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賈冰:情與義中挖掘喜劇正能量

兩周之前剛剛落下帷幕的《歡樂喜劇人》舞臺上, 賈冰成為了最大的“黑馬”, 幾乎每場成績都是前兩名, 他一路所向披靡, 最終奪得了節目的總冠軍。

觀眾們親切地叫他“搞笑萌叔”, 更有人稱他是下一個“喜劇之王”。 得此稱號, 也許這不僅僅是因為賈冰曾在《笑傲江湖》和2018年春晚中的不俗表現, 更因為他的喜劇表演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豐富的“包袱”加上深刻的立意, 總能讓觀眾在開心過後留下思考。 賈冰說:“我的團隊和我想做新時代的小品, 絕不僅僅只為搞笑。 做喜劇要有喜劇的擔當。 ”

“我是當兵的東北人”

《歡樂喜劇人》中賈冰團隊的婁辰導演用“十分有人格魅力”來形容賈冰, 賈冰聽了只是笑笑, 謙虛道:“我哪裡有人格魅力, 我就是能‘忽悠’。 ”總決賽中, 他用一段搞笑又感人的芳華故事, 紀念自己當兵時在文工團的美好歲月。 賈冰覺得, 東北人身上特有的樂觀天性和自己當兵的經歷,

是構成自己“人格魅力”的主要因素。

1980年生人的賈冰已經從藝18年, 是一名國家一級演員。 “我其實是初中學歷。 ”賈冰坦誠地說道, “我的父母都是老師, 家裡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 但是也是‘雙職工’家庭。 父母為人很好, 同事和學生對他們都非常尊重。

在我的印象中, 父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就是可惜我這個兒子不爭氣。 ”賈冰說, 自己學習不好, 中考三科總共考了120多分, 語文就占了110多, 數學和外語完全不會。 偏偏“別人家的孩子”都個頂個兒的爭氣, 自己不希望父母抬不起頭, 所以他決定去當兵。 “當兵離開家的那天我對我媽說, 媽你放心, 不闖出一片天我就不回來。 ”

1997年, 賈冰走入了新兵連。 “人生中對我最重要的兩個3個月, 一個是新兵連的3個月, 一個是參加《歡樂喜劇人》的3個月。 一個決定了我的命運, 一個成就了我的命運。 ”賈冰說。 雖然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氣, 但極高的訓練強度還是讓他泄了氣。 “我只記得每天都是往一個山頭沖啊……下!沖啊……下!還要跑很多個5公里。

當時, 我們都盼望著有機會能摸到槍, 終於摸到槍之後, 我們只練習瞄靶, 讓我回想起在家犯錯之後我媽懲罰我跪在地上, 雙手舉起來的感覺。 ”賈冰幽默地回憶道。

“後來, 我就想動點小聰明。 ”賈冰和家裡的親戚學寫過美術字, 現在流行的各種陰影字, 當時賈冰就玩得轉。 “於是有一天我就故意‘炫’我的美術字, 恰好被領導看到了, 於是我就被安排在中隊出了一期黑板報。 ”賈冰形容這次壁報自己“老認真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 這次壁報果然成了新兵中隊最漂亮的黑板報。 有了這個技能, 賈冰又有機會去營部出版報。“恰逢有一次文工團要來慰問新兵搞聯歡會,我也想去報名參加表演節目。當時,我決定要去唱一首《小白楊》。”那一次,本來自信滿滿的賈冰遇到了一個也要表演節目的老鄉,“他排在我之前,用專業美聲唱了一首《小白楊》,於是我馬上跟宣傳部長說,我想換個節目明天再來。”部長同意之後,賈冰用一天時間突擊寫了一個小品劇本,拉上新兵連的副班長一起研究了一整天,在第二天的節目審查中順利通過。“文工團和新兵一起聯歡的時候,我們的節目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我在部隊裡一下就火了。當時,文工團團長來找我希望我加入文工團,我就答應了。”

加入了文工團的賈冰如魚得水,曾經代表南京軍區參加全軍文藝匯演的他,共出演了3個節目,這3個節目分別獲得全軍一、二、三等獎。當兵8年期間,他共獲得過4個三等功1個二等功,以及數年優秀班長。到了退伍時,賈冰已經是一個二級士官了。

