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關店潮”之後,2018中國服飾行業的逆襲之路丨贏商大資料

一、“關店潮”之後, 中國服飾零售將迎來春天?

服飾行業經歷數年“關店潮”, 市場持續低迷, 直到2017年行業創新開始取得成效, 時尚格局逐漸明晰,

多元化趨勢抬頭。

90後95後成為消費主力, 服飾行業主動推進年輕化轉型。 圍繞管道構建、數位化運營、智慧化管理等進行多元創新與抱團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 逐步由單品向多品類融合, 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雙輪驅動。

2018年, 得益於消費升級和行業週期性復蘇, 中國服飾行業正在呈現觸底回暖態勢。 消費升級已勢不可擋, 無論是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強勢開局、或是各大上市服飾集團2017年業績捷報……種種跡象表明, 市場整體回暖的態勢有望貫穿2018年全年。

1、2018年服飾行業消費升級勢不可擋

據公開資料統計, 中國消費指數(Consumer Index)在2018年伊始創下歷史新高, 在消費者信心持續走強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自由支出,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消費升級的驅動。

2、部分上市服飾集團2017年業績飄紅

據公開資料統計, 在已披露2017年業績預報的41家服裝類上市公司中, 有39家公司預盈, 其中有8家服裝類上市公司預計淨利潤實現翻番。

李寧:關店178間, 優化體驗店鋪, 走“大店”路線;同時重塑李寧KIDS品牌, 升級為李寧YOUNG。 2018年預計再新開200-300家線下門店, 並以單店店效的提升為核心, 持續改造李寧管道效率及形象。

維格娜絲:收購Teenie Weenie品牌, 貢獻了2017年68%的營業收入, Teenie Weenie新推出Baby品牌, 2018年開始計畫大量新開店鋪, 佈局嬰童裝市場。

海瀾之家:與天貓合作, 旗下5000家線下門店升級為新零售“智慧門店”,

年輕化動作頻頻, 2018年將重點加大商場、購物中心的進駐力度。

七匹狼:孵化時尚新品牌“Wolf Totem”;收購老佛爺同名品牌Karl Lagerf, 涉足國際輕奢服裝市場, 佈局“多品牌國際化”戰略。

……

3、中國服飾零售行業正經歷著“消費升級”

中國消費者正在改變服飾行業玩法:

消費觀念改變:對時尚的個性需求以及自我身份認同的追求

——讓更多細分市場下的品牌有突圍機會

消費習慣改變:“數位原住民”對體驗式消費、新型社交的熱衷

——促進品牌推出創新消費體驗

消費升級可以體現在內容行銷、新零售黑科技、定制需求等消費體驗方面。 而從消費升級的內核來看, 管道升級是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及重要實現途徑。

管道升級主要體現在:管道多元化、佈局購物中心管道、線下門店的角色轉變三方面。

線上下線的融合使得消費管道變得更加多元, 而另一方面, 線下門店的功能角色正在朝體驗平臺發展, 門店將通過獨特的場景體驗、有效的交互, 來塑造品牌形象。 甚至開始出現更多通過線下體驗, 向線上銷售去導流的逆向操作案例(2018年初,ZARA開設首家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快閃店)。

第三個方面是,由當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場景變化引起的。在2018年拓店計畫中,安踏、森馬、美邦、利郎等服飾品牌已經將購物中心置於重要的管道戰略地位。

2018年,服飾行業的哪些細分業態正在展現強勁成長潛力,誰又亟待轉型?下文將從大資料角度來預判服飾細分業態發展前景,並對2018年各細分業態的創新熱點進行前瞻性分析。

二、2018年服飾細分業態創新趨勢及發展預判

1、服飾業態承受“開店潮”“關店潮”雙重壓力,更迭提速

據贏商大資料中心監測,2017年全國典型城市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下同)服飾關店數量占比達28%;服飾開店數量占比僅次於餐飲,達30%;開店數量占比高於關店數量占比,說明發展向好,但仍承受“開店潮”與“關店潮”的雙重壓力,業態更迭提速。

