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問道 | 落實課堂微型寫作活動的設計

余老師說——

我們對語文教學的研究, 一直將主要力量放在閱讀教學上, 對練筆與寫作的訓練, 至今沒有什麼像樣的突破。 從課堂教學的實況來看, 也很少觀察到閱讀教學中由學生集體進行的有效動筆訓練。 這一方面是教學習慣陳舊的問題, 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 是我們對“讀寫結合”缺少務實、深入的嘗試與研究。

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閱讀課堂教學必須加大“寫”的訓練力度。 從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與提升學生素養的角度來說, 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把這件“很大”的事情做好, 著眼點卻可以很小——那就是多組織課中微型寫作的活動。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穿插一點微型寫作活動, 有不少的好處:

能夠表現教師關注學生的終身受用的最重要的能力的訓練;能訓練全班學生的動筆能力, 提高課時教學效率;能夠真正地將成塊的時間交給學生, 豐富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能增加課堂教學的美感, 使之既有讀寫結合的課中活動, 又形成動靜有致的教學節奏;能提高教師提煉、利用教材的研究能力, 提高教師設計教學的水準;能夠有效遏制提問過多過細的教學現象, 讓學生真正受到有力度的語言學用訓練, 讓學生不怕寫、能夠寫、喜歡寫……

閱讀教學中的微型寫作活動, 幾乎可以覆蓋課文學習中的一切內容, 有著如下一些主要特點:

1.它是一種最實在的有一定難度的語言學用活動;2.它是課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教學環節或一種活動方式, 需要確保給予學生足夠時間;3.它能夠讓全班任何一位學生都動筆, 于學生而言它是最“公平”的課堂訓練方式之一;4.它可以出現在課堂閱讀教學的任何一個時間段中, 無論是課始、課中還是課末, 但不允許用課外的事先寫作來弄虛作假;5.它與課文閱讀教學的內容血肉相融, 能有效地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6.它追求角度細膩、方法靈動、形式多樣, 沒有模式化的要求, 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才能表現出富有美感的教學創意。

閱讀教學中的微型寫作活動, 有豐富的形式與角度。 如:

1.用詞寫話。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也可以是“用短語寫話”“用句子寫話”。 “話”的著眼點眾多, 寫作範圍寬廣, 內容豐富多彩。 如《白鵝》品讀之後, 可請同學們自由寫話, 任選課文中的五個短語描述高傲的白鵝。

2.內容概寫。

可以概寫文意、情節、手法、人物、結構等多方面的內容, 在概寫中指導學生運用語言, 在概寫中訓練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安排直接概寫的活動, 也可以設計“側面”概寫的活動。

如《十年後的禮物》的課文概寫活動是:請同學們給這篇課文再擬一個標題並說明理由。

同學們擬出的“課文標題”有:“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那個和氣的城裡人”“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諾言”“最好的禮物”“音樂家的祝福”“生活啊!我愛你”等。

教師在這裡設計“擬標題”活動就是一種“側面”手法——沒有要求“概寫”但實際上就是“概寫”。

再如《給予樹》的教學, 請同學們每人寫一句話, 說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同學們寫出來的句子有:

這是一個很美妙的小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耶誕節的故事。

這是一個寫金吉亞給小女孩買禮物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家庭生活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孩子的愛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媽媽能夠理解孩子的故事。

這是一個表現善良, 表現仁愛, 表現同情心的故事。

……

又如《祖父的園子》的教學, 可以運用教師“寫一半”, 學生接著“寫一半”的方法, 寫出課文概說的內容: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 畫裡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

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

3.句式學用。

這是一種最基礎的訓練學生學用規範的語言表達形式的微型寫作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廣泛的用途。 其教學資源可以說無課不在、琳琅滿目。 在實際的運用中, 教師可指導學生“學著寫”, 也可以讓學生“學著說”。 如《桂林山水》的教學, 僅下面一個美段的資源就足以形成學生的朗讀、背誦、句式學用等多個方面的語言學習的活動: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 玩賞過水準如鏡的西湖, 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灕江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4.段式學寫。

