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電池巨頭沃特瑪深陷資金危局 創始人錯判市場環境

2016年2月, 當沃特瑪作價52億元售予堅瑞沃能實現A股上市時, 其創始人李瑤絕對不會預想到, 兩年後的今天, 公司的財務狀況竟會讓自己“淹到了眉毛”。

眼下形勢急轉得確實太快, 此前沃特瑪還是比肩寧德時代、比亞迪的動力電池“黑馬企業”, 一年營收增長逾160%, 堪稱資本市場上的業績神話, 而自從4月1日公告公司債務違約的半個月裡, 所有的一切均如倒下的多米諾骨牌般引發了連鎖效應。

堅瑞沃能公告顯示, 4月2日, 沃特瑪名下的13個銀行帳戶被法院凍結, 及至4月12日, 凍結帳戶再增加8個, 合計凍結金額為6332萬元。 此外, 繼3月27日李瑤質押的330333720股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之後, 沃特瑪上市公司堅瑞沃能董事長郭鴻寶及李瑤在被多家證券公司要求提前回購質押股票之下, 補充質押了更多股票, 而4月12日的最新公告顯示, 一旦郭鴻寶質押的股票全部被違約處置完,

將危及其實質控制人的地位。

在資本市場方面, 4月9日, 堅瑞沃能在宣佈進行違約債務重組的同時, 還收到了公司合計持股5%以上股東童新建、童建明、霍建華、孫喜生合計占比1.27%的減持計畫告知函。 而更為明顯的是, 自4月2日複牌以來, 堅瑞沃能股價連續4日跌停, 截至發稿當日, 市值蒸發逾70億元。

即便李瑤和郭鴻寶已經開始正面回應和應對這次危機, 但資金鏈承壓引發的餘震似乎還將在沃特瑪及其母公司堅瑞沃能中持續。 不過, 從公司包括沃特瑪副總裁、堅瑞沃能總經理秘書鐘孟光和李瑤接受多家媒體的採訪中來看, 其依然想要向市場傳達一個積極的信號:公司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對於市場環境的錯判, 而短期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將會試圖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人、拓展開發儲能來解決。

4月16日, 時代週報記者致電李瑤和鐘孟光, 希望瞭解目前公司在資金方面的解決情況, 但均未能接通。 堅瑞沃能一位投資者事業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在償還債務方面, 目前首要的是解決應付票據, 其中在與供應商協商方面進展得還不錯, 而銀行方面的應付票據, 也在按部進行, 希望能夠展期償還。

此外, 該人士表示, 公司近日與投資者交流時提及的—今年將上線三元鋰電池生產線的計畫, 其實是公司此前的規劃, 但該規劃是否如期進行, 尚未能確定, “目前我們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解決債務問題上”。

無論事態最終如何發展, 現在回頭來看, 一個動力電池行業中的“明星企業”,

從“崛起”和“瀕危”, 總能夠帶給行業諸多思考。

[#分頁標題#]

業績神話背後的現金承壓

近幾年來, 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動力電池行業也隨之進入高速增長期, 國內逐漸衍化形成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和沃特瑪等幾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

不同于目前尚在IPO的寧德時代和誕生成長於比亞迪集團內部的比亞迪電池事業部, 沃特瑪的崛起之路要從2016年年初的一場收購談起。

2016年2月, 當時還未改名為堅瑞沃能的堅瑞消防發佈公告宣佈, 公司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 向沃特瑪的全部股東收購其持有的公司100%股權, 交易對價為52億元, 沃特瑪的身價也由當時僅逾9億元的淨資產金額暴增六倍。

這場震驚行業的並購被當時的業內稱之為“蛇吞象”。 據瞭解, 成立於2002年的沃特瑪, 是國內最早成功研發磷酸鐵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源、儲能系統解決方案並率先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批量應用的動力鋰電池企業之一, 在收購前的一個完整財年, 其營收達到26.42億元, 而2015年陷於消防設備生產銷售業務虧損的堅瑞消防, 其營收僅為5.81億元。

除了尋求新業務增長點以外, 堅瑞消防高價並購沃特瑪所看重的, 是其身處於新能源汽車風口的潛力價值。 據悉, 按照並購協議, 沃特瑪的創始人李瑤作為業績承諾的補償義務人, 自2016年1月1日起, 沃特瑪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12月31日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累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035億元、9.09億元、15.180億元。