在35歲提前完成目標

對於自己今天的成就,賈冰大大咧咧地說自己只是“命好”。然而,人們都知道這是長時間的沉澱與積累,更是付出了數倍努力才得來的成績。

退伍之後,賈冰通過外省人才引進,來到了浙江曲藝雜技總團。他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個的“5年計畫”:“我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到55歲時需要達成的目標:成為國家一級演員、拿一個我所從事行業業內的最高獎項、在單位裡能夠成為一名處級幹部。”結果在35歲時,賈冰就提前完成了這些目標,這樣一來,他卻又有了一些苦惱。

“我總是覺得自己德不配位,剛剛進團的時候,突然同事們要到我的辦公室裡向我彙報工作、讓我簽文件,是很不適應的。人的變化往往就在一瞬間,那些比我年長一二十歲的前輩叫我領導,讓我覺得有些彆扭。但是在另一方面,我開始正視我自己,既然我是一名演員出身,我就想在演員這個行業做出一點名堂來。”於是,提前完成了目標的賈冰決定要“自己給自己幹”。2016年下半年,賈冰參加了第三季《笑傲江湖》節目,並在2017年4月決定辭職。 後來,賈冰又出現在《笑聲傳奇》的舞臺上並獲得了第一季的總冠軍。

與賈冰相識於《笑傲江湖》節目的婁辰說,“我認為從事喜劇這一行,不會有短時期突然‘躥紅’的,只要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喜劇人,都是有一定的前期積澱,他們都是自己演了很多年、碰到機會、然後成功,這才是順理成章的。喜劇這個行業講究的是分寸和節奏,不是誰都能把握,只有通過累積才能知道觀眾想要的是什麼。” 婁辰說,賈冰給自己看過他曾經編寫小品的劇本,“就算在團裡當領導,賈冰也是要自己出作品的。很多作品的編劇、導演和演員3欄都寫著賈冰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演員被觀眾認可,他成功是有道理的。”

今年的央視春晚,賈冰與蔡明、潘長江合作了小品《學車》,他扮演的“教練”蠢萌可愛,一度被網友做成表情包在網路流傳。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賈冰仍然心有餘悸:“太緊張了,從來沒這麼緊張過。上臺前還不覺得緊張,然而主持人報完幕之後,我緊張得腿都在發抖。”籌備春晚期間,也是賈冰“過度勞累”的一段時間,一邊參加兩個春晚小品的審核,一邊準備《歡樂喜劇人》的節目,他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春晚作品的臺詞改了24稿,蔡明和潘長江老師非常敬業,臺詞都要精確到字,白天的彩排結束,我會繼續加入團隊的創作中,每天都是濃茶一杯,強打精神。” 賈冰回憶道。而婁辰也非常有感觸,他說:“很多喜劇的製作主要依賴於編創團隊,前期什麼都要準備好,然後再叫演員來演。但是賈冰不一樣,即便是在非常勞累的情況下,他還是會和我們一起交流、碰撞、思考該怎麼抖包袱,一直和編創團隊在一起。”

喜劇人讓喜劇有力量

“喜劇人和喜劇演員是兩個概念,喜劇人把喜劇當成了生命去維護,而喜劇演員只是一個職業,他所要做的只是維護這個職業從而維持生活。”而賈冰把自己定義為“喜劇人”。

在《歡樂喜劇人》中,從專車司機、農民工到鄉村教師,再到外賣小哥……在婁辰導演和團隊其他成員的合作之下,賈冰在小品中扮演了各式各樣的“小人物”。在所有的作品中,賈冰最滿意《送外賣》和《愛的專車》。

“外賣小哥的作品來源於大家磨合劇本期間的真人真事,我們人多,就點了很多外賣。等外賣送來的時候,看見小哥拎著好多打包的飯盒,累得夠嗆。”賈冰和外賣小哥聊了起來,“跟他一聊,就把他聊哭了,我問他最想要的是什麼,他說,很簡單,其實就是一句辛苦了,當然再給個好評就更好了,倒不是因為能獎勵他們多少錢,而是一種肯定和榮譽。”後來,賈冰把這個外賣小哥請到了《歡樂喜劇人》的舞臺,讓他感到驕傲的是,該節目播出之後,某外賣平臺的好評量激增。