這是非常實在的語言學用活動、結構分析活動、思維訓練活動,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片段寫作或口頭表達的語言能力。其教學資源同樣沉睡在課文之中,需要我們提取與運用。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就有美妙的“總、分”式的寫景美段可供我們學用:

雅魯藏布大峽谷,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鬱鬱蒼蒼的原始林海,雲遮霧湧,神秘莫測。大峽谷的水,從固態的萬年冰雪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態。大峽谷的山,從遍佈熱帶雨林的山脈到直入雲天的皚皚雪山,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

《天窗》的教學,可以“鼓勵”學生“仿寫並替換”下面這個美段: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雲,想像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雲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像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像中展開。

5.篇式學用。

即學習運用課文的篇章形式特點和構思模式,安排專門的“構思課”或“習作課”,指導學生進行課中練筆活動,學生經常接受這樣的訓練,寫出優美、生動、結構規範的短文將是很自然的。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章篇式”資源,同樣需要我們的品析、發現、提煉與運用。如《廬山的雲霧》,實在是微文仿作訓練的極好材料。

6.一詩多寫。

這是專門為文言詩文教學設計的微型寫作活動。所謂“多寫”,就是以寫帶讀、邊讀邊寫,就是變換形式與要求,讓學生在“寫”中品讀詩詞。如《春望》的教學,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是:請同學們學寫詩聯品析。

教師示例對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品析:

{1}寫字詞解釋:國,國都;國家。破,被攻破;殘破。城,長安城。

{2}寫詩聯內容:國家已經殘破,只是河山尚存;繁華的長安城如今草木深深,一片荒涼衰敗。

{3}寫詩句品析:“破”字讓人觸目驚心,“深”字顯得滿目淒然。詩人開 篇寫景抒情,憂國之心非常沉痛。

同學們每人自選一聯詩,學寫詩聯品析的文字,然後教師再組織課中交流。

7.課文點睛。

這是利用課文的天然結構而設計的課堂微寫作活動,很有思維的深度,很能夠突現對課文文意的深刻理解。這樣的寫作活動適用於短小的寓言或故事。如語文版教材中的寓言課文《掩耳盜鈴》。

教師請同學們給故事添加“畫龍點睛”之筆。於是就有學生寫出的美句: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去掩蓋,這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了壞事,以為自己不承認就行了,這是愚蠢自欺的掩飾。

……

8.短文趣寫。

即,利用課文資源,設計有趣的寫作活動。這種趣寫活動比較講究教師的教學創意,很在乎教師對課文中教學資源的發現與利用。一旦形成活動,學生將會興趣盎然。

如《小兵張嘎奪槍記》中一次有趣的寫話活動:

教師指點學生:下面的四則材料中,前三則都寫了人物的眼睛,請同學們將第四則材料再寫一次,加上對人物的眼睛的描寫。

嘎子眼珠子一轉,快步上前。

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支手槍,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來。

嘎子緊緊地跟在部隊後頭,不時回轉身來,得意地比試著他剛從鬼子身上奪來的新槍,東瞄兩下,西瞄兩下,嘴裡發出叭叭的聲音。他的臉上,洋溢著一種無比興奮的神情。

9.美句評點。

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著用“寫”的方法品析美句或者美段。

如《山中訪友》的教學,有一個環節就是對課文中最美的段進行“美點賞析”:教師在示範之後,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美點評析的句子。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教師在示範之後,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美點評析的句子。同學們寫出的內容可能有:

美在第二人稱的運用,美在熱情的呼喚,美在深情的問候,美在句子的排比,美在擬人手法的運用,美在作者的抒情,美在用問句進行抒情,美在從低處到高處的順序,美在表現了山中大自然的美感,美在美詞美句的運用……

10.補寫續寫。

這也是日常教學中極好的活動形式,特別適用于敘說文的教學。補寫常常用於課文的“空白”之處,續寫常常用在課文的收束之處。這種微寫作的活動,在教學中同樣起著“一舉多得”的效果。如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鑽石》,第二段的內容是:

一天夜裡,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裡竟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這裡面就有一處“空白”: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她的水罐裡面裝滿了水——小姑娘是不是做了一個為媽媽找水的夢呢?