由此,兩者的牽手開啟了屬於堅瑞沃能的高光時刻。

堅瑞沃能的年報及沃特瑪於2016年的審計報告顯示,完成並購後的沃特瑪迅猛發展,其營業收入由2014年的7.45億元和2015年的26.42億元,在2016年擴大到了38.19億元,並在2017年突破百億門檻,達到101.81億元,2016年和2017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44.54%和166.6%。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沃特瑪電池裝機總量躋身全球前四強,2017年全年穩居國內前三強,排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後,亮麗的成績一時之間使得沃特瑪成為備受行業關注的焦點。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沃特瑪卻隱藏“危機”。早在2016年沃特瑪併入堅瑞沃能首份年報的風險提示中,母公司就指出,由於2016年下半年沃特瑪業務增長迅速,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和原料的採購,公司的應付借款、應付票據和短期借款等隨著增加,沃特瑪的在產負債率顯著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均值。而其原因,一是沃特瑪是非上市公司,其通過股權融資的能力有限,主要依賴債務融資管道籌集資金,二是沃特瑪的負債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

截至2016 年末,沃特瑪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78.54%。其中,短期借款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18.19%,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53.23%,而前述三項內容合計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71.42%,構成了負債的主要內容。

在此之外,隨著沃特瑪業務量持續增長,導致公司的應收賬款也大幅增長,截至2016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淨額為468039.94萬元,較上年增長了255.66 %。2015年、2016年和公司應收賬款淨額占公司總資產(扣除商譽部分)的比例分別為:28.33%、31.02%,構成了公司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應收賬款為99.31億元,超過了該統計期內86億元的營收額。

這最終成為了沃特瑪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

[#分頁標題#]

自救之路仍困難重重

4月9日,沃特瑪副總裁、堅瑞沃能總經理秘書鐘孟光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中直言,對政策形勢的錯判,以及公司擴張太快導致了目前公司現金流緊張。

他表示:“原因有三,其一是低估了2017年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對我們銷售市場造成的影響,3萬公里的影響確實很大,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回款進程;其二,公司對於行業的樂觀心態,加大了擴張速度,在各地建廠和全面技改,希望借助規模擴張,彌補利潤損失。其三,公司長期採用短債長投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遭遇銀根緊縮,資金上就遇到些許困難。”

上述政策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尤其是以用磷酸鐵鋰起步的傳統動力電池大廠,在利潤增速及回款速度上顯著下滑,而以客車及物流車為主要供貨對象的沃特瑪亦受到影響。不過,從過去的半個月來看,堅瑞沃能也試圖在應對這一財務危機中釋放積極的信號。

4月12日,堅瑞沃能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再次表示,公司一方面採用以庫存材料、電池及車輛等存貨、固定資產抵帳的形式解決供應商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目前預計將償還28億元應付帳款或應付票據;另一方面,經過銀監會協調,在4月4日組織18家金融同業機構成立沃特瑪債權金融同業委員會,力爭現有銀行56億貸款延期一年,保證利息按期支付,截至目前尚簽署任何書面協議。

此外,在加緊對客戶欠款的催收、應收款的權益買斷變現、固定資產的處置變現、子公司股權融資等的同時,公司股東及管理層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吸引資金流入,增強流動性。

不過,要想真正解決此次困境,堅瑞沃能仍需要面臨不小的難度。首先在存貨變現方面,中國電池聯盟秘書長王超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從堅瑞沃能的財報分析上來看,如果說沃特瑪的營業收入主要以賒銷的形式體現,說明其客戶的支付能力不足,而新客戶的開拓是需要時間的,對現有存貨快速出貨形成現金流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難。

引入戰略投資人方面,堅瑞沃能的公告透露,此前公司已會同相關戰略投資者及仲介機構對該事項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和論證工作。但由於該戰略投資者與郭鴻寶先生、李瑤先生對本次合作的相關方案未達成一致意見,經與該戰略投資者的友好協商,郭鴻寶先生、李瑤先生決定放棄與該戰略投資者的合作。

[#分頁標題#]

聯盟模式與行業洗牌

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是引發堅瑞沃能此次財務危機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沃特瑪歷經如雲霄飛車般的半個月裡,或許還與其“沃特瑪聯盟模式”及產品路線相關。

