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自動駕駛事故風險轉嫁車主,日本的渾招你接受嗎?|聚聞

引言 | 保護!保護!保護!

轉眼2018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 日子過得波瀾不驚, 自動駕駛領域卻跌宕起伏。

賓士、Uber、特斯拉相繼中招, 並迅速引發了全球性討論, 還順帶驚退了一眾決心投身自動駕駛的企業。 比如Uber撞人事件之後, 豐田很快就宣佈暫停在美全自動駕駛測試。

很顯然, 現今的自動駕駛是不可靠的。 在車聚君看來, 廠家們也別拿著調研報告安慰我們說, 自動駕駛在未來能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做實驗我們不反對, 但請遠離人群。

但相較保守主義者, 激進派卻在從另一種角度審視這個問題。 正如車聚君此前在《自動駕駛全球首次撞人致死, Uber和富豪誰來背鍋?|聚焦》中提到的:“我們需要激進派刺激時代的快速進步”。

一、日本出臺自動駕駛事故定則方針

這不, 為了時代的快速進步, 日本在近期宣佈“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在自主行駛時的事故, 原則上由車輛所有者承擔賠償責任。

當然他們還補充了一些細節, 避免責任完全轉嫁給個人的情況, 比如:

▎如果是外部駭客入侵汽車系統導致事故, 損害由政府賠償;

▎大綱主要針對的是在有駕駛員乘坐的狀態下、自動駕駛級別不超過SAE L3的車輛;

▎可以利用法律強制加入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交強險)進行賠付;

▎要求車輛安裝行車記錄儀, 需具備記錄位置資訊、方向盤操作和自動駕駛系統的運行狀況等;

▎企業的責任僅限於汽車系統存在明確缺陷時。

簡單說, 日本這套方針對企業投身自動駕駛的決心有很強的刺激作用, 如果真能實施, 在日企業會很快能從各種自動駕駛事故糾紛中抽身, 鬆綁了雙手雙腳, 跑起來肯定會更快。 不過暫不清楚他們提到的自動駕駛車型, 是不是僅針對本土企業, 畢竟政策紅利太誘人了。

二、責任轉嫁真的好嗎?

很顯然, 日本這麼做, 無疑加大了政府、保險業、車輛所有者三方的負擔, 就風險和承擔費用, 依次遞增。

就技術特徵而言, 他們這麼做有據可尋。

因為從自動駕駛分級來看, 在SAE L3級別及以下時, 人需要充當“支援者”的角色, 當汽車遇到不能自動解決的問題時, 需要人及時接管。

事實上, 我們從一些自動駕駛事故的時候調查報告也能發現, 某些事故確實是因為我們對自動駕駛太過放心,

沒有按照要求“輔助駕駛”。 要不然通用Super cruise也不會推出駕駛員監控功能、特斯拉也不會要求駕駛員雙手始終握住方向盤。

但很顯然, 日本這麼做, 會一定程度上削弱用戶的使用熱情, 畢竟汽車在自動駕駛狀態下, 我們和它的即時交流並沒有想像中緊密, 往往都是事故將要發生前一刻才意識到危險來臨。

除此之外, 保險業也被拉進來為企業承擔風險。 不難猜測, 他們將會對配有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增收保險費用。 轉過頭來, 最終風險還是車主承擔。 尚不清楚行車記錄儀的安裝費用是由個人承擔還是企業支付, 但一波漲價在所難免。

當然有人會說, 政府不是還承擔駭客入侵的風險嗎?相比一般交通事故, 駭客入侵的比例在SAE L3及以下階段可以忽略不計。 具體原因可參考車聚君此前的文章《自動駕駛如此分級,你的車夠聰明嗎? | 聚技》。

簡單說就是,只有在SAE L4及以上級別中,V2X技術才會被大範圍引用,這種可被理解為“車聯萬物”的技術就好像“互聯網”,而汽車在此時就像是聯網的電腦。

總之,日本此舉對企業來說是好消息大於壞消息,好消息是他們能很快從自動駕駛事故中抽身,壞消息是會削弱潛在使用者的購車需求。而對用戶來說,短期內算不上好消息,畢竟用車成本會增加。但在政策刺激下,技術發展加快是必然的。

三、我們不能笑話日本

也是在最近,李書福在2018年智慧汽車國際研討會上的一番講話火了。

國內發放了首批牌照,值得為之振奮。但美國早在2014年就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測試,我們在公共道路測試立法方面,已經有了整整4年的‘時差’。要搶佔領先地位,必須立足當下,奮起直追。

