進口額。多年來,積體電路與原油並列為中國最大的兩宗進口商品。

得益于國產智慧手機的快速發展,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採購國——每年超過680億美金,4500億人民幣的國內需求市場空間,未來在伺服器、雲端、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空間也極其寬廣。

但是,與之對應的尷尬現實是,2015年之前DRAM記憶體製造在中國還是空白,全球市場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壟斷。在DRAM領域,即手機裡的1G,2G,4G….記憶體,三星+海力士+美光占了全球份額的近94%,擁有壓倒性優勢。

任何一個現代資訊社會的個人或者組織,都不可能避開資訊技術的影響。因此,晶片產業的實際意義,遠比其實際的產值還要高得多。更不要說,網路安全、資料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和中國高鐵一樣,通過資本收購國際領先廠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進而自主創新,最後實現趕超。這無疑是中國晶片產業的最短捷徑,但可惜這條路已經被其他國家堵死,中國資本在國際晶片產業屢屢被打壓,寸步難行。但發展晶片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改變中國晶片產業現狀是國家意志,奪回晶片產業主導權是國家行為。

2013年7月,紫光集團向在美國上市、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展訊發出收購要約。2013年12月紫光集團成功收購展訊,收購金額17.8億美元;2013年11月,紫光向大陸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銳迪科發出9.1億美元的收購要約,2014年7月19日收購完成。在收購展訊的過程中,紫光集團得到多個政府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並且以超常規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審批環節及總額高達100億元的大規模融資。

2013年12月1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信部與北京市政府共同成立北京市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對北京乃至全國積體電路行業中的一批骨幹企業、重大專案和創新實體或平臺進行投資,基金總規模為300億元。

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投入上千億美元佈局晶片領域,試圖通過大資本扶持國內企業發展壯大從而掌握行業主導權,紫光600億建設存儲晶片工廠,未來投入300億美元主攻記憶體晶片製造;武漢集全市之力甚至湖北全省之力聯合新芯投入240億美元打造記憶體基地;福建晉華積體電路聯合聯電投入370億元發展存儲晶片;合肥投入460億元建設DRAM工廠。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今天就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公司採取出口管制的措施做出回應,發言人表示,商務部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即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中國晶片產業要趕超世界先進水準,至少要準備萬億以上的投資。還要準備面對一輪輪刺刀見紅的價格戰。可以想見,在晶片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每前進一步,對手都會拿出價格戰的殺手鐧。讓中國人的投資,還來不及變成效益就血本無虧。

持久戰,就是要經得起流血犧牲。中國高端晶片產業的發展,要有賠上十年不眨眼的魄力。當美國在中東地區發動戰爭的時候,我們在產業領域,一樣要投入鉅資進行大決戰。不管怎麼樣,中國人就應該支持中國自己的產業和品牌。外國的產品再好,那也是人家賺錢;而中國製造前進的每一步,才會真正地惠及中國人。

很受傷

路透社今日發表文章稱,此舉讓美國企業高通公司很受傷。作為一家美國企業,高通的業務將嚴重受到該禁令的影響,因為中興很大一部分智慧手機採用高通的晶片產品。調研公司IHS Markit資料顯示,去年中興的智慧手機出貨量為4640萬部。

另一家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調研主管尼爾·沙哈(Neil Shah)稱:“每年,中興在全球售出約4500萬部智慧手機,其中近一半使用高通晶片。按照每塊晶片平均25美元的價格,那就是約5億美元的營收。”

而科技諮詢服務公司Canalys甚至認為,65%的中興手機都採用高通晶片。

另外,對於高通而言,此次的業務損失可能還只是個開始。由於中美兩國當前的貿易關係緊張,將來高通還可能成為兩國貿易戰的重要目標。

報導稱,中興問題將給高通帶來三方面的威脅:首先是損失一個重要大客戶;其次是將賦予競爭對手機會,為中興供應晶片;另外,由於中國政府將反擊美國,高通將是重要目標。

事實上,中國兩國緊張的貿易關係已經讓高通嘗到了苦頭。路透社昨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中國正在放緩對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的審核。

但由於之前的申請期限已經到期,高通不得不撤回之前的申請,並計畫重新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申請。知情人士稱,審核的推遲可能導致高通不得不放棄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交易。而外界又普遍認為,這筆交易對高通的未來至關重要。

以此次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祭出的制裁禁令來看,將是全面禁止美國廠商銷售、提供技術服務、甚至是技術支援,這對仍有相當大部份晶片、零部件、作業系統、軟體都與美國廠商有緊密關係的中興而言,無疑是一大重擊。

(綜合路透社、搜狐新聞、新浪新聞、獵雲網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