王超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收縮與沃特瑪的債務違約不一定有直接關係,從能財報上可以看到,相比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應收賬款在營業收入的占比處於較為良性的水準,堅瑞沃能應收賬款的占比大大超過了營收,客戶的支付能力不足才進而導致了資金鏈緊張的問題。

據瞭解,沃特瑪的主要客戶為其牽頭成立的“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成員,在該聯盟中,沃特瑪以自身動力電池業務為核心,締造了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模式。據悉,該模式一度成為推升沃特瑪營業業績的有力引擎,但也使其在業內蒙上了“反向定制”等關聯交易的陰影。

國金證券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沃特瑪主打磷酸鐵鋰產品將面臨著三元電池進一步分化。“動力鋰電行業處於半決賽階段,三元技術路徑明確,大對大的格局愈加清晰,具備技術優勢和成本管控能力的龍頭企業將在對決中勝出,無論是從補貼政策角度還是下游需求角度來看,今年高續航、高能量密度將是車型結構變化的核心,三元技術路徑明確。”

該報告進一步分析認為:“對於沃特瑪長久以來的現金流壓力,公司年初宣佈的在三元及儲能領域的相關戰略佈局也許是現階段唯一的破解之道,公司在三元技術方面的進展速度以及產品性質的提升速度、下游銷售管道的穩定性都將影響到公司的回款能力。長期來看,公司在儲能方面的佈局是否能有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也將成為焦點之一。”

對此,王超也指出,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形成有效裝機的鋰電池企業正在逐漸減少,這主要是由於新能源補貼政策在向高端產能傾斜,在此基礎之上,落後產能逐漸退出市場是一個正常現象,也是一個必然趨勢。

一鋰電行業資深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未來不僅是動力電池領域,包括整車企業都將出現一輪新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4月14日,堅瑞沃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計畫今年會上三元鋰電池生產線,同時加大在該技術領域的研發。而在此之前的4月3日,沃特瑪與西安中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簽署《銷售合同》,未來一年內向合作方銷售1300MW的儲能電池,售價合計為9.75億元。

由此,兩者的牽手開啟了屬於堅瑞沃能的高光時刻。

堅瑞沃能的年報及沃特瑪於2016年的審計報告顯示,完成並購後的沃特瑪迅猛發展,其營業收入由2014年的7.45億元和2015年的26.42億元,在2016年擴大到了38.19億元,並在2017年突破百億門檻,達到101.81億元,2016年和2017年的營收增幅分別為44.54%和166.6%。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沃特瑪電池裝機總量躋身全球前四強,2017年全年穩居國內前三強,排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後,亮麗的成績一時之間使得沃特瑪成為備受行業關注的焦點。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沃特瑪卻隱藏“危機”。早在2016年沃特瑪併入堅瑞沃能首份年報的風險提示中,母公司就指出,由於2016年下半年沃特瑪業務增長迅速,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和原料的採購,公司的應付借款、應付票據和短期借款等隨著增加,沃特瑪的在產負債率顯著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均值。而其原因,一是沃特瑪是非上市公司,其通過股權融資的能力有限,主要依賴債務融資管道籌集資金,二是沃特瑪的負債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

截至2016 年末,沃特瑪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78.54%。其中,短期借款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18.19%,應付票據和應付帳款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53.23%,而前述三項內容合計占負債總額的比例為71.42%,構成了負債的主要內容。

在此之外,隨著沃特瑪業務量持續增長,導致公司的應收賬款也大幅增長,截至2016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淨額為468039.94萬元,較上年增長了255.66 %。2015年、2016年和公司應收賬款淨額占公司總資產(扣除商譽部分)的比例分別為:28.33%、31.02%,構成了公司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公司應收賬款為99.31億元,超過了該統計期內86億元的營收額。

這最終成為了沃特瑪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

[#分頁標題#]

自救之路仍困難重重

4月9日,沃特瑪副總裁、堅瑞沃能總經理秘書鐘孟光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中直言,對政策形勢的錯判,以及公司擴張太快導致了目前公司現金流緊張。

