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年內用2萬打造市值78億公司,你的同齡人告訴你做人要踏實

創業為什麼要有錢?我們沒錢, 但有能力。 在美國的時候也沒錢, 我們都能畢業回來。 更何況在香港, 回家有飯吃, 回家有地方睡。

——GOGOVAN創始人 林凱源

領航名人館——林凱源

2010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學本科畢業

2010年 創辦廣告公司BoxAD, 經營盒飯廣告業務

2013年 創辦GOGOVAN

2014年 公司業務擴展至臺灣及新加坡

2015年 公司業務擴展至中國內地及韓國

2017年 與內地58速運合併 任行政總裁

1

路邊和司機“尬聊” 積累起原始用戶

林凱源創業的開始就是林凱源和貨車司機們一個一個“尬聊”出來的。 那是2013年, 林凱源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回到香港的第三年。 因為經濟危機, 他沒能像大多數名校畢業生那樣在大機構裡找到一個職位, 而是做起了他在美國半工半讀送外賣時發現商機的往盒飯上印廣告的生意。

這樁小生意讓他意識到了在香港, 能夠順利叫到一輛麵包車送貨是件多麼費勁的事情。 傳統的召車方式就是往呼叫中心一通一通打電話, 呼叫中心不知道車在哪裡, 車不知道客人在哪裡, 客人不知道誰來接, 一番電話折騰下來, 個把小時也看不到車的影子。

林凱源和他大學時代另外兩個好友下定決心, 要做一款手機應用出來,

讓乘客知道最近的麵包車在哪裡, 讓司機知道哪裡有活兒。

那時候正是智能手機大規模普及的前夜, 大部分貨車司機手裡的手機還是只能發短信、打電話;而林凱源和他的朋友們, 既沒有做過APP, 也沒有開過貨車。

但林凱源並沒有在這些看似不可戰勝的困難面前放棄,

他們成功說服了兩位朋友加入做APP和做市場, 五個人湊出2萬塊錢。

在等待手機應用上線的三四個月裡, 他和另外兩位創始人每天早上6點起床至淩晨4點, 一個街區一個街區地到路邊去尋找第一批貨車司機用戶, 找貨車司機聊天、建立關係。 他們還深入調研市場, “你的每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你花多少時間在這裡, 哪個時間在哪裡, 有沒有兒子、老婆, 多大年齡, 你們一個月賺多少錢”等等。

到APP上線時, 林凱源已經記下來大約3000多個貨車司機的姓名電話, 差不多每一個都跟他們聊過。

四年後, 這個公司的估值已高達78億港幣, 成為了香港代表性的獨角獸初創公司。

2

“創業為什麼要有錢?”

林凱源的第一批用戶就是這樣來的, 不是我們習慣了的互聯網創業培養用戶時期的大額補貼, 而是來自貨車司機之間口口相傳的口碑和用真誠和時間換來的信任。 “那個小夥子靠譜, ”“反正這個APP是免費的。 ”

被問及為什麼不補貼用戶打開市場的時候, 林凱源回答得很乾脆,“因為沒錢啊,要是有錢我肯定補貼。”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林凱源安慰自己,“創業為什麼要有錢?我們沒錢,但有能力。在美國的時候也沒錢,我們都能畢業回來。更何況在香港,回家有飯吃,回家有地方睡。”

林凱源是幸運的,就在那兩萬塊創業基金花完、山窮水盡的時候,GOGOVAN參加一個創業比賽獲獎,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十萬塊錢。

時至今日,林凱源回憶起來也是感慨,“這就是命運了。”

3

把計程車司機變成在新加坡第一個員工

這就是命運了,公司的創立順應了時代浪潮,在智慧手機的不斷普及和確實能增加司機收入的情況下,和他聊天時還要畫在紙上才能理解什麼叫“APP”的貨車司機們也紛紛用上了智能手機。而香港本地市場的狹小,也讓公司“因禍得福”,早早進軍到其他6個國家和地區。

林凱源回憶起開發海外市場的故事如數家珍,“每一個國家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聽上去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在新加坡。林凱源人生第一次到新加坡呆了兩周,最後把他在新加坡時帶他四處轉悠、考察市場的計程車司機,變成了新加坡公司的第一個員工!

這個新加坡第一號員工一個人辦手續、租辦公室、聯繫業務,學著從0開始創造一個公司,他現在也都還在公司工作。

林凱源說他招人也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待人真誠而已。

GoGoVan和內地58速運合併,成為“陸港聯姻”互聯網企業的代表。說到合併和進軍內地,林凱源坦言,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過,最大的困難,是管理一些他不懂的事情,“最大的問題是我不懂我的問題在哪裡,因為要是我知道這個問題,我可以學習怎麼去改。”內地文化不一樣,他讓同事們告訴他,他的問題是什麼,讓他可以反思改進,但內地同事不敢向老闆提意見。

4

貨運業務以商家為主 最要緊是靠譜

GOGOVAN給林凱源帶來了蒸蒸日上的事業,但科技的發展依舊日新月異。對貨運的未來,林凱源有很多思考。

他說公司的精力現在都放在“靠譜”上,因為貨運和客運的場景不同,運人的客戶主要是散客,而運貨的大頭則是一些小商家,是B2B的。對這種長期合作的小商家來說,穩定靠譜的優質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

