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封殺中興,美國出手,中國製造2025我們差的不止7年

一家年營收上千億的跨國企業, 瞬間就生死未蔔。

文 / 華商韜略 岩竹

17日早間, 中興通訊發表聲明, 確認了美國商務部對公司啟動拒絕令,

公司正全面評估可能產生的影響, 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在公司內部信中, 中興通訊董事長殷一民稱:身處複雜的國際形勢, 在這樣艱難的時刻, 需要8萬中興人共同的力量。 他呼籲全體員工保持平穩心態, 堅守崗位, 就是對公司最大的堅持。

16日, 美國商務部針對中興公佈“封殺令”, 隨後英國相關部門警告企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 澳大利亞政府亦於18日稱不再採購華為、中興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事件發生後, 國內媒體分析指出, 美國政府處罰中興, 是為了將來在跟中國的貿易談判中獲得先手。 而這個史無前例的禁運處罰, 也引起輿論對“中國製造2025”關鍵技術缺陷的關注。

這個號稱史上最嚴厲的雙面封殺,

到底是怎麼出現的?

【忍字頭上一把刀】

事情要從一年前的史無前例的大罰單說起。

2017年3月8日, 中興通訊發佈公告稱, 公司已與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美國司法部(“DOJ”)及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管理辦公室(“OFAC”)達成協議, 同意支付8.92億美元的罰款。

作為美國商務部的下屬主管部門, BIS對中興處以暫緩執行3億美元的罰款處罰, 如中興在七年暫緩期內履行與BIS達成的協議要求, 那麼這筆罰款將被豁免。

這個美國人看似已經放鬆的“緊箍咒”, 成為了今日“雙封殺”的法律根源。

2012年, 路透社發佈了關於朝鮮和伊朗禁運的調查報導, 稱中興通訊與伊朗簽訂合同, 從美國一些知名科技公司運出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硬體和軟體。

這份來勢洶洶的調查報告,

驚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違法的定義符合其相關法律, 而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這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

除非完全避開美國制裁的國家, 否則, 哪怕只賣一部手機, 都會觸發相關禁令。 因為, 手機的晶片主流是美國高通, 作業系統全球就兩種, 都來自美國。 如果牽涉伺服器, IBM是一個邁不過去的坎。 實際上, 只要銷售符合全球主流市場使用習慣的產品, 勢必會牽涉美國的晶片、記憶體和軟體。

此次中興伊朗事件, 實際上是中興中標伊朗“國家資訊安全防護體系”後美國政府的反應。

事件被路透社報導出來後, 中興與美國監管部門進行了長期斡旋。 2016年3月7日, 美國商務部以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規為由將中興等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並對中興採取限制出口措施。 之後, 中美多方就此展開多次談判。

“那段時間, 總部會議室經常是燈火通明一個通宵, 甚至最多一次開了一個50多個小時的馬拉松會議研究對策。 ”據一位中興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回憶,

2017年的2月, 幾乎對中興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進程。

“不妥協不行啊, 產業鏈的上游晶片都在美國人手裡, 當時我們庫存僅夠2個月生產, 還有很多上游元器件剛剛簽約, 預付款剛打過去。 另外, 2017年中興年初接到的訂單是2016年的近1.5倍, 到時交不了貨, 要付賠償金的啊。 集團領導考慮妥協, 恐怕就是因為此時被禁運, 損失就不僅僅是9個億美金的事情。 ”

“中興部分重要零部件來自美國。 而與美國政府的‘惡劣’的關係, 讓中興的進口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中興妥協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選擇”。 當時, 受罰款事件的影響, 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中興已經從2017年3月8日起停牌, 管理團隊的壓力激增。

於是, 中興忍了, 雖說是無可奈何,但好歹希望猶存。他們希望這一次的妥協,能降低美國政府的人為障礙。

【犯錯誤的中興】

妥協後,中興認為沒事了。雖然這個妥協,中間有很多兩國的政治考量。但實際上作為法制社會的美國,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判決。

在美國司法體系中,庭外和解的效率一點不比法院判例低。既然已經跟美國商務部達成妥協和庭外和解,中興應該嚴格執行相關協議,並及時與美國商務部溝通,體現中興的相關態度和意願。

但據美國商務部一高級官員稱,中興與美國商務部的和解協議中有3年觀察期,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中興承諾立即解聘4名資深員工,並對其他35名員工進行處罰,包括降低獎金或提出警告。

