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百億資產大博弈:刻意壓股價私有化 台資大佬在香港遭小股東狙擊

大A股裡, 割韭菜的典型套路是:釋放各種利好, 拉抬股價, 然後高位出貨, 讓散戶接盤買單。 當然也有處心積慮, 一邊做紅燒肉, 一邊想辦法壓低股價,

方便自家資管計畫接盤的特例, 可這畢竟是少數。

隔壁港股套路要複雜的多, 不僅股價往上炒能賺錢, 往下炒也能獲利。 別亂想, 今天要講的不是老千股, 而是另一種類型:通過釋放利空壓低股價, 然後低價私有化, 把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收入囊中。

港股是個神奇的市場, 各路資本每天在這裡上演博弈之戰:外資vs內資、大股東vs小股東······

今天就來講一個大股東蓄謀已久低價私有化, 被小股東聯手狙擊, 功虧一簣的故事。

2018年4月9日, 寶勝國際(3813.HK)發佈公告稱, 因為小股東反對票數過多, 導致私有化失敗。 隔日股價跌幅達到31%。

下面簡單還原寶勝國際此次私有化失敗的過程。

一朝回到解放前:私有化失敗, 股價單日跌幅超30%

寶勝國際是一家台資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 主要從事運動服和鞋類的經銷和零售, 銷售的運動品牌有耐克、阿迪、彪馬等。 大股東為裕元集團(0551.HK), 持股62.41%。 最終控股公司為在臺灣上市的寶成工業(9904.TW), 寶成持有裕元集團49.99%的股份。

2008年, 裕元集團將寶勝國際在港股份拆上市, IPO募得資金約23億港元。

十年後的2018年1月21日, 寶勝國際公告稱, 寶成工業提出每股2.03港元私有化上市公司, 即將大股東裕元集團和其餘股東手中全部股份收購登出, 將耗資109億港元。 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為1.54港元, 溢價31.82%。 下圖為私有化完成前後寶勝的股東持股變動情況:

私有化計畫發佈後次日, 股價單日飆漲29.22%。

到了4月9日, 寶勝國際公告稱由於投票反對的無利害關係計畫股東票數多於10%,

因此私有化失敗。

隔日, 股價一朝回到解放前, 一度跌至1.25港元, 單日跌幅高達31%。 目前, 寶勝國際的股價為1.21港元, 總市值為64億港元, 市值較私有化要約價跌去四成。

有心的投資者會發現, 實際上寶勝國際的股價在提出私有化之前, 早已呈現“古怪”的走勢——從2016年9月份就開始下跌,

要知道此時港股正開啟又一波牛市征程。

目前, 已有不少人提出, 寶勝國際此次的私有化是預謀已久, 且有做低利潤打壓股價的嫌疑。

事實究竟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巧合”的分紅大戲:子公司開始分紅, 控股股東大手筆分紅

私有化不是想幹就能幹成的, 更何況寶勝國際有一批可以彪悍到阻止私有化的小股東。

除了私有化價格要合適、小股東不發起狙擊, 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錢!

而在寶成工業提出私有化之前, 寶勝國際、裕元集團的分紅動作已經顯露徵兆。

先說寶勝國際。

2008年上市到2015年, 寶勝國際從未分過紅, 然而2016年公司卻開始分紅了。 大股東裕元集團2016年和2017年共計分到手的現金折合1.98億港元。

當然, 即便裕元集團將這些分紅全數上繳給最終控股股東寶成工業, 對於此次高達109億港元的私有化還是杯水車薪。

此時我們要將目光轉向裕元集團2017年的那筆超額分紅:2017年, 裕元集團淨利潤折合40.59億港元, 但全年現金分紅折合82.44億港元, 其中寶成工業獲得分紅折合41億港元。

再結合此次私有化要約協議規定, 我們可以測算一下寶成工業實際需要支付的私有化費用。

根據要約, 裕元將其持有寶勝的62.41%股權註銷以換取寶成工業向其支付67.63億港元的代價。 而裕元同時也公告稱若私有化計畫生效, 該筆款項將被用於發放特別股息, 寶成工業將獲得分紅折合33.8億港元。

也就是說, 若進展順利, 寶成工業先後將合計獲得現金分紅折合74.8億港元, 相當於只需要再掏出34億港元就可以完成私有化。截至2017年末,寶成工業賬上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就有近89億港元。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筆私有化佈局構思還是巧妙的?

既然在私有化的現金方面早有準備,那麼業績上是不是也做了打配合的準備?

