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清版春秋晚期溫縣盟書,揭秘古代盟誓制度和書法藝術!

春秋晚期 河南溫縣盟書

春秋晚期 溫縣盟書

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溫縣城北古州縣州城東北角護城河外的盟誓台發現土坑(坎)124個,

有16坑出土書寫盟辭的石片, 共發掘出了萬余片盟書, 由於數量太多, 所以只發表了一號坎的材料。 1 號坎(坑)出土盟書4588片, 包括科學發掘獲得的2703片, 已被擾動而仍在原地的1395片, 自村民手中徵集的 490片。 一號坎(坑)石圭大致可分為短體弧腰、長體直腰和等腰三角形三種類型。 標本中最長的長27.1釐米,底殘寬3.2 釐米;最短的長9.6釐米, 底寬3.7釐米。 這些盟書是春秋晚期晉國卿大夫之間舉行盟誓時記載誓辭的文書。 多在圭形石片上用毛筆黑墨寫成。 1號坎(坑)盟書的誓辭內容是:一定要“忠心事主”, 決不“與賊為徒”, 否則將受到晉國先公在天之靈最嚴厲的懲罰, 夷滅氏族, 絕子絕孫。 經考證這是韓宣子的兒子韓不信主持的卿士之間的會盟,
確立了韓氏的宗主地位, 時間是西元前491年1月16日。 這就是轟動歷史考古學界著名的“溫縣盟書”。 溫縣盟書對於研究春秋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 和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與書法藝術, 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歷史實物資料。

溫縣盟書與上世紀60年代出土的侯馬盟書年代、文字和誓詞體例相近, 故文博界通常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幾十年來, 文博工作者對溫縣盟書的認識和研究不斷進行, 各方面研究成果均取得了一定進展。

溫縣盟書全為墨書, 書寫在深灰色圭形等石片上, 書體屬於晉系古文, 字形修長工整, 結體疏密並兼, 用筆灑脫肆逸, 筆勢圓勁迅疾, 筆劃弧曲下彎, 落筆頭重而尾細輕出, 多見 古文蝌蚪書法神韻。

《中國法書全集》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系統工程的子工程。共分18卷,計先秦兩漢一卷、魏晉南北朝一卷、隋唐五代三卷、宋代三卷、元代三卷、明代四卷、清代三卷。共收作品1849件。

《中國法書全集》是《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系統工程的子工程。共分18卷,計先秦兩漢一卷、魏晉南北朝一卷、隋唐五代三卷、宋代三卷、元代三卷、明代四卷、清代三卷。共收作品1849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