當然他的用意不是希望轉嫁風險,而是希望讓技術成熟的企業儘快獲得上路資質。

我們先不論日本這麼做是否值得稱讚,但對自動駕駛的熱情是路人皆知了。而且要知道日本並不是一直在走險棋,除本次明顯偏袒外,日本在建立自動駕駛國家項目上還起到了先鋒作用。這套專案方案清晰的將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職責進行劃分,並明確了政府會主力推進的目標。

反觀國內,自動駕駛的步伐還是顯得稍慢了些。還記得在幾個月前,畢馬威發佈的2018年自動駕駛成熟度指數(AVRI)報告,從政策法規、科技與創新、基礎設施以及用戶的接受度4個方面對20個主要國家進行了綜合排名,中國意外跌出了前十,排名16。

在此排名中,荷蘭可以說是全球自動駕駛模範國家,道路基礎設施良好,政府高度支持電動化和自動化汽車發展,全國四分之三居民區可被用於測試自動駕駛技術,而且消費者接受度還極高(僅次於新加坡)。

當然了,我們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危機,從不久前工信部印發的《2018年智慧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看,國內已經明確了V2X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重要性。

另外,國內對高精地圖也開始有所佈局,再參考已經開始的自動駕駛路測,三步並行策略已然成形:自主式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輔助駕駛+V2X(帶有預測性質)物聯駕駛模式。

車聚小結

日本是不是使了渾招?在車聚君看來,不算是,但多少有些偏袒企業的意思。況且這套方案能否真的實施還有待觀察,畢竟轉嫁風險這件事不算政府說了就算數的。

不得不感歎自動駕駛魅力之大,市場前景之廣闊,不然日本也不會著急落於人後。面對日本的激進之舉,國內還能閑著嗎?

風已起,2018必然是屬於自動駕駛的戰場。

具體原因可參考車聚君此前的文章《自動駕駛如此分級,你的車夠聰明嗎? | 聚技》。

簡單說就是,只有在SAE L4及以上級別中,V2X技術才會被大範圍引用,這種可被理解為“車聯萬物”的技術就好像“互聯網”,而汽車在此時就像是聯網的電腦。

總之,日本此舉對企業來說是好消息大於壞消息,好消息是他們能很快從自動駕駛事故中抽身,壞消息是會削弱潛在使用者的購車需求。而對用戶來說,短期內算不上好消息,畢竟用車成本會增加。但在政策刺激下,技術發展加快是必然的。

三、我們不能笑話日本

也是在最近,李書福在2018年智慧汽車國際研討會上的一番講話火了。

國內發放了首批牌照,值得為之振奮。但美國早在2014年就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測試,我們在公共道路測試立法方面,已經有了整整4年的‘時差’。要搶佔領先地位,必須立足當下,奮起直追。

當然他的用意不是希望轉嫁風險,而是希望讓技術成熟的企業儘快獲得上路資質。

我們先不論日本這麼做是否值得稱讚,但對自動駕駛的熱情是路人皆知了。而且要知道日本並不是一直在走險棋,除本次明顯偏袒外,日本在建立自動駕駛國家項目上還起到了先鋒作用。這套專案方案清晰的將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職責進行劃分,並明確了政府會主力推進的目標。

反觀國內,自動駕駛的步伐還是顯得稍慢了些。還記得在幾個月前,畢馬威發佈的2018年自動駕駛成熟度指數(AVRI)報告,從政策法規、科技與創新、基礎設施以及用戶的接受度4個方面對20個主要國家進行了綜合排名,中國意外跌出了前十,排名16。

在此排名中,荷蘭可以說是全球自動駕駛模範國家,道路基礎設施良好,政府高度支持電動化和自動化汽車發展,全國四分之三居民區可被用於測試自動駕駛技術,而且消費者接受度還極高(僅次於新加坡)。

當然了,我們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危機,從不久前工信部印發的《2018年智慧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看,國內已經明確了V2X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重要性。

另外,國內對高精地圖也開始有所佈局,再參考已經開始的自動駕駛路測,三步並行策略已然成形:自主式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輔助駕駛+V2X(帶有預測性質)物聯駕駛模式。

車聚小結

日本是不是使了渾招?在車聚君看來,不算是,但多少有些偏袒企業的意思。況且這套方案能否真的實施還有待觀察,畢竟轉嫁風險這件事不算政府說了就算數的。

不得不感歎自動駕駛魅力之大,市場前景之廣闊,不然日本也不會著急落於人後。面對日本的激進之舉,國內還能閑著嗎?

風已起,2018必然是屬於自動駕駛的戰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