利空連環計:自曝營收有水分,增收不增利

糧草籌齊,只等東風了,也就是低價。

2017年1月8日,寶勝國際公告稱發現公司2016年12月份有若干不正確的銷售記錄,可能導致2016年結束前並無發生的銷售交易被列入營業收入,儘管金額不重大,但董事會認為該事件顯示公司財務監控中的弱點,董事會決定終止對首席財務官陳國龍的雇用,同時接受首席執行官關赫德遞交的辭任函。

在自曝完內控問題及高層換血後,寶勝國際提交了一份利潤減少的2017年中期業績成績單。

2017年9月4日,寶勝國際公告了2017年中期業績:營業收入為95.15億元,同比增長14.5%,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2.99億元,同比減少19.6%。而寶勝國際2017年下半年利潤下滑幅度更大。

2018年3月23日,寶勝國際披露2017年全年業績公告:營業收入為188.33億元,同比增長16%,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3.94億元,同比減少29.7%。

事實上,2017年對於耐克和愛迪達都是不錯的年景:愛迪達2017年營收增長了15%,歸母淨利潤增長了15%;耐克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在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增長16%,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了12.5%。如此暢銷的年份,寶勝國際的利潤此時不增長更待何時?

分析寶勝國際的業績公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銷售及經銷開支的增加:從2016年的44.16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53.26億元,同比增長了20.61%。占比則從2016年的27.2%提升至2017年的28.28%。

這其中是否存在人為調節,答案就只有寶勝國際自己知道了。

但是,有一點值得關注,2017年寶勝國際的直營零售店為5465間,同比減少了95家;加盟店為3313間,同比增加了114間。而根據寶勝國際2016年年報披露,公司員工大部分在直營店的行銷和客服部門工作。再加上耐克和愛迪達近年來暢銷的好年景,不知道這增加的銷售費用都用在了哪裡?

另外,2018年4月13日,寶勝國際聯合母公司裕元集團(0551.HK)發佈了一則澄清公告,聲明寶勝管理層並未在電話會議上稱寶勝的經營溢利率可能會同比下降一半。不知這則澄清聲明是否又是連環計中的一環?

當然,寶勝此次私有化已經失敗,接下來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是後續會如何。下面我們提供兩個私有化失敗的案例作為參考。

私有化失敗“前車之鑒”:台泥國際和興發鋁業

近年來,港股有多家上市公司提出了私有化。近期成功私有化的案例可以參考美的低價私有化威靈控股。

但更多的還是私有化失敗的案例,比如台泥國際(1136.HK)和興發鋁業(0098.HK)這兩個代表私有化失敗後的典型操作。

先看兩次堅定私有化並終於獲得成功的台泥國際。

2013年11月份,台泥國際大股東TCCI首次提出私有化要約,擬以每股3.9港元收購剩餘股票,較最後交易日收盤價溢價27.5%。由於當時的二股東嘉新水泥的反對,2014年5月份宣佈私有化失敗。此後,股價也持續下跌,從2014年5月的3港元跌至2016年6月的1港元,跌幅超過65%。

隨後,水泥行業進入週期低谷,2015年台泥國際歸母淨利潤錄得虧損2.49億港元。但隨著2016年水泥行業復蘇,水泥公司普遍毛利率恢復到25%以上,但台泥國際的毛利率僅為20%左右。

2016年9月,當初反對私有化的嘉新水泥轉讓部分股權給大股東TCCI,導致持股小於10%,被解讀為替再次提出私有化鋪路。

2017年4月20日,TCCI再次提出私有化,擬以3.6港元、溢價38.5%收購。最終,2017年11月份,私有化成功,台泥國際正式退市。

再有就是興發鋁業私有化失敗後的股價飆漲。

2017年5月,興發鋁業私有化建議失敗後,次日,股價跳水近10%至3.01港元。不過,一個月後,公司創始人羅蘇開始增持自家股票,再疊加鋁價上漲因素,興發鋁業股價隨即開啟一波飆漲,一度漲至10月份的6.57港元,這一價格較當初私有化要約價上漲了近75%。

不過,即便如此,興發鋁業未來仍舊無法捉摸,因為就在4月16日,公司創始人羅蘇及重要股東羅日明將所持股票均轉讓給中國聯塑(2128.HK),正式退出興發鋁業。4月17日,興發鋁業股價漲幅一度高達9.97%,截至收盤,股價回落至6.5港元,當日跌幅達4.69%。

再回到寶勝國際。

根據公告,寶勝國際此次私有化要約失效後,未來12個月內不得再提私有化。

但是,若寶成工業已經鐵了心想要進行私有化,也不妨礙其繼續為下一次佈局鋪路。

寶勝國際接下來的動態值得密切關注。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相當於只需要再掏出34億港元就可以完成私有化。截至2017年末,寶成工業賬上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就有近89億港元。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筆私有化佈局構思還是巧妙的?

既然在私有化的現金方面早有準備,那麼業績上是不是也做了打配合的準備?