於是可以設計這樣的補寫活動:請同學們根據故事的情景,描述小姑娘的一個好夢。

除了上面10個方面的活動設計之外,我們還可以設計出多種課中微寫作活動,如讀後隨感、古文譯寫、成語聯想、美句集錦、人物素描、道理闡釋、警句創寫、事理說明、寫物抒情、微型議論等。關鍵是教師要勤于研讀課文,勤於大膽嘗試,同時要追求優美的得體的設計創意。

下面是筆者教學設計中的若干創意:

《匆匆》:請同學們給課文詩意地加上副標題。可用課文中的語言片斷給課文加副標題,也可以選用名言警句給課文加副標題。如“太陽是有腳的呀”,如“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

《匆匆》:詩意地寫讀後隨感,50字左右,力爭寫成“警句”或“格言”。

《半截蠟燭》:請同學們為課文寫一句“導讀”的話。如:半截蠟燭中藏著什麼秘密?一家三口人都想用什麼辦法來阻止厄運的到來?最後脫離險境了嗎?

《半截蠟燭》課文品讀的話題:這裡的描寫扣人心弦。活動方式:請同學們先寫,然後再爭取進行課堂發言。

《楊氏之子》課文趣讀的安排:每位同學都要對課文進行發現,然後以“將這兩個(字)詞放在一起來品,很有味”為話題進行微文寫作。如,將“楊”“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來品,很有味。

《學弈》:如果將這個故事改編為連環畫,請你設計並寫出配圖的文字。

《走遍天下書為侶》:請再寫一段有哲理的話,“替換”課文的結尾段: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祖父的園子》:同學們可自選內容,利用課文的句段“學寫詩”,方法很簡單,就是進行“變形”。如將“蜜蜂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這個句子“變形”為六行,就是詩。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4.段式學寫。

這是非常實在的語言學用活動、結構分析活動、思維訓練活動,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片段寫作或口頭表達的語言能力。其教學資源同樣沉睡在課文之中,需要我們提取與運用。如《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就有美妙的“總、分”式的寫景美段可供我們學用:

雅魯藏布大峽谷,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鬱鬱蒼蒼的原始林海,雲遮霧湧,神秘莫測。大峽谷的水,從固態的萬年冰雪到沸騰的溫泉,從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態。大峽谷的山,從遍佈熱帶雨林的山脈到直入雲天的皚皚雪山,讓人感覺如神來之筆。

《天窗》的教學,可以“鼓勵”學生“仿寫並替換”下面這個美段: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雲,想像到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雲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像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像中展開。

5.篇式學用。

即學習運用課文的篇章形式特點和構思模式,安排專門的“構思課”或“習作課”,指導學生進行課中練筆活動,學生經常接受這樣的訓練,寫出優美、生動、結構規範的短文將是很自然的。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章篇式”資源,同樣需要我們的品析、發現、提煉與運用。如《廬山的雲霧》,實在是微文仿作訓練的極好材料。

6.一詩多寫。

這是專門為文言詩文教學設計的微型寫作活動。所謂“多寫”,就是以寫帶讀、邊讀邊寫,就是變換形式與要求,讓學生在“寫”中品讀詩詞。如《春望》的教學,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是:請同學們學寫詩聯品析。

教師示例對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品析:

{1}寫字詞解釋:國,國都;國家。破,被攻破;殘破。城,長安城。

{2}寫詩聯內容:國家已經殘破,只是河山尚存;繁華的長安城如今草木深深,一片荒涼衰敗。

{3}寫詩句品析:“破”字讓人觸目驚心,“深”字顯得滿目淒然。詩人開 篇寫景抒情,憂國之心非常沉痛。

同學們每人自選一聯詩,學寫詩聯品析的文字,然後教師再組織課中交流。

7.課文點睛。

這是利用課文的天然結構而設計的課堂微寫作活動,很有思維的深度,很能夠突現對課文文意的深刻理解。這樣的寫作活動適用於短小的寓言或故事。如語文版教材中的寓言課文《掩耳盜鈴》。

