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球矚目!這個區域 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嗎?

(央視財經《對話》欄目)4月10日下午, 一場《對話》製作的主題為中國城鎮化的“城市群”模式分論壇在博鼇舉行, 來自中國、荷蘭、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經濟領域學者專家以及政府官員, 共同探討“城市群”如何對中國的經濟社會形態和城市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當前的中國, 正在保持著較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 也在經歷著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 有別于早期單一地區的城市化, 在北京、上海等若干超級大城市下,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起著集群效應。 城市是人類發展進步的一個標誌, 城鎮化與人類文明發展息息相關。 城市群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嗎?節目將於4月15日21:45在央視財經頻道《對話》首播!

一個小鎮因為什麼樣的機遇實現騰飛?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說, 蘇州80年代鄉鎮企業就非常發達, 最大特點就是各鄉鎮自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工業體系。 而全球城市化裡, 中小城市發展和產業配置有兩個不同, 一個是在原生地產業自動增長的過程;另一個則是大企業在城市門檻過高時主動選擇一個小鎮和一個小城市,

由此形成新的發展空間。 蘇州的特點是在無數鄉鎮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實現了工業化, 從而實現了城市化, 又實現了產業升級, 木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個城市形成產業集群有它的先決條件, 就是偶然隨機性, 過去的鄉鎮企業家怎麼來引進上海的企業, 是引進外來的企業形成產業規模, 在這種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再進行升級。 它不一定和蘇州市有必然的聯繫, 是跟整個蘇錫常、長三角地區整個工業發展形成的特點有直接的關係。

高鐵也能促進城市群形成?

交通互聯、人口增長率、工業基礎、文化相近, 哪一個要素會是形成產業集群的最重要的影響?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告訴我們, 如果你研究世界城市發展史, 所有的產業都和交通有關係, 從最早的人類古代歷史的商業, 所有的城市都和水路連在一起, 後來有陸路,

絲綢之路。 到了工業化時期, 交通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沒有交通, 就沒有人口流動, 也沒有產業要素的流動, 基礎設施的配置也就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高速公路、高鐵, 包括軌道交通迅速發展使城市群地區發展出現了新的活力, 讓人們的出行半徑、工業運輸半徑和消費半徑大大縮短, 這是中國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城市群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日本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分享了日本的城市發輾轉型經驗。“不同階段,情況也不一樣。對於城市居民而言,大家會比較重視交通是否便利。但城市發展到一定水準後,就需要完善其最深層內涵,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人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會增加。比如音樂會、美術館,文化中心等消費需求就會增加。”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嗎?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連接了四個經濟最活躍的地方。廣州、深圳、香港,並且整個這個地區的發展是和香港有直接聯繫的。粵港澳就是要把香港和澳門作為一個整體來發展,這樣會把服務業和工業連接,形成更緊密的城市群。所以它是最有活力的。如果它的發展能帶動整個粵港澳地區,可以輻射到整個周邊地區,它可能對國家整個經濟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4月15日21:45《對話》#提問中國城鎮化#!

城市群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日本前總務大臣增田寬也分享了日本的城市發輾轉型經驗。“不同階段,情況也不一樣。對於城市居民而言,大家會比較重視交通是否便利。但城市發展到一定水準後,就需要完善其最深層內涵,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人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會增加。比如音樂會、美術館,文化中心等消費需求就會增加。”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嗎?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連接了四個經濟最活躍的地方。廣州、深圳、香港,並且整個這個地區的發展是和香港有直接聯繫的。粵港澳就是要把香港和澳門作為一個整體來發展,這樣會把服務業和工業連接,形成更緊密的城市群。所以它是最有活力的。如果它的發展能帶動整個粵港澳地區,可以輻射到整個周邊地區,它可能對國家整個經濟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4月15日21:45《對話》#提問中國城鎮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