“有人覺得做喜劇只要把歡樂傳遞給大家就行了,但我覺得歡樂也是有價值觀的。我希望作品能傳達出正能量,引起一些共鳴,我想要為我所看到的這些人發聲,這才應該是文藝作品應該有的重量。小品不一定要煽情,我們的作品到了舞臺上一定要有內涵和意義,要有擔當,有文藝作品的力量。”賈冰說,每一個作品成型之前,團隊會在一起討論出一個立意,“前面讓觀眾笑起來,後面讓觀眾沉浸下來有所思考。這幾年喜劇節目太多,喜劇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形式,讓大家覺得看著好玩,不過難免有一些審美疲勞。老一輩喜劇大師塑造的都是小人物,我們希望能夠‘回歸’做回了小品,讓大家回想起一年看一次春晚節目的感覺。”

在採訪中,賈冰不止一次提到團隊的重要性。婁辰告訴記者,“現在團隊裡的很多演員都是賈冰十幾年的老戰友,賈冰一招呼,他們一呼百應,第二天所有人都來到了北京。這些‘老大哥’都非常認真,每一期小品需要的演員都不同,有人也許根本排不上戲,但是他們還是跟著我們一起熬夜,敬業又認真。”

《歡樂喜劇人》的冠軍只是賈冰的一個起點,他還有更大的目標,“所有和喜劇相關的——電影、電視、脫口秀我都想嘗試。拍攝喜劇電影的話,不需要做大成本大投資,把內容做好,無論到了哪個階段,我始終會堅持做有內容、有意義的作品。”

賈冰又有機會去營部出版報。“恰逢有一次文工團要來慰問新兵搞聯歡會,我也想去報名參加表演節目。當時,我決定要去唱一首《小白楊》。”那一次,本來自信滿滿的賈冰遇到了一個也要表演節目的老鄉,“他排在我之前,用專業美聲唱了一首《小白楊》,於是我馬上跟宣傳部長說,我想換個節目明天再來。”部長同意之後,賈冰用一天時間突擊寫了一個小品劇本,拉上新兵連的副班長一起研究了一整天,在第二天的節目審查中順利通過。“文工團和新兵一起聯歡的時候,我們的節目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我在部隊裡一下就火了。當時,文工團團長來找我希望我加入文工團,我就答應了。”

加入了文工團的賈冰如魚得水,曾經代表南京軍區參加全軍文藝匯演的他,共出演了3個節目,這3個節目分別獲得全軍一、二、三等獎。當兵8年期間,他共獲得過4個三等功1個二等功,以及數年優秀班長。到了退伍時,賈冰已經是一個二級士官了。

在35歲提前完成目標

對於自己今天的成就,賈冰大大咧咧地說自己只是“命好”。然而,人們都知道這是長時間的沉澱與積累,更是付出了數倍努力才得來的成績。

退伍之後,賈冰通過外省人才引進,來到了浙江曲藝雜技總團。他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個的“5年計畫”:“我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到55歲時需要達成的目標:成為國家一級演員、拿一個我所從事行業業內的最高獎項、在單位裡能夠成為一名處級幹部。”結果在35歲時,賈冰就提前完成了這些目標,這樣一來,他卻又有了一些苦惱。

“我總是覺得自己德不配位,剛剛進團的時候,突然同事們要到我的辦公室裡向我彙報工作、讓我簽文件,是很不適應的。人的變化往往就在一瞬間,那些比我年長一二十歲的前輩叫我領導,讓我覺得有些彆扭。但是在另一方面,我開始正視我自己,既然我是一名演員出身,我就想在演員這個行業做出一點名堂來。”於是,提前完成了目標的賈冰決定要“自己給自己幹”。2016年下半年,賈冰參加了第三季《笑傲江湖》節目,並在2017年4月決定辭職。 後來,賈冰又出現在《笑聲傳奇》的舞臺上並獲得了第一季的總冠軍。