實際上呢?中興只是解雇了4名高管了事。大約是出於人文關懷的目的,對於涉事的其餘35名員工,中興不但沒有進行處罰,反而實施了保護。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2018年年初,這35名員工都拿到了年終獎金,而這也成為美國商務部此次處罰認定的中興未履行協議的一個原因。

正是中興的這個看起來不算錯誤的錯誤,在一個敏感的時刻,讓中興進退兩難。

【天真只在一瞬間】

妥協後,中興開始全力衝刺5G。

2018年3月23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興通訊以2965件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二。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興通訊累計擁有6.9萬餘件全球專利資產、已授權專利資產超過3萬件。其中,5G戰略佈局專利全球超過1700件。

據通訊行業專家分析表示,中興通訊5G的技術,更多是在標準研發和關鍵控制晶片、操作軟體層面的研發。放在以往,這本身沒什麼問題,畢竟是一個全球化共榮共存的時代,標準化生產,全球採購非核心配件,降低成本和開發費用,提高系統成熟程度,這是每家企業的常態。

中興2018年幾次基於5G的新產品發佈,每一次都有來自高通、英特爾的高管月臺支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恰恰說明了中興5G系統的實質是一個整合性的方案,基礎技術仍然是來自幾家核心美國公司,中興是在他們通用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深度的開發與定制。

【阿格琉斯之踵】

2018年4月16日,“雙殺令”一出,中興通訊的前景迅速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 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同時,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也發出公函,警告英國電信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

有分析指出,中興通信受罰的大背景依然是中美貿易戰,美國選准了中國企業的弱點,一招致命。

“中興公司約20%至30%的元器件由美國公司供應,比如高速的AD/DA、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根據BIS的連鎖無限規定,美國公司的這些產品不能通過客戶的客戶出口到中興。而這些基礎的高性能元器件一旦被禁,中興通訊既沒有國產替代的方案,也無法從友商處轉買此類元器件。”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興通訊事件給我國製造業敲響了警鐘,顯示出我們在基礎領域的短板。

雖然中國在高鐵、家電、大飛機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整體上核心研發的品質不高。我國發展高端製造業,既要依靠國際上現有資源積極開展合作,也要加強自主研發,在關鍵領域取得話語權。

中興的零配件只有不到30%來自英美,這一個雙殺禁令,真的有那麼大效力嗎?

實際殺傷遠超表面數字。

FPGA,一個外界完全不瞭解的小配件。這個小晶片通過後續的程式設計封裝、可以替換、類比原來需要單獨定制的各種功能晶片從交換機到巡航導彈,FPGA晶片無處不在。巡航導彈用FPGA程式設計進行GPS地形匹配;相控陣雷達每個單元後面都對應一個FPGA模組,處理相關資料;而即將到來的5G通信,通信基站其實就是一個小相控陣,這就必須採用FPGA進行資料處理。

就是這樣一個小東西,基本被兩家美國公司壟斷——賽靈思和阿爾特拉。在過去十多年裡,英特爾、IBM、摩托羅拉等其他多家公司都曾試圖涉足FPGA,但紛紛慘敗。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FPGA的進入門檻極高。

這兩家美國公司都是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涉足FPGA,相關的專利檔有9000多件,很大程度上堵死了後來者追趕的道路。

現在國內FPGA廠商水準和美國賽靈思、阿爾特拉的差距在十年以上,一些公司和單位至今還在逆向推算十多年前美國的FPGA,而且還未盡全功,即便是軍事領域,國產FPGA也只是勉強堪用。

FPGA是中興產品核心元件的縮影,基站的RUU核心晶片,從核心演算法、軟體到晶片,一整套解決方案,通通都需要進口。ARM的主處理晶片,存儲晶片,光通訊晶片等,全部需要進口,其中的絕大多數來自美國。

而此次“雙殺”禁令,美國商務部連相關EDA軟體(設計積體電路的專用軟體)都列入禁止出口名單,中興將無法進行晶片級的產品研發。

基站等核心晶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與消費級晶片不可同日而語,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斷貨兩年,對於一家千億級別的企業而言,是災難性的。

【技術是買不來的】

此次中興遭遇美英“雙殺”禁令,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縮影。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環節,半導體行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尤其突出。

中國對積體電路產品的需求量始終占全球的1/3,但是其中的自給率還不到10%,對外依賴卻相當嚴重。《英國金融時報》的資料指出,中國在晶片上的進口費已經超過了石油,每年在半導體上的消費超過1000億美元。