統計標準:2017年1-12月,全國30個典型城市商業面積5萬㎡及以上的購物中心開關店品牌數量占品牌總量比重

2、8大服飾細分業態成2018年行業關注熱點

從2017年購物中心服飾細分業態開關店品牌量來看,女裝、男裝、品牌集合店、服飾小品洗牌加速;快時尚、家居服/內衣、設計師品牌等細分業態發展向好。

統計標準:2017年1-12月,全國30個典型城市商業面積5萬㎡及以上的購物中心開關店品牌數量占品牌總量比重

細分業態:男裝、女裝、男女裝、家居服/內衣、設計師品牌、品牌集合店/買手店、服飾小品、運動服、快時尚、商務裝、特體裝、其他類型服飾

3、2018年服飾8大細分業態創新趨勢前瞻

(1)設計師品牌:平臺、購物中心共同助力管道升級

隨著新中產的成長趨勢,消費者的服裝審美越來越細分,消費者的興趣與需求的轉變帶動市場轉向更多“中國設計”。隨著近年設計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成熟化,具高性價比的設計師品牌正在得到更多關注。

起初,獨立設計師依託買手制集合店的平臺尋求市場管道。而個性化消費得到爆發式增長的當下,設計師的管道選擇變得多樣——品牌集合店、購物中心、獨立店鋪。

據公開資料統計,2017年中國設計師品牌新開門店超過70家,對比2016年開店數量新增近一倍。一方面顯示出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呈現了中國的零售商業體對中國設計師群體的日益關注。

贏商大資料定制諮詢服務為品牌商精准選址提供全方位戰略支援與決策指導。針對品牌商服務包括戰略選址、開店評估/診斷、目標客群研究、競品監測、行業資料監測等。

初期設計師品牌普遍存在經營、運營和傳播的痛點,開設獨立店鋪更是對其運營能力和資金實力的一大挑戰。

基於對於中國原創設計師未來發展的看好,如有品牌集合店主動承擔“平臺”角色,提供商業支援和平臺服務。同時,購物中心也正在嘗試成為時尚產業鏈中的品牌孵化器,助推設計師品牌更適應商業市場。

悅色:中國設計師品牌POP-UP集合區

2017年11月,北京朝陽大悅城首推的中國設計師品牌POP-UP集合區“悅色”正式開業,總面積約500㎡。

首期進駐11家設計師品牌:既有首次商業化露面的新銳品牌,也有WANT Selected、RFACTORY等相對成熟的品牌。大悅城以6個月超短租期,維持品牌快速更迭和入駐的速度,不斷摸索消費者的興趣喜好。

給予品牌兩個層面的孵化:通過“悅色”,大悅城不僅擔任平臺商及孵化器的角色,給予新銳設計師品牌租金優惠、運營及傳播助力;並通過“悅色”將品牌轉化為長期店鋪、以及通過資本市場運作投資成長性品牌兩個層面進行孵化。

(2)品牌集合店:搭建品牌生態圈,具高成長性

未來1-2年,集合店仍將是購物中心招商關注重點。多品牌、全品類、一站式的集合店,可滿足多元購物需求,通過不同品牌的商品組合實現客流互補,提高弱勢品類的經營效率。在關店潮的背景之下,一時品牌集合店變得炙手可熱,國內服飾集團也開始押注該業態,凸顯其“體驗”功能。

更多玩家入局,展現出高成長性的品牌集合店市場,卻面臨著良莠不齊的狀況。品牌的簡單集合堆砌並不能帶來預期的1+1>2效果。近年,具備孵化功能、自主設計能力的平臺型集合店,體驗感強的生活方式集合店應運而生,並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可以看出,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品牌集合店,無一都是構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生態圈”,重塑了品牌、市場及購物中心的關係,頗具前瞻性地將設計資源置於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

INXX:“買手+原創”多品牌矩陣的潮牌生態圈

成立於2013年的潮牌時裝集合平臺INXX,形成“發展自主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孵化平臺”雙線並進的發展路徑,用豐富的內容和持續的設計創新讓平臺保持活力。

3類定位門店網羅全客群:目前INXX在恒隆、銀泰、嘉裡中心等商業綜合體開出了130餘家線下店,以客群定位區分推出INXX高街時裝買手集合店、X Concept Stage概念買手店、inxx street時尚街頭集合店3類門店。

自主品牌貢獻門店80%的銷售額:旗下擁有INXX、Pilgrimage、Stand by、Black and Blank、Screw Loose等自主品牌,並孵化了SOPHIESUN、UNROW、Type Righter 、MARSSOLO等5個成熟的設計師品牌,產品涵蓋服裝、鞋包、首飾等多品類。自主品牌為門店帶來了80%的銷售額。關注年輕人生活方式的INXX計畫將產品線擴充至運動、餐飲、潮流媒體、童裝等。

