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決戰食神》,一部飛機上的“魚蛋電影”!

文:李偉民

我們乘搭飛機, 對著那餅乾盒般大小的螢光幕, 看電影只是為了“磨時間”。 太藝術的電影沒有心情看, 科幻大片怕看不出效果, 鬼片看了也不會害怕, 深度好看的怕看不完便要下機……於是, 往往挑那些“魚蛋電影”, 看似可口, 其實沒有營養, 價錢不貴, 吃兩口拋掉也不可惜。

“飛機魚蛋電影”有三大特點:

第一, 有大明星班底, 吸引眼球, 大家會先挑來看看。

第二, 情節尚算流暢, 節奏也算輕快。 不然, 轉檯那麼容易, 觀眾坐得不耐煩, 不是fast forward, 便是立刻把電影“飛走”。

第三, 電影一切符合預期, 最好未看已經大概知道搞什麼。

不然, 觀眾坐在飛機上, 又要接過餐盤、又要上厠所、又要突然扣上安全帶, 隨時停看電影, 如果故事接駁不上, 大家也沒有損失, 反正下一節的劇情也可以猜度出來。

這便是我對“飛機魚蛋電影”的定義。 由葉偉民導演, 謝霆鋒及韓國明星鄭容和主演的電影《決戰食神》(Cook Up A Storm), 完全是一部不錯的“飛機魚蛋電影”。

《決戰食神》劇照

故事是你我他都可以寫出來的, 劇情也不怎麼合理。 在國內, 有一條不中不西、也不中不港、更不新不舊的街巷, 叫“春風裡”。 那裡竟然可以有一家古雅如民初的港式“七記大排檔”, 師傅是葛優, 徒弟是謝霆鋒, 離奇的是謝霆鋒的廚神父親(由黃秋生飾演)在多年前, 突然發覺只有幾歲的兒子沒有入廚天分, 因此便拋棄他。 於是, 謝霆鋒立志在烹飪大賽中出頭:第一, 打低在“春風裡”開高級西餐的韓國廚神鄭容和;第二, 挑戰自己的廚神父親, 希望父親對自己改觀。 整部電影都是“攞戲來做”, 不過, 算吧, 反正都有心理準備!

華人電影, 最差勁的是劇本, 一天我們弄不好劇本,

一天我們的電影在國際上都抬不起頭。 首先, 《決戰食神》的戲橋, 好像有另一部中韓合資電影《花樣廚神》(Final Recipe)的影子。 這些“廚神”的題材, 過去中外電影都非常多, 例如《食客》(Le Grand Chef)、《神廚》(Rookie Chef)、《功夫廚神》(Kung Fu Chefs)和《食神》(God of Cookery)等等。 如果劇本不好, 如何贏得口碑和票房呢?外國的劇本有些不錯, 應該好好參考, 例如《米芝蓮摘星奇緣》(The Hundred-Foot Journey), 講述一家法國餐廳和另一家印度小食店的大鬥法, 而另一部叫《滋味旅程》(Chef), 講述一個大廚, 返璞歸真, 回老家經營快餐車。

《決戰食神》好看的地方有兩處:謝霆鋒雖然在電影經常“造作”(包括聲音), 但是他真的繼1960年代的謝賢(他的父親)、1970年代的鄧光榮、1980年代的張國榮後, 最像占士甸(James Dean)的一位“靚仔”明星。 故此, 造作也是好看的、有型的。 難怪我們的設計師朋友劉天蘭談起謝霆鋒,

便贊他是新一輩男演員中最迷人的極品!電影的第二個好看地方便是菜式, 雖然電影沒有深入剖釋戲中的菜式和難度, 但是味味都看來可口, 特別是得獎的“麻辣豆腐”, 看來像美味的布甸, 誰不想吃?

《決戰食神》劇照

影片不足的地方也不少。 首先, 美術指導不夠水準, 電影的“外觀”看來過時, 像1990年代電影重映;第二, 配樂非常嘈吵, 喧賓奪主;第三, 無謂的對白也過多, 有時候演員明明在演, 為何需要旁白還在說:“唉, 大家看, 他不動了!”;第四, 電影的拍攝手法也古老傳統, 沒有新意, 例如烹飪比賽去到較量時, 必然用“慢鏡頭”拍攝動作如何如何;

最後, 電影有著目前中國電影的毛病:永遠有一些不會演戲的女明星在電影中穿插, 負責“大叫大喊”或“情深款款”, 好難頂!

看完電影, 最耿耿於懷的是它說中菜落後, 不思進取, 我絕對不同意。 你到馬來西亞的檳城看看“傳統中菜”, 再和今天我們在內地和香港的中菜, 誰敢說我們的中菜沒有與時並進?說中菜是“落伍”, 這說法本身也“落伍”,也很“魚蛋”呢!

(作者為律師,藝術評論人。)

這說法本身也“落伍”,也很“魚蛋”呢!

(作者為律師,藝術評論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