而在全球各大半導體企業中,中國企業的數量少得可憐,目前主流的14-16nm工藝裡,則完全找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2015年,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2020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這個目標一點也不低,根據這個目標,2025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規模要超過美國位元列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積體電路市場的35%。

為了完成這個指標,從2014年6月,國家斥資1200億元人民幣成立積體電路發展基金,主要用於支持中國積體電路的發展。從此,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始大規模投資、擴大產能,涉足IDM模式(國際整合元件製造),公開宣稱產業的發展要按照國際的規則,尊重智慧財產權,向市場化、全球化邁進。

“中高端晶片嚴重缺失!曾幾何時,政府在經濟發展中過分強調GDP,強調產業收入,這促進了終端產品及中低端晶片業的快速發展。而中高端晶片研發由於門檻高、成本巨大、研發週期過長,並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因此幾乎處在空白的狀態。”國內頗具影響力的ICT產業孵化器IC咖啡創始人胡運旺,指出了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的問題。

而中國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半導體企業,也並沒有沉下心來做中高端晶片研發,反而集中利用成熟技術進行整合。各家企業推出的各種解決方案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成熟的產業體系,在世界市場頗有競爭力。但是,中興事件帶給我們一個啟示,僅僅靠商業整合,是買不來核心技術的。

一個年營收上千億的跨國企業,因為缺乏部分核心技術,在別人掐脖子的時候,瞬間就生死未蔔。中興事件的背後,暴露的並不僅僅是中興通訊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乃至相關產業所面臨的尷尬。

中興事件爆發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表示:“我們一定要吸取中興通訊這樣的教訓,在未來更注重資訊產業,不僅要做大,特別是要做強,使得我們的核心技術能夠不受制於人。”

“中國製造2025”,路還很長。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雖說是無可奈何,但好歹希望猶存。他們希望這一次的妥協,能降低美國政府的人為障礙。

【犯錯誤的中興】

妥協後,中興認為沒事了。雖然這個妥協,中間有很多兩國的政治考量。但實際上作為法制社會的美國,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判決。

在美國司法體系中,庭外和解的效率一點不比法院判例低。既然已經跟美國商務部達成妥協和庭外和解,中興應該嚴格執行相關協議,並及時與美國商務部溝通,體現中興的相關態度和意願。

但據美國商務部一高級官員稱,中興與美國商務部的和解協議中有3年觀察期,作為該協議的一部分,中興承諾立即解聘4名資深員工,並對其他35名員工進行處罰,包括降低獎金或提出警告。

實際上呢?中興只是解雇了4名高管了事。大約是出於人文關懷的目的,對於涉事的其餘35名員工,中興不但沒有進行處罰,反而實施了保護。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2018年年初,這35名員工都拿到了年終獎金,而這也成為美國商務部此次處罰認定的中興未履行協議的一個原因。

正是中興的這個看起來不算錯誤的錯誤,在一個敏感的時刻,讓中興進退兩難。

【天真只在一瞬間】

妥協後,中興開始全力衝刺5G。

2018年3月23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興通訊以2965件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二。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興通訊累計擁有6.9萬餘件全球專利資產、已授權專利資產超過3萬件。其中,5G戰略佈局專利全球超過1700件。

據通訊行業專家分析表示,中興通訊5G的技術,更多是在標準研發和關鍵控制晶片、操作軟體層面的研發。放在以往,這本身沒什麼問題,畢竟是一個全球化共榮共存的時代,標準化生產,全球採購非核心配件,降低成本和開發費用,提高系統成熟程度,這是每家企業的常態。

中興2018年幾次基於5G的新產品發佈,每一次都有來自高通、英特爾的高管月臺支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恰恰說明了中興5G系統的實質是一個整合性的方案,基礎技術仍然是來自幾家核心美國公司,中興是在他們通用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深度的開發與定制。

【阿格琉斯之踵】

2018年4月16日,“雙殺令”一出,中興通訊的前景迅速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 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同時,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也發出公函,警告英國電信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

有分析指出,中興通信受罰的大背景依然是中美貿易戰,美國選准了中國企業的弱點,一招致命。

“中興公司約20%至30%的元器件由美國公司供應,比如高速的AD/DA、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根據BIS的連鎖無限規定,美國公司的這些產品不能通過客戶的客戶出口到中興。而這些基礎的高性能元器件一旦被禁,中興通訊既沒有國產替代的方案,也無法從友商處轉買此類元器件。”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興通訊事件給我國製造業敲響了警鐘,顯示出我們在基礎領域的短板。

雖然中國在高鐵、家電、大飛機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整體上核心研發的品質不高。我國發展高端製造業,既要依靠國際上現有資源積極開展合作,也要加強自主研發,在關鍵領域取得話語權。

中興的零配件只有不到30%來自英美,這一個雙殺禁令,真的有那麼大效力嗎?