2018年初INXX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計畫於原有店鋪數量基礎上新增140家店,並拓展美國、巴黎、日本等海外市場。

(3)運動服飾:刮起“運動休閒風”,亞洲女性運動市場大有可為

據公開資料統計,到2020年中國的運動服裝市場將超過奢侈品市場,每年將有兩位數增長至2808億元。

其中,女子運動產品細分市場顯現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然而在健身領域,兼具時尚感及功能性、貼合亞洲人身材、可供女性消費者選擇的品類並不多。目前來看,這個市場還屬於空白,未來仍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品牌。

在時尚與運動結合得愈加緊密的“運動休閒風”時代,生活方式遠比運動本身更重要,運動品牌為搶佔千禧一代,線上上線下管道融合、藝術跨界、明星聯名、設計時尚化、行銷手段等方面積極做出升級創新。

MAIA ACTIV:瞄準亞洲女性運動市場潛力

主打符合亞洲女性的運動服裝MAIA ACTIV,充分考慮身形和膚色,通過線條、印花和豐富的色彩來展現女性運動之美,兼具時尚和功能性。

瞄準亞洲女性的時尚運動需求:客群瞄準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熱愛健身運動的25-35歲女性。根據2017年品牌提供的資料,其月銷售額每個月以近2倍的速度在增長,月銷量超過了1000件,半年內的用戶複購率超過30%。

展開線下佈局,推MAIA ACTIVE式體驗:2016年創立的女性運動品牌MAIA ACTIV,在2017獲近千萬元A輪融資,計畫開始拓展准一線城市市場。目前主要通過天貓、小紅書等線上管道售賣,並與上海本土精品健身房(Space Cycle、Basebody、Z&B Fitness 等)建立了合作。

作為品牌輸出和用戶體驗中心,品牌未來計畫開展實體體驗店,店內將設計一套MAIA ACTIVE式體驗,包括健身課程、營養餐等。

粒子狂熱:技術與藝術切入運動市場

新銳設計師運動品牌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熱),以“技術”和“藝術”為切入點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

科技研發超級材料:以獨立設計精神、小眾先鋒為設計理念,並推出了多種超級材料,如秒幹T恤、流動的運動背心、大衛霍克尼印花、及高強防紫外線的緊身服等。2016年8月,品牌上線不到一年已獲得A輪千萬級融資。

開拓多元產品線、個性化門店:目前品牌SKU 擴展到 292個,每週更新,產品線擴展到運動內衣、服裝和運動配飾。據品牌透露,2017年每月的銷售幾乎都是 50%以上的增長,客單價在800元左右。

品牌二店將在北京王府中環購物中心開業,每個實體店都會有不同的名字和主題。

(4)內衣/服飾小品:快時尚化、時尚單品功能凸顯

隨著個性化的時尚需求暴增,內衣、服飾小品等也從最初的功能性單品向時尚單品進化。消費者開始注重從細節處打造個人icon,重設計感、快時尚化、消費頻次遞增,讓內衣、襪子、帽子、墨鏡等細分行業逐漸成為熱點之一。

Stance:襪子成為展現個人風格的時尚單品

2009年誕生於美國加州,最初從滑板、滑雪、衝浪等極限運動中獲取設計靈感,將別致的圖案、花紋印在襪子上,讓原本功能性單一的襪子從晉升為穿衣搭配的時尚單品,深受街頭文化者的喜愛。

獨家印染工藝+明星行銷:2015年總共賣出3600萬雙襪子,並取代愛迪達成為NBA的制定球襪供應商,2016年累計融資額突破1.16億元美金。Stance採用獨特的360度印染工藝,與明星及藝術家跨界合作,打造具備極致藝術感的爆款單品。

2016年Stance正式進駐中國市場,並在上海、青島、長春、長沙、杭州、重慶、濟南、南寧、南京、深圳等城市陸續開設門店。

(5)女裝:市場迎升級熱潮,品牌比拼反覆運算“速度與創意”

當前時裝產業的年輕化進程已不可逆,年輕群體的消費能力成長極快且潛力巨大。他們所熱衷的體驗式消費和新型社交,正與品牌行銷方式逐漸交融。品牌藝術化、跨界合作行銷等,都是女裝消費體驗的新玩法。