教師請同學們給故事添加“畫龍點睛”之筆。於是就有學生寫出的美句: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去掩蓋,這就是自己欺騙自己。

小朋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了壞事,以為自己不承認就行了,這是愚蠢自欺的掩飾。

……

8.短文趣寫。

即,利用課文資源,設計有趣的寫作活動。這種趣寫活動比較講究教師的教學創意,很在乎教師對課文中教學資源的發現與利用。一旦形成活動,學生將會興趣盎然。

如《小兵張嘎奪槍記》中一次有趣的寫話活動:

教師指點學生:下面的四則材料中,前三則都寫了人物的眼睛,請同學們將第四則材料再寫一次,加上對人物的眼睛的描寫。

嘎子眼珠子一轉,快步上前。

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他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支手槍,恨不得伸手就把它摘下來。

嘎子緊緊地跟在部隊後頭,不時回轉身來,得意地比試著他剛從鬼子身上奪來的新槍,東瞄兩下,西瞄兩下,嘴裡發出叭叭的聲音。他的臉上,洋溢著一種無比興奮的神情。

9.美句評點。

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著用“寫”的方法品析美句或者美段。

如《山中訪友》的教學,有一個環節就是對課文中最美的段進行“美點賞析”:教師在示範之後,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美點評析的句子。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雲!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雲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麼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教師在示範之後,要求每位學生寫一個美點評析的句子。同學們寫出的內容可能有:

美在第二人稱的運用,美在熱情的呼喚,美在深情的問候,美在句子的排比,美在擬人手法的運用,美在作者的抒情,美在用問句進行抒情,美在從低處到高處的順序,美在表現了山中大自然的美感,美在美詞美句的運用……

10.補寫續寫。

這也是日常教學中極好的活動形式,特別適用于敘說文的教學。補寫常常用於課文的“空白”之處,續寫常常用在課文的收束之處。這種微寫作的活動,在教學中同樣起著“一舉多得”的效果。如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鑽石》,第二段的內容是:

一天夜裡,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裡竟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這裡面就有一處“空白”: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她的水罐裡面裝滿了水——小姑娘是不是做了一個為媽媽找水的夢呢?

於是可以設計這樣的補寫活動:請同學們根據故事的情景,描述小姑娘的一個好夢。

除了上面10個方面的活動設計之外,我們還可以設計出多種課中微寫作活動,如讀後隨感、古文譯寫、成語聯想、美句集錦、人物素描、道理闡釋、警句創寫、事理說明、寫物抒情、微型議論等。關鍵是教師要勤于研讀課文,勤於大膽嘗試,同時要追求優美的得體的設計創意。

下面是筆者教學設計中的若干創意:

《匆匆》:請同學們給課文詩意地加上副標題。可用課文中的語言片斷給課文加副標題,也可以選用名言警句給課文加副標題。如“太陽是有腳的呀”,如“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

《匆匆》:詩意地寫讀後隨感,50字左右,力爭寫成“警句”或“格言”。

《半截蠟燭》:請同學們為課文寫一句“導讀”的話。如:半截蠟燭中藏著什麼秘密?一家三口人都想用什麼辦法來阻止厄運的到來?最後脫離險境了嗎?

《半截蠟燭》課文品讀的話題:這裡的描寫扣人心弦。活動方式:請同學們先寫,然後再爭取進行課堂發言。

《楊氏之子》課文趣讀的安排:每位同學都要對課文進行發現,然後以“將這兩個(字)詞放在一起來品,很有味”為話題進行微文寫作。如,將“楊”“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來品,很有味。

《學弈》:如果將這個故事改編為連環畫,請你設計並寫出配圖的文字。

《走遍天下書為侶》:請再寫一段有哲理的話,“替換”課文的結尾段: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祖父的園子》:同學們可自選內容,利用課文的句段“學寫詩”,方法很簡單,就是進行“變形”。如將“蜜蜂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這個句子“變形”為六行,就是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