而未來的貨運在林凱源眼中,可能是無人駕駛+機場航站樓式的自動提取,貨車和取貨卡口對接,貨物自己就出來了,有人出來提貨,就走了。所以,他認為,未來不是不需要貨車司機,而是解放司機開車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優化配送效率上來。

5

多做事少抱怨 先把自己管好

提起少年時就要半工半讀的經歷,林凱源反而說這段經歷最大的收穫就是讓他學會了管理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怎麼去管理別人。”他說。

今天的香港社會,階級固化問題凸顯,年輕人向上流動的通道變窄。林凱源的白手起家,對類似處境的青年人自然是一段勵志故事。

林凱源中學時,他的爸爸是位裝修師傅,有一次幫別人做裝修時,別人有舊電腦送給林爸爸,林爸爸雖然不懂,但覺得也許是個值錢玩意兒,就搬回來給兒子。那一台舊電腦讓林凱源自己搗鼓著學會了修電腦。他那時候每個週末去香港的電腦零件市場淘換零件,小孩子沒錢,就請教擺攤的商家,在別人不要了的舊零件中試試有沒有能用的。在這樣執著的琢磨中,竟然給林凱源自學會了修電腦,後來同學朋友家裡有電腦壞了都來找他修。

這份性格自幼彰顯,在他半工半讀時,在他白手起家創業時,也在他勸勉今天的年輕人要少抱怨、多做事、重拾獅子山精神。

不解決問題,問題永遠都在;有夢想,就得踏踏實實用行動實現!

編輯:愛美麗、撕紙小妹

林凱源回答得很乾脆,“因為沒錢啊,要是有錢我肯定補貼。”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林凱源安慰自己,“創業為什麼要有錢?我們沒錢,但有能力。在美國的時候也沒錢,我們都能畢業回來。更何況在香港,回家有飯吃,回家有地方睡。”

林凱源是幸運的,就在那兩萬塊創業基金花完、山窮水盡的時候,GOGOVAN參加一個創業比賽獲獎,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十萬塊錢。

時至今日,林凱源回憶起來也是感慨,“這就是命運了。”

3

把計程車司機變成在新加坡第一個員工

這就是命運了,公司的創立順應了時代浪潮,在智慧手機的不斷普及和確實能增加司機收入的情況下,和他聊天時還要畫在紙上才能理解什麼叫“APP”的貨車司機們也紛紛用上了智能手機。而香港本地市場的狹小,也讓公司“因禍得福”,早早進軍到其他6個國家和地區。

林凱源回憶起開發海外市場的故事如數家珍,“每一個國家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聽上去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在新加坡。林凱源人生第一次到新加坡呆了兩周,最後把他在新加坡時帶他四處轉悠、考察市場的計程車司機,變成了新加坡公司的第一個員工!

這個新加坡第一號員工一個人辦手續、租辦公室、聯繫業務,學著從0開始創造一個公司,他現在也都還在公司工作。

林凱源說他招人也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待人真誠而已。

GoGoVan和內地58速運合併,成為“陸港聯姻”互聯網企業的代表。說到合併和進軍內地,林凱源坦言,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過,最大的困難,是管理一些他不懂的事情,“最大的問題是我不懂我的問題在哪裡,因為要是我知道這個問題,我可以學習怎麼去改。”內地文化不一樣,他讓同事們告訴他,他的問題是什麼,讓他可以反思改進,但內地同事不敢向老闆提意見。

4

貨運業務以商家為主 最要緊是靠譜

GOGOVAN給林凱源帶來了蒸蒸日上的事業,但科技的發展依舊日新月異。對貨運的未來,林凱源有很多思考。

他說公司的精力現在都放在“靠譜”上,因為貨運和客運的場景不同,運人的客戶主要是散客,而運貨的大頭則是一些小商家,是B2B的。對這種長期合作的小商家來說,穩定靠譜的優質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

而未來的貨運在林凱源眼中,可能是無人駕駛+機場航站樓式的自動提取,貨車和取貨卡口對接,貨物自己就出來了,有人出來提貨,就走了。所以,他認為,未來不是不需要貨車司機,而是解放司機開車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優化配送效率上來。

5

多做事少抱怨 先把自己管好

提起少年時就要半工半讀的經歷,林凱源反而說這段經歷最大的收穫就是讓他學會了管理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怎麼去管理別人。”他說。

今天的香港社會,階級固化問題凸顯,年輕人向上流動的通道變窄。林凱源的白手起家,對類似處境的青年人自然是一段勵志故事。

林凱源中學時,他的爸爸是位裝修師傅,有一次幫別人做裝修時,別人有舊電腦送給林爸爸,林爸爸雖然不懂,但覺得也許是個值錢玩意兒,就搬回來給兒子。那一台舊電腦讓林凱源自己搗鼓著學會了修電腦。他那時候每個週末去香港的電腦零件市場淘換零件,小孩子沒錢,就請教擺攤的商家,在別人不要了的舊零件中試試有沒有能用的。在這樣執著的琢磨中,竟然給林凱源自學會了修電腦,後來同學朋友家裡有電腦壞了都來找他修。

這份性格自幼彰顯,在他半工半讀時,在他白手起家創業時,也在他勸勉今天的年輕人要少抱怨、多做事、重拾獅子山精神。

不解決問題,問題永遠都在;有夢想,就得踏踏實實用行動實現!

編輯:愛美麗、撕紙小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