ROCOCO:“最會玩”的風格化快時尚女裝

ROCOCO定位為“風格化快時尚女裝”,堅持為都市女性提供極具藝術底蘊的現代時裝,注重創新、自由、有趣的新女性表達。旗下擁有Office愉悅辦公系列、Urban都市休閒系列和Romantic浪漫都市系列,基本覆蓋25-35歲(核心年齡層)女性3大生活場景。

藝術跨界、打造專屬定制款:聯合獨立插畫師七七、日本&香港合作的劍玉品牌Friday推出專屬潮流定制款;參與YOHOOD潮流展,並與糖果貓貓POPIL合作推出的潮流合作款等,滿足年輕女性的個性時尚需求。

注重門店體驗,著力“玩”互動行銷:ROCOCO特別注重消費者在實體門店的體驗感,甚至通過並購傳媒公司,為品牌打造互動式、體驗類的行銷活動,其創新的pop-up Store就曾引爆話題。

2018年拓展計畫:目前,ROCOCO在全國已經擁有300餘家門店,計畫到2018年年底增開門店150家,3年內擴展門店數量至700家,選址以一線、新一線城市為主,二三線城市為輔。

(6)男裝:萬億級男性消費藍海,“生活方式”成切入口

據公開資料統計,2018年中國男裝零售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2萬億元。隨著男裝消費者在穿衣搭配風格的變化,男性消費者穿著日趨休閒化、國際化、潮牌化。男性自主審美意識正在崛起,而這一部分需求並沒有被完全滿足。

中國男裝行業步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時代,圍繞男性消費習慣,更有品牌以“男性生活方式”為突破口,全方面滿足其定制需求、穿搭需求、社交需求等。

先生公司:專注男士穿搭解決方案

先生公司是專注男士時尚與生活方式的O2O集合店品牌,整合線下體驗店、線上及移動端購物與社交平臺。

3大生活場景切入男性時尚需求:從“先生在家”、“先生在忙”、“先生在玩”3大男性生活場景切入,基於男士穿搭解決方案的概念,通過“輕決策、一站式”服務體現差異化。目前已進駐上海新天地、上海萬象城等。

為新中產男性提供穿搭解決方案:先生公司主要為新中產男性消費者提供“包辦式”購物服務,包括護理、家居、數碼等生活方式類等產品。其中20%的產品為自有品牌,主要涵蓋了定制西裝、鞋以及皮具等,此類產品的客單價相對較高,貢獻了整體營收的 40% 。

(7)童裝:多方勢力瓜分國內童裝市場,新競爭者出現

目前,我國童裝市場是服裝行業中增長最穩定的細分行業,處於每年25%增長的快速成長期。

中國童裝市場由獨立童裝品牌、成人裝延伸品牌、國內體育品牌等多方勢力瓜分。現階段湧現的問題是日益加劇的行業內競爭。

國內童裝市場已經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並且,多品牌矩陣戰略已經成為國內服飾集團的普遍發展方向,而童裝業務則為矩陣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此外,跨境電商也在協同海外品牌加入童裝市場戰局,以新模式為海外品牌提供試水中國市場、本土化開發的平臺,助海外童裝進入中國市場。從多品牌的湧入可預見未來的行業競爭將趨白熱化。

Z-PARIS:跨境電商與海外品牌聯姻開店

法國Kidiliz集團、華鼎集團和網易考拉海購三方聯合,將1983年創立的歐洲童裝品牌Z-PARIS引入中國市場,2017年中國首店落戶杭州濱江寶龍城,實現了首家國內跨境電商平臺與海外品牌商合作店。

基於大資料重建門店體驗:目前,網易考拉海購已成為Kidiliz在華最大的銷售管道,此次合作便是基於Z-PARIS在網易考拉海購的業務表現——年增長超過500%。

該門店結合了Z-PARIS在網易考拉上的銷售資料及使用者回饋,對原有門店進行創新,採用貼合本土市場的陳列方式及全管道的體驗需求,並按照年齡段、男女對產品進行歸類。

未來拓展計畫:未來幾年的時間內,Z-PARIS將與網易考拉、華鼎集團合作,以中國一二線城市為主計畫開設100家門店。

(8)快時尚:本土品牌拓店圈地,國際品牌以轉型驅動單店平效

據贏商大資料中心監測,2017年11大快時尚服飾品牌在中國內地共拓店547家,同比2016年上漲15%。其中,MJstyle、A|K、西遇、UR等本土快時尚服飾品牌共拓店336家,占2017年拓店總量的61%。

