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國內的綜藝節目被爆大量抄襲又如何?收視率高不就好了?

“我只看湖南衛視。 ”

一初中生驕傲地說

大言不慚的說, 我是看著湖南衛視的綜藝長大的, 從《越策越開心》到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

有收視長紅的《快樂大本營》, 也有後來居上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

(順便表白我們家魏晨小哥哥)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能把娛樂進行到底, 對於一家電視臺來說, 倒是難能可貴。 能抓住年輕的觀眾, 以年輕人的需求作為切入面, 並由此向縱向受眾群擴散,

提供全方位的娛樂需求, 在這一點上, 湖南衛視深得精髓, 而這也就是它獲得高收視的原因。

近期, 一檔大型生活服務紀實節目——《嚮往的生活》在湖南衛視熱播, 由何炅、黃磊、劉憲華擔任主持, 主要講述三名嘉賓在一個遠離城市的“桃花源”中, 回歸生活, 自給自足, 迎接客人, 挑戰美食, 歸園田居, 構建理想生活環境的場景。 總共有十二期, 每期都會邀請一些國內知名明星參加, 有宋丹丹、海清、董子健、李冰冰、任泉、謝娜、趙麗穎等。

在開播不到三個月的時候, 網路播放量就打到了驚人的8億次。

從一開始, 《嚮往的生活》就賺足了眼球。

在湖南衛視2017年廣告招商會上, 這檔節目就確定將于明年一季度周日播出, 播出平臺從東方衛視改為湖南衛視。 在節目播出三期之後, 又從周日晚20:30, 改為了周日晚22:00。

這大概真的是我們碰到的最奇怪的節目了, 換平臺換檔期換季節, 除了狗沒換, 能換的都換了。

近幾年, 其他衛視也慢慢興起, 從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跑男》, 再到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 一時之間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發展到目前為止, 國內的綜藝節目可謂是琳琅滿目。 那麼問題來了, 你以為你看到的綜藝真的是我們自己的綜藝嗎?

· 琳琅滿目的“舶來品” ·

網上關於“中國綜藝抄襲”的新聞從來沒有少過!

抄襲, 抄襲。 抄襲!

即將接近尾聲的《嚮往的生活》也被指出抄襲韓國綜藝《三時三餐》,

而《三時三餐》是韓國tvN電視臺出品的自給自足有機農業生活實境綜藝節目, 出演的成員遠離城市生活, 來到農村和漁村自給自足解決三餐問題。

非常巧合的是, 《三時三餐》的成員是三名不同年齡層次的男性, 一位元老大哥, 一位青年, 一位小鮮肉, 在節目中, 出演者不僅要利用現有食材製作一日三餐, 還需負責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 並在適當的時節醃制不同泡菜或者釀酒, 全面體驗農村的勞作生活。

不過節目組說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的“默契”還真的都是緣分呢~

2015年的時候,湖南衛視有一檔叫做《偶像來了》的綜藝節目,就被指出抄襲的是《英雄豪傑》這一韓國在2010年因收視率低而停播的節目。

破倉庫、紅地毯、兩排椅子,同款場景設置散發著同一種味道。作為主持人之一的何炅說:“你是否來對了節目?”都與韓版節目一樣。

突然就想到了這個節目的另一主持人汪涵代言的一款速食麵的廣告語:“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

和《偶像來了》同樣在一播出就陷入抄襲風波的還有東方衛視很火熱的《極限挑戰》。

(再次表白雞條男人幫)

有網友質疑《極限挑戰》抄襲了韓國MBC電視臺的綜藝《無限挑戰》,韓國媒體也報導了此事,並表示從名字開始就與《無限挑戰》類似,而且完全複製韓綜的環節,是“中國版山寨無限挑戰”。

(極限挑戰爆破場面↑↑↑)

在一期節目中,展開了一場“生死時速”的體驗。“只在影視劇中出現過”的爆破場面被“劇情化綜藝”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真實的爆破場面不僅讓身臨其境的“極限男人幫”受到一萬點驚嚇,也讓我這個電視機前的吃瓜群眾的瓜子都掉到了地上。

然而就有網友指出,這一幕其實抄襲的是《無限挑戰生死時速特輯》,同款爆破你值得擁有。

(無限挑戰爆破場面↑↑↑)

這樣“美麗的巧合”還發生在江蘇衛視的《一起來笑吧》節目,簡直就是直接抄襲了韓國《搞笑演唱會》的人氣情景劇,連衣服也和韓國原版的一樣!超越了其他節目的形式和內容的抄襲,情景劇甚至連題目都完全一樣。

難道國內沒有好的節目麼?中國的綜藝真的就那麼不好看麼?

· 國內綜藝缺乏原創的原因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評判,在我看來,當然不是那樣。獨創性地將視角對準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們,講述嘉賓與動物怎樣相處,重點聚焦動物和人類交流的節目——《奇妙的朋友》就做的相當不錯嘛~

(再次向黃軒表白)

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非原創呢?其實,做一檔出色的原創節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一點就是,國內團隊獨立開發變數太多。一方面不能保證節目模式能否成功,原創節目在宣傳推廣時也不及引進節目輕鬆,另外還要擔心成本能不能收回來?觀眾能不能接受?明星嘉賓能不能接受?收視率如何?這一系列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國內的各衛視不看好原創,而“拿來主義”往往更能做到節約成本。

其次一點也在於人本身。韓國的明星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有著非常嚴苛的打造過程。而美國雖然沒有韓國那麼誇張,但是明星的後期製作、幕後操作非常成熟。