利空連環計:自曝營收有水分,增收不增利

糧草籌齊,只等東風了,也就是低價。

2017年1月8日,寶勝國際公告稱發現公司2016年12月份有若干不正確的銷售記錄,可能導致2016年結束前並無發生的銷售交易被列入營業收入,儘管金額不重大,但董事會認為該事件顯示公司財務監控中的弱點,董事會決定終止對首席財務官陳國龍的雇用,同時接受首席執行官關赫德遞交的辭任函。

在自曝完內控問題及高層換血後,寶勝國際提交了一份利潤減少的2017年中期業績成績單。

2017年9月4日,寶勝國際公告了2017年中期業績:營業收入為95.15億元,同比增長14.5%,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2.99億元,同比減少19.6%。而寶勝國際2017年下半年利潤下滑幅度更大。

2018年3月23日,寶勝國際披露2017年全年業績公告:營業收入為188.33億元,同比增長16%,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3.94億元,同比減少29.7%。

事實上,2017年對於耐克和愛迪達都是不錯的年景:愛迪達2017年營收增長了15%,歸母淨利潤增長了15%;耐克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在大中華區營收同比增長16%,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了12.5%。如此暢銷的年份,寶勝國際的利潤此時不增長更待何時?

分析寶勝國際的業績公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銷售及經銷開支的增加:從2016年的44.16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53.26億元,同比增長了20.61%。占比則從2016年的27.2%提升至2017年的28.28%。

這其中是否存在人為調節,答案就只有寶勝國際自己知道了。

但是,有一點值得關注,2017年寶勝國際的直營零售店為5465間,同比減少了95家;加盟店為3313間,同比增加了114間。而根據寶勝國際2016年年報披露,公司員工大部分在直營店的行銷和客服部門工作。再加上耐克和愛迪達近年來暢銷的好年景,不知道這增加的銷售費用都用在了哪裡?

另外,2018年4月13日,寶勝國際聯合母公司裕元集團(0551.HK)發佈了一則澄清公告,聲明寶勝管理層並未在電話會議上稱寶勝的經營溢利率可能會同比下降一半。不知這則澄清聲明是否又是連環計中的一環?

當然,寶勝此次私有化已經失敗,接下來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是後續會如何。下面我們提供兩個私有化失敗的案例作為參考。

私有化失敗“前車之鑒”:台泥國際和興發鋁業

近年來,港股有多家上市公司提出了私有化。近期成功私有化的案例可以參考美的低價私有化威靈控股。

但更多的還是私有化失敗的案例,比如台泥國際(1136.HK)和興發鋁業(0098.HK)這兩個代表私有化失敗後的典型操作。

先看兩次堅定私有化並終於獲得成功的台泥國際。

2013年11月份,台泥國際大股東TCCI首次提出私有化要約,擬以每股3.9港元收購剩餘股票,較最後交易日收盤價溢價27.5%。由於當時的二股東嘉新水泥的反對,2014年5月份宣佈私有化失敗。此後,股價也持續下跌,從2014年5月的3港元跌至2016年6月的1港元,跌幅超過65%。

隨後,水泥行業進入週期低谷,2015年台泥國際歸母淨利潤錄得虧損2.49億港元。但隨著2016年水泥行業復蘇,水泥公司普遍毛利率恢復到25%以上,但台泥國際的毛利率僅為20%左右。

2016年9月,當初反對私有化的嘉新水泥轉讓部分股權給大股東TCCI,導致持股小於10%,被解讀為替再次提出私有化鋪路。

2017年4月20日,TCCI再次提出私有化,擬以3.6港元、溢價38.5%收購。最終,2017年11月份,私有化成功,台泥國際正式退市。

再有就是興發鋁業私有化失敗後的股價飆漲。

2017年5月,興發鋁業私有化建議失敗後,次日,股價跳水近10%至3.01港元。不過,一個月後,公司創始人羅蘇開始增持自家股票,再疊加鋁價上漲因素,興發鋁業股價隨即開啟一波飆漲,一度漲至10月份的6.57港元,這一價格較當初私有化要約價上漲了近75%。

不過,即便如此,興發鋁業未來仍舊無法捉摸,因為就在4月16日,公司創始人羅蘇及重要股東羅日明將所持股票均轉讓給中國聯塑(2128.HK),正式退出興發鋁業。4月17日,興發鋁業股價漲幅一度高達9.97%,截至收盤,股價回落至6.5港元,當日跌幅達4.69%。

再回到寶勝國際。

根據公告,寶勝國際此次私有化要約失效後,未來12個月內不得再提私有化。

但是,若寶成工業已經鐵了心想要進行私有化,也不妨礙其繼續為下一次佈局鋪路。

寶勝國際接下來的動態值得密切關注。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