可以看出,目前在國內市場中,本土及國際快時尚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策略。本土快時尚處於攻城掠地的高速發展期,國際快時尚則開始通過科技、多品牌矩陣等策略尋求轉型。

優衣庫:全球獨棟概念店 X“數字體驗館”

優衣庫在2018年3月30日首推“數字體驗館”,在深圳萬象天地的獨棟概念店,全球首次啟用智慧互動大屏,並具備模擬試衣、4D、支付等多種功能,再次加碼線上線下無縫融合戰略。

數字體驗館:使用手機QQ掃碼,便可線上線下無縫體驗LifeWear生活方式與服飾場景,實現AR互動式購物體驗。

優衣庫將以深圳為起點,同步在全國近 600 家門店推出實體店鋪結合 AR 虛擬數位體驗的“數位體驗館”。

……

過去數年的關店潮實際上是消費升級進程中,市場對品牌的一場優勝劣汰;

關店潮從未停止,今後也將繼續,在服飾行業只有兩種結局——轉型成功或淘汰退場;

在“升級戰”活成贏家的是:在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兩方面完成了升級的品牌;

完成這一輪市場洗牌後,2018年服飾零售市場將煥發新的活力。

隨著消費主力年輕化,千禧一代的品質追求提升和需求層次躍遷,引起服飾零售市場上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兩個層面的變化,為已經充分競爭的市場帶來結構性變動,也為我們迎來一個成熟品牌、新興品牌均有機會突圍的“新服飾零售時代”。

向線上銷售去導流的逆向操作案例(2018年初,ZARA開設首家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快閃店)。

第三個方面是,由當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場景變化引起的。在2018年拓店計畫中,安踏、森馬、美邦、利郎等服飾品牌已經將購物中心置於重要的管道戰略地位。

2018年,服飾行業的哪些細分業態正在展現強勁成長潛力,誰又亟待轉型?下文將從大資料角度來預判服飾細分業態發展前景,並對2018年各細分業態的創新熱點進行前瞻性分析。

二、2018年服飾細分業態創新趨勢及發展預判

1、服飾業態承受“開店潮”“關店潮”雙重壓力,更迭提速

據贏商大資料中心監測,2017年全國典型城市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下同)服飾關店數量占比達28%;服飾開店數量占比僅次於餐飲,達30%;開店數量占比高於關店數量占比,說明發展向好,但仍承受“開店潮”與“關店潮”的雙重壓力,業態更迭提速。

統計標準:2017年1-12月,全國30個典型城市商業面積5萬㎡及以上的購物中心開關店品牌數量占品牌總量比重

2、8大服飾細分業態成2018年行業關注熱點

從2017年購物中心服飾細分業態開關店品牌量來看,女裝、男裝、品牌集合店、服飾小品洗牌加速;快時尚、家居服/內衣、設計師品牌等細分業態發展向好。

統計標準:2017年1-12月,全國30個典型城市商業面積5萬㎡及以上的購物中心開關店品牌數量占品牌總量比重

細分業態:男裝、女裝、男女裝、家居服/內衣、設計師品牌、品牌集合店/買手店、服飾小品、運動服、快時尚、商務裝、特體裝、其他類型服飾

3、2018年服飾8大細分業態創新趨勢前瞻

(1)設計師品牌:平臺、購物中心共同助力管道升級

隨著新中產的成長趨勢,消費者的服裝審美越來越細分,消費者的興趣與需求的轉變帶動市場轉向更多“中國設計”。隨著近年設計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成熟化,具高性價比的設計師品牌正在得到更多關注。

起初,獨立設計師依託買手制集合店的平臺尋求市場管道。而個性化消費得到爆發式增長的當下,設計師的管道選擇變得多樣——品牌集合店、購物中心、獨立店鋪。

據公開資料統計,2017年中國設計師品牌新開門店超過70家,對比2016年開店數量新增近一倍。一方面顯示出中國設計師品牌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呈現了中國的零售商業體對中國設計師群體的日益關注。

贏商大資料定制諮詢服務為品牌商精准選址提供全方位戰略支援與決策指導。針對品牌商服務包括戰略選址、開店評估/診斷、目標客群研究、競品監測、行業資料監測等。

初期設計師品牌普遍存在經營、運營和傳播的痛點,開設獨立店鋪更是對其運營能力和資金實力的一大挑戰。

基於對於中國原創設計師未來發展的看好,如有品牌集合店主動承擔“平臺”角色,提供商業支援和平臺服務。同時,購物中心也正在嘗試成為時尚產業鏈中的品牌孵化器,助推設計師品牌更適應商業市場。