他表示:“原因有三,其一是低估了2017年國家對電動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對我們銷售市場造成的影響,3萬公里的影響確實很大,直接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回款進程;其二,公司對於行業的樂觀心態,加大了擴張速度,在各地建廠和全面技改,希望借助規模擴張,彌補利潤損失。其三,公司長期採用短債長投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遭遇銀根緊縮,資金上就遇到些許困難。”

上述政策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尤其是以用磷酸鐵鋰起步的傳統動力電池大廠,在利潤增速及回款速度上顯著下滑,而以客車及物流車為主要供貨對象的沃特瑪亦受到影響。不過,從過去的半個月來看,堅瑞沃能也試圖在應對這一財務危機中釋放積極的信號。

4月12日,堅瑞沃能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再次表示,公司一方面採用以庫存材料、電池及車輛等存貨、固定資產抵帳的形式解決供應商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目前預計將償還28億元應付帳款或應付票據;另一方面,經過銀監會協調,在4月4日組織18家金融同業機構成立沃特瑪債權金融同業委員會,力爭現有銀行56億貸款延期一年,保證利息按期支付,截至目前尚簽署任何書面協議。

此外,在加緊對客戶欠款的催收、應收款的權益買斷變現、固定資產的處置變現、子公司股權融資等的同時,公司股東及管理層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吸引資金流入,增強流動性。

不過,要想真正解決此次困境,堅瑞沃能仍需要面臨不小的難度。首先在存貨變現方面,中國電池聯盟秘書長王超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從堅瑞沃能的財報分析上來看,如果說沃特瑪的營業收入主要以賒銷的形式體現,說明其客戶的支付能力不足,而新客戶的開拓是需要時間的,對現有存貨快速出貨形成現金流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難。

引入戰略投資人方面,堅瑞沃能的公告透露,此前公司已會同相關戰略投資者及仲介機構對該事項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和論證工作。但由於該戰略投資者與郭鴻寶先生、李瑤先生對本次合作的相關方案未達成一致意見,經與該戰略投資者的友好協商,郭鴻寶先生、李瑤先生決定放棄與該戰略投資者的合作。

[#分頁標題#]

聯盟模式與行業洗牌

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是引發堅瑞沃能此次財務危機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沃特瑪歷經如雲霄飛車般的半個月裡,或許還與其“沃特瑪聯盟模式”及產品路線相關。

王超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收縮與沃特瑪的債務違約不一定有直接關係,從能財報上可以看到,相比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應收賬款在營業收入的占比處於較為良性的水準,堅瑞沃能應收賬款的占比大大超過了營收,客戶的支付能力不足才進而導致了資金鏈緊張的問題。

據瞭解,沃特瑪的主要客戶為其牽頭成立的“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成員,在該聯盟中,沃特瑪以自身動力電池業務為核心,締造了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模式。據悉,該模式一度成為推升沃特瑪營業業績的有力引擎,但也使其在業內蒙上了“反向定制”等關聯交易的陰影。

國金證券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則指出,沃特瑪主打磷酸鐵鋰產品將面臨著三元電池進一步分化。“動力鋰電行業處於半決賽階段,三元技術路徑明確,大對大的格局愈加清晰,具備技術優勢和成本管控能力的龍頭企業將在對決中勝出,無論是從補貼政策角度還是下游需求角度來看,今年高續航、高能量密度將是車型結構變化的核心,三元技術路徑明確。”

該報告進一步分析認為:“對於沃特瑪長久以來的現金流壓力,公司年初宣佈的在三元及儲能領域的相關戰略佈局也許是現階段唯一的破解之道,公司在三元技術方面的進展速度以及產品性質的提升速度、下游銷售管道的穩定性都將影響到公司的回款能力。長期來看,公司在儲能方面的佈局是否能有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也將成為焦點之一。”

對此,王超也指出,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形成有效裝機的鋰電池企業正在逐漸減少,這主要是由於新能源補貼政策在向高端產能傾斜,在此基礎之上,落後產能逐漸退出市場是一個正常現象,也是一個必然趨勢。

一鋰電行業資深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認為,未來不僅是動力電池領域,包括整車企業都將出現一輪新的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4月14日,堅瑞沃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計畫今年會上三元鋰電池生產線,同時加大在該技術領域的研發。而在此之前的4月3日,沃特瑪與西安中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簽署《銷售合同》,未來一年內向合作方銷售1300MW的儲能電池,售價合計為9.75億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