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網傳旨在監管16萬億美元資管新規將推遲公佈

4月18日, 鳳凰網財經消息, 據媒體報導, 有知情人士透露, 中國已推遲公佈旨在監管16萬億美元資產管理行業的新規。

據瞭解, 這項新規是指盛傳已久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

據悉, 早在2017年11月17日, 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文簡稱“意見稿”), 以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 統一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準。

《意見稿》在明確禁止資金池業務、提出“三單”(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管理要求的基礎上, 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產品久期管理, 規定封閉式資管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 根據產品期限設定管理費率, 產品期限越長, 年化管理費率越低, 以此糾正資管產品過於短期化傾向, 切實減少和消除資金來源端和資產端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意見稿》還明確提出了打破剛性兌付監管要求,

經認定存在剛性兌付的行為, 將予以處罰, 非存款類持牌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的, 認定為違規經營、超範圍經營, 由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進行糾正, 並實施罰款等行政處罰。

另外在針對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管業務的亂象, 《意見稿》也按照“未經批准不得從事金融業務, 金融業務必須接受金融監管”的理念, 明確提出除國家另有規定外, 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管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 意見稿發佈已接近半年時間, 指導意見依然沒有正式公佈, 而相關消息卻一直被釋放。 今年4月初, 證券日報消息稱, 指導意見已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 釋放了從嚴監管的強烈信號。

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表示, 資管新規審議通過將於近日正式對外公佈。 預計資管新規仍然會聚焦在限制剛性兌付、資金池、多層嵌套方面, 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 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

前華夏銀行金融市場部產品經理羅祉琦表示, 此次資管新規將“資產管理業務”界定為: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 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同時加強了非金融機構的持牌准入, 對其發行資管產品採取了史無前例的嚴格管控。 以“一行兩會”為首的金融監管機構頒佈了一系列新規, 將16000多家已登記私募投資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類金融機構納入了大資管監管框架。

此前21世紀經濟報導也曾報導稱, 關於資管新規的下發時間, 爭取“兩會前後”的說法較為普遍。 而資管新規過渡期, 可能延長半年至2019年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