悅色:中國設計師品牌POP-UP集合區

2017年11月,北京朝陽大悅城首推的中國設計師品牌POP-UP集合區“悅色”正式開業,總面積約500㎡。

首期進駐11家設計師品牌:既有首次商業化露面的新銳品牌,也有WANT Selected、RFACTORY等相對成熟的品牌。大悅城以6個月超短租期,維持品牌快速更迭和入駐的速度,不斷摸索消費者的興趣喜好。

給予品牌兩個層面的孵化:通過“悅色”,大悅城不僅擔任平臺商及孵化器的角色,給予新銳設計師品牌租金優惠、運營及傳播助力;並通過“悅色”將品牌轉化為長期店鋪、以及通過資本市場運作投資成長性品牌兩個層面進行孵化。

(2)品牌集合店:搭建品牌生態圈,具高成長性

未來1-2年,集合店仍將是購物中心招商關注重點。多品牌、全品類、一站式的集合店,可滿足多元購物需求,通過不同品牌的商品組合實現客流互補,提高弱勢品類的經營效率。在關店潮的背景之下,一時品牌集合店變得炙手可熱,國內服飾集團也開始押注該業態,凸顯其“體驗”功能。

更多玩家入局,展現出高成長性的品牌集合店市場,卻面臨著良莠不齊的狀況。品牌的簡單集合堆砌並不能帶來預期的1+1>2效果。近年,具備孵化功能、自主設計能力的平臺型集合店,體驗感強的生活方式集合店應運而生,並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可以看出,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品牌集合店,無一都是構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品牌生態圈”,重塑了品牌、市場及購物中心的關係,頗具前瞻性地將設計資源置於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

INXX:“買手+原創”多品牌矩陣的潮牌生態圈

成立於2013年的潮牌時裝集合平臺INXX,形成“發展自主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孵化平臺”雙線並進的發展路徑,用豐富的內容和持續的設計創新讓平臺保持活力。

3類定位門店網羅全客群:目前INXX在恒隆、銀泰、嘉裡中心等商業綜合體開出了130餘家線下店,以客群定位區分推出INXX高街時裝買手集合店、X Concept Stage概念買手店、inxx street時尚街頭集合店3類門店。

自主品牌貢獻門店80%的銷售額:旗下擁有INXX、Pilgrimage、Stand by、Black and Blank、Screw Loose等自主品牌,並孵化了SOPHIESUN、UNROW、Type Righter 、MARSSOLO等5個成熟的設計師品牌,產品涵蓋服裝、鞋包、首飾等多品類。自主品牌為門店帶來了80%的銷售額。關注年輕人生活方式的INXX計畫將產品線擴充至運動、餐飲、潮流媒體、童裝等。

2018年初INXX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計畫於原有店鋪數量基礎上新增140家店,並拓展美國、巴黎、日本等海外市場。

(3)運動服飾:刮起“運動休閒風”,亞洲女性運動市場大有可為

據公開資料統計,到2020年中國的運動服裝市場將超過奢侈品市場,每年將有兩位數增長至2808億元。

其中,女子運動產品細分市場顯現出了巨大的增長空間。然而在健身領域,兼具時尚感及功能性、貼合亞洲人身材、可供女性消費者選擇的品類並不多。目前來看,這個市場還屬於空白,未來仍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品牌。

在時尚與運動結合得愈加緊密的“運動休閒風”時代,生活方式遠比運動本身更重要,運動品牌為搶佔千禧一代,線上上線下管道融合、藝術跨界、明星聯名、設計時尚化、行銷手段等方面積極做出升級創新。

MAIA ACTIV:瞄準亞洲女性運動市場潛力

主打符合亞洲女性的運動服裝MAIA ACTIV,充分考慮身形和膚色,通過線條、印花和豐富的色彩來展現女性運動之美,兼具時尚和功能性。

瞄準亞洲女性的時尚運動需求:客群瞄準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熱愛健身運動的25-35歲女性。根據2017年品牌提供的資料,其月銷售額每個月以近2倍的速度在增長,月銷量超過了1000件,半年內的用戶複購率超過30%。

