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魅影深處,雕刻時光

如果沒有電影, 你的生活會是怎樣?電影, 源自於光、聲、影的奇妙調和, 誕生一個多世紀以來, 它似乎總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捕捉生命如鏡像、如同夢境。

它為我們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觀看與感受方式;它讓逝去的時光得以留存。 明天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 如果你熱愛電影, 我們一起走進光影世界, 品讀雕刻在膠片上的時間。

《雕刻時光》雕刻在金屬盒中。

在真正的電影中, 觀眾不僅是觀眾,

而且是見證人。

人們為什麼要去電影院?是什麼讓人們走進黑暗的放映廳, 花上兩個小時觀看銀幕上的光影遊戲?是為了找樂子?為了獲得某種麻醉劑?我認為, 人們去電影院通常是因為時間:為了失去或錯過的時光, 為了不曾擁有的時光。 人們為了生活經驗去看電影, 因為電影有一點是其他藝術不能比的:它能夠開闊、豐富、濃縮人的實際經驗, 不僅僅是豐富, 而且是延長, 可以說是顯著延長。 這就是電影實實在在的力量所在, 無關明星、情節、娛樂性。 在真正的電影中, 觀眾不僅是觀眾, 而且是見證人。

電影中的時代記憶

電影, 向我們展現了原本不知道的世界與生活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賞心悅目的觀看與感受。 每看完一部電影, 就好比走過一段旅程, 它為我們提供了一段觸動情感的特殊經驗;每看完一部電影, 就好比珍藏一段記憶, 它屬於時代, 也屬於我們自己——

早期

1905年, 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 這成為了中國電影的開端之作。 之後的二三十年裡, 一批私營的影片公司成立, 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第一個繁榮時期。 1937年後, 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 老影業逐步消亡。 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 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 才又有一批電影問世。

《定軍山》 1905年上映

《新兒女英雄傳》 1934年上映

《小城之春》 1948年上映

1950年代

這一階段,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很多優秀故事片。1956年,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的指引下,電影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

《白毛女》 1951年上映

《新兒女英雄傳》 1951年上映

《雞毛信》 1954年上映

《林則徐》 1959年上映

1960年代

在“雙百方針”的指導下,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新中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在這期間,還有一批優秀的美術片誕生。

《紅色娘子軍》 1961年上映

《地雷戰》 1962年上映

《小兵張嘎》 1963年上映

《大鬧天宮》 1961年上映

1970年代

70年代,電影大都彩色化,且攝影技術有所提高。前半期多數放映還是為樣板戲,而後半期主要集中在79年上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生產開始復蘇,電影事業獲得發展。

《閃閃的紅星》 1974年上映

《祥林嫂》 1978年上映

《保密局的槍聲》 1979年上映

《小花》 1979年上映

1980年代

這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年代,思想爆發、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電影品質也有了飛一般的提升。中國內地和香港開始合作製作電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少林寺》 1982年上映

《黃土地》 1984年上映

《紅高粱》 1988年上映

1990年代

到了90年代,電影創作走出反思狀態而開始娛樂片探索,電影嘗試走進市民生活。1995年,中影公司引進了十部“進口大片”,包括《紅番區》和《碟中諜》等,讓觀眾看到了好萊塢電影,同時也刺激了國產商業電影製作。中國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在1997年問世。

《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4年上映

《大話西遊》 1995年上映

《甲方乙方》 1997年上映

《沒完沒了》 1999年上映

2000年代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開啟了“大片時代”。視聽效果華麗搶眼,畫面風格獨具傳統中國畫的美學特點,突出獨具東方魅力的詩意氣質,讓中國電影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受關注。

《英雄》 2002年上映

《十面埋伏》 2004年上映

《夜宴》 2006年上映

2010年代

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電影在類型上通過多元化的探索,逐漸走向成熟,一批現象級的作品湧現,靠“走心”贏得了更多觀眾的掌聲。

《讓子彈飛》 2010年上映

《親愛的》 2014年上映

《戰狼2》 2017年上映

資料海報/1905電影網

配圖/視覺中國

點擊「寫留言」

說說你的電影記憶

《新兒女英雄傳》 1934年上映

《小城之春》 1948年上映

1950年代

這一階段,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很多優秀故事片。1956年,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的指引下,電影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

《白毛女》 1951年上映

《新兒女英雄傳》 1951年上映

《雞毛信》 1954年上映

《林則徐》 1959年上映

1960年代

在“雙百方針”的指導下,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新中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在這期間,還有一批優秀的美術片誕生。

《紅色娘子軍》 1961年上映

《地雷戰》 1962年上映

《小兵張嘎》 1963年上映

《大鬧天宮》 1961年上映

1970年代

70年代,電影大都彩色化,且攝影技術有所提高。前半期多數放映還是為樣板戲,而後半期主要集中在79年上映。粉碎四人幫後,電影生產開始復蘇,電影事業獲得發展。

《閃閃的紅星》 1974年上映

《祥林嫂》 1978年上映

《保密局的槍聲》 1979年上映

《小花》 1979年上映

1980年代

這是一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年代,思想爆發、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電影品質也有了飛一般的提升。中國內地和香港開始合作製作電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少林寺》 1982年上映

《黃土地》 1984年上映

《紅高粱》 1988年上映

1990年代

到了90年代,電影創作走出反思狀態而開始娛樂片探索,電影嘗試走進市民生活。1995年,中影公司引進了十部“進口大片”,包括《紅番區》和《碟中諜》等,讓觀眾看到了好萊塢電影,同時也刺激了國產商業電影製作。中國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在1997年問世。

《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4年上映

《大話西遊》 1995年上映

《甲方乙方》 1997年上映

《沒完沒了》 1999年上映

2000年代

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開啟了“大片時代”。視聽效果華麗搶眼,畫面風格獨具傳統中國畫的美學特點,突出獨具東方魅力的詩意氣質,讓中國電影在國際上也越來越受關注。

《英雄》 2002年上映

《十面埋伏》 2004年上映

《夜宴》 2006年上映

2010年代

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電影在類型上通過多元化的探索,逐漸走向成熟,一批現象級的作品湧現,靠“走心”贏得了更多觀眾的掌聲。

《讓子彈飛》 2010年上映

《親愛的》 2014年上映

《戰狼2》 2017年上映

資料海報/1905電影網

配圖/視覺中國

點擊「寫留言」

說說你的電影記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