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升庵國學”講堂走近村民身邊 “清白舊家風”有新意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李建英 張紅霞)“古人是非常注重家族發展的。 一個家族走向何方?與家風家訓關係緊密。 ”4月17日上午9點半, “升庵國學”第三期講座地點有點不一樣, 在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文化廣場舉行。 面對升庵故里對升庵故事耳熟能詳的人們, 知名作者、主講人朱曉劍該怎麼講出新意?

朱曉劍以前述設問徐徐開講, 台下百餘位從各村各社區趕來的普通村民, 聽得津津有味。 前不久, 他剛剛完成一本著作《清白舊家風——家訓小品賞讀》, 當天主題聚焦傳統家風家訓、勸誡世人清白做人廉潔從政, 因此,

這個講座也算十分對題。

國學講座走進升庵故里

“升庵國學”講堂活動, 由新都區文體廣新局主辦、新都區圖書館承辦, 去年開展系列活動10場, 請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李武講授“中華八德”, 請新都區文聯副主席樂惠蓉詳解“楊升庵家族的家風家規”, 受到讀者好評。

今年, “升庵國學”講堂分別在校園、機關舉辦了兩場, 第三場講座放在哪裡?新都區圖書館想到了馬家鎮。 作為升庵故里, 馬家鎮幾年來推廣升庵文化進社區、進學校, 排演了有關劇碼, 舉行了多種方式的宣傳。

2016年1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欄目以《四川新都楊升庵:一曲詩詞傳天下“四重”“四足”教子孫》為題予以關注;去年3月, 我國首部全景式展示傳統家規的優秀通俗理論讀物《中國家規》出版,

“四重”“四足”入選50個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或族群家規。 升庵家風家訓宣傳不斷創新, 鎮上的村民義務文藝表演團體編排了眾多節目, 楊升庵第14代後人楊德力聯合沙畫家運用沙畫表現家風家訓等, 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聽說今天有講座, 新都區馬家鎮驪園村3組村民劉靜約上3位鄰居, 早早趕到講座現場, “古人傳下來的家訓, 充滿了人生的智慧, 對於今天的我們也很有啟發作用。 ”劉靜說。

這樣的安排, 既是對新都區圖書館的一個考驗, 也是對主講人朱曉劍的一個考驗, 能不能在連續幾年宣傳之後, 還能調動群眾的新鮮感和好奇心?能不能抓住現場村民的耳朵?

#SplitPageHere#

縱橫千年,

以例說理, 落在實處

朱曉劍, 專欄作家, 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成都閱讀協會副秘書長,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出版有《寫在書邊上》《舌尖風流》《書式生活》《杯酒慰風塵》等著作。

升庵廣場陽光還保持著和煦, 坐在充滿古風的中式屏風前, 朱曉劍著灰色圓領衫、微欠著半邊身體, 語調平和、緩慢, 如私塾老先生在行課, 其實他很年輕, 還不到40歲。

大量的古代案例在他的講座裡出現。

孔子有個弟子叫曾參, 有一次, 他的孩子看到街上在殺豬, 回去說想吃豬肉。 因為之前答應過孩子吃肉, 曾參就把自家圈裡的豬殺了, 妻子問他問什麼這樣做?他說, 雖然是子女, 依然不能欺騙, 不然將來他成人後也會欺騙他人。

南宋詩人陸游在成都擔任過兩年通判,

他在《放翁家訓》中寫到, 人有小貪念是人之常情, 羡慕別人過得好也很正常, 但應該避免貪欲過度, 不擇手段過分追究是不好的。 陸游有7個兒子, 後來都做官都有很好的成就, 這個與家規密切相關。

三國孟仁之母還鮓、不因兒子主管漁業貪佔便宜, 明代桐城派文人賀濤主張和善待人, 清代曾國藩說“與人交道宜吃虧”……

兩個小時的講座中, 朱曉劍例舉了上百個中華歷史中的名人故事、處世之法,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聽講群眾幾乎無人離座, 馬家鎮居民楊貴玲婆婆告訴記者, 作為楊升庵的家鄉人, 自己對“四足”“四重”耳熟能詳, “今天朱老師講的很有意思, 好多古代的故事, 聽了很受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