展開線下佈局,推MAIA ACTIVE式體驗:2016年創立的女性運動品牌MAIA ACTIV,在2017獲近千萬元A輪融資,計畫開始拓展准一線城市市場。目前主要通過天貓、小紅書等線上管道售賣,並與上海本土精品健身房(Space Cycle、Basebody、Z&B Fitness 等)建立了合作。

作為品牌輸出和用戶體驗中心,品牌未來計畫開展實體體驗店,店內將設計一套MAIA ACTIVE式體驗,包括健身課程、營養餐等。

粒子狂熱:技術與藝術切入運動市場

新銳設計師運動品牌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熱),以“技術”和“藝術”為切入點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

科技研發超級材料:以獨立設計精神、小眾先鋒為設計理念,並推出了多種超級材料,如秒幹T恤、流動的運動背心、大衛霍克尼印花、及高強防紫外線的緊身服等。2016年8月,品牌上線不到一年已獲得A輪千萬級融資。

開拓多元產品線、個性化門店:目前品牌SKU 擴展到 292個,每週更新,產品線擴展到運動內衣、服裝和運動配飾。據品牌透露,2017年每月的銷售幾乎都是 50%以上的增長,客單價在800元左右。

品牌二店將在北京王府中環購物中心開業,每個實體店都會有不同的名字和主題。

(4)內衣/服飾小品:快時尚化、時尚單品功能凸顯

隨著個性化的時尚需求暴增,內衣、服飾小品等也從最初的功能性單品向時尚單品進化。消費者開始注重從細節處打造個人icon,重設計感、快時尚化、消費頻次遞增,讓內衣、襪子、帽子、墨鏡等細分行業逐漸成為熱點之一。

Stance:襪子成為展現個人風格的時尚單品

2009年誕生於美國加州,最初從滑板、滑雪、衝浪等極限運動中獲取設計靈感,將別致的圖案、花紋印在襪子上,讓原本功能性單一的襪子從晉升為穿衣搭配的時尚單品,深受街頭文化者的喜愛。

獨家印染工藝+明星行銷:2015年總共賣出3600萬雙襪子,並取代愛迪達成為NBA的制定球襪供應商,2016年累計融資額突破1.16億元美金。Stance採用獨特的360度印染工藝,與明星及藝術家跨界合作,打造具備極致藝術感的爆款單品。

2016年Stance正式進駐中國市場,並在上海、青島、長春、長沙、杭州、重慶、濟南、南寧、南京、深圳等城市陸續開設門店。

(5)女裝:市場迎升級熱潮,品牌比拼反覆運算“速度與創意”

當前時裝產業的年輕化進程已不可逆,年輕群體的消費能力成長極快且潛力巨大。他們所熱衷的體驗式消費和新型社交,正與品牌行銷方式逐漸交融。品牌藝術化、跨界合作行銷等,都是女裝消費體驗的新玩法。

ROCOCO:“最會玩”的風格化快時尚女裝

ROCOCO定位為“風格化快時尚女裝”,堅持為都市女性提供極具藝術底蘊的現代時裝,注重創新、自由、有趣的新女性表達。旗下擁有Office愉悅辦公系列、Urban都市休閒系列和Romantic浪漫都市系列,基本覆蓋25-35歲(核心年齡層)女性3大生活場景。

藝術跨界、打造專屬定制款:聯合獨立插畫師七七、日本&香港合作的劍玉品牌Friday推出專屬潮流定制款;參與YOHOOD潮流展,並與糖果貓貓POPIL合作推出的潮流合作款等,滿足年輕女性的個性時尚需求。

注重門店體驗,著力“玩”互動行銷:ROCOCO特別注重消費者在實體門店的體驗感,甚至通過並購傳媒公司,為品牌打造互動式、體驗類的行銷活動,其創新的pop-up Store就曾引爆話題。

2018年拓展計畫:目前,ROCOCO在全國已經擁有300餘家門店,計畫到2018年年底增開門店150家,3年內擴展門店數量至700家,選址以一線、新一線城市為主,二三線城市為輔。

(6)男裝:萬億級男性消費藍海,“生活方式”成切入口

據公開資料統計,2018年中國男裝零售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2萬億元。隨著男裝消費者在穿衣搭配風格的變化,男性消費者穿著日趨休閒化、國際化、潮牌化。男性自主審美意識正在崛起,而這一部分需求並沒有被完全滿足。

中國男裝行業步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時代,圍繞男性消費習慣,更有品牌以“男性生活方式”為突破口,全方面滿足其定制需求、穿搭需求、社交需求等。

