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到底能省多少錢?

這個“五一勞動節”, 註定對於勞動人民來說有點兒不一樣。

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稱, 自2018年5月1日起, 將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到底是什麼?它到底能幫助我們省多少錢?咱們來算一筆賬。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什麼?

也就是說, 只要將資金投入這種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 現在就可以不對這部分收入繳稅, 遞延到退休領取養老金時再繳稅。 並且《通知》規定個人在領取時還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

事實上,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並不是中國的首創, 美國等國家早已推出過個人退休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 簡稱IRA)以及401K計畫, 其迅速發展逐漸對傳統的社會保險形成補充,

成為美國諸多個人和雇主首選的社會保障計畫。 絕大部分IRA參與者每年可將一定免稅額度的資金存入帳戶, 根據自身的風險收益偏好進行資產配置, 其投資收益免稅, 退休領取時才繳納個人所得稅。

而401K計畫則相當於企業年金, 企業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養老金帳戶, 而企業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不能超過員工存入的數額)往這一帳戶存入相應資金。 同時, 企業向員工提供3到4種不同的證券組合投資計畫。 員工可任選一種進行投資。 員工退休時, 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分期領取和轉為存款等方式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 中國此次推出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更加類似於美國的IRA,

是個人自己可以選擇的一種對於傳統養老保險的補充。

基金or保險?這是一個問題

作為長期投資, 很多個人也會選擇進行長期的基金投資, 作為收入的補充。 然而, 提到保險, 除了保障的用途之外, 卻很少被人們看作是一種投資工具。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似乎為人們進行長期投資、提高退休後養老收入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次試點中的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按穩健型產品為主、風險型產品為輔的原則選擇, 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 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帳戶投資範圍。 其實, 就是賦予了個人可以自主挑選養老型理財產品的權利。

可是, 穩健型和風險型的基金產品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種了, 並且基金公司推出了網上投資、基金定投、紅利自動再投資等多種服務, 使得投資產品快捷便利, 為什麼還要再選擇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呢?

答案就在“稅收”上。

《通知》中規定了個人繳費稅前扣除的標準: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

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 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自然人合夥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 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 扣除限額按照不超過當年應稅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辦法確定。

此外, 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 其中的25%部分予以免稅, 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要知道, 對於基金投資收入,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暫不徵收個稅;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稅。

長期投資中,股息、利息等收入是重要的收入來源。10%退休時支取稅率加上25%部分免稅vs20%現在支付的稅率加上高額的基金申購、管理、贖回費等,選擇基金還是保險,可能大家心裡都有了一本賬。

稅收遞延到底能省多少錢?

另外,商業養老資金帳戶的資金取得的收益也免稅。6000的保費如果按年化收益率4%計算,每年收益240元,原來的利息稅率為20%,所以可以節省240*20%=48元。因此,全年共節省48*12+48=624元。

《通知》規定,退休後可按月或按年領取商業養老金,領取期限原則上為終身或不少於15年。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假設該個人在退休後每年能領取6000元的商業養老金(為了對比方便,不計通貨膨脹和現值這算),那麼領取商業養老金時需支付6000*75%*10%=450元。對比之下,節稅的好處是存在的。

然而,有些人認為,這種商業養老保險佔用了現有資金,存在機會成本的損失。但是不論如何,這種產品的出現為個人規劃投資、儲備養老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作者:宮雨霏

編輯:楊佳欣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暫不徵收個稅;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稅。

長期投資中,股息、利息等收入是重要的收入來源。10%退休時支取稅率加上25%部分免稅vs20%現在支付的稅率加上高額的基金申購、管理、贖回費等,選擇基金還是保險,可能大家心裡都有了一本賬。

稅收遞延到底能省多少錢?

另外,商業養老資金帳戶的資金取得的收益也免稅。6000的保費如果按年化收益率4%計算,每年收益240元,原來的利息稅率為20%,所以可以節省240*20%=48元。因此,全年共節省48*12+48=624元。

《通知》規定,退休後可按月或按年領取商業養老金,領取期限原則上為終身或不少於15年。領取的商業養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假設該個人在退休後每年能領取6000元的商業養老金(為了對比方便,不計通貨膨脹和現值這算),那麼領取商業養老金時需支付6000*75%*10%=450元。對比之下,節稅的好處是存在的。

然而,有些人認為,這種商業養老保險佔用了現有資金,存在機會成本的損失。但是不論如何,這種產品的出現為個人規劃投資、儲備養老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作者:宮雨霏

編輯:楊佳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