與賈冰相識於《笑傲江湖》節目的婁辰說,“我認為從事喜劇這一行,不會有短時期突然‘躥紅’的,只要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喜劇人,都是有一定的前期積澱,他們都是自己演了很多年、碰到機會、然後成功,這才是順理成章的。喜劇這個行業講究的是分寸和節奏,不是誰都能把握,只有通過累積才能知道觀眾想要的是什麼。” 婁辰說,賈冰給自己看過他曾經編寫小品的劇本,“就算在團裡當領導,賈冰也是要自己出作品的。很多作品的編劇、導演和演員3欄都寫著賈冰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演員被觀眾認可,他成功是有道理的。”

今年的央視春晚,賈冰與蔡明、潘長江合作了小品《學車》,他扮演的“教練”蠢萌可愛,一度被網友做成表情包在網路流傳。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賈冰仍然心有餘悸:“太緊張了,從來沒這麼緊張過。上臺前還不覺得緊張,然而主持人報完幕之後,我緊張得腿都在發抖。”籌備春晚期間,也是賈冰“過度勞累”的一段時間,一邊參加兩個春晚小品的審核,一邊準備《歡樂喜劇人》的節目,他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春晚作品的臺詞改了24稿,蔡明和潘長江老師非常敬業,臺詞都要精確到字,白天的彩排結束,我會繼續加入團隊的創作中,每天都是濃茶一杯,強打精神。” 賈冰回憶道。而婁辰也非常有感觸,他說:“很多喜劇的製作主要依賴於編創團隊,前期什麼都要準備好,然後再叫演員來演。但是賈冰不一樣,即便是在非常勞累的情況下,他還是會和我們一起交流、碰撞、思考該怎麼抖包袱,一直和編創團隊在一起。”

喜劇人讓喜劇有力量

“喜劇人和喜劇演員是兩個概念,喜劇人把喜劇當成了生命去維護,而喜劇演員只是一個職業,他所要做的只是維護這個職業從而維持生活。”而賈冰把自己定義為“喜劇人”。

在《歡樂喜劇人》中,從專車司機、農民工到鄉村教師,再到外賣小哥……在婁辰導演和團隊其他成員的合作之下,賈冰在小品中扮演了各式各樣的“小人物”。在所有的作品中,賈冰最滿意《送外賣》和《愛的專車》。

“外賣小哥的作品來源於大家磨合劇本期間的真人真事,我們人多,就點了很多外賣。等外賣送來的時候,看見小哥拎著好多打包的飯盒,累得夠嗆。”賈冰和外賣小哥聊了起來,“跟他一聊,就把他聊哭了,我問他最想要的是什麼,他說,很簡單,其實就是一句辛苦了,當然再給個好評就更好了,倒不是因為能獎勵他們多少錢,而是一種肯定和榮譽。”後來,賈冰把這個外賣小哥請到了《歡樂喜劇人》的舞臺,讓他感到驕傲的是,該節目播出之後,某外賣平臺的好評量激增。

“有人覺得做喜劇只要把歡樂傳遞給大家就行了,但我覺得歡樂也是有價值觀的。我希望作品能傳達出正能量,引起一些共鳴,我想要為我所看到的這些人發聲,這才應該是文藝作品應該有的重量。小品不一定要煽情,我們的作品到了舞臺上一定要有內涵和意義,要有擔當,有文藝作品的力量。”賈冰說,每一個作品成型之前,團隊會在一起討論出一個立意,“前面讓觀眾笑起來,後面讓觀眾沉浸下來有所思考。這幾年喜劇節目太多,喜劇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形式,讓大家覺得看著好玩,不過難免有一些審美疲勞。老一輩喜劇大師塑造的都是小人物,我們希望能夠‘回歸’做回了小品,讓大家回想起一年看一次春晚節目的感覺。”

在採訪中,賈冰不止一次提到團隊的重要性。婁辰告訴記者,“現在團隊裡的很多演員都是賈冰十幾年的老戰友,賈冰一招呼,他們一呼百應,第二天所有人都來到了北京。這些‘老大哥’都非常認真,每一期小品需要的演員都不同,有人也許根本排不上戲,但是他們還是跟著我們一起熬夜,敬業又認真。”

《歡樂喜劇人》的冠軍只是賈冰的一個起點,他還有更大的目標,“所有和喜劇相關的——電影、電視、脫口秀我都想嘗試。拍攝喜劇電影的話,不需要做大成本大投資,把內容做好,無論到了哪個階段,我始終會堅持做有內容、有意義的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