先生公司:專注男士穿搭解決方案

先生公司是專注男士時尚與生活方式的O2O集合店品牌,整合線下體驗店、線上及移動端購物與社交平臺。

3大生活場景切入男性時尚需求:從“先生在家”、“先生在忙”、“先生在玩”3大男性生活場景切入,基於男士穿搭解決方案的概念,通過“輕決策、一站式”服務體現差異化。目前已進駐上海新天地、上海萬象城等。

為新中產男性提供穿搭解決方案:先生公司主要為新中產男性消費者提供“包辦式”購物服務,包括護理、家居、數碼等生活方式類等產品。其中20%的產品為自有品牌,主要涵蓋了定制西裝、鞋以及皮具等,此類產品的客單價相對較高,貢獻了整體營收的 40% 。

(7)童裝:多方勢力瓜分國內童裝市場,新競爭者出現

目前,我國童裝市場是服裝行業中增長最穩定的細分行業,處於每年25%增長的快速成長期。

中國童裝市場由獨立童裝品牌、成人裝延伸品牌、國內體育品牌等多方勢力瓜分。現階段湧現的問題是日益加劇的行業內競爭。

國內童裝市場已經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並且,多品牌矩陣戰略已經成為國內服飾集團的普遍發展方向,而童裝業務則為矩陣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此外,跨境電商也在協同海外品牌加入童裝市場戰局,以新模式為海外品牌提供試水中國市場、本土化開發的平臺,助海外童裝進入中國市場。從多品牌的湧入可預見未來的行業競爭將趨白熱化。

Z-PARIS:跨境電商與海外品牌聯姻開店

法國Kidiliz集團、華鼎集團和網易考拉海購三方聯合,將1983年創立的歐洲童裝品牌Z-PARIS引入中國市場,2017年中國首店落戶杭州濱江寶龍城,實現了首家國內跨境電商平臺與海外品牌商合作店。

基於大資料重建門店體驗:目前,網易考拉海購已成為Kidiliz在華最大的銷售管道,此次合作便是基於Z-PARIS在網易考拉海購的業務表現——年增長超過500%。

該門店結合了Z-PARIS在網易考拉上的銷售資料及使用者回饋,對原有門店進行創新,採用貼合本土市場的陳列方式及全管道的體驗需求,並按照年齡段、男女對產品進行歸類。

未來拓展計畫:未來幾年的時間內,Z-PARIS將與網易考拉、華鼎集團合作,以中國一二線城市為主計畫開設100家門店。

(8)快時尚:本土品牌拓店圈地,國際品牌以轉型驅動單店平效

據贏商大資料中心監測,2017年11大快時尚服飾品牌在中國內地共拓店547家,同比2016年上漲15%。其中,MJstyle、A|K、西遇、UR等本土快時尚服飾品牌共拓店336家,占2017年拓店總量的61%。

可以看出,目前在國內市場中,本土及國際快時尚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策略。本土快時尚處於攻城掠地的高速發展期,國際快時尚則開始通過科技、多品牌矩陣等策略尋求轉型。

優衣庫:全球獨棟概念店 X“數字體驗館”

優衣庫在2018年3月30日首推“數字體驗館”,在深圳萬象天地的獨棟概念店,全球首次啟用智慧互動大屏,並具備模擬試衣、4D、支付等多種功能,再次加碼線上線下無縫融合戰略。

數字體驗館:使用手機QQ掃碼,便可線上線下無縫體驗LifeWear生活方式與服飾場景,實現AR互動式購物體驗。

優衣庫將以深圳為起點,同步在全國近 600 家門店推出實體店鋪結合 AR 虛擬數位體驗的“數位體驗館”。

……

過去數年的關店潮實際上是消費升級進程中,市場對品牌的一場優勝劣汰;

關店潮從未停止,今後也將繼續,在服飾行業只有兩種結局——轉型成功或淘汰退場;

在“升級戰”活成贏家的是:在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兩方面完成了升級的品牌;

完成這一輪市場洗牌後,2018年服飾零售市場將煥發新的活力。

隨著消費主力年輕化,千禧一代的品質追求提升和需求層次躍遷,引起服飾零售市場上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兩個層面的變化,為已經充分競爭的市場帶來結構性變動,也為我們迎來一個成熟品牌、新興品牌均有機會突圍的“新服飾零售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