實際殺傷遠超表面數字。

FPGA,一個外界完全不瞭解的小配件。這個小晶片通過後續的程式設計封裝、可以替換、類比原來需要單獨定制的各種功能晶片從交換機到巡航導彈,FPGA晶片無處不在。巡航導彈用FPGA程式設計進行GPS地形匹配;相控陣雷達每個單元後面都對應一個FPGA模組,處理相關資料;而即將到來的5G通信,通信基站其實就是一個小相控陣,這就必須採用FPGA進行資料處理。

就是這樣一個小東西,基本被兩家美國公司壟斷——賽靈思和阿爾特拉。在過去十多年裡,英特爾、IBM、摩托羅拉等其他多家公司都曾試圖涉足FPGA,但紛紛慘敗。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FPGA的進入門檻極高。

這兩家美國公司都是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涉足FPGA,相關的專利檔有9000多件,很大程度上堵死了後來者追趕的道路。

現在國內FPGA廠商水準和美國賽靈思、阿爾特拉的差距在十年以上,一些公司和單位至今還在逆向推算十多年前美國的FPGA,而且還未盡全功,即便是軍事領域,國產FPGA也只是勉強堪用。

FPGA是中興產品核心元件的縮影,基站的RUU核心晶片,從核心演算法、軟體到晶片,一整套解決方案,通通都需要進口。ARM的主處理晶片,存儲晶片,光通訊晶片等,全部需要進口,其中的絕大多數來自美國。

而此次“雙殺”禁令,美國商務部連相關EDA軟體(設計積體電路的專用軟體)都列入禁止出口名單,中興將無法進行晶片級的產品研發。

基站等核心晶片的成熟度和高可靠性,與消費級晶片不可同日而語,從開始試用到批量使用,起碼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斷貨兩年,對於一家千億級別的企業而言,是災難性的。

【技術是買不來的】

此次中興遭遇美英“雙殺”禁令,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縮影。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環節,半導體行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尤其突出。

中國對積體電路產品的需求量始終占全球的1/3,但是其中的自給率還不到10%,對外依賴卻相當嚴重。《英國金融時報》的資料指出,中國在晶片上的進口費已經超過了石油,每年在半導體上的消費超過1000億美元。

而在全球各大半導體企業中,中國企業的數量少得可憐,目前主流的14-16nm工藝裡,則完全找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2015年,國務院發佈《中國製造2025》:2020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這個目標一點也不低,根據這個目標,2025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規模要超過美國位元列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積體電路市場的35%。

為了完成這個指標,從2014年6月,國家斥資1200億元人民幣成立積體電路發展基金,主要用於支持中國積體電路的發展。從此,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始大規模投資、擴大產能,涉足IDM模式(國際整合元件製造),公開宣稱產業的發展要按照國際的規則,尊重智慧財產權,向市場化、全球化邁進。

“中高端晶片嚴重缺失!曾幾何時,政府在經濟發展中過分強調GDP,強調產業收入,這促進了終端產品及中低端晶片業的快速發展。而中高端晶片研發由於門檻高、成本巨大、研發週期過長,並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因此幾乎處在空白的狀態。”國內頗具影響力的ICT產業孵化器IC咖啡創始人胡運旺,指出了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的問題。

而中國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半導體企業,也並沒有沉下心來做中高端晶片研發,反而集中利用成熟技術進行整合。各家企業推出的各種解決方案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成熟的產業體系,在世界市場頗有競爭力。但是,中興事件帶給我們一個啟示,僅僅靠商業整合,是買不來核心技術的。

一個年營收上千億的跨國企業,因為缺乏部分核心技術,在別人掐脖子的時候,瞬間就生死未蔔。中興事件的背後,暴露的並不僅僅是中興通訊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乃至相關產業所面臨的尷尬。

中興事件爆發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表示:“我們一定要吸取中興通訊這樣的教訓,在未來更注重資訊產業,不僅要做大,特別是要做強,使得我們的核心技術能夠不受制於人。”

“中國製造2025”,路還很長。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