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水“匠人”吳雲生的竹雕人生

吳雲生的竹雕蟈蟈籠在家裡掛成一排, 沒有一件樣式重複的。

□孫鎮

前不久, 在天水市首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上, 一件刻有清明上河圖的竹雕卷箱,

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拍照。

4月9日, 記者見到了卷箱的製作者, 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竹雕項目傳承人吳雲生。

吳雲生的竹雕工作室就在家裡。 陽臺上, 一架鑽孔機, 一個小木凳釘兩個釘子, 是他的工作臺。

吳雲生正在準備參展5月舉行的第14屆深圳國際文博會的作品。

在去年的第13屆深圳文博會上, 他製作的竹雕工藝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金獎。 深圳當地的媒體和行業報刊、國內知名網站, 相繼報導了吳雲生竹雕作品獲獎的消息。 吳雲生看來, 雖然“青青翠竹生南國”, 但北方竹雕並不亞於南方竹雕。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 緣於自己數十年摸索出的一套對竹木的處理方法, 讓竹子在咱北方不裂不脆“服水土”。

吳雲生一邊製作將帶去深圳文博會參展的蟈蟈籠, 一邊和記者聊著自己的竹雕藝術經歷。

鏤雕蟈蟈籠“梅蘭竹菊”, 工藝精湛, 造型精美。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會竹雕, 是祖傳技藝。 十一二歲時, 吳雲生常和小夥伴上山放羊逮蟈蟈, 逮的多了沒地方裝。 那時候, 心靈手巧的他已會簡單的竹編竹雕手藝, 編一些蟈蟈籠送給同學夥伴。 由此大家都喜歡跟著他玩兒, 吳雲生也就成了“孩子王”。

原料尋遍雲、貴、川、湘等省, 歷時3年製作而成的“清明上河圖”卷箱, 上刻人物、船隻、亭臺樓閣栩栩如生。

後來, 吳雲生的竹雕技藝日臻精湛, 為自己做了第一個竹雕蟈蟈籠。 幾十年來, 無論學習工作、成家立業, 吳雲生始終堅持對竹雕的熱愛。 蟈蟈籠、筆筒、卷箱、卷匣, 從小件到大件, 每件作品精巧構思, 均是“孤品”, 無一重複。

吳雲生是一位有情懷的“匠人”,

曾有人出百萬高價買他的作品, 他婉言謝絕。 一個蟈蟈籠幾百元被人買走後, 他又花幾千元賣回來。 他說, 不能再讓自己的作品流失, 以後要將作品集結出書, 還要建個竹雕博物館。

吳雲生在一件作品上刻有這樣的話:“追求竹雕藝術, 感悟人生哲理。 ”吳雲生用刻刀賦予竹子新的生命, 竹雕使他對人生和藝術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吳雲生在為蟈蟈籠配件打孔,三歲的孫子在一旁看爺爺幹活。

每年春季,吳雲生要為每件竹雕作品進行刷油保養,保養用油是他通過多年摸索自己配製而成。 

吳雲生在為蟈蟈籠配件打孔,三歲的孫子在一旁看爺爺幹活。

每年春季,吳雲生要為每件竹雕作品進行刷油保養,保養用油是他通過多年摸索自己配製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