很多參加綜藝節目的明星大都降不下身段,無法真實對待節目,而節目組也不敢對所謂的明星提出要求,想必想要把節目做好的幕後工作人員也是無奈的。

剛播出了兩期的《高能少年團》,也是帶著非議。

(再再再次表白我昊然弟弟)

播出前的宣傳片就被指出說是抄襲了日本人氣組合“嵐”的演唱會開場動畫。

除此之外,節目第一期的人設不清晰、剪輯混亂,也都成了網友們詬病的點。不得不說的是,國內的綜藝除了在創意方面需要提升,在剪輯和製作方面也需要好好提升一番。

其實,國內的綜藝不僅在內容上有抄襲的現象,在舞臺佈景上也有抄襲的現象。曾經就有網友指出,2014年《中國好聲音》的巔峰之戰的舞臺和五月天2013年諾亞方舟演唱會的舞臺佈局是一樣的。

(中國好聲音舞臺↑↑↑)

(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

因為國內版權法律法規制度不成熟,缺乏版權保護意識。抗議往往只能是抗議,不能轉化為依法的維權行為,再多的抗議也比不上“拿來主義”的輕巧。

但是,雖說“拿來主義”是各家電視臺保證收拾最保險、和收益最能平衡的做法,但中國綜藝總有一天要面對市場的現實,一水的明星牌打到最後也會玩成爛牌,倒不如花點心思在本土的原創內容上多做考慮。

溫馨提示

你知道嗎?

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內容推送?

就能跟“光明網”成為好朋友了!

不過節目組說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樣的“默契”還真的都是緣分呢~

2015年的時候,湖南衛視有一檔叫做《偶像來了》的綜藝節目,就被指出抄襲的是《英雄豪傑》這一韓國在2010年因收視率低而停播的節目。

破倉庫、紅地毯、兩排椅子,同款場景設置散發著同一種味道。作為主持人之一的何炅說:“你是否來對了節目?”都與韓版節目一樣。

突然就想到了這個節目的另一主持人汪涵代言的一款速食麵的廣告語:“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

和《偶像來了》同樣在一播出就陷入抄襲風波的還有東方衛視很火熱的《極限挑戰》。

(再次表白雞條男人幫)

有網友質疑《極限挑戰》抄襲了韓國MBC電視臺的綜藝《無限挑戰》,韓國媒體也報導了此事,並表示從名字開始就與《無限挑戰》類似,而且完全複製韓綜的環節,是“中國版山寨無限挑戰”。

(極限挑戰爆破場面↑↑↑)

在一期節目中,展開了一場“生死時速”的體驗。“只在影視劇中出現過”的爆破場面被“劇情化綜藝”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真實的爆破場面不僅讓身臨其境的“極限男人幫”受到一萬點驚嚇,也讓我這個電視機前的吃瓜群眾的瓜子都掉到了地上。

然而就有網友指出,這一幕其實抄襲的是《無限挑戰生死時速特輯》,同款爆破你值得擁有。

(無限挑戰爆破場面↑↑↑)

這樣“美麗的巧合”還發生在江蘇衛視的《一起來笑吧》節目,簡直就是直接抄襲了韓國《搞笑演唱會》的人氣情景劇,連衣服也和韓國原版的一樣!超越了其他節目的形式和內容的抄襲,情景劇甚至連題目都完全一樣。

難道國內沒有好的節目麼?中國的綜藝真的就那麼不好看麼?

· 國內綜藝缺乏原創的原因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評判,在我看來,當然不是那樣。獨創性地將視角對準大自然和野生動物們,講述嘉賓與動物怎樣相處,重點聚焦動物和人類交流的節目——《奇妙的朋友》就做的相當不錯嘛~

(再次向黃軒表白)

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非原創呢?其實,做一檔出色的原創節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一點就是,國內團隊獨立開發變數太多。一方面不能保證節目模式能否成功,原創節目在宣傳推廣時也不及引進節目輕鬆,另外還要擔心成本能不能收回來?觀眾能不能接受?明星嘉賓能不能接受?收視率如何?這一系列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國內的各衛視不看好原創,而“拿來主義”往往更能做到節約成本。

其次一點也在於人本身。韓國的明星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有著非常嚴苛的打造過程。而美國雖然沒有韓國那麼誇張,但是明星的後期製作、幕後操作非常成熟。

很多參加綜藝節目的明星大都降不下身段,無法真實對待節目,而節目組也不敢對所謂的明星提出要求,想必想要把節目做好的幕後工作人員也是無奈的。

剛播出了兩期的《高能少年團》,也是帶著非議。

(再再再次表白我昊然弟弟)

播出前的宣傳片就被指出說是抄襲了日本人氣組合“嵐”的演唱會開場動畫。

除此之外,節目第一期的人設不清晰、剪輯混亂,也都成了網友們詬病的點。不得不說的是,國內的綜藝除了在創意方面需要提升,在剪輯和製作方面也需要好好提升一番。

其實,國內的綜藝不僅在內容上有抄襲的現象,在舞臺佈景上也有抄襲的現象。曾經就有網友指出,2014年《中國好聲音》的巔峰之戰的舞臺和五月天2013年諾亞方舟演唱會的舞臺佈局是一樣的。

(中國好聲音舞臺↑↑↑)

(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

因為國內版權法律法規制度不成熟,缺乏版權保護意識。抗議往往只能是抗議,不能轉化為依法的維權行為,再多的抗議也比不上“拿來主義”的輕巧。

但是,雖說“拿來主義”是各家電視臺保證收拾最保險、和收益最能平衡的做法,但中國綜藝總有一天要面對市場的現實,一水的明星牌打到最後也會玩成爛牌,倒不如花點心思在本土的原創內容上多做考慮。

溫馨提示

你知道嗎?

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內容推送?

就能跟“光明網”成為好朋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